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兩次捐贈幹細胞,25歲的張起榕把「生命火種」幹細胞傳遞給了千裡之外的一個陌生人,點燃了姑娘的」生命之火」,也溫暖了一個家庭。
作為貴州為數不多完成兩次造血幹細胞捐獻的中華骨髓庫志願者,張起榕笑容溫暖:「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和應該做的,不是什麼大事。」
張起榕是福泉市馬場坪辦事處甘粑哨村甕洋組人,2017年從部隊退伍。偶然在一次無償獻血的過程中從醫生那裡得知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了解到是一件能救人的志願活動後,張起榕就爽快地留下血樣,毫不猶豫加入其中,成為了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2019年4月,張起榕接到福泉市紅十字會的電話:一位山東白血病患者經過中華骨髓庫與你配型成功,希望你能幫他。「想到能救人,我馬上就答應了。」激動的張起榕幾天都睡不著覺,為了配合好捐獻,他提前一個月便不再飲酒,調整作息,積極鍛鍊。
當年9月,張起榕在貴州省人民醫院完成了第一次造血幹細胞的採集,成為福泉市第5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希望那位姑娘能早點好起來。」完成幹細胞採集之後,張起榕忙於工作,幾乎忘了捐獻幹細胞的事情。
直到今年一封來自北京的感謝信,才讓張起榕想起自己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事。
這封信是身染白血病的姑娘母親寫的。信中寫道:是張起榕讓她姑娘重生;她姑娘身體裡流著貴州人的血;姑娘好後一定要來貴州的「家」,看貴州「親人」;感謝張起榕的家人的支持,感謝貴州人的大愛無疆。信末,這位母親用「跪謝」二字表達她最真最質樸的心情。
「我的捐贈讓一個生命得到延續,讓一家人幸福生活,值了!」收到信後,張起榕心情激動。
今年6月,聽到山東姑娘希望再次得到他的捐獻時,張起榕沒有猶豫。「我們的幹細胞能匹配成功,這本身就是一種幸運,我不能讓她看到了希望又失望,我想再拉她一把,既然我的捐獻能讓她的生命得到延續,那就要徹底,一次、兩次、三次……直到她能康復,多少次我也是願意的。」張起榕堅定地說。
7月15日,張起榕在貴州省人民醫院順利完成血液採集,再次為山東姑娘捐贈了「生命火種」。
傳遞「生活火種」,播種「愛與希望」。張起榕,年輕的小夥,用自己的青春熱血為一個陌生女孩的生命續航,點燃了一個家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