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科學學院前身為內蒙古畜牧獸醫學院畜牧系,1952年11月由河北農學院畜牧系、山西農學院獸醫組和平原農學院畜牧獸醫組組建而成,是內蒙古自治區最早成立的兩個本科院系之一。學院下設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動物生產與管理、水產養殖等4個系。學院畜牧學科為自治區第一批「雙一流」建設學科,學院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畜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2個學科為自治區重點學科。動物科學、馬業科學、水產養殖等三個專業,動物科學專業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並設有卓越班和英才班。目前,學院承擔著國際、國家、自治區科學研究及科技成果轉化等項目60餘項,科研經費達5000餘萬元。
在68年的辦學歷程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點、民族特色、專業特長和時代特徵」的草原畜牧業為重點的專業特色和優勢。為適應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培養少數民族畜牧業科技人才,學院創建蒙漢雙語授課人才培養模式班,為自治區培養了3000餘名蒙漢兼通的草原畜牧業高級人才,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團結和繁榮昌盛做出了重要貢獻,辦學成效顯著。
聯繫電話:學 院 辦 公室:0471-4309170
學生工作辦公室:0471-4309177
動物科學(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動物科學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相關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需求,能在政府、事業單位及企業等畜牧相關行業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和生產管理工作,品德優良、基礎寬厚、專業紮實、科研素質良好,具有較強的科研、技術應用、技術研發和技術服務能力的人才。
◆就業方向:在政府、事業單位及企業等畜牧相關行業部門,從事動物產品安全生產、畜牧場設計與規劃、動物繁育工程、動物飼養管理等科研、教學和生產管理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馬業科學(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馬業科學、馬術運動、馬文化等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備從事馬的繁育、馬的馴養與管理、馬房管理與設施、馬醫學與護理、馬的調訓與騎乘及馬術運動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相關領域從事教學與科研、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工作,特別是在馬業科學、馬產業領域具有一定專業特長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在政府、事業單位及企業等畜牧相關行業部門,從事馬的繁育、馴養與管理、馬術運動管理等科研、教學和生產管理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水產養殖(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水產養殖專業知識,培養具備研究能力和專業技能,適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相關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的較高需求,品德優良、基礎寬厚、專業良好,實踐技能較強,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在政府、事業單位及企業等行業部門,從事研究、教學、水產養殖技術開發及經營管理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獸醫學院
學院始建於1952年。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獸醫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獸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臨床獸醫學3個學科為自治區重點學科,《家畜病理學》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和自治區優秀示範課程,《家畜解剖學》、《動物生理學》和《獸醫藥理學》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學院有農業農村部動物疾病臨床診療技術重點實驗室,財政部與地方共建的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草食家畜疾病診斷實驗室,獸用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工藝技術研究室,自治區基礎獸醫學重點實驗室和生物製品工藝技術研究所等。學院有內蒙古農業大學教學獸醫院(寵物疾病診療,配備有國內最先進的儀器設備如DR儀、B超儀等),職業技術學院運動馬馴養基地等校內實習基地和研究基地。
學院現有教職工83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導師1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3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23人。
聯繫電話:學院辦公室:0471-4309175
學生工作辦公室:0471-4314754
動物醫學(學制5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本專業設有普通動物醫學,馬獸醫和寵物醫學三個方向,畢業生將具備動物醫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動物保健、臨床診療、動物防疫檢疫和獸醫衛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除獸醫專業基礎課外,重點學習獸醫內科學、獸醫外科學、家畜傳染病學、獸醫寄生蟲學、獸醫產科學、動物性食品衛生學、中獸醫學、獸醫臨床實習、馬的臨床治療學實踐、小動物麻醉與手術學、小動物影像學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能在獸醫業務部門、動物生產等單位工作。馬獸醫方向畢業生可到馬獸醫業務部門、馬術學校、馬場等單位工作;寵物醫學方向畢業生可到獸醫行政部門、海關、科研院所、寵物醫院等單位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動植物檢疫(學制4年)
◆培養目標及培養要求:本專業畢業生具備動植物檢驗檢疫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檢驗檢疫部門、動植物產品衛生安全與監督機構、農畜產品生產銷售企業從事動植物病蟲檢驗檢疫及防治、農畜產品及食品衛生安全監測、動植物保護等方面的技術、管理、教學與推廣工作。
◆主要課程:除獸醫專業基礎課外,重點學習動物普通病學、獸醫傳染病學、獸醫寄生蟲學、動物檢疫法規、獸醫公共衛生學、動物檢疫學、動物性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動物性食品理化學檢驗等。
◆就業方向:在檢驗檢疫部門、教學科研單位、動植物產品衛生安全與監督機構、農畜產品生產銷售企業等單位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動物藥學(學制4年)
◆培養目標及要求:本專業畢業生具有動物藥學和動物生物製品及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從事動物藥物和生物製品研究、開發及使用的基本技能,具備該領域研究、開發、教學和管理的能力,能夠在動物藥物生產開發、藥物分析檢測、藥品營銷及藥政管理等方面從事相關工作。
◆主要課程:除獸醫專業基礎課外,重點學習獸醫藥理學、獸醫藥物毒理學、獸醫藥劑學、獸醫生物製品學、製藥工藝學、製藥工藝學實訓、動物疾病診療、中獸醫基礎理論、中藥學、方劑學、藥事管理與法規、獸醫藥廠實習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以到藥品生產、檢驗、銷售、研究開發等製藥企業、保健公司、藥檢局、現代養殖場、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農學院
學院始建於1958年,現有教職工57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4人,講師15人,實驗師3人;取得博士學位的教師39人;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1人,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 2人,自治區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 5人;自治區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自治區「草原英才」9人,特聘院士1人。學院現有農學、植物科學與技術和種子科學與工程3個本科專業,其中農學專業是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也是卓越農林人才培養專業;有作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自治區重點學科)、作物遺傳育種(自治區重點學科)、植物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農業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作物學與生物學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建有「作物栽培與遺傳改良」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學院依託作物學和植物學博士點,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區特色和優勢的寒旱區作物栽培生理生態、農牧交錯區農作制與農業生態、寒旱區特色作物種質創新與遺傳改良、飼用作物育種理論與技術、馬鈴薯甜菜生理和養分管理等研究方向,建立了玉米、馬鈴薯、燕麥、甜菜、向日葵等創新團隊。有100餘項教學及科研成果獲國家級、自治區級獎勵。承擔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教育部項目、自治區重點攻關項目、基金項目、橫向合作項目等共計10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5000餘萬元。
學院辦公室:0471-4318142;
學生工作辦公室:0471-4301172
農學(卓越班)(學制4年)
◆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具有作物生產領域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領域的專業知識,從事作物生產及相關領域的經營管理、研究與開發、及技術服務工作。
◆主要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物化學、生物統計、遺傳學、土壤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植物營養與肥料、農業微生物學、作物栽培學、作物育種學、耕作學、農業生態學、種子學、農業推廣學、現代農場管理等。
◆就業方向:約30%-40%的應屆畢業生考取知名大學和研究所繼續深造。學生畢業後可到政府機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广部門、企業等單位從事科研、教學、推廣和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農學(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本專業畢業生掌握農業生物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具備解決作物生產實際問題能力和研究開發能力,適應農業現代化建設需求,能在作物生產及相關領域從事生產經營管理、研究與開發、技術服務與推廣等工作。
◆主要課程:植物生理與生物化學、土壤學、植物營養學、植物保護基礎、遺傳學、田間試驗設計、農業生態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育種學、種子學、農業經濟管理、農業推廣學。
◆就業方向:超過30%的應屆畢業生考取大學和研究所繼續深造。學生畢業後可到政府機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广部門、企業等單位從事科研、教學、推廣和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植物科學與技術(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本專業畢業生掌握作物生產原理與技術、農業信息技術、農產品貯藏與加工等基本理論和知識,受到植物生產、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植物生產、技術開發和推廣、農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主要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植物遺傳育種學、植物生物技術、植物生態學、植物保護學、植物生產原理與實踐、植物資源學、土壤與植物營養學、種子生產原理與技術等。
◆就業方向:超過30%的應屆畢業生考取大學和研究所繼續深造。學生畢業後可到政府機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广部門、企業等單位從事科研、教學、推廣和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種子科學與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本專業畢業生掌握現代作物種子科學與工程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主要學習種子生理、生產加工、經營管理、檢驗等基本理論和知識。接受種子生產、加工貯運、種子檢驗和經營管理等技術的訓練,具備種子生產、市場營銷與管理方面的能力。
◆主要課程:種子生理學、種子經營與管理學、種子加工與貯藏、種子檢驗技術、種子生產技術、種子工程設計與預算、種子法律法規、農產品貯藏與加工、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物化學、遺傳學等。
◆就業方向:超過30%的應屆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學生畢業後可到政府機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广部門、企業等單位從事科研、教學、推廣和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
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組建於2018年,學院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58年開始招收植物保護、果蔬等本科專業。目前,擁有蔬菜學和作物保護學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園藝學和植物保護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蔬菜學、果樹學、觀賞園藝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和農藥學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農藝與種業和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現有蔬菜學和果樹學2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和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1個自治區級重點培育學科;擁有「作物土傳病害微生態調控」院士工作站、「草原昆蟲研究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共建)和3個省級科研平臺。
學院現開設園藝學(自治區「雙一流」建設學科、自治區級品牌專業)、植物保護學(自治區級品牌專業)和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3個本科專業。現有教職工65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6人,高級實驗師3人,講師18人;已取得博士學位教師50人;現有特聘院士2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各一名),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1人,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10人,自治區教育廳「111」人才工程3人,自治區「草原英才」6人,國家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2人,自治區級教壇新秀1人。
學院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等科研單位有著密切的科研合作關係,並與美國、日本、德國、荷蘭、西班牙等國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學院聯繫方式:學院辦公室:0471-6385801
學生工作辦公室:0471-6385916
園藝(學制4年)
◆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園藝學的基本理論與實踐技能,具備在農業、園林管理、貿易等領域和部門從事與園藝科學相關的高級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物化學、生物統計、遺傳學、土壤肥料學、園藝植物病理學、園藝植物昆蟲學、農業微生物學、農業氣象學、蔬菜栽培學,果樹栽培學,花卉栽培學、園藝植物育種學和園藝植物栽培生理學。
◆就業方向:可應職於各級農科院、農業局、農技推廣中心、園藝類研究所和園藝植物生產、園藝產品銷售企業等,從事園藝植物的育種、生產管理、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園藝產品營銷、園藝企業的經營和涉農行政事業單位的相關管理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學制4年)
◆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與實踐技能,具備解決設施農業生產實際問題和研究開發能力,適應設施農業現代化建設需求的高級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物化學、生物統計、遺傳學、土壤肥料學、農業微生物學、園藝植物病理學、園藝植物昆蟲學、設施農業機械與裝備、設施農業工程學、農業設施環境調控與自動化、無土栽培學、設施蔬菜栽培學、設施果樹栽培學、設施花卉栽培學、園藝植物育種學、工廠化育苗原理與技術等。
◆就業方向:在設施農業生產及相關領域從事生產經營管理、研究與開發、技術服務推廣及農業行政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植物保護(學制4年)
◆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具備植物保護學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具備從事植物病、蟲、雜草、鼠害的預測預報和防治等植物保護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方面基本能力的高級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普通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農業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雜草識別與防除、植物學、農業微生物學、植物生理與生物化學、植物病蟲害生物防治學、植物檢疫學等。
◆就業方向: 能夠從事植物保護、農產品安全與檢驗、無公害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安全與檢驗、農藥加工和經營管理工作。就業於各級農業、林業部門、進出口檢疫檢驗部門、海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部門;農藥生產企業;各級基層農場、林場、森林公園等。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林學院
學院目前擁有林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涵蓋森林培育、森林經理學、森林保護學、林木遺傳育種及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風景園林碩士、林業碩士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有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和內蒙古賽罕烏拉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研究站、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文冠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森林培育林木菌根生物技術自治區重點實驗室,有林學實驗中心,設有林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開設林學、園林、森林保護、城鄉規劃、消防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其中,林學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也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園林專業為自治區品牌專業。在校本科生175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40餘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93人,其中教授15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8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34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9人、碩士學位教師44人;入選自治區「321」人才工程2人,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柔性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有校內外教學、科研實驗實習基地7個,目前承擔各類科研項目50餘項,總經費2200餘萬元。
聯繫電話:0471-4301330
學生工作辦公室 :0471-4301174
林 學(學制4年)
◆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具備林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具有較強自學能力的複合應用型專業人才。
◆ 主要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樹木學、森林生態學、測樹學、遙感技術在林業的應用、地理信息系統、林木遺傳學、林木育種學、種苗學、造林學、營林學、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學、林業經濟管理學。
◆ 就業方向:在林業、環境保護、園林、農業、自然資源等部門從事林木良種選育、種苗繁育、森林營造與更新、森林資源調查規劃、森林康養、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生態修復、城市樹木栽培與養護等工作。
◆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森林保護(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具備植物學、動物學、森林病理學、森林昆蟲學、農藥學、動植物檢疫學、森林健康等方面知識的複合應用型人才。可在林業、園林、海關商檢、動植物檢疫、自然保護區等部門從事有害生物防控、預測預報、標本製作、森林醫護等工作。
◆主要課程:植物生理學、森林生態、普通昆蟲學、昆蟲分類學、農藥學、森林昆蟲學、普通病理學、菌物分類學、森林病理學、動植物檢疫學。
◆就業方向:能在林業生態建設、城市園林綠化、海關商檢、動植物檢疫、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等部門,從事病蟲害防控、保護與規劃、動植物檢疫、森林醫護等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園 林(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具備生態學、園林植物、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國際合作和創新精神,從事園林植物繁育與應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的複合應用型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生態學、造型基礎、園林藝術、中西方園林史、園林設計初步、園林樹木學、花卉學、城市園林綠地規劃、風景園林設計、園林建築、風景園林工程、園林樹木栽培養護、花卉應用設計等。
◆就業方向:能在國內外城市建設、園林、林業、環境保護、旅遊等部門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城鄉規劃 (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具備城鄉規劃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建築設計、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基本知識和方法,能在城鄉規劃設計、開發與管理及建築、風景園林等行業部門從事規劃設計、開發與管理等工作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城鄉規劃原理、城鄉總體規劃、城鄉詳細規劃、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建築設計、城鄉生態與環境規劃、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原理、城市發展與規劃史、城鄉道路與交通規劃、居住區規劃設計、城市設計等。
◆就業方向:能在城建、城鄉規劃、國土資源、土地、建築及風景園林等相關部門或單位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消防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系統掌握火災科學理論,培養學生紮實的消防工程專業基礎,能夠從事消防安全管理、工程設計、火災風險評估、林火管理、應急管理與指揮等方面的工作,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複合應用型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消防燃燒學、建築防火設計、林火原理、安全系統工程、火災調查、消防管理學、滅火救援技術、火災風險評估、林火生態與管理等。
◆就業方向: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林草防火部門、企事業單位消防部門、應急救援管理部門、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等單位從事與消防有關的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草原與資源環境學院
草原與資源環境學院現有教職員工98人,專任教師73人,具有博士學位66人,佔比90.4%。其中:教授25人(二級教授8人),副教授20人,講師27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6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現有在籍本、碩、博及留學生共計1421名。
學院有草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農業碩士1個專業學位授權點,草學、生態學2個博士後流動站。草學學科為國家、農業部、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學科,自治區雙一流建設學科,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自治區僅有的2個B+學科之一;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為內蒙古自治區雙一流建設學科。
學院下設草學、土壤與植物營養和植物學3個系,有草業科學、農業資源與環境2個本科專業。草業科學專業始建於1958年,是我國第一個成立的草學類本科專業,2014年首批獲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2019年首批獲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之一。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源於1958年建成的土壤農化專業。
學院擁有植物學教學示範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草地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飼草栽培、加工與高效利用重點實驗室、國家林草局北方抗旱耐寒草品種育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省部級實驗平臺5個;擁有土壤質量和養分資源管理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草地管理與利用重點實驗室、中蒙藥材良種育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自治區級實驗室3個;擁有內蒙古正鑲白旗、賽罕烏拉、海流園區教學科研實踐基地3個。
聯繫電話: 學 院 辦 公 室:0471-4301371
學生工作辦公室:0471-4301224
草業科學(學制4年)
◆培養目標及就業方向:培養具有草業科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農業以及其他相關部門成為從事草業生產、草地生態保護等工作的複合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能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農業、畜牧業、國土或環保等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相關部門或單位從事草地規劃與利用、生態旅遊、草畜產品加工和草原保護等實際生產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
◆主要課程:植物學、動物學、植物分類學、土壤學、基礎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生態學、牧草飼料作物栽培學、牧草及飼料作物育種學、牧草及飼料作物加工貯藏學、草原管理學、草地資源調查規劃學、草地保護學、草坪學等。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制4年)
◆培養目標及就業方向:培養具有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土壤、水、肥料、作物等資源的高效利用及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的技能,具有對農業資源與環境進行科學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農業、環保、自然資源、農資、肥料等行業部門從事土壤、肥料、環境保護、植物營養、生態農業和資源調查與評價等領域的教學、科研、管理、技術開發等工作的資源環境科學複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土壤學、資源環境科學概論、土壤農化分析、植物營養研究法、地質學基礎、植物營養學、土壤資源調查與評價、土壤地理學、農業資源利用與管理、環境監測、作物施肥原理與技術、土壤微生物、植物生理學、基礎生物化學、生態學。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沙漠治理學院
沙漠治理學院成立於2016年6月3日,其淵源可追溯至1960年在原內蒙古林學院成立的中國第一個沙漠治理專業和1983年成立的水土保持專業。學院現有教職員工64人,有專任教師50人;教授11人,副教授21人;教職工具有博士學位35人,碩士學位27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2人。在校生1554人,其中,本科生1291人,碩士研究生220人,博士研究生35人。
學院下設沙漠治理與水土保持系、土地資源管理系、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系3個教學機構,現有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土地資源管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3個本科專業。其中,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為自治區首批品牌專業,是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土地資源管理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權點。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國家林業與草原局重點學科、自治區重點學科。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是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學院設有博士後流動站。
學院建有內蒙古自治區風沙物理與防沙治沙工程重點實驗室、內蒙古杭錦荒漠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國家林業與草原局文冠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荒漠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國家林業與草原局重點實驗室。學院建有5個「內蒙古農業大學實踐教學基地」。獲批「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自治區教學團隊,「防沙治沙」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
聯繫電話:
學院辦公室:0471-3983541
學生工作辦公室:0471-3983416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掌握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備水土流失與荒漠化的監測、防治、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及生態環境建設規劃、設計、施工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主要課程:植物學、植物資源利用、土壤學、生態學、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植物生理學、土壤侵蝕學、流域水文學、水土保持工程製圖、沙漠學、風沙物理學、荒漠化監測、生態環境建設規劃、乾旱區植被建設、治沙原理與技術、水土保持工程學等。
◆就業方向:能在林業、水利、農業、交通、環保、國土、氣象等部門及相關企業從事教學、科研、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監測、資源開發、工程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土地資源管理(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具備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具有測量、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全球定位系統及3S應用等基本技能,能從事土地調查與評價、土地管理、土地整治、土地工礦區復墾、土地利用規劃、房地產評估、地籍管理等工作。
◆主要課程:土地資源學、土地管理學、地圖與製圖學、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監測、土地利用規劃學、土地利用工程學、土地經濟學、地籍管理學、土地利用管理、城鎮土地規劃、不動產評估、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等課程。
◆就業方向:能在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氣象、林業、水利、農業等行政管理部門及教育、科研、諮詢、房地產開發、測繪、地理信息系統、礦業等企業部門工作。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機電工程學院
學院始建於1960年,已形成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後培養教育層次。現有農業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農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其中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學科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學科。具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開設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農業電氣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6個本科專業;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農業電氣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4個專業為自治區品牌專業。
教職工10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2人,碩士生導師29人,教授19人,副教授29人,高級實驗師2人;堅持「學、研、產」結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主持完成多項省部級以上各類科研項目;重視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日常行為管理,鼓勵支持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畢業生面向大中型機械、電力、車輛企業就業,專業對應度高。
聯繫電話:學 院 辦 公 室: 0471-4309215
學生工作辦公室: 0471-4309220
教學工作辦公室: 0471-4309223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學制4年)
◆培養目標:通過學習機械學、自動化技術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論知識,接受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生產過程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工藝及相關裝備性能設計製造、試驗鑑定、選型配套、使用維修等方面基本訓練,培養運用所學知識和農業機械設計、機械化生產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複合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機械製圖、計算機三維建模、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基礎、電工技術、畜牧機械學、農業機械學、現代測試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拖拉機學、農業機械化管理等。
◆就業方向:從事農業機械、機械類及其相關裝備性能設計、規劃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營銷與服務等領域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農業電氣化 (學制4年)
◆培養目標:通過學習電路原理、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接受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分析計算、工程設計方法和有關檢測控制技術等專業基本訓練,培養運用所學知識和工程實踐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具有一定技術開發和工程管理基本能力的寬口徑複合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電路、電子技術、電機學、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自動控制原理、信號與系統、 電力電子技術、電氣工程基礎、電氣控制技術、電力拖動系統、工廠供電等。
◆就業方向:從事裝備製造、系統運行、自動控制、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究開發以及計算機應用等領域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學制4年)
◆培養目標:通過學習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方面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接受機械工程圖讀圖與繪製、機械原理方案設計、機械結構及傳動設計、機械製造生產工藝、機械設備自動控制及工程實訓等專業基本訓練,培養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具有紮實專業基礎知識、寬知識面、全面綜合能力的複合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製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基礎、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液壓傳動、電工技術、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機械製造工藝學、數控技術等。
◆就業方向:從事機械產品設計、開發、製造及其自動控制、生產組織管理和市場營銷等領域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學制4年)
◆培養目標:通過學習電路原理、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接受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的分析計算、工程設計方法和有關的檢測控制技術等專業基本訓練,培養運用所學知識和工程實踐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寬口徑複合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電路、電子技術、電機學、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自動控制原理、信號與系統、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發電廠電氣部分、高電壓工程等。
◆就業方向:從事裝備製造、系統運行、自動控制、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究開發以及計算機應用等領域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車輛工程 (學制4年)
◆培養目標:通過學習現代車輛及其相關機械產品的設計製造、電子控制技術、車輛服務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計算機技術、車輛產品設計、製造、性能檢測與維護基本訓練,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車輛工程領域設計製造、科學研究和檢測維護等基本技能,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複合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機械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液壓與氣壓傳動、電工電子學、機械製造工程學、汽車構造、汽車理論、發動機原理、汽車設計、汽車服務工程、汽車電器與電子控制技術等。
◆就業方向:從事汽車、工程機械、農業裝備、發動機等領域的設計、製造、研發、檢測及經營管理等領域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水利與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學院下設水利工程系、資源環境系、土木工程系、測繪工程系4個教學系和1個實驗教學中心(水利土木工程綜合實驗中心)。水利土木工程綜合實驗中心下設5個綜合實驗室,共23個功能實驗室,4個野外試驗臺站和2個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院現有教職工114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9人,高級實驗師3人。
學院現有農業水利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土木工程、測繪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學、地質工程和工程造價共10個本科專業,2019年在校本科生2295人。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4個自治區「草原英才」創新團隊。
學院現有農業工程、水利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農業工程和水利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其中農業工程學科為自治區首批建設的一流學科,農業水土工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農業水土工程學科、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為自治區重點學科,水工結構工程學科為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專業學位招生類別為土木水利。現有碩士生170名,博士生49名、留學生7名。
聯繫電話: 學 院 辦 公 室:0471-4309314
學生工作辦公室:0471-5308032
農業水利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既有創新能力又有國際視野,可從事水利行業勘測、規劃、設計、施工與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解決專業複雜問題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畢業後經過5年左右實際工作的鍛鍊,預期獲得職業工程師資格或者具備相當水平的工作能力,能夠在工作團隊中作為成員或領導者有效地發揮作用。
◆主要課程:測量學、工程地質、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水力學、土力學、工程水文、水利計算、建築材料、鋼筋混凝土結構、水利工程施工、灌溉排水工程學、水工建築物、水泵及水泵站。
◆就業方向:能在水利、建築、施工、水保等行業部門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水文水資源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適應經濟社會相關行業對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需求,既有研究能力又有專業技能,可從事專業領域勘測、設計、評價、預測與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解決專業複雜問題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畢業後經過5年左右的工程實踐,具備職業工程師或與之相當的專業技術能力,能夠通過繼續教育或其他終身學習渠道增加知識和提升能力,為國內外水利及相關事業服務。
◆主要課程:普通水文地質學、水文學原理、地下水動力學、水文水利計算、專門水文地質、水資源評價、水資源規劃與管理
◆就業方向:可在水利、農林、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行業部門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工程師基本訓練並具備一定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能在水的開採、加工、輸送、回收與再生利用等方面,從事諮詢、設計、施工、監理、運營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解決專業複雜問題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水力學、泵及泵站、水文學、供水水文地質、物理化學、水分析化學、水處理生物學、給排水工程結構、電工學與電氣設備、水工藝儀表與控制、給水管網工程、給水處理工程、排水管網工程、排水處理工程、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給水排水工程施工技術。
◆就業方向:在市政、環保、水務、規劃等行業部門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位
環境工程(學制4年)
u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環境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踐技能,能夠運用相關知識承擔環境監測、評價、項目諮詢、設計、施工、運營和管理工作,並能夠通過繼續教育或其它的終身學習途徑拓展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畢業後經過實際工作的鍛鍊,預期獲得職業工程師資格或者具備相當水平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團隊中有效地發揮作用。
u主要課程:水汙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大氣汙染控制工程、自然地理學、土壤汙染與防治、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工程原理、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影響評價。
u就業方向:市政、環保、規劃、諮詢等行業部門工作。
u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土木工程(學制4年)
◆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掌握土木工程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學思維和工程實踐訓練,能在勘察、設計、施工等行業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品德優良、基礎寬厚、專業良好,實踐技能較強,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解決工程複雜問題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測量學、建築材料、畫法幾何與工程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工程荷載與可靠度設計原理、流體力學、土力學、基礎工程、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基本原理、房屋建築學、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設計。
◆就業方向:能在建築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以及其他土木工程領域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測繪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掌握測繪工程項目的設計、實施和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經過5年左右的實踐,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能夠從事測繪工程項目的方案設計、觀測實施、數據處理、技術開發等工程技術和研究工作,具備良好的溝通和終身學習能力,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幹。
◆主要課程:測量學基礎與數位化測圖、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大地測量學基礎、工程測量學、GPS測量及數據處理、攝影測量學等。
◆就業方向:國土、測繪、水利、土建、交通、電力、地礦、農林等行業部門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水利水電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水利水電工程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既有科學思維、創新精神又有人文素質、實踐技能,可從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解決工程問題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畢業後經過5年左右的工程實踐,具備工程師或相應職稱的專業技術能力。
◆主要課程:畫法幾何與工程製圖、測量學、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水力學、土力學、工程水文學、建築材料、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學、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水電站、水工建築物、水資源規劃及利用等課程。
◆就業方向:水利水電工程、水利工程、農業水利工程、生態保護工程等行業部門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建築學(學制5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一定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建築設計、環境景觀設計、城市規劃和室內設計等方面的知識與專業技能,並能夠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厚基礎,寬領域,廣適應,強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並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
◆主要課程:畫法幾何與陰影透視、素描、水彩、建築力學、建築構造、建築結構選型、建築設計原理、建築物理、城市規劃原理、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中國建築史、外國建築史及外國近現代建築史等。
◆就業方向:國家機關、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事業等行業部門從事城市規劃、建築設計、諮詢、管理、教學、研究等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地質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基礎地質、工程地質勘察與設計、地質環境等基礎理論知識,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能在地質構造解譯、水利及土木工程勘察、地質環境保護等行業從事巖土工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的複合應用型人才。具有運用先進科技手段開展工程地質工作及解決相關地質問題,併合理利用與保護地質環境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普通地質學、礦物學、巖石學、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原理、測量學、土力學、巖體力學、水文地質學、基礎工程、巖土工程、工程物探、環境地質學。
◆就業方向:工程勘察與設計、地質環境維護、施工管理等行業部門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工程造價(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寬厚、實踐技能較強、掌握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受到項目投融資分析、成本計劃與控制、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程概預算、竣工結(決)算、工程項目審計等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及文件編制能力的訓練;具有全面項目管理、全過程造價諮詢、以及解決複雜工程問題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經濟學、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程財務、工程項目管理、建築與安裝工程施工技術、建築與裝飾工程計量與計價、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等課程。
◆就業方向:建築與房地產、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行業部門的設計、建設、諮詢、審計等領域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材料科學與藝術設計學院
學院現有有林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木材科學與技術和林產化學加工工程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木材科學與技術、材料加工工程和設計學3個碩士點,藝術碩士、材料與化工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木材科學與工程為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設計類專業為內蒙古自治區品牌專業,木材科學與技術學科為國家林業局和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學科;有內蒙古自治區沙生灌木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沙生灌木纖維化及能源化利用自治區重點實驗室、沙生灌木材料科學與技術中央地方共建實驗室;內蒙古蒙古族工藝美術研究中心、內蒙古森林文化產業研究與示範基地、內蒙古蒙俄木材加工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
學院有教職工83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2人;獲博士學位教師31人;博士生導師12人、碩士生導師23人。學院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科技部項目等30餘項。
學院全日制本科生1438人,碩士、博士研究生120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2人,留學生3人。近三年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80%以上。
聯繫電話:學院辦公室:0471-4309211
學生工作辦公室:0471-4309204
木材科學與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紮實數理化基礎、良好科學素養與系統專業知識,能夠在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相關行業,如木質複合材料規模化生產、各類木質產品與構件製品,以及定製家具信息化製造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產品研發、生產工藝設計、生產管理與經營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可以承擔木質產品製造以及木質複合材料生產等的生產工藝管理、產品質量控制、設計與營銷等的生產實踐或教學科研等工作。
◆主要課程:木材學、木材幹燥學、木材加工裝備、木製品工藝學、人造板工藝學、定製家具設計與製造等。
◆就業方向:木質複合材料生產、各類木製產品製造、(定製)家具(智能)製造等行業。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具有紮實的材料專業基礎知識、良好的科學文化知識、文化素養,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能在材料及其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生產運行、技術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材料成型基礎、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化學、材料科學基礎、複合材料、材料測試方法、膠黏劑塗料等。
◆就業方向:畢業後可進一步深造,也可在材料、環保、化工、建築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研究機構從事新材料設計、性能分析、加工、性能測試等科研開發、工程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家具設計與工程 (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家具數位化設計、智能製造和管理為核心,具備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富有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符合新工科要求的當代家具設計師和智能製造工程師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家具史、家具製圖、家具造型設計、家具結構設計、家具設計方法、家具材料學、家具製作基礎、家具數位化製造基礎、家具樣品製作、家具智能製造技術、家具設計與開發。
◆就業方向: 能夠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部門、科研單位從事家具數位化設計、家具智能製造、家具信息化管理以及科研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設計學類(含:環境設計專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掌握藝術設計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接受設計思維、設計方法和設計技能的基本訓練,具備理論、創作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學科基礎課(造型基礎、形式基礎、創意思維)、專業基礎課(視覺傳達、環境設計等專業的分類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視覺傳達、環境設計等專業的分類專業課)、專業軟體(根據不同專業學習不同的行業設計軟體如:CAD、AI、3dmax、Rhino)、設計理論(現代設計史、設計概論)等。
◆就業方向:能在設計企業、設計院所、院校和相關單位從事藝術設計、美術教學和相關管理等方面工作。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環境設計(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具有室內、外環境藝術設計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具備環境與空間藝術設計、景觀設計的能力,具備工程施工、項目管理、工程造價能力,能從事相關室內裝飾、景觀規劃設計及環境藝術教學研究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室內設計原理、設計製圖、居住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裝飾工程構造與工藝、裝飾工程預算與報價、景觀設計、景觀工程、三維設計基礎及應用、BIM技術應用、計算機工程製圖等。
◆就業方向:能在設計院所、城建規劃部門、院校和相關單位從事設計、教學管理工作;在室內外裝飾、園林景觀、BIM工程設計行業的企業從事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視覺傳達設計(學制4年)
◆培養目標及要求:掌握視覺傳達專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廣告設計、互動設計、動畫設計的實用能力,適應平面廣告、網際網路廣告及相關領域的市場需求,能在本專業領域從事視覺傳播方面的設計、教學、研究等工作,實踐技能較強,具有解決實際問題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插畫設計、標誌設計、印刷工藝與實訓、廣告全案設計、廣告策劃、包裝設計、互動設計、動畫設計基礎、影視廣告等。
◆就業方向:畢業後主要在新能源,網際網路,廣告,進出口貿易,市場推廣等行業工作。可從事網絡媒體設計、企業形象設計、包裝設計以及設計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風景園林(學制4年)
◆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從事風景園林領域規劃與設計、工程技術與建設管理等方面工作,實踐技能較強,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景觀設計系統文件、觀賞樹木識別與配置、花卉學、景觀材料學、景觀工程法規與設計規範、景觀工程、區域景觀規劃設計、綜合景觀方案設計、小型景觀施工設計、環境景觀設計原理。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規劃設計機構、園林景觀公司、地產開發等公司擔任設計師、製圖員等工作,在施工企業做技術員、項目經理等工作,在政府管理部門從事與專業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學院建於1981年,現有農林經濟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經濟學、電子商務、物流管理8個本科專業和市場營銷1個專科專業,本專科在校生2700餘名。現有教師103名,其中專任教師87名。建院以來,學院已經累計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16000餘名優秀人才。
學院擁有農林經濟管理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後流動站,有農林經濟管理、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農業碩士、會計碩士等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學院農林經濟管理學科是自治區「雙一流」建設學科,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現有4個自治區級人文與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智庫。近年來,我院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和國際合作項目30多項,科技部、農業農村部項目20多項,發表了SCI/SSCI論文30多篇、CSSCI論文30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80餘部,年末科研經費餘額1000多萬元,研究成果榮獲省部級一等獎5項,二、三等獎30多項。
學院擁有8000㎡的綜合辦公樓,設有自治區級經濟管理學實驗教學中心、信息資料中心、學生發展室等教輔機構。近年來,學院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學術合作交流,與蒙古國生命科學大學和蒙古國達爾罕農學院籤訂了本科教學、科學研究等合作協議,為學生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廣闊平臺。
聯繫電話:
學院辦公室:0471—4302052
學生工作辦公室:0471—4309227
農林經濟管理(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具有系統的經濟學和管理學基礎理論及相關的農林業科學知識,熟悉經濟發展規律和宏觀經濟政策,熟練掌握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農業項目管理和涉農企業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從事「三農」問題研究與管理的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統計學、基礎會計學、農業經濟學、林業經濟學、畜牧業經濟管理、農業項目評估、涉農企業經營管理、農業政策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農產品營銷、農村金融等。
◆就業方向:可在各類涉農企業、教育科研單位和各級政府部門就業,從事經營管理、市場營銷、金融財會、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學位
工商管理(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掌握現代管理理論和工商管理專業知識,具有實踐能力與溝通技能,適應現代市場經濟人才需求,能夠在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機構從事理論研究或管理工作,品德優良、專業良好,實踐技能較強,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基礎會計學、統計學、經濟法、財務管理學、稅收學、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生產與運作管理、項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統、ERP綜合實訓、專業認知實習、專業綜合實踐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政府、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從事計劃管理、項目管理、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及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學位
金融學(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系統掌握金融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具備創新意識,適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相關行業需求,能夠在相關部門從事應用創新與理論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複合應用人才。
◆主要課程:金融學、證券投資學、公司金融、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國際金融、金融風險管理、金融市場學、保險學原理等
◆就業方向:金融監管機構,各類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各類型公司的金融部門,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
◆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學位。
會計學(學制4年)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掌握會計、管理、經濟、法律、審計和計算機等方面的知識,具有人文精神和誠信品質,擁有紮實的會計理論基礎和實際操作技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能在企業、金融機構、行政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等實務工作,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核心課程:管理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基礎會計學、統計學、經濟法、中級財務會計學、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學、農業會計學、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審計學、ERP綜合實訓等。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學位
財務管理(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掌握經濟、管理、金融、法律、財務管理和會計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誠信品質和創新意識,具有較強的財務管理和財務分析能力,能在企業、金融機構、行政事業單位從事財務管理、財務諮詢、會計實務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核心課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基礎會計學、金融學、統計學、經濟法、中級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學、高級財務管理、投資學、金融市場學、財務分析、ERP綜合實訓等課程。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學位
經濟學(學制 4 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具有紮實經濟學理論功底和思維方式,知識豐富,能夠理論聯繫實際,了解中國國情,具有國際視野,具有較強創新意識、協作意識和應用實踐能力,同時具備不斷學習和進步能力,適應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變化要求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中國經濟史、基礎會計學、經濟法學、統計學、財政學、 金融學、經濟學說史、當代中國經濟、經濟學專業認知實習、經濟學專業綜合實習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各教育科研機構、政府部門及企業單位從事理論研究、政策分析和經濟管理實踐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學位
電子商務(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掌握經濟、管理、計算機、電子商務等方面專業知識,具備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基本和專業技能,品德優良、基礎寬厚、專業良好,實踐技能較強,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管理運籌學、市場營銷學、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概論、計算機網絡技術、系統建設與管理、客戶關係管理、網頁設計、Photoshop圖像處理、網絡營銷學、ERP綜合實訓、專業認知實習、專業綜合實踐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政府、企事業單位、網絡信息技術公司從事網絡技術、電子商務運作、管理和技術應用的實際工作。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學位
物流管理(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等專業知識,具備物流系統分析與優化、物流與供應鏈運營管理、採購管理等能力,品德優良、基礎寬厚、專業良好,實踐技能較強,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オ。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管理運籌學、物流信息系統、物流學、採購與供應管理、倉儲與庫存管理、物流配送與實務、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供應鏈管理、物流經濟學、國際物流、ERP綜合實訓、專業認知實習、專業綜合實踐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生產、商貿流通、物流等各類企業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類崗位,從事物流管理相關工作。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學位
學院成立於1988年,現有在校生2217名,教職工87名,其中教授25名、博士生導師20名。有國家「傑出青年」、「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國家「優秀青年」、自治區「草原英才」13人,有1人獲得自治區「教壇新秀」榮譽稱號。
學院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食品質量與安全、包裝工程、乳品工程4個本科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14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和8個省部級以上創新團隊。
近年來承擔重大科研項目150餘項,累計1.3億餘元;發表SCI和EI收錄科技論文340餘篇;主編教材和專著21部;授權發明專利55項;起草食品安全地方標準12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18項;學生獲省部級以上創新創業獎勵52項。
學院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充分發揮資源、區域和科技優勢,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和院校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在多個領域取得創新性成果,收到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聯繫電話:學院辦公室0471—4309231;
學生工作辦公室:0471—4309232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具備化學、生物學、工程學、食品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食品加工工藝、食品工程設計、食品質量控制、食品分析和檢測技能,能在食品工業及相關產業,特別是乳、肉及地區特色農產品加工和綜合開發利用領域解決相關複雜工程技術問題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食品生物化學、食品化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機械與設備、食品營養學、食品安全學、食品分析、食品工藝學、食品工廠設計、肉品科學與技術、乳品科學與技術等。
◆就業方向:在食品及其他相關行業部門從事生產加工、產品研發、工藝及工程設計、質量控制、衛生監督、安全管理、項目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能培訓等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食品質量與安全(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掌握食品科學與食品質量安全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熟悉國內外食品質量與安全管理體系、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具備分析和解決食品質量與安全較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以培養學生乳、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控制為特色。
◆主要課程:食品生物化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化學、食品添加劑、食品原料學、食品工藝學、人體生理學、食品營養學、食品感官評定、食品免疫學技術、食品衛生學、食品毒理學、食品標準與法規、食品質量檢驗技術、食品質量管理學等。
◆就業方向:食品生產、加工、流通企業,食品檢驗結構,認證結構,監督管理部門和科研院所等相關部門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包裝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具備包裝工程基礎知識和包裝設計與檢測、包裝生產與管理以及產品營銷等能力,能在商品生產與流通部門、包裝及物流企業、食品保鮮與儲運企業、科研機構、商檢、質檢、外貿等部門從事包裝系統設計、包裝產品製造、包裝生產管理、食品保鮮監管、產品質量檢測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電工學、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微生物學基礎、食品化學、食品營養、包裝設計基礎、機械設計基礎、包裝材料學、包裝工藝學、包裝容器與結構設計、包裝裝潢與造型設計、包裝機械與設備、包裝印刷、運輸包裝等
◆就業方向:在包裝企業、食品企業、海關、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等行業部門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乳品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具備乳品工程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在乳品企業、科研機構、質檢、工商、食品藥品監督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工藝設計、品質控制、檢驗檢疫、產品銷售、教育教學等方面工作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食品生物化學、食品物理化學、食品工程原理、乳品化學、乳品微生物學、乳酸菌生物技術、乳品機械與設備、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原料乳生產技術、液態乳品科學與技術、固態乳品科學與技術、乳品工廠設計、乳品安全與質量控制、乳品分析與檢驗等。
◆就業方向:能在乳品及食品企業、科研機構、質檢、工商等單位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學院現有農業信息技術二級學科博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電子信息(計算機技術方向)工程碩士點,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農業碩士點;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5個本科專業,其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是我校與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江蘇知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建專業;建有14個專業實驗室、9個公共課實驗室、3個研究中心、1個農牧業大數據研究與應用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和1個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分別在北京、上海、大連等地與知名IT企業建立實習實訓教學基地。
學院現有教職工7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2人,博碩士生導師1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9人,具有海外經歷的教師32人,自治區優秀留學回國人員2人,自治區級和校級教學名師各2人,教壇新秀6人,入選自治區「321」人才工程3人。現有在校本科生1550人,研究生66人。
學院近幾年承擔省部級教改項目8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自治區級6項;擁有自治區級品牌專業1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自治區優秀示範課程1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5門;編寫規劃教材20餘部;學院主持和參加完成國家級和各部委立項的科學研究項目共40多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發表SCI、EI、中文核心學術論文共200餘篇;學生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創新獎50餘項。20多年來共培養畢業生3300餘名,分布在各行各業,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聯繫電話:學院辦公室:0471-4307392
學生工作辦公室:0471-430122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掌握嵌入式系統設計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單片機、ARM控制器、嵌入式程序、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能力,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和從事學術研究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離散數學、數據結構、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作業系統原理、C語言程序設計、資料庫原理、單片機與接口技術、嵌入式基礎、嵌入式體系結構、嵌入式作業系統軟體開發、嵌入式應用開發。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能夠從事嵌入式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的開發,能夠在計算機應用設計開發、管理崗位就業,擔任嵌入式產品及應用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工程師。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軟體工程 (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自然科學、計算機科學與軟體工程基礎知識和相關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軟體工程實踐能力和較強的軟體工程專業能力,能在軟體工程領域的相關部門從事軟體產品設計、開發、應用及工程服務等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問題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軟體項目管理、軟體質量保證與測試、軟體需求分析與建模、軟體項目管理、軟體體系結構與設計模式、人機互動技術、資料庫原理、JAVA程序設計、人工智慧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以在軟體行業從事軟體設計、開發、測試、維護、產品推廣等工作。還可以在企事業單位從事軟體項目開發、項目管理、科研等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網絡工程 (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計算機和通信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適應國家經濟建設、信息化事業發展的需求,能在各行業信息化部門,從事網絡工程的研發、設計、管理與維護,以及網絡安全保障等技術工作,品德優良、基礎寬厚、專業良好,實踐技能較強,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計算機網絡、路由交換原理、網絡安全、網絡作業系統、網絡編程技術、網絡規劃與系統集成、WEB應用系統開發、數字邏輯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能在IT企業、網絡集成企業中的技術開發崗位、網絡管理崗位就業;還可在國家機關、科研機構、學校、工廠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研究、設計、搭建、運維、教學、科研等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數據科學專業的基礎知識,掌握大數據採集、存儲、處理和分析技能,適應國家及地方經濟建設需求,能在各部門從事大數據相關方面的工作,具有解決實際問題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離散數學、數據結構、作業系統原理、資料庫原理、計算機網絡、大數據導論、Python編程技術、雲計算系統架構與應用、分布式計算與Hadoop原理、Spark編程技術、網絡爬蟲與數據採集、數據分析理論與實踐、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
◆就業方向:通過校企合作平臺,提供就業服務;能在從事大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數據處理及數據可視化等方面的教學、科研、開發和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生命科學學院
學院成立於1996年,現有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製藥工程4個本科專業;擁有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和微生物學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生物與醫藥專業學位授權點。學院擁有標準化本科實驗教學中心和4個內蒙古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近億元,能夠滿足本、碩、博學生學習和科學研究的需求。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62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9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4人,48位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分別來自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的知名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等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
學院堅持以「一流學科」和「一流本科」建設為核心,重視學風建設,本科生實行「導師制」教育管理模式。學院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在全國和內蒙古自治區各類賽事中屢創佳績。多年來,畢業生就業率持續攀高;2020年畢業生考研率30%以上,其中60%輸送到國內知名院校,為社會各界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
聯繫電話:學院辦公室:0471-4311429
學生工作辦公室:0471-4305061
生物技術(學制4年)
◆培養目標與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紮實的生物技術專業知識,具備從事生物技術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管理等能力,適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相關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較高需求,能在與生物技術相關的行業部門從事應用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及行政管理工作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生化分離與分析技術、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植物繁殖及品種培育技術、動物細胞培養和胚胎移植技術、微生物發酵及應用技術、生物藥製備技術、生物技術綜合訓練、專業實踐和創新創業教育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能在生物技術相關的行業部門從事應用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及行政管理工作。畢業生可在全國範圍內報考生物類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學位
生物工程(學制4年)
◆培養目標與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化學、生物和工程學的基本知識;具備較系統的生物工程原理及其產業化工程技術的基本理論及技能;具備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化工原理、工程製圖、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生物工程設備、細胞工程、酶工程、生物反應工程、生物分離工程、微生物工程綜合實訓、生物工廠綜合實習實訓、創新創業教育。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生物工程相關行業部門,從事工程設計與優化、新技術研究、產品研發與生產、生物材料的檢驗與檢疫和生產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學位
製藥工程(學制4年)
◆培養目標與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製藥工程專業知識和技術,具備分析、解決生物製藥領域中複雜工程問題能力,通過行業指導、專業拓展、校企聯合、產學研協同育人,適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相關行業對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較高需求,成為基礎寬厚、專業素質良好,實踐技能較強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化工原理、製藥工藝學、藥廠設備及車間設計、製藥過程安全與環保、藥品生產質量管理工程、生物技術製藥、製藥工程認識實習、製藥工程生產實習和創新創業教育。
◆就業方向:畢業生能在生物醫藥及相關行業從事生產、檢驗、研發和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學位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成立於2001年,現有行政管理教研室、社會工作教研室、法學教研室、蒙漢雙語教研室、實驗教學中心五個教學實體,並設有MPA教育中心、草原文化研究所、法律援助中心、地方治理研究中心等教輔和研究機構。學院擁有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和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授權點,開設行政管理、社會工作、法學三個本科專業。現有教職工4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4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14人,碩士學位20人。在校本科生1311人,在校碩士研究生411人。學院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已向區內外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機構輸送了四千餘名畢業生。本科生考研率逐年提高,考取的學校有武漢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全國著名學府,研究生中考取南開大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和國家機關、知名企業的學生十餘人。
學院立足於邊疆民族地區實際,大力開展具有民族特色、區域特色的科學研究,承擔科學研究課題30餘項,其中國家級課題8項,科研項目總資助金額達200餘萬元;出版專著20餘部,主編教材 10 多部,副主編和參編教材多部,發表論文400餘篇。學院通過十餘年的建設和發展,已形成了雄厚的學科積累,為教育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與環境 。
聯繫電話:
學院辦公室:0471-4309256
學生工作辦公室:0471-4309250
行政管理(學制4年)
本專業於200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旨在培養漢語、蒙漢雙語複合應用型人才,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畢業生就業於內蒙古黨校、天津理工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伊利集團等企事業單位和行政單位。2012年開始招收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授予管理學碩士學位。現有專任教師由來自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蘭州大學、內蒙古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的博士、碩士組成,是一支富有活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校內設有電子政務、公共危機管理等課程實驗室,校外與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等單位聯合建立了專業實習實踐基地。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分析、管理學原理、行政管理學、行政組織學、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社會組織管理、電子政務理論與實踐等。
社會工作 (學制4年)
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社會工作理論基礎、熟練的社會工作實務能力,達到社會工作職業規範和專業標準要求的漢語、蒙語雙語複合應用型人才,授予法學學士學位。現有專任教師12人,由來自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信州大學、日本千葉大學、吉林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的博士、碩士組成。校內設有綜合社工實驗室,校外與多家社會工作機構和政府機關建立了實習、實踐教學基地。就業方向有民政、司法、企業、學校、勞動、社會保障和衛生等部門,以及工會、青年婦女等社會組織及其他社會福利、服務和公益團體等機構。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社會工作理論、社會工作倫理、社會心理學、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等。
法學(學制4年)
本專業於2005年開始招生,旨在培養漢語、蒙漢雙語複合應用型人才,授予法學學士學位。專任教師由來自中國政法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等國內外知名院校的13位碩士、博士組成,數名教師兼任基層政府法律顧問、律師,是一支富有朝氣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人才培養在加強基礎理論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生實務能力的提高。校內設有模擬法庭,校外與內蒙古司法廳共建法律援助中心,與呼和浩特市檢察院、京師、盈科等律師事務所聯合建立協同育人基地。學生曾多次在內蒙古高校法學辯論賽、法律知識競賽中取得佳績,學生社團「法律援助服務站」在中小學普法宣傳、青少年法律援助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社會服務活動。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法理學、憲法學、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國際法、法律職業倫理等。
學院下設大學英語第一教學部、大學英語第二教學部、多語教學部、英語專業教學部、日俄教學部、 研究生英語教學部、語言實驗中心、農業科技翻譯研究所、應用語言學與跨文化交流研究所、學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和教學管理辦公室等十二個機構。
學院現有職工106人,專任教師96人, 其中正教授 7人,副教授33 人,講師 56 人,博士學歷教師 3 人,在全國重點院校進修碩士課程教師 29 人,國家級同聲傳譯員 2 人,外籍英語教師 1 人。 學院下設英語本科專業。擁有現代化語言實驗室、多媒體網絡自主學習中心、聲像室、同聲傳譯室、圖書資料室等。學院與西安外國語大學等區外幾所高水平大學合作辦學,每年選派品學兼優的學生到該學校插班學習。 三年來,學院教師發表論文近 80 餘篇,主持國家、自治區科研項目多項,參加聯合國、世界銀行、亞洲銀行貸款在中 國西部、黃土高原治理等方面的農、牧、水、養殖等多個重大建設項目,擔任翻譯工作,為國家、自治區的建設和發展 做出貢獻。
聯繫電話:學 院 辦 公 室:0471—4301320
學生工作辦公室:0471—4319200
英語(學制四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文化知識,並能熟 練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複合型創新型英語人才。 要求學生了解專業的前沿和發展動態,掌握獲取信息的技術,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較強的科技英語聽、說、讀、寫、 譯能力。
◆主要課程:綜合英語、高級英語、報刊選讀、視聽、口語、聽力、泛讀、英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學概 論、英美文學、英美文化、科技英語等課程。
◆就業方向:能在外事、經貿、教育、科研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學院下設數學與統計學系、物理與電子科學系、化學工程系和物理化學實驗中心。現有生物物理學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生物物理學、農業資源應用化學、經濟數學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應用統計學、應用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4個本科專業。歷年畢業生就業率平均在80%以上。
學院現有在編教職工140人,其中教授23名,副教授37名,高級實驗師2名;博導3名、碩導21名;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36名、碩士學位者66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佔48%;具有國外進修及培訓經歷的教師23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草原英才3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5人,自治區優秀教師2人,校級教學名師3人,校級教壇新秀6人。
十三五以來,新增科研項目67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17項,自治區高校研究項目9項,學校基礎學科科研啟動基金20項,自治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項,高層次引進人才及優秀博士人才基金12項,項目總經費696.5萬元。發表科研論文162篇,其中SCI收錄58篇,El收錄9篇,中文核心期刊發表60篇,專著6部,專利5項。現有6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3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3門校級精品課程、7個校級教學團隊;應用統計學專業被評為校級品牌專業;物理化學實驗中心被評為自治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聯繫電話:學院辦公室:0471-4309334
學生辦公室:0471-4300594
應用統計學(學制四年)
◆業務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統計理論與分析方法,熟悉統計前沿與大數據等應用熱點,熟練操作統計軟體處理經濟、農林牧等數據問題,勝任商業調查、建模等,強化實踐能力。可完成商業諮詢的方案設計、數據收集,一般數據統計挖掘與預測分析的複合人才。
◆主要課程:市場調查與分析、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概率論、常微分方程、數理統計、抽樣調查、計量經濟學、多元統計分析、試驗設計、應用隨機過程、時間序列分析等。
◆就業方向:企事業單位、金融、經濟各行業,大型商業公司企劃、市場等涉及調查、預測、分析部門從事調查與諮詢、信息管理、數量分析、預測與決策工作,或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工作。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應用化學(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寬厚紮實的化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能力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綜合實驗操作技能;掌握天然產物中有效成分的分離、提取及檢測的基本技術;熟悉應用化學在食品、環境、材料及農學等學科的應用和研究。
◆主幹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應用高分子、天然產物、農產品品質分析、分離與富集技術等。
◆就業方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藥衛生、食品、進出口檢驗檢疫、化工、農林牧、環保、材料、稀土、冶金部門及相關領域從事教學、科研、檢測、開發和生產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能夠從事光電子系統和通訊工程的設計與製造、應用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品德優良、基礎寬厚、專業良好,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電子技術、量子力學、信號與系統、單片機原理、通信原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光電子技術、光纖通信原理、電氣控制與PLC應用、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和DSP原理與應用等。
◆就業方向:在行政、企事業單位從事各種電子材料、元器件、電子系統和光電子系統的設計、製造、應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能源與交通工程學院
學院相關專業始建於1958年,2008年重新組建成立了能源與交通工程學院。學院現有森林工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土木水利、材料與化工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林業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學院下設交通運輸工程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2個研究所。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科技項目等40餘項。
學院現有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森林工程、交通運輸和交通工程5個本科專業,其中森林工程、交通運輸專業為自治區級品牌專業。學院有2個校級優秀教學團隊,有7門課程被評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
學院具有穩定的校內外教學、科研實習基地15個,實驗室建築面積為4000平方米,設備總值近2000萬元。實驗室開放項目近40項,在各類科技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40餘項、省部級獎項50餘項。60多年來,學院培養了近萬名畢業生,湧現出一大批優秀校友。
學院現有教職工5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9人,正高級職稱9人,副高級職稱13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佔教職工總人數的92.59%。
聯繫電話:學生工作辦公室:0471-4310387
學 院 辦 公 室:0471-4310285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掌握道路與橋梁工程專業知識,具備道路與橋梁工程設計、施工、檢測、養護及管理能力,能在公路、民航、鐵道、運輸、市政、建築等相關行業部門,從事道路橋梁設計、施工、監理、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結構力學、道路工程測量、水力學與橋涵水文、土質學與土力學、公路工程地質、道路建築材料、道路勘測設計、基礎工程、結構設計原理、橋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公路施工組織與概預算。
◆就業方向:在公路、民航、鐵道、運輸、市政、建築等相關行業部門,從事道路橋梁設計、施工、監理、管理、科研與教學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掌握風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知識,具有風能及太陽能轉換發電設備的設計與製造、系統運行維護等能力,能在新能源行業部門,從事發電系統運行與維護、項目規劃、設備設計與製造、生產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空氣動力學基礎、電路、工程熱力學、自動控制原理與技術、風力發電原理、太陽能原理與技術、太陽能應用檢測與控制、電氣工程基礎、電氣控制與PLC、風電機組構造及設計、風電場規劃設計等。
◆就業方向:在新能源領域從事發電系統運行與維護、項目規劃、設備設計與製造、生產管理等方面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森林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掌握森林撫育與生態採伐作業、林業裝備自動化與信息化、森林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專業知識,具備森林工程應用技術開發和科學研究能力,能夠在林業相關行業,從事規劃設計、經營管理和研究等工作,品德優良、基礎深厚、專業紮實,科研素質良好,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的卓越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電工學、機械製造基礎、機械設計基礎、傳感器技術、林學概論、林業工程生態學、工程索道、森工智能裝備、生態型木材收穫利用學、森林資源精準監測技術與管理。
◆就業方向:在林業等相關行業的企事業及設計研究單位從事規劃設計、經營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交通運輸(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掌握交通運輸系統規劃、組織、管理和汽車運用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具備交通運輸組織及汽車運用服務方面的能力,能在交通運輸相關行業部門,從事汽車運用與服務、運輸組織與管理、保險理賠和現代物流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運籌學、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汽車構造、汽車運用工程、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汽車保險與理賠、交通運輸組織學、交通運輸樞紐規劃與設計、交通運輸工程學、現代物流裝備、物流管理學。
◆就業方向:在交通運輸相關行業部門,從事汽車運用與服務、運輸組織與管理、保險理賠和現代物流等方面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交通工程(學制4年)
◆業務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交通工程方面的專業知識,具備道路交通系統規劃、設計、施工、安全及環境影響評價能力,能夠在交通工程及相關行業部門,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及環境影響評價等工作,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交通工程學、人機工程、交通系統工程、交通調查與分析、交通規劃、交通控制、交通信息系統、道路工程、交通設計、交通環境影響評價。
◆就業方向:在交通工程相關領域從事交通規劃與設計、交通管理與控制、工程施工與監理、交通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國際教育學院
學院成立於2005年,主要負責學生出國留學項目和留學生教育,是國內最早開展合作辦學項目的院校之一,合作國外大學均是世界排名300以內的國際知名院校,學歷學位可獲教育部認證。
招生人數:30人
報名條件:高考總分二本線以上,高考英語≥90。
培養模式:學生在國教院學習兩年,主要強化英語、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兩年後可赴加拿大、紐西蘭和愛爾蘭留學,順利完成學業的學生可同時獲得國外大學和內蒙古農業大學兩所大學的文憑。
合作院校與可選專業: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農林經濟管理、食品經濟管理、保護生物學、環境經濟與政策、土地復墾、野生動物和牧場資源管理、人文維度的環境管理、食品科學與技術、食品營養、農業與資源經濟學、動物科學、作物科學、牧場管理、可持續農業系統、森林管理、森林經濟管理、寵物與競技動物、食用動物、食品安全與質量。
紐西蘭梅西大學:金融學、經濟學。
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商業與金融經濟學、食品科學、計算機科學、電子電氣工程。
十四年來,已有245名學生出國學習,150名學生已順利畢業,77名學生在讀,畢業生升學就業率高達90%以上。畢業後,許多同學繼續在名校讀研深造,部分同學獲得博士文憑。閆雅璐畢業後在中科院工作,常暢畢業後在中國農業大學工作,甄淼留在阿爾伯塔大學工作,嶽帥在梅西大學攻讀博士,鄭亞楠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博士。
聯繫方式:
學院網址:https://gjjyxy.imau.edu.cn/
聯繫電話:(0471)4307385,15847127966(微信同號)
Email:nndgjyxb@126.com
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承擔著高職教育和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工作,是內蒙古自治區示範性高職院校,是自治區開設本科專業最早、數量最多,同時是唯一一所設置專業碩士點能夠自主培養碩士研究生的高職院校。
【辦學理念】學院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質量提升、內涵發展」為主線,秉承「團結、求實、博學、創新」的校訓和「敬業務實、團結奉獻、開拓進取、艱苦創業」的學院精神,形成了「以德為先、以人為本、以技為重、以創為魂、雙師雙範、一生一品」的辦學理念,積極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躬行踐履」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精技術、善管理、懂經營、重創新」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優勢特色】學院設有農業管理和旅遊管理兩個專業碩士點。可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學院和自治區其他高職院校成績優異的專科生可在畢業前申請參加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專升本選拔考試,通過後升入我院相應本科專業繼續深造。學院與土默特右旗人民政府合作投入2億餘元建設的「中國•敕勒川現代農業博覽園」,集「產學研創旅」功能於一體,對提高學院辦學水平和拓展發展空間具有系統支撐作用。實施優勢專業群和特色專業群建設工程,啟動建設了9個優勢專業;按照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運動馬馴養與管理專業[根據2015年國家專業目錄,該專業調整為畜牧獸醫(運動馬馴養與管理方向)],依託該專業學院承辦建立了內蒙古農業大學運動馬學院,成立了全國首個大學生馬球隊,發起建立了全國首個馬產業人才培養教育聯盟。
【專業課程】學院有9系2部,共開設23個本科專業和38個專科專業,形成了以農、牧、食品類專業為主,工、經、管、文等專業協調發展的9個專業群,在校生6519人(本科3679人,專科2840人)。園藝技術專業和畜牧獸醫專業是全國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園藝技術專業同時是全國高職教育精品專業;10個專業被評為自治區品牌專業,其中1個專業為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20個本科專業被批准為自治區本科專業轉型發展試點專業。實用植物生物學基礎是國家精品課程,有12門自治區精品課程、38門校級精品課程,2門課程獲批自治區級在線開放課程立項建設。
【師資力量】學院有教職工523人,其中專任教師332人。聘請行業企業專家、技術骨幹等外聘教師37人。專任教師中,71%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近42.1%的專業課教師為「雙師素質」教師,20人為碩士研究生導師,1人入選自治區「511人才培養工程」,67人具有國外訪問學者或出國(出境)學習培訓經歷。現有2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和10個校級教學團隊,有自治區級和校級教學名師、教壇新秀15人,自治區優秀教師2人,自治區黃炎培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各1人。1人在首屆中國旅遊教育人物評選中被評為傑出青年教師。1人獲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入圍獎。
【教學改革】學院的「一體兩塊」人才培養模式和「全程定崗、四步實訓」實踐教學體系兩項成果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校企協同育人、產教融合等領域的研究實踐成果獲自治區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立項31個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創新團隊系統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通過實施「一生一品」工程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在國家和自治區級職業技能競賽、創新創業大賽中,每年有100餘名同學獲獎。近年來,學院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