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蛋白,大功能!一種可用於超高分辨顯微成像的新型螢光蛋白

2020-12-03 生物谷

2015年3月3日訊 /生物谷BIOON/--最近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徐平勇課題組在著名期刊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Development of a Reversibly Switchable Fluorescent Protein for Super-Resolution Optical Fluctuation Imaging (SOFI)的文章,報告了一種可用作高速活細胞超解析度顯微成像的新型反覆光激活綠色螢光蛋白kylan-S。

綠色螢光蛋白(GFP)的發明因其能夠提供對於活細胞和活體動物的靶向基因修飾標記而獲得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進一步,由基因改造的光激活螢光蛋白(PAGFP)能夠提供單分子特性,而實現了超分辨顯微成像,使得這一技術獲得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隨後,超高分辨顯微成像技術的發展向著活細胞動態超高時空解析度顯微成像邁進。其中,光學波動超高分辨成像技術(SOFI)是一種簡單可行的活細胞超高分辨顯微成像新技術,它利用特殊螢光蛋白(或者染料)的反覆光開關特性以及成像像素點隨時間的波動和相關特性進行成像,因其可以突破單分子發光限制,同時實現多個螢光分子高速成像而迅速成為國際關注的熱點。

kylan-S與現有的適用於SOFI成像的Dronpa相比具有突出的優點:在波動(fluctuation)狀態下的螢光亮度比Dronpa高6-8倍,波動動態範圍高4倍,同時具有極高的光學穩定性。Skylan-S是一種單體,因此能夠用於活細胞成像而不影響目標蛋白的定位和功能。基於這些特性,Skylan-S應用於SOFI超分辨成像中具有極高的時空解析度。在SOFI成像中,獲得了1.5秒的超高時空解析度成像(每幀3毫秒,500幀進行SOFI重構),可利用4階SOFI獲得clathrin-coated pits(CCP)的環狀結構結構,空間解析度好於100nm。

同時,Skylan-S能夠動態觀察亞細胞結構60s以上。而Dronpa在第一幀就無法實現這一高解析度,在30s中超過一半基本被漂白。利用Skylan-S和Dronpa分別標記細胞的肌動蛋白絲,Skylan-S能夠以豐富灰階顯示不同標記濃度的蛋白絲的精細結構,而Dronpa則僅能提供信噪比非常有限的圖像。另外,Skylan-S在較高能量的488納米雷射照射下具有很好的單分子特性,適用於PALM成像。同時,它也廣泛適用於傳統的共聚焦和雙光子成像。(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ACS NANO  DOI: 10.1021/nn5064387

Development of a Reversibly Switchable Fluorescent Protein for Super-Resolution Optical Fluctuation Imaging (SOFI)

Xi Zhang, Xuanze Chen, Zhiping Zeng, Mingshu Zhang, Yujie Sun, Peng Xi, Jianxin Peng, and Pingyong Xu

Reversibly switchable fluorescent proteins (RSFPs)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for super-resolution optical fluctuation imaging (SOFI) based on the switching and fluctuation of single molecules. Several properties of RSFPs strongly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SOFI images. These properties include (i) the averaged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n the fluctuation state, (ii) the on/off contrast ratio, (iii) the photostability, and (iv) the oligomerization tendency. The first three properties determine 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the imaged pixels and the SOFI signal, which are of essential importance to the spatial resolution, and the last may lead to artificial aggregation of target proteins. The RSFPs that are currently used for SOFI are low in averaged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n the fluctuation state, photostability, and on/off contrast ratio, thereby limiting the range of application of SOFI in biological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novel monomeric green RSFP termed Skylan-S, which features very high photostability, contrast ratio, and averaged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n the fluctuation stat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excellent optical properties of Skylan-S, a 4-fold improvement in 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the imaged pixels and higher SOFI resolution can be obtained compared with Dronpa. Furthermore,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of the actin or tubulin structures and clathrin-coated pits (CCPs) in living U2OS cells labeled with Skylan-S was demonstrated using the SOFI technique. Overall, Skylan-S developed with outstanding photochemical properties is promising for long-time SOFI imaging with high spatial-temporal resolution.

相關焦點

  • 新型螢光蛋白可用於超解析度光鏡-電鏡關聯顯微鏡成像
    新型螢光蛋白可用於超解析度光鏡-電鏡關聯顯微鏡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5 16:04:50 線粒體基質(a)和核纖層蛋白(b)的超分辨光電關聯成像結果(圖片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網站)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濤院士課題組與徐平勇課題組合作,報導了可用於超解析度光鏡-電鏡關聯顯微鏡(SR-CLEM)成像的新型螢光蛋白mEosEM
  • ...組研製新型可逆光激活螢光蛋白實現長時間超高解析度活細胞成像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孫育傑課題組近日成功研製新型可逆光激活螢光蛋白GMars-Q,從而實現了基於並行RESOLFT原理的長時間活細胞超高解析度成像。該項工作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ACS NANO以封面文章發表。
  • 新型螢光蛋白可用於活細胞觀察
    ,利用這種方法,可以獲得超解析度的顯微圖像。 來自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來自珊瑚蟲的螢光蛋白,這種螢光蛋白可以用於高解析度顯微鏡下觀察活細胞。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自然—方法學》(Nature Methods)雜誌上。
  • 未發布的新技術、新儀器搶先看 北京雷射共聚焦超高分辨顯微學年會...
    熱門的超高分辨顯微技術——單分子螢光檢測成為會議的熱點,精彩的專家報告、多款新品新技術的首次「劇透」,成就了本次會議的饕餮盛宴。針對這幾年非常熱門的超高分辨技術——單分子螢光檢測,會議特別安排了專家報告: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陳匡時作《單分子成像技術在RNA研究中的應用》、北京大學陳良怡作《Ultrasensitive Hessian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enables ultrafast and long-term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 稿件速遞|超分辨螢光偏振成像
    開發了一系列螢光偏振技術,如:(1)利用偏振特性的螢光偶極子超分辨技術(SDOM)發表在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期刊,並得到Nature Methods的高度評價;(2)參與將SDOM應用於金納米粒子的SERS超分辨成像(Nanoscale 2018);(3)開發偏振結構光照明顯微術(pSIM)並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該技術以高的空間解析度和準確的偏振檢測
  • 超高分辨光學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基於單分子定位的超高解析度顯微成像技術(例如PALM、STORM、directSTORM等)已達10 nm左右的光學解析度。然而,要獲得超高解析度圖像,需要較長的採集時間(1-30分鐘),而樣品漂移(通常1 nm/s)會對此產生影響。
  • 研究獲得系列具光開關功能綠色螢光蛋白
    近年來,隨著新型螢光探針和成像方法的改進,光學成像的解析度得到了極大的改進。但是與傳統的光不敏感螢光蛋白(比如GFP,RFP)領域相比較,可逆光轉化螢光蛋白RSFP的發展較為滯後,品種極其單一。現有的發綠色螢光的RSFP僅僅有Dronpa家族的幾個蛋白和剛剛開發出來的rsEGFP。
  • 科學家實現阿爾茲海默症澱粉樣蛋白沉澱的無標記顯微檢測
    記者日前從復旦大學獲悉,一項由復旦大學、哈佛大學和美國麻省總醫院的課題組合作完成的研究,首次將受激拉曼成像技術用於探測阿爾茲海默症澱粉樣蛋白沉澱,這一方法也有望用於探索帕金森等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
  • 我們對新型的螢光蛋白 CagFbFP滿懷期待!
    然而現在,來自莫斯科物理和技術研究所的生物物理學家與來自法國和德國的科學家一起創造了一種新的螢光蛋白。除了在紫外線和藍光照射下發光外,這種新分子非常小,在高溫下穩定。最近發表在 Photochemical & Photobiosciences 雜誌上的一篇題為 A thermostable flavin-based fluorescent protein from Chloroflexus aggregans: a framework for ultra-high resolution structural studies 的新研究結果表明,該新型蛋白為螢光顯微鏡技術帶來了新的前景
  • 螢光蛋白種類和螢光蛋白標記技術
    常見螢光蛋白簡介以GFP為藍本通過基因技術合成的突變體發射光譜涵蓋了整個可見光波段,近幾年針對螢光蛋白的改造工作主要集中於提高螢光蛋白的亮度,改變Stokes位移(指激發峰與發射峰之間的距離)和光譜特性,以及尋找新型光轉換/光激活螢光蛋白等方面開展。下面介紹幾種較為常用的綠色/紅色螢光蛋白基因及發光特性。
  • 科學家實現阿爾茲海默症澱粉樣蛋白沉澱的無標記顯微檢測—新聞...
    科學家實現阿爾茲海默症澱粉樣蛋白沉澱的無標記顯微檢測   新華社上海11月21日電(記者仇逸)記者日前從復旦大學獲悉,一項由復旦大學、哈佛大學和美國麻省總醫院的課題組合作完成的研究,首次將受激拉曼成像技術用於探測阿爾茲海默症澱粉樣蛋白沉澱,這一方法也有望用於探索帕金森等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
  • 技術乾貨 | 活體成像中螢光蛋白挑選指南
    1激發波長/發射波長每一種螢光蛋白都有其獨特的激發波長和發射波長。5避免自發螢光生物體自身的很多物質具有較強的自發螢光,如指甲、毛髮具有強烈的綠色背景信號。因此活體成像時,需要對動物進行完全脫毛處理或儘量避免綠色螢光蛋白,可選RFP、dsRed, mCherry, mTomato等螢光蛋白。選擇好螢光蛋白後,接下來就是做實驗了。
  • 北京2017年度雷射共焦超高分辨顯微學學術研討會召開
    大會旨在推動北京市及周邊省市雷射共焦超高分辨顯微學的進步和發展,提高廣大相關工作者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上述學科在生命科學等領域中的應用。另外採用高分辨,高靈敏的探測器,有效減少活細胞成像的光毒性及光漂白,同時也適合於固定樣品的高分辨快速三維成像。Dragonfly 配製的Fusion軟體簡化了Dragonfly的控制系統,用它的多種成像模式,螢光基團和成像模式的選擇可通過滑鼠三次點擊切換。
  • 【 創新前沿】JACS報導我校光控螢光染料的超高分辨成像研究進展
    近期,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國家蛋白質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以及英國巴斯大學合作,在酶激活型光控螢光染料的超高分辨成像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Photochromic Fluorescent Probe Strategy for the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of Biologically Important Biomarkers
  • Nat Methods解讀: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成像技術 或能揭示細胞骨架蛋白...
    2020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骨骼幫助機體移動時,細胞中骨架樣的細絲同樣能夠幫助細胞結構移動,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hods上題為「Actin chromobody imaging reveals sub-organellar actin dynamic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索爾克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成像方法
  • 獻給初學者:如何選擇合適的螢光蛋白
    相信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大家,鑑於此,小編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如何選擇螢光蛋白,希望可以給大家在選擇螢光蛋白方面提供一些幫助。此外 mEmerald 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綠色螢光蛋白,因此可以用於線性的結構光照明超分辨螢光顯微成像。我們還發現紅色螢光蛋白中沒有一個單體性質特別好,相比較來說,mApple 的單體性質最好,但是在使用該蛋白的過程中,發現 mAppple 會影響某些蛋白的定位,因此在使用紅色螢光蛋白時,要謹記紅色螢光蛋白可能會影響目標蛋白的定位。
  • 2015 高解析度成像與生物醫學應用研討會圓滿閉幕
    ,從多方面對光聲成像進行了原理介紹,並發散開來對跨尺度光聲顯微與內窺技術方面的進展進行講解。茶歇後由卡爾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的產品專家張超為與會嘉賓介紹高解析度顯微鏡成像技術,從背景到各種細胞器、細菌、神經元結構成像的圖片展現量超高解析度技術對生命科學各個領域研究所起到的推動作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李立教授帶來的演講主題為新型光磁雙模態分子成像探針研發及應用。
  • 詳解2014 諾貝爾化學獎:超越光學顯微成像極限
    想要挑戰一種現存的主流觀點是令人興奮的。但當時德國的幾乎所有頂尖科學家都對他的想法持懷疑態度,於是赫爾轉而向遙遠的北方尋求支持。芬蘭圖爾庫大學一名主攻螢光顯微成像技術的教授給了他在自己研究組裡的一個職位。赫爾堅信一定有著可以突破Abbe極限的方法。而當他在一本量子光學書中讀到有關受激發射的內容時,一種全新的想法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成型。
  • 新一代螢光顯微鏡可輕鬆實現超分辨成像
    近年來,隨著活細胞體系單分子螢光成像技術的發展,膜蛋白單分子研究,特別是受體動力學的研究,已成為目前單分子研究領域中最活躍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超分辨成像技術因其能夠突破光學衍射極限,而比傳統光學顯微鏡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和更高的定位精度。
  • Science封面| 冷凍超分辨與FIB-SEM結合新技術:三維蛋白超微結構...
    cryo-SR / EM,結合使用超低溫超高解析度螢光顯微鏡和聚焦離子束銑削掃描電子顯微鏡,可以在整個細胞的三個維度上可視化蛋白質-超結構關係。他正是2014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獎理由是實現了單分子水平的超高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