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設置 學校信息更新時間:2020-07-24 18:10
學院 | 專業 |
文學院 | 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 |
歷史與檔案學院 | 歷史學(國家歷史學基地班)、檔案學、信息資源管理 |
新聞學院 | 新聞學、廣播電視學 |
政府管理學院 | 哲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民族學、社會學、社會工作 |
經濟學院 | 經濟學類(含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經濟與貿易(中加項目) |
工商管理與旅遊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類(含工商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 旅遊管理)、物流管理(中外合作辦學)、財務管理(中加項目) |
法學院 | 法學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法語、日語、緬甸語、泰語、越南語、印地語、馬來語、僧伽羅語、孟加拉語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物理與天文學院 | 數理基礎科學(國家數理基地班)、物理學、天文學(菁英班)、電子信息類(含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 |
材料與能源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信息學院 | 電子信息類(含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類(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絡空間安全、數字媒體技術) |
軟體學院 | 計算機類(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絡空間安全、數字媒體技術)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國家生物學基地班)、生物技術(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生態與環境學院 | 生態學(菁英班)、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含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
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 化學類(含化學、高分子材料工程、製藥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 |
地球科學學院 | 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地理信息科學、地理科學、地質學 |
建築與規劃學院 | 城鄉規劃、土木工程、建築學 |
體育學院 | 體育教育,體育教育(校園足球人才) |
藝術與設計學院 | 音樂學、美術學、繪畫、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中外合作辦學)、視覺傳達設計(中外合作辦學) |
昌新國際藝術學院 | 音樂學、美術學、繪畫、視覺傳達設計、舞蹈學 |
A、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雲南省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B、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1、教育部微生物資源開放研究重點實驗室
2、雲南省工業微生物發酵工程重點實驗室
3、雲南省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
4、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
A、雲南大學國家級重點學科:
序號 | 學科名稱 | 序號 | 學科名稱 |
1 | 民族學 | 3 | 專門史 |
2 | 生態學 | 4 | 微生物學 |
B、雲南大學省級重點學科
序號 | 學科名稱 | 序號 | 學科名稱 |
1 | 生態學 | 27 | 理論物理 |
2 | 民族學 | 28 | 氣象學 |
3 | 中國民族史 | 29 | 系統分析與集成 |
4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30 | 生物學 |
5 | 中國經濟史 | 31 | 金融數學 |
6 | 工商管理 | 32 | 產業經濟學 |
7 | 植物學 | 33 | 行政管理 |
8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34 | 物理化學 |
9 | 基礎數學 | 35 | 民族文化學 |
10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36 | 政治學 |
11 | 信息科學與技術 | 37 | 金融學 |
12 | 國際關係 | 38 | 生物學學科群 |
13 | 民族法學 | 39 | 民族學學科群 |
14 | 有機化學 | 40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
15 | 思想政治教育 | 41 | 物理學 |
16 | 遺傳學 | 42 | 地理學 |
17 | 旅遊管理 | 43 | 地質學 |
18 |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 44 | 哲學 |
19 | 微生物學 | 45 | 法學 |
20 | 化學 | 46 | 社會學 |
21 | 專門史 | 47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22 | 理論經濟學 | 48 | 大氣科學 |
23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49 | 系統科學 |
24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50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25 | 文藝學 | 51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26 | 公共管理 | 52 |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目前學校有2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4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2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
雲南大學現有教職員工2971人,其中專業技術崗位2497人。專業技術崗位中教學科研人員1930人,具有正高職稱的445人,佔教學科研人員的23.1%,具有副高職稱的845人,佔教學科研人員的43.8%。目前,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1136人,佔教師隊伍58.9%,碩士614人,佔教師隊伍的31.8%。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高層次人才快速增加。現有院士10人(含雙聘、特聘),國家「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各類項目入選者1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1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萬人計劃」各類項目入選者14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首席科學家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全國模範教師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和「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入選者15人,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1人,「雲南省科技領軍人才」9人,「雲嶺學者」27人,「雲嶺教學名師」8人,「第十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1人,雲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進計劃入選者13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技術創新人才128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43人,雲南省高校教學科研帶頭人17人,雲南省教學名師25人,雲南省「千人計劃」高層次人才8人,雲南省「千人計劃」青年人才60人,雲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81人,雲南省高等學校名師工作室20個,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雲南省級教學團隊11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雲南省科技廳創新團隊19個,雲南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18個,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22個。
學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16976人,碩士研究生7595人,博士研究生110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