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孩子都特別喜歡鑽石,覺得這種東西亮晶晶的很漂亮,尤其是在陽光的照射之下。個頭越大的鑽石價格越貴也越漂亮,大家手上如果戴的是裡克拉為單位的鑽戒的話都要一萬起步。可惜鑽石也是礦產資源,經過人類的大量開採,估計馬上也會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到時候這個價格會更加昂貴一些!如果人類把這些資源都消耗盡了的話,之後就很難看到這些東西了。為了避免這類礦產資源的消失,科學家嘗試在實驗室去製造鑽石。總過程不過幾分鐘,就能構造出特別漂亮的鑽石,這是真的嗎?
如果關注物理學家組織網消息的話,就會看到在11月18號的時候,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領導的研究小組成功的,通過施加高壓,在室溫下的身世就能在幾分鐘之內製造出類似訂婚鑽戒上面的鑽石。這個研發成果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力,鑽石如果能被大量生產的話,那還真的能說明人類的技術有了很大的提升。畢竟鑽石可是永恆的,就是因為它的化學物質比較穩定,不易分解。
這些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了鑽石相關的排列規律,然後設計了一種實驗,在這些實驗當中,一小片類似石墨的他,只要經過極高的剪切力,還有高壓,就能逐漸變成金剛石。一開始能夠做成這種實驗,完全是誤打誤撞,研究人員在最初的研究當中,把高溫也作為條件納入了實驗程序裡面的。只是後續因為操作失誤,只用了高壓,沒想到卻歪打正著,成功的製造出了鑽石。
其實一開始科學家只發現了藍絲黛爾石,這種石頭比較特殊,排列方式很奇怪。如果想要形成鑽石的話就得被這些藍絲黛爾石所包圍,通過這一發現,進一步研究之後,只要將藍絲黛爾石存在的地方作為剪切帶,就可以形成人工製造的鑽石。
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鑽石不只有一種,它們所含有的碳元素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結合在一起,從而組合成不同的材料。我們學過物理的都知道那種可以研磨的石墨其實和金剛石就是同一類別的東西,只是因為排列方式不同,就形成了兩種不同的物質。
那麼科學家只要把握住鑽石排列的順序,進行進一步推斷和演算,就可以在實驗室當中以室溫形成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