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專家首次披露嫦娥四號600天科學成果細節

2020-09-09 國際在線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張群

玉兔二號月球車上全景相機拍攝的嫦娥四號著陸區360°全景圖像 國家航天局供圖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林維):近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取得諸多科學成果。8日,航天專家首次披露嫦娥四號600天科學成果細節。

嫦娥四號2019年1月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順利開展科學探測,獲得超過3TB科學數據。截至8月25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突破600天,月球車累計行駛519.29米。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院士8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與中科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共同組建的嫦娥四號核心科學家團隊經過一年多的分析挖掘,在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和礦物組份、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等方面取得了原創性成果,截至2020年8月,在《自然》《科學》《中國科學》等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為月球科學研究做出重大貢獻。王赤說,「我們想知道月球內部它的巖石的成分是什麼?它物質的成分是什麼?這些成分能告訴我們什麼事情呢?它其實能告訴我們月球的形成——月球是怎麼來的?它是不是跟地球同時形成的?有一種假說,說月球以前大範圍都是巖漿巖,但是這些巖漿巖它怎麼凝固、怎麼變成現在的礦石?能夠來深入地了解月球是怎麼來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問題。我們現在剛剛還不到兩年的時間,有了非常多的成果,發表了數十篇論文,這也是我們中國科學家對月球科學研究的一個重大的貢獻。 」

玉兔二號月球車全景相機月表內部有碎片的小坑的形貌、數字高程及剖面 國家航天局供圖

王赤院士表示,研究成果表明,嫦娥四號首次通過原位探測直接得到月球深部物質組成,揭示了月球背面,特別是南極艾特肯盆地複雜的撞擊歷史,對月壤的形成與演化模型給出了關鍵證據,並首次在月表開展中子及中性原子的探測,為了解日月地的空間環境、宇宙起源等提供了重要參考。王赤說,「月球還是一個非常好的研究平臺。比如說我們可以研究月球表面的一些空間環境的特徵,比如說它的電磁輻射,它的粒子的成分是什麼。這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信息呢?這可以給我們帶來來自於太陽風的粒子,它跟我們月球的相互作用。同時,因為月球的背面避開了來自於地球的電磁噪聲,它是一個非常好的電磁的臨近區,我們就可以開展一些低頻射電的觀測,對於理解宇宙的起源開闢了一個新的窗口。」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 探月航天工程600 天科學成果
    【每日科技網】  8月26日消息今日上午,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通過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歸納了嫦娥四號 600 天科學成果,包括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月面中子及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研究與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
  •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 600 天科學成果歸納
    M數碼8月26日消息 今日上午,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通過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歸納了嫦娥四號 600 天科學成果,包括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月面中子及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研究與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
  • 嫦娥四號600天科學成果歸納
    截至今天,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8月25日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519.29米。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大量研究,取得諸多科學成果。1.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和礦物組份研究。
  • 嫦娥四號在月600天 這四方面科研成果豐碩
    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已經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月球表面工作時長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紀錄」。
  • 嫦娥四號在月600天,這四方面科研成果豐碩
    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已經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月球表面工作時長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紀錄」。著陸器和月球車目前已經進入月夜休眠。「鵲橋」中繼星工作正常。
  • 嫦娥四號月球工作突破600天,歸納四方面科研成果
    8月26日消息,截至今天,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8月25日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519.29米。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大量研究,取得諸多科學成果。1.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和礦物組份研究。
  • 屢次刷新自己的記錄,「勞模」嫦娥四號登月的600天裡,助力科學家取得這些成果
    ,和在月球背面已經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月球表面工作時長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紀錄」。嫦娥「登月」以來,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大量研究,在四大方面取得諸多科學成果。
  • 航天專家:嫦娥四號與嫦娥三號有五大不同
    中新社西昌12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原本為嫦娥三號任務備份的嫦娥四號8日凌晨成功發射,並將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抓總研製嫦娥三號、四號月球探測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專家表示,備份的確是嫦娥四號原本的使命,但在嫦娥三號圓滿完成任務後,嫦娥四號被賦予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這一全新任務。
  • 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在月背探索突破600天
    來自國家航天局消息,25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20時35分和10時46分完成第21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在月面工作時長在今天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裡程突破500米,達到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紀錄」。「鵲橋」中繼星工作正常。
  • 「玉兔二號」月背生存突破600天,累積行駛519.29米
    >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8月25日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519.29米。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踏上月球背面。嫦娥四號任務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大量研究,取得諸多科學成果。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突破1000萬公裡,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工作滿600天
    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面工作時長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裡程突破500米,達到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紀錄」。兩器分別於20時35分和10時46分完成第21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鵲橋」中繼星工作正常。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突破1000萬公裡,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工作滿600天
    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面工作時長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裡程突破500米,達到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紀錄」。兩器分別於20時35分和10時46分完成第21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鵲橋」中繼星工作正常。
  • 70年來首次!中國嫦娥四號探月團隊獲世界航天最高獎項
    6月11日,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顯示,由中國宇航學會推薦,經過國際宇航聯合會兩輪投票表決。嫦娥四號任務團隊優秀代表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於登雲,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孫澤洲。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年度最高獎——「世界航天獎」。這也是該國際組織成立70年來首次把這一獎項授予中國航天科學家。
  • 聚焦嫦娥四號研發團隊: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人類首次」字樣
    2020年6月,嫦娥四號任務團隊的優秀代表,榮獲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世界航天獎」,這是該獎項設立70年來首次授予中國航天科學家。嫦娥四號任務團隊還被美國航天基金會授予2020年度航天唯一金獎,被國際月球村協會授予自成立以來的首個優秀探月任務獎,被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授予2019年度全球唯一的團隊金獎……中國航天碩果纍纍、人才輩出,為什麼嫦娥四號任務團隊能頻獲殊榮?
  • 70年來首次!嫦娥四號科學家獲世界航天獎
    吳偉仁、於登雲、孫澤洲等「嫦娥四號」任務團隊優秀代表,獲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世界航天獎」。這是該獎項70年來首次授予中國航天科學家。目前,「嫦娥四號」創造多個世界第一,是月表工作時間最長的人類探測器。
  • 嫦娥四號取得多項原創性成果
    近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自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共獲得超過3TB科學數據,取得多項原創性成果,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了堅實基礎。根據嫦娥四號科學數據,科學家團隊揭示了月球背面特別是南極艾特肯盆地複雜的撞擊歷史,為月壤的形成與演化模型提供關鍵證據;首次揭開了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的神秘面紗,極大地提高了人類對月球撞擊和火山活動歷史的理解;為開展太陽風與月表微觀相互作用研究提供重要支撐,促進對月表輻射風險的認知;推進了太陽低頻射電特徵和月表低頻射電環境研究。
  • 「嫦娥四號」領銜2019中國、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作為舉世矚目的重大科技成果,在2019年中國航天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中均位列榜首。此外,備受關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三次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等新聞入選2019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箭60星』開啟『星鏈』星座組網」等新聞入選2019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刷新記錄: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
    8月26日,據@中國探月工程 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並對600天來的科學成果進行了歸納。據悉,截止8月25日,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面工作時長在今天突破600天,也早就打破前蘇聯月球車1號保持了長達49年的歷史記錄(321天)。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刷新記錄: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
    8月26日,據@中國探月工程 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並對600天來的科學成果進行了歸納。據悉,截止8月25日,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面工作時長在今天突破600天,也早就打破前蘇聯月球車1號保持了長達49年的歷史記錄(321天)。
  •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嫦娥四號奔向月球背面,這一科技實踐被譽為今年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深空探測科學研究工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專家介紹,嫦娥四號實施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不是簡單地落在月背的一小步,而是中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一大步,是中國航天從並跑邁向領跑的一大步,對我國跨入世界深空探測先進國家的行列,促進深空探測後續任務的實施,都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