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信息網訊 2018年3月20日,一年一度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和北京市電鏡學會共同主辦的「北京市2018年度雷射共焦及超高分辨顯微學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天文館舉行。大會旨在推動北京市及周邊省市雷射共焦超高分辨顯微學的進步和發展,提高廣大相關工作者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上述學科在生命科學等領域中的應用。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秘書長 桂三剛作簡短致辭,北京市電鏡學會秘書長張德添及何其華、王素霞、張麗娜等多位業內專家主持會議。大會共安排16個報告, 李建奇、孫異臨、鄧平曄、孫飛、周濤、宋敬東、高鵬、席鵬等200多名專家、學者和廠商技術人員等參加了本次研討會。熱門的超高分辨顯微技術——單分子螢光檢測成為會議的熱點,精彩的專家報告、多款新品新技術的首次「劇透」,成就了本次會議的饕餮盛宴。
會議現場
單分子螢光檢測技術是一種在單分子層次上揭示組裝基元/生物分子間相互作用的精妙方法,能夠提供隱藏在系綜實驗中的分子結構與功能之間的豐富信息,如何保證在衍射極限範圍內只有1個分子發光,以及螢光標記選擇、光漂白、光毒性等許多問題困擾單分子螢光檢測技術及應用發展。針對這幾年非常熱門的超高分辨技術——單分子螢光檢測,會議特別安排了專家報告: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陳匡時作《單分子成像技術在RNA研究中的應用》、北京大學陳良怡作《Ultrasensitive Hessian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enables ultrafast and long-term super-resolution imaging》、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徐平勇作《基於單分子定位的超高分辨成像探針與技術》。
秘書長張德添與報告專家的學術交流互動
陳匡時在報告中講到,傳統的MB容易被細胞核吸收,並被核內的核酸酶降解或與蛋白結合,此類非特異性作用可造成報告螢光基團和淬滅基團分離從而引起假陽性信號,因而在單分子成像單一RNA方面能力有限。為此,從2007年考慮把分子信標存留在細胞質中(QD-MB)以提高其穩定性以避免假陽性信號出現開始,介紹了10年來自己在單分子成像技術的研究歷程,期間分子信標歷經2010年優化MB直接讓分子信標(SIRNA-MBs)更穩定的嘗試,直到2016年開發出2Me/PS loop MBs,與MS2比較,具有強螢光信號、低背景、質量數小、MB標籤更短的優勢。
SR技術追求更高的解析度就需要更多的光子,更多的光子需求導致更多的光損傷,更多的光子需要更多的時間。為此陳良怡團隊研發了PALM/STROM SR技術。這項技術擁有85 nm的空間解析度,而光照度少於點掃描共聚焦顯微鏡1~3個數量級; 10分鐘連續成像可以獲得18萬張超高解析度圖像;擁有最長時間的超高解析度成像;能夠觀察活細胞內的新結構動態;定量活細胞動態過程。徐平勇在報告講到,mEos3.2在光活化螢光蛋白(PAFPs)中具有最高的光子數,是PALM成像中最好的FPs ;SIMBA技術適用於TIRFM、PALM和STORM顯微鏡的live SR技術成像中。
報告專家
此外,會議還安排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歐光朔作《線蟲神經前體細胞發育機制的成像和遺傳學研究》、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巖作《神經分子機制研究中顯微成像技術的應用與需求》、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孔照勝作《解碼微管精準切割機制》報告、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蒿慧文作《高爾基關聯微管為E-cadherin囊泡運輸提供特化軌道且參與細胞定向遷移的維持》、中國醫學院阜外醫院心血管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聶宇作《急性炎症在心機再生中的作用與機制》。這些報告帶來了雷射共聚焦超高分辨顯微學在各研究前沿的應用,得到現場觀眾的高度關注;同時,作為畢業僅僅幾年就找到了自己科研方向的年輕學者,聶宇詳細分享了自己在「急性炎症在心機再生中的作用與機制」研究中的選題、研究思路確定等科學研究經驗,精彩內容同樣不容錯過。
學術交流不僅在三尺講壇
作為雷射共聚焦超高分辨顯微學儀器設備的供應方,相關生產企業同樣是本次會議的主角;生產企業帶來多款從未公開發布的產品和技術,本次會議也成為不少企業發布新品、新技術的第一平臺。徠卡顯微系統(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王怡淨女士作《光譜式共聚焦的最新進展》,第一次在公開場合介紹了即將在4月發布的新品——SP8 FALCON。尼康儀器(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應用工程師周建春女士作《To See To Believe——尼康活細胞成像解決方案》,介紹了新型倒置顯微鏡(Ti2,H-TIRF)、轉盤共聚焦顯微鏡(CSU)和快速高解析度共聚焦顯微鏡(A1+),其中一款是尚處於用戶試用階段、未正式上市的產品,據透露正處於等待新產品進關、布置展館的階段。東方科捷代表、ISS公司孫元勝先生作《時間超分辨顯微技術》,帶來了ISS最新單分子檢測STED顯微鏡——ISS Alba。奧林巴斯(中國)有限公司戚少玲女士作《SpinSR10:活細胞超高分辨成像系統》。卡爾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張然女士作《雷射片層掃描顯微系統(Lightsheet Z1)在組織透明化樣品成像中的應用》。德國JPK Instruments AG樊友傑作《原子力及其與光學技術聯用》。蒂姆溫特遠東有限公司李小煜先生作《高靈敏低損傷光片顯微鏡技術探討》。新加坡GE公司席鵬(Jaron Liu)作《n OMX SR Blaze-SIM made it a reality for live-cell imaging at super resolution》。北京世紀桑尼科技在展位上展示了國內具有自主核心智慧財產權的SUNNY ASM。
廠商展位一覽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