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星期五︱什麼蟲子適合孩子玩?

2020-11-22 澎湃新聞
「科學星期五」是一檔關於科學和科技的欄目,逢周五播出,給有好奇心的人。

關於為什麼要玩蟲子的話題,這裡就不重複了。

可能有人會有顧慮,玩蟲子影不影響生態平衡?

這裡就順便介紹一下生態學的r/K理論吧。不同的生物會選擇不同的繁殖策略,分為r-選擇(r-selection)和K-選擇(K-selection)。

採用r-選擇的物種稱為r-策略者,它們是機會主義者。簡單點說它們的策略就是生很多很多後代,其中有一些能存活下來就可以了。優點是可以適應多變的環境,產量高,缺點是很容易爆發或者大量死亡,不穩定。

採用K-選擇的物種稱為K-策略者,它們是保守主義者。採用這種策略的生物生的少,但是對後代照顧得也好。優點是後代存活率很高,缺點是如果環境劇變就很難恢復,甚至滅絕。

了解這兩種選擇,不難分析出我們常見的動物,包括我們人類是哪種策略者。

昆蟲當然是r-策略者,一生的終極目標就是交配繁殖產下後代。雖然只有少數諸如蠼螋、負子蝽等昆蟲會有護卵護幼的行為,絕大多數昆蟲就是不停的生,生完就不管了。有養過蠶的朋友應該知道,如果任由蠶蛾交配產卵,可能一下子孵出幾百隻你靠幾片桑葉根本供養不起的蠶寶寶。

除了產量大,還有很多昆蟲是農業生產或者生活上的害蟲。雖然益害這個說法只是相對人類而言的。可是蟲子的威力確實不容小覷。我曾親眼見過一整棵樹的樹葉被某種尺蛾吃完,只剩枝條。天牛的幼蟲對一棵樹可能是致命性的傷害,更別說松墨天牛這種還會攜帶松材線蟲,引起松樹大面積枯死的超級惡魔了。尤其在城市這種物種多樣性低的環境,特別單一的植被不加防治很容易造成蟲害大爆發。

以昆蟲的繁殖策略,最能影響到其種群數量是棲息地的破壞,所以放下顧慮,釋放孩子的天性,抓蟲子飼養觀察拍照隨便玩玩都是極好的。作為家長就正確引導吧,方式正確的話,沒準你的孩子會成為一個出色的攝影師,或是自然觀察寫作者,又或者成為未來的科學大家呢。在我們的蟲友圈,有很多小朋友10多歲就很專業了,既能拍得一手好照片,還會上網查中英文資料,資訊時代,後生可畏。

囉嗦了這麼多,簡單用一些圖來說一下常見的好玩的蟲子。

1、蝗蟲

我們常說的螞蚱、蟈蜢、蚱蜢,其實很多都是蝗蟲。

比如說尖頭的蚱蜢。一般有兩種常見的。

一種是中華劍角蝗,觸角扁平似劍。

一種是短額負蝗,有點像縮小版的劍角蝗,觸角也短細一點。

小時候以為是蝗蟲媽媽背孩子,長大以後才知道是雌雄OOXX,背上小的是雄的。

棉蝗個大力大,腿上有很多刺,把玩需謹慎。

2、叩甲又叫磕頭蟲,身體很硬,拿著下半部,頭部會做出磕頭的動作,還會啪啪作響叩擊你的手指。

這種挺好看的叫松麗叩甲。

翻過來看肚皮,可以看到它後方精巧的結構,很快它會通過這個類似槓桿的結構通過磕頭的動作自行翻過來。

3、螳螂

螳螂在昆蟲裡算顏值很高的,孩子們一般都會喜歡。只是拿螳螂的時候要小心被它鋒利的捕捉足割到,一般來說從背面拿前胸背板比較安全,就是頭後面看起來像脖子的那段。其實也不太建議拿,螳螂不好動,性情安靜。伸一隻手,讓它自然爬到手上再觀察就好了。

圖上這隻斧螳正在產卵,螳螂的卵是包裹在卵鞘裡的。

如果感興趣可以在冬天收集一個卵鞘放家裡,春夏天到了合適的溫度就會同時孵化出一堆小螳螂。

4、毛毛蟲

蝴蝶蛾子的幼蟲,我們一般叫毛毛蟲。毛毛蟲也可以玩嗎?當然可以,除了要避開一些不能玩的,這個我們下篇再講。舉兩個可以玩的例子。

比如說懸鉤子上會找到這種白弄蝶的幼蟲。看起來醜醜毛毛的,並沒有毒。

長大後會變成一隻清秀的小蝴蝶。

綠尾大蠶蛾的幼蟲又胖又萌,就是刺看上去有點多。放心,這些刺也沒有毒,可以直接接觸。

最後變成這樣一隻綠風箏狀的大蛾子。

養毛毛蟲並不容易,蝴蝶的幼蟲特別挑食,一般只吃某一類或某幾類植物。不清楚植物分類的話,在哪片葉子上看到它取食,就採哪種植物餵它。蛾子的毛毛蟲挑食度要好一些,也是因蛾而已,有的可以吃幾百種植物,有些也相對挑食,原則一樣,在哪找的用哪個植物喂。還有蛾子一些要準備一些土,末齡幼蟲需要鑽到土裡化蛹。這個就不細說了,總之看到毛毛蟲都可以撿回來養養看,萬一被寄生了,毛毛蟲裡鑽出來一堆寄生蜂的幼蟲,也不要被嚇到。

5、蟬,就是我們說的知了。

可以抓住雄蟬觀察它腹部的發聲結構。在夏夜的晚上,出去找蟬的若蟲,也就是俗稱的蟬猴,看它們爬到樹枝上慢慢羽化成蟲是一個很驚喜的過程。

綠草蟬是一種傻傻的小蟬,伸只手就過來了。

華南地區的孩子還可以玩龍眼雞,這是一種蠟蟬,與之前的蟬並不同類。受到刺激後會流出薄荷綠色的血液防禦。

6、竹節蟲,其實和竹子沒關係,只是長得像竹枝,它們也是吃植物葉子的。

受到驚嚇以後會亮出平時不容易看到的後翅(有些種類後翅退化)。不過玩竹節蟲要小心,它們的策略就是被抓住逼急了就斷腿,和壁虎斷尾巴一個道理,還是輕柔對待吧。

7、最後就是各種甲蟲了。

包括我自己,都最喜歡玩甲蟲呢~

比如酷酷的鍬甲,圖上這只是安達佑實大鍬。抓的時候要小心被前面那對大顎夾到,被夾到真的會立馬見血。餵養它的食物也很簡單,水果、果凍都行。別看它長成這樣,在野外是吃樹汁的,純素食主義者。

天牛也是很多人喜歡玩的吧,只是天牛的大牙很鋒利,抓住鞘翅不要被它咬到。圖上的抓法也不是很標準,倒個方向應該就對了。

大竹象是常見害蟲,屬於象甲總科,嫩竹莖和竹筍上很容易發現。飛行能力一般,很容易抓。

還有一些別的小型象甲,也很容易抓和玩,就是它們喜歡裝死,六足一縮突然掉落地面。這種情況我一般伸手在葉子下面接住,然後撥拉一下讓它掉到我的手心裡。

葉甲是一類吃葉子的小甲蟲,抓起來也很輕鬆。

在膨大的葛藤裡可以剝出靚麗的紫莖甲。

金龜子就更不用說了,很多人都抓來玩過。

華南地區常見的橡膠木犀金龜,俗稱姬兜,有點像縮小版的獨角仙。

植食性的瓢蟲也可以玩,比如茄二十八星瓢蟲。與吃蚜蟲的肉食瓢蟲相比,植食性的瓢蟲一般身體布滿絨毛,可以觀察到它們啃食葉子的行為。圖上這對,嘿嘿嘿。

其實螢火蟲也是甲蟲,這裡為什麼不說玩螢火蟲了,因為螢火蟲對環境要求高,數量越來越少了。尤其在城市,能看見螢火蟲就足夠讓孩子興奮了。

還有一個不是昆蟲也很好玩的,就是球馬陸。一個體節有兩對足,一碰就變成球。西瓜蟲和這個很像,也可以捲成球,只是西瓜蟲是卷甲蟲,一個體節只有一對足。與西瓜蟲長得像但是不會卷的蟲子叫鼠婦。

就寫到這吧,因為蟲子種類太多,寫也寫不完,還有比如鬥蟋蟀什麼的,可以參看我的朋友昆蟲學博士Dr.湯的幾篇鬥蟋蟀記錄(WX公號:DrTang_ZRZJ)。

本文由澎湃新聞經作者授權轉載自微信訂閱號「三蝶紀」(sandieji2016)。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春暖花開的季節裡,孩子喜歡玩蟲子,家長記得叮囑這些蟲子可以碰
    很多孩子小時候都特別淘氣,常常在發現螞蟻洞時將它堵住,把螢火蟲捉起來放在瓶中,害怕蜘蛛但又忍不住拿木棍把網破壞,還常常用毛毛蟲嚇唬同學。這些小蟲子總是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在昆蟲的世界裡不停探索,其實孩子沉浸在其中的時候,也能帶給他們一些好處。1.孩子對昆蟲產生興趣,有什麼益處呢?
  • 什麼蟲子不能隨便玩
    之前介紹了一些可以玩的蟲子,有人說,也說說在野外要注意哪些蟲子唄,有哪些蟲子會對人有威脅的。這篇就來說說在野外看到哪些蟲子不能隨便招惹。
  • 這10個科學小實驗,最適合你陪孩子一起玩
    這10個科學小實驗,最適合你陪孩子一起玩 很多爸爸吧,其實真心是不太知道該怎麼和孩子一起玩! 他們最多的藉口就是:孩子玩的東西太幼稚,沒意思。 好吧,PO主今天就和粑粑們分享一些「有意思」的!
  • 開心過六一 那些適合家人孩子一起玩的遊戲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在這個特殊的節日應該做的就是和家人孩子一起開開心心的「玩」了。除了去遊樂場之類的傳統娛樂項目之外,在家打開電視找一些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的遊戲成為了現在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下面就是小91為大家帶來的一些適合在家中與孩子一起玩的遊戲,還在為「玩什麼」而發愁的朋友們快來看看吧。
  • 臺灣蟲子跑到了日本!時隔九年再現蟲災,能裝死,還會吃自己孩子
    作者:文/虞子期 在地球上,生物的演變可以說是人類阻擋不了的,但是對於生物來說,為了適應生態環境,它們不得不尋找適合自己居住的區域,而越來越多的生物逐步出現了變異或者進化出了「超能力」模式,已經出現了難以控制的局面,根據日本最新科學報告指出,最近在日本鹿兒島縣又出現了「大規模」多足昆蟲,引發了大家的熱議
  • 大自然】23:什麼蟲子不能隨便玩
    之前介紹了一些可以玩的蟲子
  • 老漢活吃蟲子治癒了肝腹水 蟲子名字叫「洋蟲」
    「那時候我們沒什麼好玩的,不知道從哪兒傳來了養蟲子這個『項目』,覺得特別好玩,小男生差不多人手一份就養上了。知道可以當藥吃,但我們就這麼養著,什麼目的也沒有。當時,就給蟲子吃剩飯這些東西。」蔡先生說,看著蟲子覺得很親切,很有童年的回憶。  今年88歲的王建南也說,自己上小學時也養過洋蟲。當時,特別是男生,幾乎人人都用火柴盒養著洋蟲,給蟲子吃餅乾末等。
  • 雲科普最專業,玩蟲子最認真,每個孩子都不能錯過的神奇世界
    面對一個蛹,她問老朱利安:「蝴蝶是什麼牌的?」孩子們的求知慾是無限的,只是缺少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才讓她問出了這麼可笑的問題。還有部分家長認為,蟲子只是童年的一部分。孩子小的時候喜歡蟲子,長大了自然而然就不會再喜歡了。為了階段性的喜好去做過多的投入,實在是太慣著孩子了。其實不然,孩子們的認知從童年開始,也從昆蟲開始。
  • 這種叫「東西南北」的蟲子,據說很多博羅人小時候玩過
    在西子圈發帖說到鋤番薯時鋤到一隻小時候常玩的蟲子,更勾起了小編更多的回憶。 對於這個蟲子,現在的孩子應該很多都沒有見過,而它因為尾部會扭動,所以小編和小夥伴們都叫它「東南西北」,小編看了一圈評論,對於它的外號也是五花八門的。
  • 周末玩什麼:當人變成蟲子,當人瘋狂消滅蟲子,當狐狸隨時可以成精……
    「周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周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周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 玩桌遊學知識!把這些科學桌遊玩懂你就超神了!
    正在玩科學桌遊Science Ninjas: Valenc的孩子 圖片來源:nature想起桌遊,第一個浮現在你們腦海的是啥?UNO、三國殺還是狼人遊戲?這些都太普通,你聽說過科學桌遊麼?想知道探索太空需要做哪些準備麼?它也許能幫到你:Xtronaut——太陽系探險遊戲。
  • 叮一口可能要命 5歲孩子遭愛吸血蟲子咬染病
    16號下午5點多,有位家長急急忙忙帶著孩子到醫院,一起帶來的,還有一隻「張牙舞爪」的蟲子,是從孩子頭上抓下來的,很噁心,很嚇人,而且據說,弄不好這種小蟲子,還能要人的命。再看兒子頭頂,已經出現了一個紅斑,媽媽很擔心,不知道是什麼蟲,會有怎樣的危害,於是馬上帶著兒子和蟲子,一起到醫院。
  • 小實驗玩出大科學,液態金屬氫能套件帶孩子探索世界
    孩子從小就是好奇專家,面對科學總愛提問:「為什麼?」所以作為懶癌家長或者頭疼老師再或者是無奈科學講解員,面對各種科學問題怎樣讓孩子易理解,那說白了還得從他們的玩具來入手。產品包裝初次拿到手,這款實驗產品外包裝是禮盒式的設計,包裝上寫有:「用一杯水和一粒金屬運轉的科學世界。」這一句可真是讓人很好奇這到底是什麼好東西,忍不住想打開來一睹芳容。打開包裝后里共有7個組成部分,為方便大家細看特意整理了產品清單。
  •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
    科普繪本創作需要作者有科學素養,還要有把科學知識有效地融入到童書創作的技能。因此,讀到吉林兒童文學作家竇晶創作的「萌小芽科普繪本」系列時,有耳目一新之感。這是一套和一般幼兒讀物相近的開本,風格也相似的童書,它的裝幀設計談不上精緻,但很適合家庭親子閱讀。這套繪本有三個主要特點:第一,書中的故事貼近幼兒生活。
  • 爆笑漫畫式的述說,科普蟲子的生命特性
    春天到了,帶孩子到公園玩耍。草坪的綠透過枯葉鑽出來,柳樹抽出嫩綠的新芽,路邊人工種植的整整齊齊的小花,時而有蝴蝶飛舞,孩子歡喜這樣的景象,更歡喜土裡鑽出來的蟲子。走著,走著, 就會蹲在地上看蟲子。今年不知道是什麼風吹來了草海蟲,毫不誇張的說,三五步便可以看見一隻。
  • 看見孩子身上有三種蟲子,家長別用手拍,當心越拍越「危險」
    在發現孩子被蟲子「騷擾」的時候,家長會習慣性地用手將蟲子拍開,但是有幾種蟲子千萬不能用手拍,否則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危險!這些蟲子到底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01隱翅蟲這種蟲子實際上就是大家熟知的家長在家裡或者野外發現了椿象,一定要帶著孩子繞道而行,叮囑孩子千萬不要去攻擊椿象。如果椿象落在孩子的胳膊上,可以讓孩子輕輕將它抖落。
  • 台州金相顯微鏡適合孩子用_愛科學
    台州金相顯微鏡適合孩子用,愛科學,愛科學創新堅信擁有實力才會擁有未來,我們的文化是探索,創新。台州金相顯微鏡適合孩子用, 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誌。用於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
  • 農村常見的幾種蟲子,農村孩子常玩的,是他們的美好童年
    它是小時候常見常玩的一種蟲子。
  • 5個和水有關的趣味科學實驗,邊玩邊學,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孩子總是會對很常見的現象提出奇怪的問題,比如我家孩子以前就問過我:「為什麼我看不到空氣?」幾乎每個孩子都有「十萬個為什麼」的時期,總是能想到很多有意思的問題,而在這個時候,也是家長培養孩子科學思維的最佳時期。
  • 上海親子遊景點攻略,這些旅遊景點最適合帶孩子去玩!
    在這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的季節, 帶著您的孩子來一次開拓視野的上海親子遊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那麼,您知道上海帶孩子玩的地方有哪些嗎?哪裡最適合親子遊呢?這裡首先推薦的就是上海迪士尼了,它是內地首個迪士尼樂園,也是上海親子遊必去景點之一;而迪士尼附近的匯聚了160家全球高端品牌的上海奕歐來奧特萊斯則是您體驗異國風情的親子旅遊和奢華購物的不二之選,絕佳的歐式購物環境,超低的折扣力度和貼心的購物服務將讓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購物的樂趣;另外,還有上海長風海洋館、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等都是適合您帶孩子增長見識的不錯的親子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