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堅信「萬物皆有一死」?讀了這篇文章就可以顛覆你三觀了。紐約記者Josh Dean,實地考察了美國最大的人體冷凍保存服務企業,並採訪了企業負責人和客戶,帶大家深入了解了這個「長生不死」行業。
這不是科幻小說,我採訪了人體冷凍永生公司。
如果想永生,死前得記得付清錢
Alcor生命延續基金會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斯科特斯戴爾,我預約的參觀時間是在一個星期二上午10點。我提前到了,卻被告知參觀被取消了,原因是基金會遇到了一個「緊急病人」。
這個「緊急病人」是一具屍體,屍體的主人90歲,生前在拉斯維加斯運營一家夜總會。多年前他就口頭答應要冷凍保存他的身體,但始終沒有籤署書面協議。直到在臨終前,他的委託人才十萬火急地聯繫 Alcor,希望立刻執行冷凍計劃,但是 Alcor 必須要先收到費用。
永生不是一件小事,如果你希望你的身體被裝進一個巨大的熱水瓶形狀的容器,再保存在冷卻的液氮裡,然後等待未來的科學家找到復活你的方法,那麼你要做的不僅僅是付錢,你還有保險條款要解決,有法律公證文件要處理,當然你還得得到親屬的支持。這些都必須在你被宣布 「醫學死亡」 之前完成。
從美國法律上講,人體冷凍保存是合法的,因為它被理解為某種奢侈的葬禮——前提是你已經死亡了。所以如果你在心臟完成最後節拍前就開始進行人體冷凍,那麼這絕對是非法行為。
當然從冷凍的實際操作來說,你死後等待開始的時間越久,你的細胞和身體受損就越嚴重。所以 Alcor 非常不喜歡接受 「緊急病人」,但是有的時候,你就碰到狗屎運,這個情況就在我預約參觀的那天發生。拉斯維加斯的那位客戶死亡已經超過了 17 小時。
要交多少錢,才能得到冰凍服務
Alcor 是全美最大的運營中的人體冷凍保存服務企業,截至到 2015年7月31日,Alcor已經冷凍了139名客戶,同時他們還有1041名成員正等待在死後被冷凍。應客戶要求,Alcor也可以冷凍寵物。
D'Bora Tennant 是 Alcor 的辦公室主任,同時負責公司的公關和推廣工作,她引我至公司內部一面掛著公司客戶照片的紀念牆,有些照片標誌著主人的身份,有些沒有。D'Bora 告訴我,客戶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願意向公眾透露自己的身份。我所看的是,男性的照片數量遠遠大於女性。
會員需要在生前繳納年費,並在死亡後繳納一次性費用。會員常見的做法是將 Alcor 列為自己的人壽保險受益人。但無論哪一種做法,Alcor 的收費都遠比我想像中的低,全身冷凍保存只需20萬美金,而如果選擇只冷凍保存頭顱,更準確來說腦神經的話,只需要8萬美金。
要知道,這筆費用得覆蓋漫長的等待技術進步的時間,而且還要承擔復活客戶所需的費用。因此,Alcor對會員所繳納的費用進行了積極的投資,截至到 2012年,Alcor的信託基金規模已經超過800萬美金。
進入Alcor的冷凍室
Mike Perry,是公司的病人關愛總監,他陪著我進入了 Alcor 的冷凍室。如果你參加過釀酒廠,其實內部環境差不多。
冷凍室在遠處的牆上是一排高聳的銀罐,每個銀罐可以儲存4具身體或者 10個頭顱。每一個銀罐都用液氮冷卻到華氏零下320度,不需要用電,銀罐的運作原理和熱水瓶相似。
Alcor 的冷凍容器:
Image title在冷凍室裡,我注意到一個被橫放的容器,這具容器存放了 James Bedford 博士的身體,享年73 歲的心理學家 James Bedford 是世界上第一個被冷凍保存的人,1967年他的身體被冷凍。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這具軀體的儲存也曾經過一系列周折,直到在1991年,才正式移存到 Alcor 公司。
Mike Perry 當時也在場,也親眼檢查過 James 的身體保存情況,「我們覺得他的情況很良好,因為他的身體並沒有腐爛。」 Mike 還告訴我,「他的眼睛是睜開的,你還能看到他的牙齒,但是他沒有在笑。」
第一個被冷凍保存的人
人體冷凍保存技術的概念在科幻小說裡已經出現了一個多世紀,但是要說到它在真實世界裡的應用還要從 1964年 算起,那一年,物理教師羅伯特·艾丁格 (Robert Ettinger) 出版了《永生的前景》一書,標誌著人體冷凍保存運動的開端。
艾丁格
在那本書裡,艾丁格做了大膽的預言,「我們大多數都獲得了永生不朽的機會。」 在書裡,艾丁格嘗試進行嚴密的科學論證,為什麼人類應該立刻開始考慮這個合理的選擇。他在書裡寫道,「事實上,非常低的溫度就可以保持死去的人不再繼續惡化下去。」,他將這一過程稱為 「死緩」 運動。
對我來說,這本書趣味性非常高,因為除了剛剛提到的嚴密論證外,艾丁格還在書裡洩露了許多個人有趣至極的想像,比如 「復活人」 的人口問題可以通過地下城和月球移民的方案來解決,並且他還建議我們可以考慮為海豚提供冷凍保存服務,因為海豚可以實現人類水平的通訊和交流。
當時,有一個人深深著迷於艾丁格的觀點,這人是來自加利福尼亞的電子產品維修工羅伯特·尼爾森(Robert Nelson),他成了人體冷凍保存技術的布道者,並擔任了加州人體冷凍協會的首屆主席一職。很快,他接到了人類冷凍保存技術歷史上最重要的一通電話——電話那頭是一家殯儀館的負責人,他告訴羅伯特,一名心理學家 James Bedford 要求他的兒子找到將他進行冷凍保存的方法。
儘管當時冷凍保存技術從來被真正實踐過,而且當時也沒有實現冷凍的設備和技術。羅伯特只能藉助兩名醫生的幫助,盡一切能力在 1967年1月12日將James Bedford 進行冷凍。
羅伯特一舉成名,並出版了自傳。很快,他吸引到了其他願意接受冷凍保存術的客戶,其中包括一名死於癌症的 9 歲的加拿大女孩。隨後幾年,他購買了亞利桑那州的一家假髮生產商製作的膠囊形狀容器,並使用捐款,遺產和與妻子共同申請的貸款購買了所需的液氮。
但很快他的妻子和他離婚,他也最終陷入破產困境。那些容器開始破裂,他也再無能力進行修復,屍體只能被留在洛杉磯附近的奧蘭治縣陵墓內,任憑解凍和腐爛。
這一事件基本摧毀了許多人對於人體冷凍保存技術的美好幻想。
誰是支持者
「重新定義了死亡」。Max More,Alcore 主席西蒙·考威爾50年 前,你突然倒在餐廳裡,你的心跳停止了,人們就會認為,你已經死了。但是現在醫護人員會立刻對你進行心肺復甦,你可能重新清醒。但是按照 50年 前的標準,你已經死去了。
人體冰凍保存技術只是更往前一步來挑戰 「死亡」 的定義,今天人們死去,其實僅僅意味著憑藉當前的醫學技術,我們已經無能為力了,但是這不代表未來就沒有辦法。所以與其把你火化了或者土葬了,我們試圖阻止你身體的衰退。這就是我們在做的事情。
「這是保險機制。」西蒙·考威爾,美國偶像的毒舌評委這是一個保險機制,如果沒用就沒用吧。如果萬一冷凍保存技術有效,我當然高興。這個可能還是存在的,那為什麼不給自己一個選擇?我覺得如果我不做的話,可能 300年 後我就得後悔了。
「我不想溫柔地走進那良夜。」 Larry King,著名主持人我想被冷凍,希望有一天他們能發現我到底死於什麼原因,然後把我帶回人間。
「養生之道。」 Danila Medvedev,俄羅斯人體冷凍公司 KrioRus 創始人冷凍技術就是人們養生延壽的新嘗試。
「 成為世界首富」 Dave Pizer,Alcor 的前副總裁及客戶,已預約冷凍保存服務我打算保留 1000 萬美金資產,然後在我被冷凍期間,這些資金將不斷產生複利,一個世紀後我甦醒過來,將成為世界上最有錢的人。
雖然列舉了一些支持者的例子,但是如果說人體永生法的真正支持力量,我覺得還是在矽谷,那裡的人們相信,聰明的頭腦和錢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名字要屬 Peter Thiel,對的,就是 eBay 的創始人,Facebook 的投資人,最近出版了《從零到一》的那位,他拒絕了我的採訪請求,不過他對實驗科學的興趣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他尤其對延緩衰老的技術有興趣。
他所成立的突破實驗室 Breakout Labs,就給兩家冷凍保存技術有關的創業公司提供了種子輪投資,有趣的是,這兩家創業公司都是由 Alcor 的前員工建立。
關於冷凍的技術
人體冷凍技術有可能能圓古今中外多少人的長生不老夢
早在1845年,麗迪雅瑪麗兒童短篇小說中就有意無意提到了人體低溫儲藏。但是從科學意義的角度上來說,現代人體冷凍技術起源於1962年,是由人稱「人體冷凍法」之父的美國學者羅伯特·埃丁格在名為《不朽的前景》一書(該書於2005年重印且至今)中所提出的。埃丁格認為冷凍人體有可能成為醫學技術的一個發展方向(現在看來他還真有可能說對),他提出冷凍人體會導致死亡,但是現階段臨床死亡在未來也許能得到逆轉。結合這兩點埃丁格認為冷凍剛過世的人可以讓他們在未來得到復活(有更好的醫療條件下)。
現實發展
基於這一理論,美國人埃文·庫珀(Evan Cooper)於1964年成立了第一個人體冷凍組織——生命延續社團(Life Extension Society)。借用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內部史學家R·邁克佩裡(R. Michael Perry)的話來說就是:「庫伯應該獲得首個有組織人體冷凍法運動發起人的稱號。」
但是在當時人體冷凍的研究和實施還非常不規範(1967到1973年間有17起記錄在案的糾紛)直到1980年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ALCOR)的科學家們才開發了一項符合醫學模式的人體冷凍程序名為「待命(Standby)」——在一個等待接受人體冷凍程序的患者心臟停止跳動後立刻進行生命保障程序。
如今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已成為最著名的人體冷凍研究服務機構,截止2014年該機構已經對110人進行了冷凍保存。
冷凍損傷
一說到人體冷凍的技術阻礙,大家一定會想到冷凍中所形成的冰粒會撐破細胞。這種說法是一種很常見的誤解,因為細胞在零度以下時,只要冷凍速率不超過細胞脫水速率就不會產生較大的冰晶。但是形成在細胞間的冰晶也會對細胞造成損害。所以現在的人體冷凍組織都廣泛的使用「冷凍保護劑(Cryoprotectants)」來減少損傷,其原理也非常簡單——冷凍保護劑會通過血管循環去除和代替細胞中的水,這種方法也被稱作「玻璃化(Vitrification)」。
目前「玻璃化」冷凍技術已經能很好地解決冷凍過程中水結晶問題了。
但是人體冷凍中的「玻璃化」還是無法像主流低溫生物學中的「玻璃化」一樣可逆。人體冷凍的「玻璃化」技術只是簡單的結構保存,無法預防其他損害,最可能的就是冷凍保護劑所造成的化學損傷。現階段,人體冷凍學家只能假設化學損傷相比較結構性損傷在未來是可修復的。
缺血性損傷
由於目前法律的規定,在血液停止循環前都不能進行人體冷凍,必須等待心臟停止跳動,正式宣布死亡之後才能開始進行人體冷凍。這必然會導致人體組織短時間缺血。對於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便是我們前文提到的「待命」程序——專業人員等待患者宣布死亡後立刻使用人工方式恢復血液循環和呼吸(利用的是心肺循環復甦技術)從而保證各器官的存活。但現實中的情況是,由於種種原因,準備接受人體冷凍的人無法得到及時處置,從而導致身體器官(尤其是大腦)遭受嚴重的缺血性損傷。就這一點,人體冷凍學專家們認為臨床學死亡的定義是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改變的,現在我們認為的死亡在未來也許就是一種可恢復的缺血性損傷(還真是牽強,但是沒法完全駁斥)。
復活難題
很顯然目前的醫療科技無法重新復活被冷凍保存的人類,於是人體冷凍學家們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未來科技上,例如分子生物學和納米醫學可以利用納米生物或納米裝置在分子水平上修復人體細胞。更激進的想法是,利用思維上傳技術把冷凍保存的大腦記憶進行轉移從而「復活」人體。
還有一種說法是人體冷凍技術是「後冷凍,先復活」。這種觀點認為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未來的人體冷凍技術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會更小,這樣就更容易被復活。
人體冷凍學家認為,無論如何,只要分子分析與修復技術一直發展,理論上總有一天身體的任何損傷都能修復。而現在人類唯一無法解釋的就是復甦能否使冷凍人恢復個人認知,這也是人體冷凍技術成敗的關鍵所在。
人體冷凍技術的遙遠未來
人們對於人體冷凍技術的實踐與思考已經經過了半個世紀的時間,但是目前該技術依然停留在理論階段(雖然已經有人類接受了人體冷凍)。未來的不確定性使任何人,任何組織都無法預言人體冷凍技術的未來。就算能成功,人體冷凍技術也同時空旅行一樣,會給復甦者帶來巨大的精神衝擊(倫理上,認知上,適應上)。但是誰又能知道人體冷凍技術不會是下一個萬戶飛天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