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股市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人們總希望從中發現一些確定性的、可以把握的規律來盈利,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研究方法,如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宏觀分析等。
然而,無論什麼方法,都是希望從紛繁複雜的現象中總結出某種可以藉此盈利的規律,比如W底看漲、高淨資產收益率公司的股票長期收益率高。
這裡順帶說明的是,無論哪一種看似規律性的東西,在投資領域都只是一個概率。
那麼,我們如何知道某個結論是真實規律還是臆想、是偶然還是必然?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甄別?
統計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顯著性,它就是用來衡量某種結論的可靠性,或者用來判斷某種現象是必然因素的影響還是偶然因素的影響。
在各學科的學術論文裡幾乎都會出現這個詞,沒學過統計學的可能有點暈,簡單地說,說某個結論顯著,意思就是該結論不是偶然出現,是規律性地體現。
反之,不顯著,就是說無法確定該結論是偶然還是必然因素導致的。
那麼,顯著性是如何計算的呢?這裡我們不去細究複雜的統計量計算,只說其思想。
如果你觀察到某種現象出現的頻率遠高於隨機狀態下應該出現的頻率,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這種現象背後通常有某種規律在起作用,我們就說它顯著。
舉個例子,拋10次硬幣,6次向上4次向下,或者7次向上3次向下,這都不能說這個硬幣有問題,但如果9次向上、1次向下,我們就有比較大的把握說該硬幣不平衡,即顯著不平衡。
還是拋硬幣,這回拋10000次,如果其中6000或者更多次向上,我們就可以說該硬幣顯著不平衡。
從上述例子中看出,硬幣是否顯著不平衡和兩個因素有關,一是正面出現的概率。
二是拋硬幣的次數。拋的次數越少,要求正面概率越高才能說明顯著,例如拋10次,可能要8次以上才能證明其顯著性。
而拋的次數越多,比如10000次,則6000次就足以證明其顯著性。
回到我們的投資決策中,先說技術分析,我們經常聽到的頭肩頂、雙重底、紅三兵、放量突破等K線形態,這些形態真的能預示後期的走勢嗎?
在各種「大師」充斥的時代,我們應該多留個心眼,本著對自己的錢負責的態度,投資前不妨做一下顯著性檢驗。
比如,某股票放量突破了,要不要跟?可以統計一下全市場歷史上放量突破的K線有多少,後面走出了趨勢行情佔多少,突破完又回去的佔多少,如果歷史上放量突破的樣本夠多,而且走出趨勢行情的概率夠大,可以認為有規律存在,即顯著,反之則不然。
事實上,根據我以前做過的大量測試,絕大多數經典形態的盈利僅僅存在於「大師」們的分析中。
這也是量化投資的一個意義,一些看似很有道理的結論,在統計學的視角下,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有些結論可能只適用於某一段的歷史時期,而在其他時期是失效的,這也是投資的難點所在。
那麼,基本面投資需要考慮顯著性嗎?比如近兩年高淨資產收益率股票漲得好,這是普遍持久的規律嗎?
我們可以統計一下過往歷史上高淨資產收益率股票的表現,看看表現好的階段佔比多少,是否顯著高於其他類股票。
實際上,從歷史回測來看,選股時單純考慮高淨資產收益率,往往後期收益並不好。
在市場中充斥著種種似是而非的觀點、論斷,各路專家、老師會用鮮活的例子告訴你出現某種形態後股票大漲,或因某財務指標如何就看好後市,而對那些失敗的案例往往避而不談,投資者很容易被倖存者偏差所蒙蔽。
市場是複雜的、混沌的、不斷演化的,沒有人能預測未來,謙卑才是科學的態度。
對於那些說話文風過於自信的各路大師或者偽大師,我個人通常會以懷疑的目光審視他們。
為提高理性思考、獨立思考的能力,適當學習一些統計學的基礎原理,是非常必要的。入門讀物中,我強烈推薦尼爾·薩爾金德的《愛上統計學》,該書用淺顯的示例,通俗易懂地說清了統計的基本思想。
作者:不在此山中連結:https://xueqiu.com/1468358080/136460562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