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冷凍起來在未來某個時候喚醒,期待那時候的先進技術能夠解決現在無法攻克的難關,賦予他們新生。這是科幻小說中常有的橋段,但在現實中冷凍後的人真的能在未來獲得新生嗎?
人體冷凍技術
首先是參與冷凍計劃的「病人」,這裡的病人是指在醫學上被判定死亡的人,科學家們在挑選「病人」時會選擇死亡時間在4-6分鐘的人。雖然它們的心跳呼吸已經停滯,但是大腦細胞還沒有死亡,體內的新陳代謝還沒有完全停滯,微弱的循環還存在。
選好病人後,通過一些注射抗凝劑,抗氧化劑,以及營養神經物質等手段來維持病人體內的血液流動、保持血液細胞活性。再通過外界的手段維持大腦活力,能夠延緩病人的死亡。
然後將血液和器官取出存在特定的冷凍罐中並將器官保存液注入血管作為替代,以防止在低溫冷凍時體內結冰並注入甘油等防凍劑,然後將身體冷卻至零下130攝氏度;最後,將身體放入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容器中保存。到此冷凍工作就完成了,接下來就是維持溫度等待解凍的到來。
自然冷凍可行嗎?
之前傳過沸沸揚揚的一段新聞,科學家成功復活了兩隻在永久凍土層中冰凍4.2萬年的線蟲。永久凍土層中溫度非常低,微生物在低溫環境下很難生存,因此生物被分解的速度會減慢。這也給這隻線蟲提供了良好的「保存環境」,它不僅在解凍之後顯示了生命跡象,甚至開始活動和進食。
既然被冰凍了4.2萬年都能復活,人類能否在兩極地區被冰凍等待未來的復活呢?這也省去了現在那高昂的冷凍維護費用。只能說自然冷凍的方法適合保存屍體,北歐地區就有冰葬的習俗,不過被冰葬的人不可能被復活。在自然冷凍的條件下,人體極有可能出現不可能修復的損傷。
其中之一就是體內結冰,機體裡無論細胞外還是細胞內都含有大量水分,當這些水結成冰時,細胞外形成的銳利冰晶會損傷細胞膜,而細胞內的水結冰後體積變大,低溫對細胞以及細胞內的DNA等物質具有更大的威脅。而且結冰還會使細胞脫水,活性水分都沒有的情況下最終將導致細胞死亡。
當然有人會舉這麼一個例子:加拿大有個女嬰在自然條件下被凍死然後被復活。不過那是氣溫驟降導致的心跳停止,身體器官和細胞並沒有被損壞,復甦她雖說是個奇蹟但也沒有超出目前醫學的能力範圍。重要的是長期的低溫對身體的損傷,這才是困擾著冷凍復甦技術的難題。
凍住人就很難了,解凍更難
要做到冷凍對被冷凍的人體傷害最小,科學家們必須把參數精確以保持完美的冷凍溫度。每個器官需要的完美冷凍溫度都不一樣,這就讓實際操作變得相當繁雜。就說大腦,大腦有很多區域,要求的溫度和冷凍試劑就有很大不同。當然隨著冷凍人數的增多,近些年的技術已經在不斷進步,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找到合適的方法的。
那解凍呢?被冷凍的人體是保存在零下近百攝氏度的環境中,當被溫升解凍時人體和器官是很脆弱的。還以大腦為例,大腦裡的一千億神經元對加熱和冷凍會更加敏感,有的神經元損傷一根都有可能致命。還有就是身體狀況,很多冰凍的人不是得了絕症就是有意外的致命傷,他們的身體能否扛得住解凍和糟糕的身體狀況,這是個問題。
所以綜上所述,現在看來想要實現人體冷凍復活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不過那只是現在,以現在的大環境看未來並不一定是準確的。幾百年前那個糖尿病、肺癆被奉為絕症的年代的人也不會想到現在的醫療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