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電子所在新型矽基環柵納米線MOS器件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集成電路先導工藝研發中心在面向5納米以下技術代的新型矽基環柵納米線(Gate-all-around silicon nanowire,GAA SiNW)MOS器件的結構和製造方法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5納米以下集成電路技術中現有的FinFET器件結構面臨諸多挑戰。
-
中國微電子所在FinFET工藝上的突破有何意義?
為何FinFET會成為主流,即便是掌握了22nm FD-SOI工藝的格羅方德還是購買了三星的14nm FinFET技術授權呢?本文將會解析:新型FinFET邏輯器件工藝突破到底有什麼影響?最近,中國微電子所集成電路先導工藝研發中心在下一代新型FinFET邏輯器件工藝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
微電子所在基於先進FinFET工藝的矽量子器件研究中獲進展
基於矽量子點的量子比特是實現通用量子計算最有前景的方案之一,具有較長的退相干時間和出色的CMOS製造工藝兼容性。目前,矽量子點量子計算正處在採用集成電路先進位造工藝實現量子點規模集成並進行量子比特擴展驗證的關鍵研究階段。
-
微電子所在阻變存儲器的傳輸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日前,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納米加工與新器件集成技術研究室在阻變存儲器(RRAM)的傳輸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RRAM是重要的下一代新型存儲器,具有結構簡單、高速、低功耗和易於3D集成等優點。一般認為,局域的導電通路在阻變功能層中的形成(低阻態)或斷裂(高阻態)是RRAM器件具有「開關」效應的根源。但目前對於導電通路中的載流子輸運機制還存在很大的爭議,正確理解導電通路中的載流子輸運過程對控制和改善器件的存儲特性,以及對器件的建模和分析都至關重要。
-
微電子所在新型存儲器件、模型及類腦計算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2019國際電子器件大會(IEDM)在美國舊金山召開。會上,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劉明團隊展示了新型存儲器件(選通管、可編程二極體)、負電容電晶體緊縮模型、類腦神經元器件電路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存儲器件方面,劉明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HZO鐵電薄膜極性反轉調製的電場可編程二極體及1T2D結構的電壓輸出存儲單元(圖1)。
-
清華微電子所錢鶴、吳華強團隊合作發表新型類腦器件研究長篇綜述...
清華微電子所錢鶴、吳華強團隊合作發表新型類腦器件研究長篇綜述文章清華新聞網10月9日電 9月24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錢鶴、吳華強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與器件領域知名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文章《用新型類腦器件連接生物神經網絡與人工神經網絡:原理,進展與挑戰》(Bridging Biological
-
微電子所在器件物理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傳統的三維半導體材料表面存在大量的懸掛鍵,可通過捕獲和散射等方式影響和限制自由載流子的運動,因此表面態的設計、製造和優化是提高三維半導體器件性能的關鍵因素
-
清華大學微電子所錢鶴、吳華強團隊研製出人工樹突器件,實現新型...
)的研究論文,通過引入具有豐富動態特性的人工樹突計算單元,構建了包含突觸、樹突以及胞體的新型人工神經網絡,在提高網絡計算準確率的同時顯著降低了系統功耗。 包含樹突計算的新型人工神經網絡示意圖 生物神經元中的樹突具有非常複雜的拓撲結構和動態過程,人腦中的樹突尤其複雜。
-
微電子所在氮化鎵界面態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高頻高壓中心研究員劉新宇團隊等在GaN界面態研究領域取得進展,在LPCVD-SiNx/GaN界面獲得原子級平整界面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界面態特性,提出了適用於較寬能量範圍的界面態U型分布函數,實現了離散能級與界面態的分離。
-
左藍微電子TC-SAW濾波器取得突破,相關產品已具備量產條件
左藍微電子TC-SAW濾波器取得突破,相關產品已具備量產條件 微波射頻網 發表於 2020-12-02 13:44:18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基地,憑藉著龐大的終端市場需求
-
【解密】中科院微電子所的FinFET專利,為何能讓英特爾忌憚三分...
從中科院微電子所自己對這件涉訴專利的評價來看,重要性不言而喻:涉案專利涉及當今最先進的電晶體器件的關鍵結構和核心工藝。該專利是在「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2專項)的支持下,圍繞集成電路先進位造技術進行布局的若干專利組合中的核心專利之一,能夠有效提升晶片集成度並降低製造成本。
-
長春應化所在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的雷射器取得重大突破。該雷射器突破了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率先實現了室溫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為該類器件的產業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雷射器是將輸入的光或電能量轉換成光的器件。由於其發光高度均勻,被廣泛應用於工業、醫療、信息、科研等領域。鈣鈦礦半導體材料具有可低成本溶液加工、發光波長可調、發射光譜穩定等優點,作為工作物質在雷射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微電子所鍺基MOS器件研究取得新進展
日前,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在鍺基MOS器件的研究上獲得顯著進展。鍺(Ge)材料具有優異的電子和空穴遷移率,是超高速、低功耗MOS器件的理想溝道材料。對於高性能的MOS器件而言,良好的界面對於提升MOS器件的遷移率非常重要,由於high-k/Ge的界面穩定性較差,在界面處存在的大量的缺陷形成載流子的散射中心,阻礙了高遷移率的獲得,進而嚴重影響器件的最終性能。
-
中科院微電子所的FinFET專利,為何能讓英特爾忌憚三分
因為Intel很清楚這件專利在行業中的價值和地位。 從中科院微電子所自己對這件涉訴專利的評價來看,重要性不言而喻: 涉案專利涉及當今最先進的電晶體器件的關鍵結構和核心工藝。
-
深圳研究生院在新型平面型OLED電致發光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電致發光現象自發現以來,就被人們廣泛研究,包括OLED器件。自從1987年OLED器件被鄧青雲博士報導以來,所有研究工作均是基於三明治夾心結構來製備的,即在上下兩層電極間夾著發光層和其它功能層,其中一個電極必須為透明電極。傳統的器件結構一方面限制了電極材料的選擇範圍,同時也極大地限制了器件的製備方法與工藝。
-
中科院微電子所等在SERS液滴生化傳感器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集成電路先導工藝研發中心研究員陳大鵬課題組與中北大學教授熊繼軍課題組合作,在表面增強拉曼(SERS)生化檢測研究中取得階段性進展。陳大鵬課題組提出一種開放式SERS液滴傳感器,解決了傳統基底型SERS器件所需的複雜製備工藝問題,利用燭灰納米鏈結構的多孔易斷性,以滾動方式在基底形成具有豐富三維「熱點」的SERS活性液滴,從而增強液滴的拉曼檢測性能。液滴提供的液相環境能夠保持生物分子的活性,提高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DNA)等與「熱點」有效結合。
-
微電子所等在器件物理研究中獲進展
傳統的三維半導體材料表面存在大量的懸掛鍵,可通過捕獲和散射等方式影響和限制自由載流子的運動,因此,表面態的設計、製造和優化是提高三維半導體器件性能的關鍵因素。類似於三維半導體材料的表面態,單層二維材料(如二硫化鉬和石墨烯)在邊界原子的終止和重建可以產生邊界態,這使二維材料產生較多獨特的現象,並得到廣泛應用。
-
3位獲諾貝爾獎提名的微電子器件華裔科學家
集成電路的基本單元即各類半導體器件,例如電晶體、MOS 管,為現代電子技術奠定了基礎。許多微電子專家為半導體器件的發明和應用做出了傑出貢獻。在這些微電子專家和學者中,華人科學家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介紹3位微電子器件領域的著名華裔科學家——施敏、薩支唐和鄧青雲在半導體器件的發明和應用以及育人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
-
「高密度存儲與磁電子材料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阻變存儲器、相變存儲器、磁存儲器、高靈敏度磁傳感器和隔離耦合器件等是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新型存儲和磁電子技術,在移動通信、個人電腦、數位相機、電子標籤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價值。
-
3D nano-SQUID超導存儲器件研究取得原理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