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文揚 11月10日,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秘書長和振偉就新局勢下中美投資等問題接受了經濟觀察網的採訪。他對經濟觀察網表示:中國企業去美國投資,機遇比以前增加,對製造業利好。
和振偉
經濟觀察網:目前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現狀如何?
和振偉:中國企業去美國投資機遇比以前增加。川普要發展本國經濟,顯然是要加大經濟投入。經濟投入的來源,除了國內資金投入,還有國外資金投入——這意味著利用外資、吸引外資。這對中國企業是機遇。昨天中午,美國駐華使館商務官員費霞(Cathy Feig),主動來拜訪我,一方面表達出對外洽會的認可,另一方面表達出希望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的願望。
經濟觀察網:對於中國進入美國的資本,您認為美國會不會設立更高的門檻?
和振偉:發展中國家進入到發達國家投資,門檻本來就很高。要重振美國經濟,一定是要鼓勵投資。雖然對於中國企業的進入會有一些篩選和審核,但畢竟還是少數。美國是個相當發達、完全法制化的國家,其政策相當穩定,不會朝令夕改,不會因為政府更迭而改變。
對於中國企業的投資,美國更加看重國家利益。凡是可能對國家安全領域造成影響的行業,相對難以進入。比如禁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現在與過去的情況不會有太大出入。我們可以做的是做說服工作。很多事情不是錢就能搞定的,還要多增加一些策略。比如,可以提前做一些輿論宣傳工作,尤其是說服國會議員的工作。
經濟觀察網:川普曾承諾把流向海外的製造業就業機會重新帶回美國,主張將最高聯邦企業所得稅率從目前的35%降至15%,並提議對美國企業海外利潤一次性徵收10%的稅,將所得稅用於投資美國經濟落後的州。這個承諾如果實現,對於中國的製造業來說會有什麼影響?對美國企業又有什麼影響?
和振偉:美國要增加就業機會,重振製造業。這與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推動的「國際產能合作」是相一致的。把企業所得稅降至15%,對本國的製造業來說是個利好,同時也鼓勵了中國企業在美國進行生產性的合作。中國政府正在提倡的就是產能轉移,何樂而不為呢?
對於美國企業未來走向,我認為有些觀點的提出是政客在競選中的策略。我不認為川普會讓企業都回到美國去。尤其是在今天這種全球化的情況下,這只是一種表態。重點在於如何全力發展美國經濟。
經濟觀察網:如果要去美國投資,中國企業在當前哪些領域比較受歡迎?
和振偉:首先,對製造業是利好。比如中國的海爾、萬向等企業,在製造業領域已經在美國有不錯的發展。改變經濟策略,更多要關注美國國內事務,這對中國企業和美國來說都是機會。
美國還關注在農業方面的合作。比如他們有很好的農莊、酒莊進行出售,大多數採取被併購的形式與中國企業合作。而中國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合作可以帶來良性循環。對於中國投資者來說,機遇很明顯。
另外,高新技術領域受到關注。從技術上來說,過去的美國佔據技術前沿,包括新能源領域、新能源汽車等,現在中國也有很不錯的發展。目前在美國的高新技術領域,由於缺乏資金,很多技術無法落地;中國企業的優勢在於資金充足。二者結合,有非常好的前景。中國企業在與高新技術企業合作的過程中掌握了先進的技術,美國企業則使技術在資金的支持下進一步發展。
此外,美國的基礎設施方面,比如電的發展存在老化現象、老式機場也需要改造、旅遊基礎設施更需要完善。在這方面,中國企業投資美國基礎設施是肯定是有機會的,問題在於如何去介入。
經濟觀察網:美聯儲加息是否會放緩?怎麼看待昨日金融市場的波動?未來這個現象是否會持續?
和振偉:全球形式來看,美元是無法撼動的。我認為加息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昨天上午,整個股市在下跌。然而我看到下午開始好轉。人們也有自己的思考能力,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會恢復到正常。
一切會回歸正常的態勢。政客與總統的身份是不同的。政客時期說的話是有局限性的,未必能夠完全左右美國整個經濟發展。總體來說,其導向會有些變化,會有一些修訂和調整,放眼整個美國,大的制度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