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出血熱防控科普知識

2021-02-12 健康廣東

關於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是指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下的數種病毒,感染後可導致伊波拉出血熱。伊波拉病毒是人畜共患病毒,可在黑猩猩、蝙蝠、猴子、羚羊和豪豬等之間傳播,也可以在人和動物之間進行交叉傳染。

伊波拉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基於現有證據,人們認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宿主。人類並非伊波拉病毒的宿主,只是因為森林砍伐、開發等原因,人類進入了大自然的循環圈,在與野生動物相處和依存的過程中,沾染上了自然界的病毒。1976年,伊波拉病毒在蘇丹恩扎拉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揚布庫同時出現的兩起疫情中首次被發現。由於後者發生在位於伊波拉河附近的一處村莊,該病由此得名。

伊波拉病毒傳播的方式通常是藉由體液、黏膜、皮膚等的接觸而造成感染。人們感染該病毒後會出現高燒、咽喉痛、肌肉疼痛等症狀,繼而出現嘔吐、腹瀉、皮疹、肝腎功能受損等,隨著病毒在體內擴散,多個器官開始壞死,感染者最終因廣泛內出血、多發性器官衰竭等原因死亡。不僅如此,伊波拉病毒潛伏期為2天至21天,目前認為潛伏期內不具傳染性,但病人一旦開始顯現症狀,就具有傳染性。從病人身上向外排出來的東西如唾液、體液、排洩物等都有很高濃度的病毒。

本次在非洲大陸橫行的伊波拉病毒,是其亞型中最致命的薩伊伊波拉病毒。伊波拉家族中,共有薩伊型、蘇丹伊波拉病毒、本迪布焦伊波拉病毒、雷斯頓伊波拉病毒和塔伊森林伊波拉病毒五個型。其中,薩伊伊波拉病毒的綜合致死率最高,達到近80%。

病毒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血液、唾液、汗水等分泌物進行傳播

專家介紹,非洲人和大自然有著特殊的依存關係,因此,當他們食用、接觸了受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叢林動物及屍體後,就容易感染伊波拉病毒。另一種感染途徑就是通過接觸受感染的人或屍體,以及他們分泌的體液、分泌物、血液、排洩物,及其被汙染的物品而感染。這與當地的遺體處理方式也有一定關聯。根據當地風俗,一個人去世後,死者的親友會與其屍體親密接觸,進行體內清理,並撫摸以告慰靈魂等,所有行為都沒有任何隔離防護措施。若逝者曾是伊波拉病毒感染者,體液中必然含有高濃度的病毒,親人也極容易受感染。

此外,由於當地醫療機構和人員採取的感染防護措施不足,醫務人員照顧、診療、護理患者時,也很容易受感染。

預防伊波拉病毒感染和傳播的方法

1.了解疾病的性質、疾病是如何傳播的以及如何防止其進一步擴散的知識;

2.遵從國家衛生部門發布的指引性文件;

3.如果懷疑周邊的人感染了伊波拉病毒,鼓勵並支持他們到醫療機構尋求醫學治療;

4.處理伊波拉死亡病例時必須穿戴合適的防護設備。

此外,在受影響的熱帶雨林地區,個人應該減少與高風險感染動物的接觸(如果蝠、猴子或猿類等)。如果懷疑某動物已被感染,則不要再去處理它們。食用動物製品(血和肉)前應確保煮熟。

前往西非地區要做好哪些防護措施?

◆前往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人員應當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特別要避免接觸靈長類及其他野生動物。

◆避免與可疑病人接觸。

◆避免直接接觸患者或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和排洩物等。

◆食用當地動物產品前應確認食物已被徹底煮熟。

◆旅行中或旅行後發現有發熱、極度虛弱、頭痛、肌痛、咽痛、結膜充血等症狀,應當立即就醫,在入境時要向檢驗檢疫機構主動申報。

◆入境後3周內出現上述症狀者,應當立即到醫院就診,並向醫生說明近期的旅行史,以便及時得到診斷和治療。

相關焦點

  • 西安光機所研製的血管顯像儀助力伊波拉防控
    西安光機所研製的血管顯像儀助力伊波拉防控 2014-12-10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醫療隊首次攜帶了兩臺重要的醫療輔助設備——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與其參股公司中科微光醫療器械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研製的V300型投影式紅外血管顯像儀,該儀器具備全球首創可同時識別血管位置和深度的功能,將輔助醫護人員救治伊波拉患者,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效率,減少患者的痛苦。
  • 科普:伊波拉疫情為何在剛果(金)死灰復燃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剛果(金)衛生部近日確認,該國再次出現伊波拉出血熱疫情。這是剛果(金)自1976年首次發現伊波拉病毒以來的第9次疫情。為何伊波拉疫情在剛果(金)屢屢出現呢?伊波拉出血熱是由伊波拉病毒引起的一種出血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接觸病患或被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和排洩物等感染,也能通過性接觸傳染,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出血和多臟器損害。患者病死率可達50%以上。剛果(金)大片國土被熱帶雨林覆蓋,雨林裡常見的果蝠被認為是伊波拉病毒的主要宿主。
  • 剛果爆發新一輪伊波拉疫情。什麼是伊波拉?
    據新華社報導:剛果(金)衛生部長隆貢多1日說,該國西北暴發了新一輪伊波拉疫情,這是自1976年以來剛果(金)第11次發生伊波拉疫情。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還沒過去,伊波拉又暴發了新一輪疫情。那麼什麼是伊波拉?伊波拉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
  • 警惕伊波拉病毒疫情再次爆發
    綜合媒體4月14日報導,13日,剛果(金)再次發現1例伊波拉確診病例,這是今年4月以來發現的第3例伊波拉病例。媒體報導,新增病例為1名7歲兒童,曾與前2例確診患者在同一家衛生中心就醫。伊波拉疫情防控任重道遠:伊波拉病毒於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的伊波拉河地區被發現,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它能引起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產生伊波拉出血熱,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病毒潛伏期為2至21天,通常5至7天。
  • 科普||疫情防控小知識
    科普||疫情防控小知識 2021-01-16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伊波拉病毒病的認識防治知識
    1967年出現馬爾堡病毒和1969年出現拉沙病毒後,使自鳴得意者大吃-驚,而1976年出現的伊波拉病毒則激起了令人震驚的恐慌。伊波拉的故事幾乎與一場致死性感染的暴發同時出現,事件發生在蘇丹南部的馬裡迪地區和臨近蘇丹的薩伊北部中心赤道地帶的本巴地區,以及伊波拉河流經的沿岸城鎮。蘇丹和薩伊這兩個疫區之間相隔約150公裡,兩地居民往來頻繁。
  • 中科院微生物所劉文軍團隊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快檢產品獲得國內首個歐盟CE認證
    伊波拉病毒是烈性傳染病伊波拉出血熱的病原體,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病毒之一,在生物安全等級上被列為最危險的第4級病毒。
  • 症狀像伊波拉出血熱!非洲出現神秘未知病原體 致死率或高達90%
    最近,非洲也出現了神秘的未知病原體:一名女性患者出現了與伊波拉出血熱類似的症狀,但其伊波拉病毒檢測至今仍為陰性。 這種病原體在剛果的一個偏遠小鎮因因德(Ingende)被發現。其導致疾病後,致死率或高達90%!而這名女性,可能就是這種神秘疾病的「零號病人」。
  • 五種伊波拉
    目前,伊波拉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情況如何?能否徹底撲滅伊波拉疫情,從根本上解決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問題?源起和危害  伊波拉,又被稱為伊波拉出血熱,是一種由絲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與患者的體液接觸而傳播,病死率極高,最高可達90%以上。
  • 英男子疑患伊波拉在馬其頓死亡 屍體送德實驗室進行分析
    原標題:英國男子疑患伊波拉在馬其頓死亡 屍體已送德國實驗室進行分析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趙芃):據外媒報導,一名被懷疑感染伊波拉病毒的58歲英國籍男子9日在馬其頓死亡。
  • 【火災防控科普知識】消防知識順口溜
    【火災防控科普知識】消防知識順口溜 消防知識順口溜 消防知識太枯燥?
  • 伊波拉姊妹病毒,致死率可達90%的馬爾堡病毒的自然宿主終於被發現了,還有人養它當寵物
    馬爾堡病毒(MARV)可引起馬爾堡出血熱(MVD),最先在德國馬爾堡發現,因此而得名,它又被稱為伊波拉病毒的姊妹,同屬絲狀病毒。值得注意的是,安哥拉疫情是目前唯一一次東非地區以外的馬爾堡出血熱爆發,以前所有馬爾堡出血熱爆發都發生在烏幹達、肯亞或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地。
  • 日本團隊破解伊波拉病毒結構
    據《日刊工業新聞》報導,衝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的杉田徵彥研究員等破解了伊波拉病毒基因組中核糖核酸(RNA)與核蛋白相互結合所形成的複合體的詳細結構。該成果2018年10月18日發表於英國科學雜誌《Nature》網絡版。
  • 勇往直前:伊波拉疫苗誕生記(上)
    編者按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積極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阻擊戰。世衛組織也召集了全球專家群策群力,新冠病毒疫苗有望在18個月內就緒。2014年,伊波拉在西非肆虐,為了對抗這個致命的病毒,三大洲的科學家聯合起來,拉開了大戰的序幕。
  • 玻利維亞發現可人傳人罕見病毒,與伊波拉病毒屬一類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學者16日介紹,在玻利維亞發現的罕見病毒「查帕雷」與伊波拉病毒同屬一類,可人傳人,引起出血熱。網友評論延伸閱讀伊波拉病毒 (烈性傳染病病毒)伊波拉(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
  • 剛果(金)暴發第11輪伊波拉疫情 生物製藥或受關注(附股)
    來源:證券時報網新華社消息,剛果(金)衛生部長隆貢多1日說,該國西北暴發了新一輪伊波拉疫情,這是自1976年以來剛果(金)第11次發生伊波拉疫情。隆貢多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實驗室檢測結果表明赤道省首府姆班達卡發現了伊波拉病毒陽性病例。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亞洲蝙蝠體內存在與伊波拉病毒同類絲狀病毒!
    1 絲狀病毒感染伊波拉病(Ebola disease),由於具有發病後出現高熱和出血的特點,以前也被稱為伊波拉出血熱,與拉薩熱和馬爾堡出血熱(Marburg hemorrhagic fever, MHF) 並稱為非洲熱病(African fevers)[2]。
  • .& Microbe:揭示伊波拉病毒如何阻斷機體免疫系統發揮抗病毒機制
    Cell Host & Microbe上的一篇題為「Ebola Virus VP24 Targets a Unique NLS Binding Site on Karyopherin Alpha 5 to Selectively Compete with Nuclear Import of Phosphorylated STAT1」的中,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伊波拉病毒躲避機體抗病毒防禦系統的一種途徑
  • 伊波拉病毒謎團重重 病人死後甦醒行為似喪屍_遊俠網 Ali213.net
    這也是當地第一次出現伊波拉死者詐屍的情況。  目前,西非5個國家因為伊波拉病毒肆虐已經有約2800人死亡,另有5800人感染病毒。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估計,在2015年1月以前,會有140萬人死於伊波拉病毒。融化活人的殭屍病毒  伊波拉病毒可導致博拉病毒出血熱,人一旦罹患此病可能致死。
  • 伊波拉病毒可通過空氣傳播
    一項新研究表明,伊波拉病毒可經空氣傳播從豬傳染到恆河猴。這種病毒可在人類及其他靈長類中引起致命的出血熱然而,這項發表在2012年11月15日出版的《科學報告》雜誌上的新研究發現,在從未進行接觸的情況下,感染了伊波拉病毒的小豬可將這種病毒傳染給被飼養在同一房間內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