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分享的種植分享是-睡蓮。睡蓮在公園的水塘裡都可以看到,它的顏色也有很多種。它屬於多年生的水生草本。它的觀賞性很高,因此,也常常被人們種植在庭院的水缸裡或者大一些的水盆裡來觀賞。它的栽培和管理要如何操作呢,一起和小編來了解下吧
第一、缸栽
種植前,選擇高達50公分、口徑較大的水缸,要求底部不可有孔。在水缸底部放置配製好的營養土,填入高達到40公分的深度,以方便蓄水。將生長良好的繁殖物埋在水缸的正中央,以幼芽露出為宜。種植後再加水,但要注意水量不可過多,以高出土壤3公分即可,這樣是為方便溫度升高,保證繁殖物的成活率提高。根據植株的生長慢慢添加水量提高水位。它的優點就是方便管理,確定就是在北方地區養護時,冬季要移到室內養護或者沉入水底保暖越冬。
第二、盆栽沉水
採用無孔的容器,高達30公分,口徑為40公分的花盆,種植方式以及營養土和水缸栽培的方法一樣,營養土要填至25公分,種植完成後,將花盆會沉入池中,控制水池的水位,使花盆浸沒即可,然後根據生長添加水量。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容易冬天。它只需要在冬季將水位提高即可,使睡蓮的頂芽可以留在冰層以下以度過冬天。缺點是它必須在管理期間進入池中,這有點不方便操作。
第三、池塘養殖
選擇一個土壤較肥沃的池塘,池塘底部至少有30公分深的土壤。繁殖物可以直接種植到土壤中。剛開始水位應控制較低,控制在2~3公分,便於升溫,隨著生長逐漸提高水位。根據不同的地區,冬季前加深水池的水位,使根系在冰層下面可安全度過冬季。優點是大片植株時效果更好,增長量大。缺點是來年挖掘時較困難,病蟲害不易預防和控制。
在早春,池水被排盡,基肥施用於底部,再填埋在營養土壤,然後睡蓮的根種植在土壤中,淹沒20~30公分深,夏季生長旺盛,水位可以更深些,可以保持在40~50公分,水流量不應太快。如果池水太深,可以在水中使用磚砌植物長凳或種植槽,或者使用塑料板在長種植槽中分離1米×1米的格局,並種植多種品種以避免混合品種。它也可以種植在缸盆中,然後放在池塘中。在出生時適當地使用追肥可以進行1或2次。從7月到8月,將50克餅肥粉和10克尿素混合紙裝入小包裝,用手將其放入遠離植物根部的土壤中,每株2至4包。種植後每3年更新一次水池,以避免擁擠和衰退。在冬季結冰前保持水深約1米,以防止水池底部結冰和凍傷根部。
第四、水位控制
耐寒睡蓮是否可以正常生長,控制水位是重要因素之一。耐寒睡蓮對不同生長期的水位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控制水位。由於水溫會直接影響睡蓮的生長和開花,生長初期睡蓮的葉柄很短,水位儘可能控制低點,以免葉子暴露在空氣中為合適的深度,儘快將水溫提高,促進根系的生長,提高睡蓮的成活率;隨著生長逐漸提高水位,達到生長旺盛期,水位達到最大值,使葉柄生長,葉片長大,有利於養分的儲存;進入秋季,應降低水位,提高水溫,使葉片獲得充足的光照,增強光合作用,以促進睡蓮的根莖和側芽的生長,提高次年的繁殖體的數量;在秋末天氣轉冷後,逐漸加深水位,保持漫過葉片,以控制營養生長的增長;水面凍結前水位再加深一次。根據歷史最大結冰厚度,將睡蓮的頂芽保持在冰層以下,以確保安全越冬。
第五、及時追肥
追肥原則必須有利於睡蓮的生長,不可有肥料浪費的發生,因為肥料的浪費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加速藻類和水生植物的生長,從而汙染水源。可以使用具有良好吸水性的韌性紙包裹肥料,並在袋中留幾個孔以釋放肥料,並將其施加到中心15~20公分,深度低於10公分。也可以與潮溼的花園土壤或粘土和肥料以一定比例混合,從根莖中心15至20公分,3個點徑向施加到根部15公分,追肥時間一般在整個開花期前兩周,追施每半月施用一次以保護開花量,但追施量不宜過多,過多容易增加營養生長,數量葉片增加,影響開花期的整體效果。
以上的睡蓮的栽培和管理,您們了解了嗎?有沒有想法要種植睡蓮的衝動呢,那就行動起來吧。感謝閱讀,下期咱們接著聊種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