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灌水」易塌方,學術「桂冠」不好戴

2021-01-11 紅星新聞

當翻車的多了,查處零容忍了,「前車之鑑」自然也就被立起來了。

近日,據紅星新聞報導,南京郵電大學14級本科生黃某基和其導師桂冠登上知乎熱搜。黃某基成功申請到2020年中國大陸唯一一個加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系的博士學位資格,卻被網友質疑學術不精。其導師桂冠被網友曝出,「其3年半發表300多篇IEEE論文,平均4天發表一篇」,疑似論文「灌水」。

公開資料顯示,桂冠是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包括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智能無線通信、壓縮感知等,先後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據學校官網,近五年來,桂冠已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100餘篇。

桂冠簡介。紅星新聞留意到,目前該官網已將有關研究成果刪除。南京郵電大學官網截圖

IEEE系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每年出版的電氣電子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技術文獻約佔世界總量的1/3。記者從IEEE Xplore資料網站查詢得知,IEEE Xplore收錄桂冠論文共有157篇,其中數量最多的是IEEE Access,共發表50篇文章;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次之,共發表17篇文章。

這效率,估計難有人比肩。一般情況下,一名博士研究生正正經經寫一篇論文,可能也要吭吭哧哧花上幾個月,有的甚至要幾年時間。桂冠發論文的效率的確超出常人很多,引發質疑在所難免。這不能怪網友多疑,畢竟根據媒體跟進的調查發現,這些質疑並不是無的放矢,而需要一場嚴肅調查。

比如,桂冠在IEEE Access發表的50篇文章,主要集中在2018-2019年,其中2019年就有35篇。而好巧不巧,據南郵官網介紹,桂冠在2018年起擔任IEEE Access等期刊編委。所謂瓜田李下,自己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天然就有「不避嫌」的敏感,也比較容易誘發作弊行為。

當然,並不是說在自己擔任編委的期刊,本人就不能發表論文了。而是一切要看論文本身的質量,而不是作者身份。如果桂冠的論文確實經得住質疑,那麼呼籲調查,也是為其正名。

此外,還有一個細節,桂冠的多篇論文中約一半引文系自我引證,這被網友質疑涉嫌為自己「刷數據」。事實上,桂冠的「主要陣地」IEEE Access,一直以來也聲破受微詞。據報導,有高校博士生導師指出,桂冠發表論文最多的期刊IEEE Access在通信領域名聲不佳,可以說是一本「水刊」。

有意思的是,面對輿論質疑,桂冠關閉了自己的谷歌學術個人主頁。這齣於何種目的,我們不得而知,但這並不代表其他渠道就查不到這些論文。近年來,國內高校裡不時曝出學術不端行為,無論是抄襲還是灌水,都有不少前車之鑑。甚至,在遭受質疑後,選擇「及時下線自己學術作品」的操作手法也不陌生。

如2018年10月,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梁瑩涉嫌學術不端、一稿多投,以梁瑩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獻超過120篇,但在過去幾年中,其相關學術成果陸續被刪除。最後,南京大學經調查認定梁瑩存在學術道德等師德問題且情節嚴重,給予其行政記過處分,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取消其研究生指導教師資格,調離教學科研崗位等處分。

接下來,「南郵教授被疑論文『灌水』」一事將走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畢竟,個人不愛惜羽毛,那是個人的事,如果因為個人不愛惜羽毛進而影響到其所在單位的聲譽,那就是一個集體的事。而學生被質疑後,進而導師也被質疑,這乍看有些意外,其實可能也不排除「一脈相承」的因緣際會。

早在2007年,就有觀點指出,「一段時間以來,學術界的浮躁甚至腐敗等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甚至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論文注水、成果拼湊、搭車得獎、抄襲造假、立項講求『短平快』等現象備受詬病。」時至今日,我們還有多少進步空間,或許從屢屢曝出的案例中就可以看出來。

當翻車的多了,查處零容忍了,「前車之鑑」自然也就被立起來了。唯願後來者能夠吸取教訓,踏踏實實,方可坦坦蕩蕩。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與歸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相關焦點

  • 論文大灌水,我只服南郵教授,三年半時間發表300篇IEEE論文
    說到論文灌水,可以說各位都是深惡痛絕,因為很多論文都是毫無價值,除了騙些經費,然後全是廢紙一張,中國科研非常落後,但是中國的論文灌水水平,說自己是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比如咱中國,一方面微電子非常落後,一方面搞微電子的都在大量灌水論文:什麼石墨烯,鈣鈦礦,納米啥都都能灌水幾篇論文,但是實際價值都是0。
  • 鳥屎+石墨烯=SCI論文?學術期刊灌水何時休
    一篇權威期刊論文。這不是在開玩笑,而是已經發生的事實。1月14日,一篇新鮮出爐的鳥屎論文登上了納米材料權威期刊ACS NANO。連題目都帶著濃濃的味道:是不是我們把啥屎玩意放到石墨烯裡都能增加它的電催化作用?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 被質疑是文章灌水重災區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然而,《歐洲醫學藥理學評論》也是被質疑文章灌水的重災區之一。
  • 鳥屎+石墨烯=SCI論文,華人學者用實驗數據硬核諷刺論文灌水
    一篇權威期刊論文。這不是在開玩笑,而是已經發生的事實。1月14日,一篇新鮮出爐的鳥屎論文登上了納米材料權威期刊ACS NANO。crap一詞可謂是生動傳神,一語雙關,此處可以品味一秒鐘:為什麼要發這樣一篇論文?
  • 【論文精選】噴頭安裝高度對圓形噴灌機灌水質量的影響
    《農業工程學報》2018年第34卷第10期刊載了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趙偉霞、張萌、李久生和慄巖峰的論文——「噴頭安裝高度對圓形噴灌機灌水質量的影響
  • 調查數據顯示,SCI論文並沒有錯,錯的是科研學術不端蔚然成風!
    近日,針對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公布一則數據,截止2017年的數據,中金國貢獻了全球論文總數的8.2%,然而被撤稿的數量佔比卻高達24.2%,而這麼高的撤稿數量,並沒有見有多少人受到處分,反而各種集中造假和自我審核論文的醜聞不斷出現,甚至有一些SCI雜誌因為中國科研人員集體的惡意灌水和虛假數據而被踢出SCI資料庫。
  • 學術期刊灰色產業鏈:論文貼錢賣,學術垃圾驚人
    論文為何「貼錢賣」?學術期刊灰色產業鏈調查  半月談  「辛辛苦苦把論文寫出來,還要交審稿費、版面費、加急費、中介費等一大筆錢,就算是『賣』論文,也沒有這麼倒貼錢的!」一位高校教師痛心疾首地說。  當前,我國學術論文發表數量已位居世界前列。
  • 一鑽打通巨型溶洞 公路塌方深達十米(組圖)
    塌方一度造成佛山往廣州花都的交通癱瘓,至記者截稿時止,施工人員正在加緊搶修中,爭取連夜填平溶洞,恢復通車。  現場:  坍塌大坑如巨口  昨日下午6時30分,記者迅速趕赴事故現場,一到桂和路裡水西線路口,就看見前方車輛排成了一條靜止的長龍。
  • 兩篇碩士論文內容高度雷同,學術不端何時休?網友:又一個翟博士
    這兩篇論文的名字均叫《基於CAN總線的汽車組合儀表研究》,其中付某的畢業論文是4月份提交的,而賈某的論文卻是同年11月份提交的,兩者相差了7個月之久。根據學術不端的相關認定要求,第一次發表的人應該是原創,而後發表的論文就存在疑似學術不端。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12日,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的一位教授告訴第一財經,事實上,對於遭遇論文撤稿的作者,校方並沒有制度上的懲戒措施,而該項目申請的資金也難以追回。只是在評職稱時,該論文不再作為一項參考依據。他還表示,論文從發布到被撤稿,經常存在很長的時間差。
  • 從400篇集中造假到7萬次自我引用,讓國內很多SCI論文淪為水貨
    400篇來自」同一工廠「的論文近日,中國教育部和科技部出臺文件,劍指廢除唯SCI論文,作為中國延續多年的SCI論文數據論,讓無數的教師混為」教授「,讓無數的科研人員混為」研究員「,然而中國的SCI論文真的很強嗎?
  • 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公布,表彰「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家
    自2002年以來,ISI分析師每年都會基於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論文和引文數據,遴選諾貝爾獎獎項所涉及的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及經濟學領域中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頂尖研究人員。自1970年以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錄的約5000萬篇論文中,只有5700篇(佔0.01%)被引用次數超過2000。
  • 19位科學家榮獲2019年度「引文桂冠獎」—新聞—科學網
    19位科學家榮獲2019年度「引文桂冠獎」
  • 戴宏傑獲得諾貝爾風向標引文桂冠獎,他還曾提出了鋁離子電池
    據科睿唯安網站(clarivate.com)消息,9月23日,科睿唯安學術研究事業部公布了今年2020年引文桂冠獎獲獎名單,預測未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頂級科學家,華人知名科學家戴宏傑入選。網站截圖引文桂冠獎是是湯森路透通過對Web of ScienceTM資料庫平臺(全球最重要的學術研究與發現平臺
  • 中文期刊開啟學術嚴打模式,國家自然基金資助項目被中文期刊撤稿
    ,甚至存在濫發爐論文的傳統。例如中文期刊《福建茶葉》在進入北大核心期刊後,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翻倍,而且幾乎涉及各行各業,各類灌水論文讓很多人如願獲得職稱的提升,因此當出臺限制國內科研人員發表SCI論文規模,鼓勵發表國內中文期刊時,在國內科研圈中的反對聲也有很多,畢竟大部分科研人員不希望自己努力辛苦做出的研究和大量灌水的論文混雜在一起,就像把一顆明珠丟進沙漠中一樣。
  • 保暖要用熱水袋,熱水袋如何來灌水
    充電式的熱水袋還比較好用,灌水式的熱水袋在使用過程中,需要灌水,如何灌呢?給熱水袋灌水的步驟應該先將熱水袋拿出來,並將其外套口打開,這個時候,大家就可以看到其上面會有一個注水的口子。將這個口子的塞子取出來,一定要將其保存好,不要隨便亂丟,之後還要用到它。
  • 精確性是學術論文語言準確與經濟的表現
    學術論文具有的科學性,決定了其語言表達必須思維嚴密,推論合乎邏輯,表述準確,要達到如此的要求,其語言必然會體現出精確性。達晉編譯認為,學術論文語言的精確性,是學術論文對語言「達意」的最基本的要求。學術論文語言的精確性,首先體現為文字表意的準確。
  • 引文桂冠獎今日公布,華人學者戴宏傑入選
    9 月 23 日,擁有 Web of Science、InCites 等著名論文及期刊索引平臺的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宣布了 2020 年「引文桂冠獎」得主,預測在今年或未來可能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共有 24 位科學家入選,其中包含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
  • 為何高校發表那麼多的頂級期刊論文,但仍感覺用處不大?
    近年來我國很多高校都在自然或者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不少的頂級期刊論文,為此一些高校也給予這些認為的作者很高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但是從公眾實際感觸來看,並沒有感覺到這些。論文有多大的用處,仍然讓人感覺用處不大。結合最近天津大學碩士舉報其導師學術不端這一現象,作為老師談談自己的看法。
  • 「引文桂冠」獎今日公布
    微信公眾號goldlongyu圖片來源:nobelprize.org2002 年以來,科睿唯安每年都會基於 Web of Science 平臺上的論文和引文數據,遴選諾貝爾獎獎項所涉及的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及經濟學領域中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頂尖研究人員,授予他們「引文桂冠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