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小小蟲子,身長只有五六毫米,吃的卻是人參、靈芝、紅棗、蓮子等珍品,還得當寶養著,冷著熱著都不行。
大大動靜,因為有了「治好肝腹水」的傳說,樂清翁垟不少人自家養殖,甚至有「全村吃蟲」的說法。而經我們報導後,這兩天有不少人前去翁垟找林祥波老人,詢問蟲子的功效。
深深疑問,它到底姓啥名誰,是否真有神奇功效,若能吃又應該怎麼吃呢?
《樂清北山前村的奇事:老漢活吃蟲子治癒了肝腹水》一文講述記者尋訪、了解、解析蟲子的過程。不少熱心讀者來電,跟我們說起他們與蟲子的過去或現在,也讓我們了解到更多關於蟲子的事情。
眾口一詞:這就是「洋蟲」
來電的熱心讀者與蟲子的故事各有不同,但有一點相同,他們都認為我們看到的就是洋蟲。
第一個來電的是85歲的李先生。李先生祖籍紹興,1959年便來到溫州水利部門工作。他說,自己是一個字一個字地看完這篇報導的,覺得和自己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養過的洋蟲幾乎一樣,而且他很確定,自己當時養的就叫洋蟲。五六毫米的身長,黑色的外殼,最喜歡吃紅棗等等,這些特徵都符合。不過當時他們給蟲子吃的都是茯苓、檳榔等比較廉價的東西。
溫州四中的退休生物老師、行走不便的88歲老人王建南來電說,自己寫過一份關于洋蟲的資料。
我們去王建南家時,他手上正拿著本報關於蟲子報導的那張報紙。我們把從林祥波老人那拿來的蟲子給王老看(上圖),他說:「這就是洋蟲,肯定沒錯。」他讓老伴拿出手稿,上面寫著他對洋蟲的認識:洋蟲隸屬於鞘翅目科,成蟲是黑色有光澤的小甲蟲,觸角較粗,呈紅黑色,腳三對,呈紅黑色。這個描述,與我們帶去的蟲子十分相似。
樂清象陽的鄭先生來電則說,他母親專門養殖洋蟲賣,養了五六年,如今已有幾十萬隻。他曾專門帶著他母親養的蟲去杭州的昆蟲研究所化驗,知道這就是洋蟲。
風靡一時:
它曾是小男生的「寵物」
瑞安的蔡先生今年72歲,他說自己也是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養過洋蟲,那時候在小學生中還挺風靡,他自己也養過,就養在盒子裡。「那時候我們沒什麼好玩的,不知道從哪兒傳來了養蟲子這個『項目』,覺得特別好玩,小男生差不多人手一份就養上了。知道可以當藥吃,但我們就這麼養著,什麼目的也沒有。當時,就給蟲子吃剩飯這些東西。」蔡先生說,看著蟲子覺得很親切,很有童年的回憶。
今年88歲的王建南也說,自己上小學時也養過洋蟲。當時,特別是男生,幾乎人人都用火柴盒養著洋蟲,給蟲子吃餅乾末等。蟲子很怕冷,冬天就用棉花塞在盒子裡,洋蟲就躲在棉花裡。
李先生還告訴我們一個趣聞。他說,攝影記者嘗過蟲子的味道覺得辣,那辣的不是蟲子的「便便」,而是因為蟲子有雄雌之分,但他也不知道到底雄蟲還是雌蟲是辣的。
意見一致:
謹遵醫囑慎「生吃」
我們發現,來電讀者都不建議活吞蟲子。
李先生雖然養過蟲子,但自己沒吃過,他只知道別人都是用滾燙的紹興老酒把蟲子燙熟了送服的。同是祖籍紹興的宋老先生說,就他所知,有些老人拿這個蟲子當補品,放在老酒裡泡起來喝。
瑞安的蔡先生則告訴我們,以前農村條件差,有些人家就養洋蟲曬乾了磨成粉給小孩子當降火藥用。而樂清象陽養殖洋蟲的鄭先生自己也吃過蟲子,但他是用開水燙過後吞服的。
王建南老人在他的手稿中寫道:洋蟲確實可以入藥,藥性甘、溫,有活血祛瘀、溫中理氣,臨床可應用於勞傷咳嗽、咳血、心胃氣痛、中風癱瘓、跌打損傷等病。
在我們採訪結束要離開時,他特別強調,讓我們通過報紙告訴讀者,若要吃蟲子一定要尊重科學,不可別人說能治什麼就盲目地去吃,一定要先看過醫生,在醫生同意下再決定是否吃蟲子。而且吃蟲子要講究方法,可用開水燙死後曬乾備用。
記者手記
這兩天,不少讀者來電問我們蟲子到底有沒有神奇效果,其中有1歲孩子的母親,也有想為母親治病的兒子。
我們無法給出具體的答案,也無法斷言蟲子是否有神奇效果,就如王建南老師所說,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而是要尊重科學,遵醫囑。
蟲子的影響應該可能還會繼續,若你知道些什麼與之相關的事情,不妨來電和我們說說。
記者 李玉燕 記者 魏一曉 實習生 張和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