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認為IG課程僅僅是A-Level過渡課程,無足輕重,得過且過即可,事實可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且不說IG成績對於申請到底有多大影響,如果沒有很好的IG學習基礎,後期學習IB、A-Level或是AP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在英國,很多高中的A-level課程甚至都對學生的GCSE成績(除去英國本土,其餘國家的GCSE課程叫IGCSE)有一定要求,基本GCSE相應科目達到B/6才能在A-level階段繼續學習這一科目。畢竟從GCSE到A-level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根基不穩後續A-level的學習會相當困難。
另外,英國大學的申請難度逐年增大,除了優秀的A-Level成績,IG成績也會作為極為重要的參考。
一、IG成績——發放面邀篩選機制
對於某些專業來說,IG成績在申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有些牛津的專業甚至使用IG成績和入學考試成績來形成發麵邀的自動篩選機制!
比如牛津的醫藥學Medicine,官網明確說了會用IG成績和BMAT(生物醫學入學考試)成績將學生初步排名進行篩選,而在這個過程中,IG成績居然和BMAT成績佔了同樣的比重!
除了Medicine,也有不少專業也採取類似的做法,牛津生物專業也在admission report中將GCSE成績作為決定是否發麵邀的重要參考,物理專業甚至給出了面邀發放公式!
2019年的物理專業面邀有388封都來自這個自動篩選公式,即一個計算的R-score,它等於你的PAT成績加上10倍的contextual IG成績。
那麼IG成績到底要達到多少才能達到名校的標準呢?
二、英國大學對IG成績有什麼要求 ?
我們以英國G5高校為例,看看他們是如何看待IG成績的:
劍橋大學:「我們本科錄取對IG成績沒有要求,但大多數申請者IG成績都很高,基本上4-5個A/A*(7-9)。」
劍橋官方沒有明確說IG最低分是A/A*分,但會綜合評估申請人,如果A-Level成績突出,IG成績可能影響會弱化,否則這一指標將影響學生最終錄取。
牛津大學:「我們本科錄取參考IG成績,大多數成功申請者IG A和A*(7、8、9)的比例都很高。」
牛津的部分專業也對IG成績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心理學專業建議申請者在IG數學中至少取得A的成績。醫學專業表示,如果A-Level階段沒有學習生物、物理或數學,那麼可能會要求IG成績至少達到C。物理專業大多數成功的申請者IG的成績在4到9個A*之間。
可見,較高的IG成績有助於提高你的申請競爭力,成功的申請者通常有較高比例的A/A*的成績。
UCL(倫敦大學學院):「我們的所有專業都要求IG英語和數學成績至少達到5分或以上。個別專業要求更高。」
LSE(倫敦政經):「具體要求因專業而異。其中絕大多數專業都要求申請人IG大部分科目都能獲得A或A*(7-9)的好成績。」
LSE的部分專業對IG成績有更高的要求,比如LSE經濟學專業、會計和金融專業要求IG成績優異,大部分成績為A和A*。其中,IG英語語言和數學成績不應低於B。IG科目的整體情況也會被考慮。
IC(帝國理工)目前則沒有對IG成績提出明確要求。
儘管很多英國大學要求只是4-5門,但大部分被錄取的同學都有5門以上的A/A*成績,其中被牛劍錄取的申請者IG大多拿到8個左右的A*。所以想在一眾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增加競爭優勢,IG成績絕對不能拖後腿!
所以說,IG成績就像申請時的軟實力一樣,不是入門的門檻,卻是錄取過程重要的參考標準,一個優秀的IG成績會為你加分不少。
三、A*率高,並不代表容易拿分
前段時間,CAIE發布了2020年6月的IG成績統計結果,得A*率前10的科目都是中國學生愛選的科目,即化學,經濟,計算機科學,英國文學,國際數學和物理等科目。
從數據來看,中國學生常選擇的熱門科目的得A*率的確不低,但2019年後,由於課程大綱調整,IG考試在內容和考察形式做了不小調整,考試難度也有一定變化,很多知識點考查更加細化,想拿高分也並非輕而易舉。
課程雖然難度不深,但是科目眾多,且各學科涵蓋的topic內容十分廣泛,學習量非常大,並且都有一定難度。
比如,IG數學重視知識廣度的拓展,微積分對很多同學而言都是難點。考試側重應用和推理,靈活應變能力非常重要。IG英語涉及的語言應用、文本分析、閱讀理解,對母語非英語的中國學生而言無疑難上加難。
很多同學都覺得理科是中國學生的優勢科目,不用費太多的時間,但是IG考試和國內初中不同的是,它會考查學生對數理概念的理解,這意味著大量的學術詞彙、專業術語的定義都是要掌握的重點。
而在文科方面,除了歷史、地理、英語,還有大家之前從未接觸過的經濟、商務、會計等課程,學生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所以,要想拿穩高分,還需打牢基礎。如果考試出現B、C及以下的成績,未來申請時,學校會認為你缺乏學習熱情、學習能力不夠,是很大的減分項,很可能會直接被名校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