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當人類誕生以來,我們就開始和病魔不停抗爭,儘管今天科學技術和醫學技術發展發展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仍然有很多人類目前無法治癒的絕症,始終困擾著我們,但我們始終相信相信,戰勝目前無法攻克的病魔也不過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在這種大環境下,人體冷凍技術應運而生,並且合理利用人體冷凍技術,按下暫停按鈕,星際探索也有望成為現實,畢竟茫茫星辰大海,飛越太陽系需要的時間或許都得數萬年,更別提旅行到宇宙的邊緣了,那麼人體冷凍技術背後的科學依據究竟是什麼呢,這項技術是否真的能夠凍結生命、跨越時間呢?
1965年6月,美國生命延長社團的會長羅伯特·尼爾森聲稱,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短期緊急冷凍和儲存人體的基本設施,並將為第一個渴望且需要低溫保存的人免費提供冷藏服務,期待有勇士自願參與這項科研試驗,恰巧罹患腎癌,即將步入生命末期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貝德福德,成為了該項目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1967年,貝克福德教授因癌症死亡便進入了冷凍的流程,他也是第一個法律上認定死亡後身體被儲存冷凍的人,心臟停止跳動,大腦不可逆的腦死亡後,研究人員給他注射了大量的二甲基亞胺,這是一種對於長期低溫學有用的化合物,1991年5月科研團隊對他的身體狀況進行了評估,至今仍保存在到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的存儲杜瓦裡。儲存冬天的冰塊以便夏季用來長期保存食物,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常見的由微生物所引起的食物腐敗就是一個典型的化學反應,這樣的化學反應可以被低溫延遲,冰箱的發明就是基於這個原理,從前貴族才能享受的生活在冰箱的幫助下走進了千家萬戶。
從理論上說,生命的進程應該也可以隨著溫度的下降逐漸減緩並最終定格,然後再隨著溫度的回升而再次復甦:人們在自然界中也觀察到一些生物,具備驚人的抗凍能力,它們能保持在「暫停」狀態等待溫度的回升,某些溫帶海域冬季夜晚的溫度可以下降到-20~-30℃,海灘上遍布的軟體動物如貽貝、牡蠣等徑直化為冰雕,但當潮水回漲,氣溫回升,它們就如同睡美人般再次甦醒。實際上,自然界中普遍存在這個現象,比如爬行動物或者兩棲動物的冬眠,再比如線蟲蠕蟲在凍結復甦後甚至能夠恢復記憶……目前冰凍的人類都是處在剛剛離世的死亡狀態,人類的死亡和生存一樣,理論上只是一種狀態,如果人體或動物的結構能夠完好地保存,那麼生命竟然可以被停止,也有機會被重新啟動。
1996年,瑞典一名滑雪運動員在挪威滑雪時,從一個冰洞中跌落河裡,但由於冰面太厚,她的冰層下掙扎了四十分鐘後一動不動,又過了四十分鐘,人們才把她救起,當時他的心臟已經停止了跳動,體溫也降到了13.7攝氏度,可以說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她已經死亡了。不過,好心的運動員還是將其送到了醫院,醫生立即採取保暖措施,並向她冰冷的身體裡輸入溫血……一個小時後,她的心臟恢復了跳動,九個小時後,意識逐漸甦醒,八個月後,她再次出現在滑雪場上縱橫馳騁;無不有偶,1994年加拿大年僅兩歲的孩童克索洛夫斯基,穿著單薄的睡衣,在零下22攝氏度的室外,度過了六個小時。
當時他走到室外時,風把門吹得合上,就這樣趴在他家家門口,當父母發現他時,他的體溫下降到了14攝氏度,已經沒有任何生命的跡象……但最後醫生同樣把他搶救了過來,這讓研究人員更加堅信冰凍復活是有可能實現的,只要在腦死亡之前,能夠有效的用合適的技術將大腦速凍並不傷害細胞就會有復甦的可能。截至到2016年5月31日,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已經為149人已經接受了人體冷凍保存技術服務,其中就包括了重慶市兒童文學作家杜虹,按阿爾科科學家的樂觀估計,50年後的科學技術也許就能讓杜虹解凍頭部、再造身體,也就是——復活。
雖然人體冷凍技術目前還不被醫學界和科學界所認可,整個過程還有諸多的問題需要突破,可能需要科學家們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研究才能實現。但是,我們必須知道其研究意義不僅僅在於實現人體復活以及醫療用途,它也將成為實現未來太空旅行可能性的關鍵技術之一。我們人類如果想探索太陽系外的行星,甚至更遙遠的宇宙將可能花費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以上的旅程,屆時太空人可以在旅途中以冷凍的方式暫停生命,等待抵達時解凍復活,探索人類未知的領域。如果你我有幸在有生之年實現該項技術,你是否願意嘗試呢?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暢所欲言,喜歡這篇文章,還請幫忙轉發分享、點讚收藏,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動力,我們明晚,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