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睛一看,這還是一頓美餐麼?圖/EXO
你會吃蟲子麼?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別說是吃,單單是想起肉蟲來回蠕動的身軀,就已經全身發麻,隱隱作嘔。
為什麼,我們不願意吃蟲子呢?
黑猩猩愛吃白蟻,它們用小樹枝插進白蟻窩,把白蟻帶出來吃,就像今天我們吃肉串一樣。
▲ 在用樹枝製作「白蟻串」的黑猩猩。圖/《Jane》
黑猩猩能吃蟲子,人類的祖先其實也一樣,史前時代,在沒有捕獲猛獁象、野豬的日子裡,甲殼蟲、毛毛蟲、蝗蟲、草蜢、白蟻、蜻蜓等蟲子,維持著原始人蛋白質攝入的穩定。
人類不吃蟲子的習慣起源於中東,這裡的土地非常適合農業生產和畜牧,也因此誕生了兩河文明和人類最早的城市。飲食充足後,人們不再貪圖蟲子那一丁點的蛋白質,城市的環境,也逐漸把人與自然隔離開來,我們開始慢慢忘記「蟲子是食物」這件事情。
航拍人類最早的城市之一:蘇美爾人的烏爾城。圖/Wikipedia
在公元前後,蟲子偶爾還能登上餐桌:例如蟬在古希臘人眼裡是一種奢侈的零食,古羅馬人也認為甲蟲的幼蟲是美味,漢朝的 《禮記·內則》裡面記載有「腶脩蚳醢」,也就是加以薑桂搗碎的螞蟻卵。
不過,破壞農作物的害蟲直接敗壞了整個團隊的名聲——出於對害蟲的憎恨,人們開始厭惡大多數蟲子。《聖經》出埃及記裡,耶和華降下的天災之一就是蝗災。
▲ 古埃及墓室裡的蝗蟲形象。圖/Wikipedia
唐朝時,據說唐太宗曾在蝗災時親口吃掉了幾隻蝗蟲,以號召受災民眾用害蟲解決溫飽,但這種吃,已經屬於報復性消滅的範疇,而不是真的愛吃。當然,恨歸恨,一些經濟蟲,比如蠶和蜜蜂,還是頗受人們喜歡的。
▲ 歐洲人在17世紀研究蠶的生命歷程時畫下的博物畫。圖/Wikipedia
直到今天,在許多人心裡,蟲子只是一種麻煩。它們除了叮咬我們、汙染我們的食物之外,沒有丁點用處,即使你沒看過貝爺的「一口爆漿」(這鏡頭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一想起肉蟲扭動的畫面,或是甲蟲吃進嘴裡後,腿塞到牙縫裡的感覺,就會感覺到陣陣噁心。
▲ 貝爺封神場面,沒看過的話,來看看吧!圖/《Man vs Wild》
你可能想像不到,全世界有大約2千種可食用蟲子,而且,據聯合國統計,有近20億人會吃蟲子。
熱帶地區有更多的人願意接受蟲子,這些地區的昆蟲個大,數量也多,還聚集成群,很容易被人們捕獲。就拿我國雲南的邊境地區來說,如果有人叫你去吃燒烤,你可別覺得是吃羊肉串、牛板筋,那就是雞肉和蟲子的混合大餐。同樣,柬埔寨人把油炸大狼蛛當做美味佳餚,墨西哥人甚至把臭蟲切碎,加進大蒜、檸檬和鹽來烤制,最後卷在餅裡做成一頓臭蟲塔克(Tacos)。
▲ 南京燒烤攤的攤主在用蟲子吸引顧客眼球,但為什麼裡面亂入了一隻海馬?圖/視覺中國
除了熱帶,在很多物產貧瘠的地方,蟲子也是人們日常的加餐。生活在秘魯高原上的人們,世世代代都傳承著一個用套索採集懸崖邊上的仙人掌的技巧,因為這種植物的莖裡生活著一種叫做「hauytampo」的肉蟲,這種大蟲子長得和貝爺吃的爆漿蟲差不多。秘魯人用油鍋簡單地煎一下,就得到了一頓肥美的營養大餐。
▲ 入鍋,油煎,吃完後一天都不餓。圖/《戈登·拉姆齊:美食秘境》
那麼,這些蟲子吃起來到底是什麼味道呢?人們吃它真的僅僅是為了果腹麼?
蟲子的味道,肯定不會都像椿象(俗稱臭大姐)聞起來那樣臭。據說,黃粉蟲,也就是被我們拿來餵寵物的麵包蟲,烤脆了後吃起來就像堅果,蠶蛹、蝗蟲的味道吃起來像蝦,華農兄弟直播的荷包豆蟲烤串,據他們自己說,吃起來像雞肉——當然,前提是裡面的爆漿都已經被烤乾了。
▲ 烤蝗蟲串,你能接受麼?圖/Wikipedia
但是,就算蟲子是真的好吃,相信你還是過不了那道心理關。不過,龍蝦也曾經被認為是一種噁心的食物,人們甚至給它起了「海洋蟑螂」的外號,但現在它可是道佳餚!蟲子,會不會也成為未來人心目中的「新龍蝦」呢?
吃蟲子,一直被認為是解決全球糧食問題的可選方案。
蟲子的營養十分豐富,蟋蟀的蛋白含量高達80%,是牛肉的2倍,難怪西方有些腦洞大開的營養學家,用蟋蟀肉做成了蛋白能量棒等一系列產品,還開始在超市裡售賣了。
▲ 蟋蟀肉醬,你敢吃麼?圖/EXO
當然,這種能在超市裡被人們所接受的蟲子食品,肯定不會像《雪國列車》裡面的蛋白塊那樣噁心(那裡用的是蟑螂,蛋白含量是雞肉的三倍),它們的包裝精美,還有包括香草、藍莓、花生醬等多種口味供你選擇。
你以為蟲子蛋白塊,是這樣的?
▲ 《雪國列車》裡的蟑螂蛋白塊。圖/《雪國列車》
其實,它們是這樣的!
▲ 蟋蟀蛋白塊的外包裝和實際樣子。圖/EXO
蟲子不光蛋白質含量高,它還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許多可食用的蟲子的含鐵量都超過了牛肉。世界上20%的人都缺鐵,這是目前世界上最為普遍的營養不良問題,或許蟲子就是未來的解決方案。
能和牛肉媲美的蟲子,生產起來還比牛肉要環保很多。為了讓牛長出1千克牛肉,需要消耗掉442升水,而生產同等質量的蟋蟀肉,水消耗量僅有不到8升。
▲ 牛:「想好吃不貴?那不要找我咯!」 圖/視覺中國
不僅如此,畜牧業飼養的像牛、羊這種反芻動物,在消化草料時會產生一種強溫室氣體——甲烷,據統計,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中的14.5%,都來自於食肉或產奶的動物,這個排放量,相當於全世界交通業排放量的總和。如果改成飼養蟋蟀,它的排放只是牛的1%,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將得到極大的緩解。
▲ 羊:「聽說人類嫌我們排放大?我又有什麼辦法?「 圖/視覺中國
更為關鍵的是,為了滿足大家的吃肉需求,全球70%的可耕種土地,都被直接或間接地用於肉的生產。養殖蟲子,不光無需配備廣袤的草場,還可以立體養殖,大大縮小工廠的佔地面積,這將是解決用地危機的捷徑。
▲ EXO的蟋蟀生產工廠。圖/EXO
蟲子不僅可以被吃,它們還能幫人類消滅垃圾,在濟南郊區的蟑螂工廠裡,10億隻蟑螂,一天可以吃掉50噸多油、腐臭的廚餘垃圾,它們的屍體可以被用作飼料或是肥料,這比把廚餘垃圾直接拿來堆肥要高效、環保得多。
▲ 濟南的蟑螂工廠生產車間。圖/視覺中國
在未來的某一天,或許你也有機會從精美的包裝袋裡拿出一隻嘎嘣脆的蟲子,毫不猶豫地扔進嘴裡呢!
- END -
文丨張雨晨
封圖來源丨《Man vs. W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