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獲諾獎帶給我們的啟示

2020-12-05 觀點中國

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委員會在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右)、日本科學家大村智(中)和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的肖像照片。(新華社發)

10月5日,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一時間,各大新聞網站、朋友圈被這位85歲的老太太刷屏了。網友們從不同的角度熱烈地討論這件事情,有人為屠呦呦點讚,有人為中醫中藥感到自豪,有人忙著翻閱歷史。當然,也有人忙著比較這個比較那個。

屠呦呦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首位中國得主。她獲得諾貝爾獎帶給我們多重啟示。立足客觀、全面的角度,我們看待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才不會跑偏。

首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是中西醫完美結合的成果。一直以來,國內外關於中西醫的爭論持續不斷,容易犯厚此薄彼的錯誤。事實上,中西醫都是人類的文明成果,對人類健康的貢獻都是有目共睹的。今天,我們要做的是,充分認識中西醫各自的價值,將兩者結合起來,而不是一味地作沒有意義的辯論。

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評委讓·安德森教授說,中醫關於中草藥有著豐富的知識,而西方科學家可以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對中草藥進行分析提煉。屠呦呦的獲獎說明,東西方醫學研究攜手合作,會得到豐碩成果,它是一加一等於三,而不僅僅是二。安德森的話表明,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離不開中醫,也離不開西醫。正如屠呦呦所指出的,用現代科學手段不斷認識中醫藥,這是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責任。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研究員顧豐也表示,屠呦呦的發現和研究工作為我們做出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就應該像她這樣,從分子學角度研究出中醫中藥的藥物作用,為人類造福。社會特別是醫療工作者要擺脫狹隘的偏見,充分利用好中西醫這兩大醫學寶庫。合作共贏,不僅經濟領域適用,在醫藥界一樣適用。

其次,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是精神之光爆發的巨大力量。40多年來,青蒿素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一線抗瘧藥,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40年後,屠呦呦終於得到諾貝爾獎的桂冠。這背後,屠呦呦等人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當她成為85歲的老太太時,因為用一株小草改變了世界而贏得了整個人類的讚譽。

從1969年1月開始,歷經380多次實驗、190多個樣品、2000多張卡片,屠呦呦和課題組以鼠瘧原蟲為模型,發現青蒿提取物對鼠瘧原蟲的抑制率可達68%;研究中,為了破解難題,她重新把古代文獻搬了出來,細細翻查,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中的幾句話讓她茅塞頓開;屠呦呦和她的兩位同事親自試服,證實了藥物安全,然後才投入臨床給病人服用,因為環境差,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就像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所說的那樣,屠呦呦「埋頭苦幹、潛心鑽研、堅韌不拔、持之以恆」。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絕不是偶然的,她的身上始終閃耀著精神之光。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這既是一次中西醫完美結合的典範,也是屠呦呦40多年不懈追求精神的完美回報。(倪恆虎)

相關焦點

  • 誰在為屠呦呦獲諾獎而犯酸
    原標題:誰在為屠呦呦獲諾獎而犯酸  沒有徵得基層同意,沒有一層層上報,甚至連國家科委、衛計委可能都不知道,諾獎便把載入史冊的科學最高榮譽授給了中國人屠呦呦——一個連院士都不是、論文都沒幾篇的中國老太太。這讓中國人倍感榮耀與驚喜的同時,也讓一些中國人感到了難堪。
  • 弗蘭肯斯坦帶給我們的啟示
    但翻開我們的報紙,各種慘劇卻也時有所聞。近日備受關注的則是福建南平血案,兇手鄭民生於手起刀落間,瞬時奪走8條鮮活的生命!還有麥當勞的一名年輕服務員慘遭殘殺,起因居然是他要求一位躺在長椅上休息的男子坐起身來,該男子勃然大怒,以刀相見。每當發生這樣的慘劇,嫌犯家屬、辯護律師、甚至還有公眾,第一反應往往想到要對嫌疑犯作精神病鑑定。
  • 感念「屠呦呦獲諾獎五周年」,痛憶饒毅競選院士失敗九年
    不過,偶然翻微博,發現「屠呦呦獲諾獎五周年」,升至熱搜第3。今天,又正是2020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頒布的日子,亦即五年前屠呦呦得的那個獎。也上了微博熱搜。屠呦呦,我們欠你的熱搜,已太久,也太多。02.歲月回想中國科研界不時暴露的問題與不公,常讓人們意難平。每每這樣時節,人們最掛牽的,就是屠呦呦。後來,很多人都會拿「屠呦呦落選兩院院士評選」做文章。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 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
    這是第一次在中國本土做出的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打破了我國多年來自然科學「零諾獎」記錄。此重磅消息一出,不多久就佔領了朋友圈的「頭條」。屠呦呦獲獎是中醫的勝利?「三無科學家」獲獎是是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各種評論接踵而至。
  • 科學網—屠呦呦獲獎帶給我們的啟示
    屠呦呦獲獎帶給我們很多的沉思和感悟,至少有以下三點啟示。 中醫藥的科學地位毋庸置疑 自從神農嘗百草,中醫藥在華夏大地上誕生,歷經幾千年發展,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到了近代,隨著西學東漸、西醫引入中國後,產生了中醫是否是科學的爭論,甚至出現了廢除中醫的聲音。屠呦呦獲獎後,又有青蒿素是中藥還是西藥之爭。
  • 【科技日報】科技界舉辦座談會祝賀屠呦呦獲諾獎
    她說諾獎「是我們國家的榮譽,是當年大家集體共同工作的同志們的榮譽」。  尚勇說,「屠先生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充分證明了中國科學家有登頂世界科學高峰的能力。」我們國家有很多的課題帶有強烈的原創性的色彩,有我們的民族傳統,有我們在理論和方法上的獨到之處。這些科研課題既面向了世界科學前沿,又面向了國家需求,更面向了人民的需要。
  • 《詩經》才是屠呦呦獲諾獎真正的預言帝: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她是我們浙江寧波人,讓我們感到特別驕傲!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在寧波出生,祖籍寧波鄞縣(今寧波鄞州區)。 屠呦呦是家裡的獨女,父母很寶貝她。屠呦呦的名字是父親取的,來自《詩經·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鳴」,意為鹿鳴之聲。
  • 海關查獲偽報入境隕石帶給我們的啟示
    這次事件給了我們一些啟示,也證明了我們之前的推斷是正確的,即隕石的大市場正在形成。商家明知航空運輸的成本那麼高,依然選擇了這個渠道,足以說明一切。尤其近年來隕石的養生保健作用,被越來越多的人驗證並將此消息快速傳播開來,使得隕石的需求量將越來越大。
  • 核心技術研發急需這樣的帥才|貝爾實驗室帶給我們的啟示
    這警示我們核心技術研發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際網路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不掌握核心技術,我們就會被「卡脖子」「牽鼻子」,不得不看別人的臉色行事。而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市場換不到的。我們必須爭這口氣,下定決心、保持恆心、找準重心,增強抓核心技術突破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 每天學點心理學,聽說過傷痕實驗嗎,傷痕實驗又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每天學點心理學,聽說過傷痕實驗嗎,傷痕實驗又帶給我們什麼啟示美國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曰「傷痕實驗」。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由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作者:劉國新(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對於抗美援朝戰爭70年過去了,我們仍能從中獲取寶貴啟示。全民族應戰的大無畏精神彌足珍貴當今的世界,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處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期,前進路上仍然充滿風險考驗,甚至還有驚濤駭浪。
  • 它們又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傳染病的災難性有3個顯著特點』 這些作品還以較大的篇幅表現了傳染病帶給人類的巨大災難。傳染病的災難性在電影中通常有3個顯著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巨大性。巨大的災難可能造成許多人的死亡,可能造成一個城市的荒蕪,可能造成全球恐慌。
  • 成長是被逼出來的,帝王蛾帶給我們的啟示
    原創中學數學深度研究2020-12-09 21:02:30哭的時候沒人哄,於是我們學會了堅強;怕的時候沒人陪,於是我們學會了勇敢
  • 世界各地神話中蛇的形象,能帶給我們什麼科學啟示?
    ,極大地豐富了我們這群吃瓜群眾的業餘生活。撒旦與耶穌我們基因中的遠古小惡魔, 能帶給我們怎樣的科學啟示?我們體內有基因這個來自遠古的小惡魔,而撒旦為什麼要反抗上帝呢,說到底,就是因為傲慢,用聖經裡的詞說就是disobey,他不願意服從上帝,也不願意服從基督,他就想奪取新世界,成為新世界的神,再想想我們人類的進步,可能你就會有所感悟,對於過去,我們都想知道我們從哪裡來。
  • 深海帶給我們關於外星生命的啟示
    我們一直認為,外星生命會以小綠人的形式存在。但就在地球上的海洋中,也有著許多例證,告訴我們外星生物會有多麼不可思議。在這篇文章中,供職於美國國家進化綜合研究中心,為《深海新聞》 撰稿的克雷格•麥克萊恩博士 為我們講述了,深海生物對我們研究天體生物學中可能存在的生命有著什麼樣的啟示。作為人類,我們一直有三個終極問題: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往哪裡去?
  • 人民日報評屠呦呦獲諾獎:以自信,以自省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在尋找青蒿素的艱難跋涉中所付出的智慧和汗水,諾獎的肯定,是對屠呦呦最好的回音。對這位藥學家而言,40多年前的研究發現直到今天才獲得諾獎,或許是姍姍來遲。而對一項科學發現來說,40多年來人們所目睹的其對於人類巨大的貢獻,恰恰更證明了這項科學成果的牢固,因而對屠呦呦本人和她的科研夥伴們來說,並不嫌遲。
  • 屠呦呦獲諾獎:給中醫發展打了「強心劑」?
    近年來,由於西醫的迅速發展,中醫逐漸邊緣化,這是客觀事實,而「青蒿」以及「青蒿素」為中國贏得了首個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之後,讓許多支持中醫的人信心滿滿地藉此機會大談這對中醫發展的意義,認為諾獎為中醫發展打了一針「強心劑」,其實這是誤解。
  • 大腦功能結構帶給我們啟示:解釋行為,啟發思考,提高共情力
    打個比方,我們常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遠」,這是司令部決策中心的功能,本身不是直接接觸一線信息,而是依據傳遞來的信息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決策。為此,作為中樞的大腦也是如此,所接收到的只是二手信息!依靠二手信息進行分析決策,這正是管理層的特點!二是2個大腦半球。
  • 「搬磚男孩」軍校畢業選擇重歸大山,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那麼,從通渭大山到國防科大再到新疆天山,四年後「搬磚男孩」軍校畢業選擇重歸大山,魏凱倫的事例,到底帶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一、物慾橫流的精緻利己主義潮流中,還存有甘於犧牲奉獻、懷抱星辰大海的理想主義火苗。無論是軍轉警察出家當和尚的釋果成,還是從山裡辛苦考出來,又選擇重歸大山的「搬磚男孩」魏凱倫,他們做出的選擇本身沒有對與錯,只是旁人解讀起來就變了味。
  • 一顆富氧的古老恆星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個國際天文學團隊在已知最古老恆星之一的大氣層中富含氧氣,這一論斷告訴我們這一特殊物體是由哪種物質形成的。天文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報告了對於這顆「初始星」J0817+4279的觀察。這顆星所擁有的物質為我們探索過去打開了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