在漫長的數學史這片星空中,男性的主角地位毋庸置疑,女性的存在只能說是零星點綴,什麼原因呢?
我們首先分析一下,一名女孩要想成為數學家,並且被人記住,到底有多難?
要成為女性數學家,至少需要闖過三道關。第一道關是家庭關,在重男輕女的時代,對女性受教育被認為是可有可無,這道關就足以使女性數學家寥寥無幾;第二關是教育關,即使女性數學愛好者有足夠的學習欲望,也難以和男性同學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權利,比如數學界的花木蘭-熱爾曼,即使最簡單的聽課權利也沒有;最後一道也是最難的一道關,即使女性學有所成,如果想以數學家為生,通常會面對難以想像的歧視對待,要想青史留名,更是難上加難,比如索菲婭柯瓦列夫斯卡婭和諾特。
道道難關,關關難過。因此女性數學家寥寥無幾也就不足為奇了。
1882年3月23日,諾特出生在德國愛爾朗根一個猶太人家庭,在世界各民族大家庭中,猶太人對於教育的重視有目共睹,這項傳統保證了諾特作為女孩,有更大可能性接受完整的教育。
巧的是,諾特的父親是埃爾朗根大學有名的數學教授,父親有一名好友戈丹,素有「不等式之王」 之稱。 戈丹經常來她家作客,與父親討論一些前沿的數學進展和雙方研究的內容,兩個人對數學的討論往往一發不可收拾,沉浸在數學的海洋中不可自拔,忘記了時間和周圍的一切。對於一般女孩來說,數學知識無異於天方夜譚,通常會第一時間躲得遠遠的。但是,諾特卻對他們的討論興致極高,三月不知肉味。慢慢地,細心的家人發現,小諾特卻聽得有滋有味,痴迷於數學中,趕也趕不走。久而久之,在父親和好友的啟發下,諾特逐漸喜歡上了數學。
諾特18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愛爾朗根大學。在當時大學裡,女生學生只能夠自費旁聽,不允許女生進行註冊,儘管如此,這也比熱爾曼強太多了,畢竟熱爾曼那時候只能夠領筆記回去自學。
在愛爾朗根大學,一屆學生有幾百名,而女性學生,不是上百人,不是幾十人,也不是十幾個人,而且區區兩個人。在數學課堂上,諾特將爭為人先的態度表現的淋漓盡致,每次上課,總是坐在最前排,認認真真聽課,踏踏實實學習。每天來的最早,回的最晚。她勤奮好學的精神引起了主講老師的注意,後來,史無前例地允許她參加考試。 1903年7月,諾特順利通過了畢業考試。遺憾的是,她卻沒有畢業文憑當然,究其原因,她最大的過錯是生為女性。
畢業之後的諾特決定繼續深造,於是,他來到了素有「數學界的麥加」的哥廷根大學。此時的哥廷根大學,名師雲集,19世紀最偉大的三位數學家,有兩位希爾伯特和克萊因都在哥廷根任教,當然,還有不逞多讓的閔可夫斯基,他還是希爾伯特在哥尼斯堡的鄰居。旁聽這些大師們的講課以後,諾特才認識到數學界的博大精深,自己原來是井底之蛙,因此益發堅定了獻身數學研究的決心。
不久以後,消息傳來,愛爾朗根大學允許女生註冊學習,諾特第一時間出發,快馬加鞭地趕到母校去專攻數學。
1907年12月,諾特以優異的成績 通過了博士考試,成為埃爾朗根大學第一位女數學博士。畢業之後,她在父親的好友,著名的數學家高丹和費葉爾的指引下,在數學的不變式領域作進一步的研究。
此時的諾特在數學界仍然不為人知,但是她的一篇論文,確吸引到了希爾伯特的注意,希爾伯特卻在她發表的關於連續群不變式的論文中找到了發展廣義相對論的數學工具。
1916年,已經是一名學者諾特應邀第二次來到哥廷根大學。以希爾伯特的名義講授不變式論課程。在不到兩年時間,她就在希爾伯特等人的指導下,發表了兩篇重要論文。在一篇論文裡,諾特為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給出了一種純數學的嚴格方法;而另一篇論文有關「諾特定理」的觀點,已成為現代物理學中的基本問題。就這樣,諾特以她出色的科學成就,讓人們認識到數學能力與性別無關,即使那些帶著有色眼鏡的人,也不得不承認諾特的才華,1919年,歷經艱難的諾特,終於升任講師。
此後,諾特走上了完全獨立的數學道路。1921年,她從不同領域的相似現象出發,把不同的對象加以抽象化、公理化,然後用統一的方法加以處理,完成了《環中的理想論》這篇重要論文。
通常將諾特的《環中的理想論》看作是現代抽象代數的開端,在這篇僅40多頁的論文中,諾特用公理化方法發展了一般理想論,奠定了抽象消化環理論的基礎。諾特也因此獲得了極大的聲譽,被譽為是「現代數學代數化的偉大先行者」和「抽象代數之母」。
由於她的研究工作和教學活動,哥廷根大學成為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前抽象代數的中心,吸引力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這其中有阿廷,布饒爾,哈塞,來自荷蘭的範德瓦爾登,來自美國的麥克萊恩。
1930年,她的學生荷蘭的範德瓦爾登系統總結了整個諾特學派的成就,出版了《近世代數學》一書,頓時風靡了世界數學界。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回憶青年時代見到這本書的情形時說:「看到這個在我面前展示的新世界,我簡直驚呆了。」
1932年,在瑞士蘇黎世召開第九屆國際數學大會,諾特作為唯一的女性,作了長達一小時的大會發言,受到廣泛的讚揚,科學聲譽達到了頂點。
然而,諾特的處境並未因巨大的聲譽獲得絲毫改變。在女性備受歧視的制度下,她依然舉步維艱。
1922年,擁有「數學界的亞歷山大」之稱的希爾伯特推薦諾特出人教授,但是反對的聲音很大,他們擔心女性擔任數學教授後,破壞學校的聲譽。縱然希爾伯特引經據典,口若懸河,反對者卻打起了太極,置之不理。充分驗證了老祖宗的「上山打虎易,開口教人難」這句名言的無比英明。
雖然在數學領域英勇無敵,但是,面對龐大的阻撓勢力,希爾伯特卻顯得無能為力。氣憤之餘,他奪門而出,留下了那句響遏行雲的名言:「這裡是課堂,不是澡堂。」
最後經過種種努力,諾特終於在哥廷根獲得教授稱號,成為哥廷根唯一的女性教授。不過,那只是一種編外教授,沒有正式工資。尷尬的事,即使貴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數學家,也只能從學生的學費中收取一點點薪金,過著簞食瓢飲的生活。
但是,諾特並不因此為苦,畢竟能終身做數學工作,才是她的追求。
或許,這才是一位純粹的數學家的真實寫照,為了數學而研究數學。
納粹上太后,猶太人的身份為她帶來了一系列的迫害,在哪個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的年代,諾特的迫害只是冰山一角。德國法西斯為了妖魔化猶太人,極盡其所能,猶太民族淪落到下等民族,各種各樣的枷鎖,一項又一項罪名逐漸戴在了猶太人的頭上。畢竟,在經濟危機之時,普通民眾食不果腹,面有菜色。錦衣玉食,出手闊綽的猶太人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匹夫無罪,懷玉其罪
1929年,諾特竟然被攆出居住的公寓,開始了居無定所的生活。希特勒上臺,對猶太人的迫害變本加厲,諾特的日子更不好過。
即使在如此艱難的處境,諾特的數學研究也沒有荒廢,1932年與布饒爾,哈塞合作證明的所謂代數主定理,被外爾稱為是「代數發展史上一個重大轉折。」
四年以後,法西斯當局竟然諾特逐出校園。後來,諾特乘船去了美國,先後在普林斯頓等高等研究院和布林莫爾學院任教。
1935年4月14日不幸死於一次外科手術,年僅53歲。
諾特去世後,有感於諾特數學研究對於廣義相對論的巨大貢獻,愛因斯坦還特地為她寫了悼念文章,紀念這位最偉大的女性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