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挖貝網
2019年12月26日,由挖貝網、挖貝新三板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四屆挖貝新三板領軍企業年會暨挖貝金股獎頒獎盛典」在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成功召開。在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大會以「變革·再出發」為主題,探討多層次資本市場新邏輯、轉板制度等熱點問題。到場嘉賓有全國股轉公司領導、北京市證監局原副局長、投資機構代表、業界專家等。大會現場匯集了新三板企業家、權威媒體等在內的共計300餘名代表。
力鼎資本創始合伙人、CEO高鳳勇(挖貝網wabei.cn配圖)
力鼎資本創始合伙人、CEO高鳳勇在會上作了《波瀾壯闊:中國資本市場科創革命》主題演講。高鳳勇表示,未來2-3年以精選層為核心的新三板,可能就是全世界中小企業最好的資本天堂,但我也帶個引號,只有幾年工夫,過了也就沒有了。所以,我希望大家認真把握好三板改革的機會,把握好我們這次可能10年、20年一遇的資本市場改革機會。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來賓,下午好!非常榮幸,我這是第三次站到這裡,都是在悠唐,連續參加三屆咱們挖貝網的年會。
挖貝找我的時候,我就想講什麼呢?政策有領導講了,規則有中介機構講了,我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今年以來的心路歷程、思想感受,我的題目叫《波瀾壯闊:中國資本市場的科創革命》。
我第一次在挖貝演講的是中小企業融合融資,去年年會的時候,我們科創板已經宣布了要試點註冊制,所以我去年在三板話題上討論了很多科創板的事情,當時有非常多的議論,科創板來了,砸了三板的場子,是不是三板就不行了,當時那個時點充斥著這麼一個觀點。
我摘錄了幾頁去年的PPT,第一頁左邊,科創板到底怎麼定位?我們有這麼多層次,有區域的新的股權交易中心,有新三板、創業板、中小版、滬深的主板,那科創板放到哪裡?那時候非常多主流觀點,包括券商、媒體、資本市場從業者等,認為科創板會定位在介於新三板、創業板等之間的板塊。
我說不對,這樣定位的話叫科技小小板,它就是我們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複建設,我個人預測是,我覺得科創板會定位在科技大大版(我定義的名稱),只有這樣,才是我們資本市場的創新和顛覆。
當時我做了一個動態示意圖「幾個板塊是什麼樣的」,當時我預測科創板和新三板的重合度是最低的,它不會影響我們新三板的發展,當年我傳播說科創板應該是科技大大板,註冊制不是不審核,不是不否決,反而科創板將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特區,倒逼整個資本市場改革。
果然在今年,我非常高興地看到了這樣一個態勢,當時我也有一個政策建議,說科創板改革了,我們新三板希望建設精選層,形成三板自身的估值體系,開放新的服務機構,做好與其它板塊的制度接駁,今天我們給了一個轉板的承上啟下,我覺得這就叫制度接駁。
我1992年從業,第一份工作在銀行系,籌建當年的證券營業部到今天工作20幾年了,前面姚局也介紹過資本市場的歷程,我個人感覺,中國資本市場走過了風風雨雨30年,不斷優化、不斷創新走到今天。
但如果這些改革、這些時點可以用得上「革命」這個詞的話,在我腦海裡,我個人總結大概有三個時點。
時點1:1992年。我們1990年成立了交易所,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說「資本市場這些東西可以試,試的不好可以關起來,關還可以留個尾巴」。
我說這句話可以稱得上我們的「革命」,如果沒有這句話,中國資本市場的大發展我不知道會退後多少年。
時點2:2005年底股權分置改革,當時它橫跨了2005年、2006年,到2006年底,我們90%股權分置改革完成了,在座的各位可能不知道,在我們股權分置改革之前,股權分置狀態,所有的法人股、大股東不能流通,造成了資本市場非常多的問題,而且無解,沒有辦法解決,就是我們資本市場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沒有辦法,但是主席在任的時候通過一個制度解決了股權分置的問題,一個制度解決一個難題,可以稱得上一場革命。
時點3:2019年。今天我說2019年隨著科創板的開展,倒逼了全市場體系的改革,也許過10年再回首,我們可能會認同2019年、2020年將是一場革命,特點是全體系、多層次、全方位的改革,不是單純的一個點、一個面,前面說了1992年的小平一句話,2005年是一個制度解決一個問題,這次是全面改革。我個人來看,至少有這麼幾點,因為政策最近太多了,就怕周五下午一收拾就出新政策,周末就不得休息,因為政策太多了。
簡單來講,增設新板塊科創板,新三板增設精選層,試行註冊制大家都看到了,註冊制去年也是在這裡我講到,大家理解的註冊制三個字一般認為只是發行制度,是發行承銷制度,其實不是的。
註冊制是高度概括的一套制度體系,涵蓋了發行、承銷、交易、信批、投資者保護、退市一系列,這才能叫註冊制,我們試點註冊制絕對不是單純的多了5套標準你們可以上市,不是這樣的。
所以大家也看到了,註冊制是叫我們完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在過程當中,大家看到我們對老闆塊的改造非常之大,創業板我們要改造,同時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我們的併購、重組、再融資不是一起的,因為可以共同誕生,所以大家以為併購重組再融資好像是一個事兒,其實不是的。
圍繞我們的再融資發行制度、減持制度、交易規則都會發生變化,所以改造老闆塊、優化老規則,同時一定最後那一條很重要,強化淘汰。這張圖可能更清楚一些,分了板塊,目前我們科創板試行了註冊制,同時大家看到我們最近把它的併購、重組、再融資,甚至借殼。
我們原來一直講註冊制就沒殼了,對不起殼在中國還有好多年,我們看創業板一個重大的改造除了要註冊制,創業板都允許借殼了,這是我們最大力度的併購重組最高境界,原來在其他的板塊全面改革。
同時大家沒有注意到,老闆塊還有一個重要的制度是允許老闆塊已經上市公司的子公司進行分拆,這也會對我們整個資本市場以及一級市場風險投資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我曾經有專門的文章來論證這個事情,去年我在11月底、12月初就公開呼籲希望有這麼一個制度。
通過今年一年的改造,上上周五正式意見稿已經落地了,大家還沒有關注離我們有一點遠,H股全流通,到今天我們通過證監會正式批出去的所謂的H股,到今天在港股依然是股權分置狀態,去年我們搞了試點,今年我們要推H股全流通。
除此之外如果你們認真看一看,其實最近我們在交易規則以及金融衍生品上的力度也是空前的,所以這是我們目前的主板。這是我列舉了一些科創板的規則,看一眼就可以了不需要拍照,因為各個板塊都有新制度,展開講得講一天,大家知道現在是這麼一回事兒就可以了。
新三板的改革各位專家講了很多,我不再贅述了,確實是引入了一系列的制度供給,不管對老的層次進行了改造,新層次給了非常多的制度供給,經過這種改造我們的新三板系統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全球不太好對標的市場。
它的下邊兩個層級還是有比較典型的股權交易市場特色的,或者它的投資更典型需要靠一些一級市場的思維。但是最上層用非常高的、嚴格的標準篩選出來,給予了交易所制度供給,你把它叫小型交易所不為過。
所以我們的股轉系統就變成了一個相對非常有特色的市場。經過這種改造大家看到,我們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是單純的劃了幾個市場,對於各個類型的企業都給了一個對標市場,你可以通過這樣一個通道來進階、升格,你可以說我的企業小還沒有掛牌,但是我想走資本市場的路,你可以通過基礎層、創新層、精選層,當然我們還有那麼多的原來市場,逐級遞進。
前面的嘉賓也說了,其實裡面還有跳級制度,我橫空出世可以跳級,給了不同的跳級制度,我不介紹細則了。大家看看通過這種改造,在原來的機制下面,我們的企業從零起步,只能長大到可以一步登天進入主板市場。
但是今天其實我們不能期待所有的企業都有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的地步,可能到高中畢業就是它的最高級別了,沒有關係,我們給他非常完整的梯次,所以我個人的感覺經過這一輪的改革,中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輪廓就構建完成了,我們中國資本市場通過這種改造已經非常國際泛兒了,再往後都是修修補補和優化,不能說一步到位但它會持續優化,但是輪廓已經完全形成了。
那麼這麼多改革,我認為會引發的變化是,在去年、前年我同樣都用了這張圖,這是我個人開發的模型,我把它叫做「四象限」,企業可以分大小,行業可以分傳統和新興。
簡單拉出坐標軸得到了四象限,所有企業都可以被貼一個標籤,你是大傳統類型、大新興類型,小傳統類型、還是小新興類型。小傳統類型的企業在全球資本市場裡,大家不要光抱怨市場好不好,這類企業在全世界的資本市場都沒有估值、沒有流動性,它壓根就不是資本市場的菜,這些企業如果不想改造、不想變化,應該摘牌,回到夫妻老婆店的狀態,這不是一個貶義詞。
眾多的,成千上萬、上億的企業和諧共融、茁壯成長,是我們社會和諧的基石,人人都打雞血是不對的,但你想走資本市場之路,應該看另外幾個象限。
A股,目前是我們在全世界給大傳統企業估值最高、流動性最好的市場,沒有之一。我們現在要塑造大新興市場,原來我們的大新興都跑到海外了,這是我們資本市場的痛。
VC市場,小新興市場,通過這種改革,我覺得我們整個資本市場未來很多年會發生右移趨勢,所有的企業都要去追逐創新。前面付博士也講了科技、科創,論證過程不再展開了,我們有國內背景,有經濟增長壓力,也有國外在國際競爭過程中的現實壓力。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們一定要瞄著更多的科技投入,塑造更多的科技型公司。
原來我們的資本市場上市標準是以淨利潤為主線,必須盈利才能上市,想盈利必須要有銷售收入,這就靠一幫虎狼團隊。所以,原來我們的資本市場主要激勵的是銷售型企業家,或者一個企業家領著一幫銷售團隊。
中國的會賣的企業家,牛到什麼爛東西都能賣出去,還賣的滿大街都是。我們經常碰到企業,沒有上市的企業指著上市公司罵,那個破東西它也能上市,比我們差遠了,但那人特能賣,這是我們那麼多年的現狀。
這次我們資本市場會發生一個重大變化,以後我們要右移,我們這個資本市場會激勵研髮型的企業家,或企業家+科學家的合集,不管是創新層、還是精選層、還是科創板,我們都有一套這樣的標準體系強調研發投入,我猜想創業板也會這樣。
右移,追逐創新是沒有辦法的,我們在座的企業家應該重視這個變化,我們的投資機構、中介機構都應該重視這個變化,推動我們全階層追逐科技創新。
向右移、追逐創新,難道是簡單地說我就是高新技術企業,我就怎麼怎麼樣嘛,其實會有很多量化指標衡量,我們可以拿這個表格給自己做一個自測,所有可以向別人證明你是在創新、你是科技型企業的都可以量化。
這個表格,來看你是否擁有核心技術,怎麼來論證,你到底有什麼,有什麼智慧財產權,你的科研成果、科研實力到底是什麼,你的研發人員。我們很多企業說,我很重視科研,但研發人員很少,或者說我很重視研發,我研發人員有好幾百人,但最後薪酬加一起一共1000萬,人均工資3萬,說這都是我的核心研發人員,這是不對的。
研發的設備、研發創新的機制,怎麼保證你的公司長久研發下去,研發合作單位,研發科研項目,研發投入。我們一般講研發投入佔我的營業收入比重,不能單看比例,有些企業比較小,還沒有收入,100%都是研發投入,絕對量要砸下去。
在今年比較早的時候我做過一個統計,目前科創板上市的公司,最低年度研發投入級別絕對量在2000萬元以上。我覺得每個公司首先可以拿它做一個體驗,也可以對照自己給自己做一個規劃,我們哪些是短板,應該把這些事情做的更好。自從精選層政策出來之後,我在全國走訪了很多企業,參加了很多活動,有很多感受,我發現了兩種情緒。
1、漠不關心,因為我們精選層整體標準還不低,大家覺得這個事跟我無關,你怎麼改跟我都沒有關係。
2、離精選層還差一點,覺得標準太高了,就抱怨,這是什麼破改革措施,這次又沒我,這不重視我們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這種態度也非常多。
大家不應該用冷漠和抱怨心態來理解這個事情,因為全世界沒有那麼多規則是圍繞在座諸位制定的,如果你已經強大到圍繞你制定規則了,你都不是在這兒演講了,還用來聽課嘛!還用上三板嘛!還用搶訂單嘛!都不用了,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專門為你量身訂作規則的機會,應該去努力,奮進。
在座企業家都知道,我們每年給你的員工下達年度任務的時候,都說踮踮腳才夠得著。其實我們不怕出標準,標準稍高,我們怕的是不出標準,沒標準。有了標準,就有了努力方向,你應該努力,現在機會來了,規則給你了,你應該去努力奮鬥,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公司努力,達到標準,分享改革的紅利,而不是說這次又沒我,我沒有等到,我可以告訴大家,永遠也等不到。
還有一句話,這些年我們聽的大咖講的太多了,經濟哪哪都不好了,我哪哪都不好了,大家要悲觀一點,不要亂動。
我們在座諸位,不管是投資、融資,還是做其它工作,我們還要常懷一個樂觀心態,為什麼?經濟學家講的不對嗎?對,但是我們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都沒有強大到可以擁有悲觀的資格,如果我們今天不努力,我們坐等,明天就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我們要努力地規劃我們的商業模式,努力推進我們的市場,努力抓研發,讓我們跟得上時代腳步,大家應該用一個樂觀心態推動自己企業的變革,也迎接我們資本市場的革命。
縱觀全世界,我們一直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希望有一個天堂,我們中小企業去那兒就有錢了,我認為其實是沒有的,全世界都沒有在那兒等了,那邊叫「人傻錢多,你們速來,馬上就有錢了」,全世界都沒有中小企業天上掉餡餅的天堂,在資本市場沒有。
如果說有,我告訴大家,未來2-3年以精選層為核心的新三板,可能就是全世界中小企業最好的資本天堂,但我也帶個引號,只有幾年工夫,過了也就沒有了。
所以,我希望大家認真把握好三板改革的機會,把握好我們這次可能10年、20年一遇的資本市場改革機會,不要等到10年後、20年後,一些新來的人問你「你們那時候真好,你趕上了嗎」。
做一個小廣告,這是我和布娜新先生寫的兩本書。
1、《金融不虛》,站在三板角度看資本市場。
2、《新板》,站在科創板角度講資本市場,講我們的革命。
如果大家願意了解這個市場,以及剛才的表單,書裡都有,四象限書裡也有,如果大家願意更多地了解,可以來作為參考。
最後,祝大家都能夠不負資本市場的大好春光,不浪費我們黃金年代,能夠插上資本市場,讓自己發展的更好。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