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探討了來華留學生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知識、信念和行為現狀。實證分析結果顯示:留學生應對疫情的知識、信念和行為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係。留學生通過網絡等媒體積極關注疫情發展,卻對相關知識缺乏準確判斷,並產生消極態度。疫情期間除了必要的生活和醫療援助之外,更應該重視及時向留學生傳遞正確的抗「疫」知識、講述中國抗「疫」故事,做好留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新冠肺炎疫情;思想教育;實證調查
本研究聚焦我國高校中的外國留學生這一群體,通過實證調查探討留學生應對疫情的知識、信念和行為現狀。留學生思想教育作為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環[1],掌握疫情期間留學生的思想波動和行為現狀,對今後完善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面向正在國內高校留學的外國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共回收問卷106份。剔除所有選擇題的回答為同一選項的4份問卷,最終的有效問卷為102份,回收問卷的有效率為96.2%。在提交有效問卷的102名留學生中,女生41名,男生61名,漢語水平考試(包括留學生能力自評)HSK3級及以下39名,HSK4級及以上63名。
2. 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
問卷設計參考了教育部平安留學發布的《海外留學人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內容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基本知識、防護知識、診療知識、心理健康知識以及留學生如何看待本次疫情,如何獲取疫情相關信息等題項。從知識、信念和行為三個維度,具體分析疫情期間留學生對疫情的認知現狀,為完善來華留學生應急管理機制提供參考。
問卷採用李克特量表六段評價法,並輔以選擇和開放式回答題目。根據回收問卷的回答情況,我們分析了調查問卷的信度。結果顯示:問卷整體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較高(Cronbach’s α=0.70),知識維度(Cronbach’s α=0.94)、信念維度(Cronbach’s α=0.87)、行為維度(Cronbach’s α=0.64)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都顯示出較高水平。這些結果表明:本研究的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留學生對疫情的認知現狀。
本研究的數據分析使用統計分析軟體SPSS 22.0。一是通過相關分析探討留學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知識、態度和行為之間的相關關係。二是通過t檢驗探討疫情期間留學生對國內和國外媒體的關注程度是否存在顯著差異。三是通過描述統計探討留學生對疫情期間的中國疫情防控形勢的了解情況。
3.深度訪談
根據問卷分析結果,本研究通過深度訪談進一步探討了問卷調查中發現的相關問題的形成原因。考慮到漢語水平和疫情發生後留學生是否已經回國等因素的影響,我們以漢語水平在HSK3級及以下和HSK4級及以上的留學生各1名、疫情發生後仍然留在中國和已經回國的留學生各1名為對象,實施了半結構化訪談。訪談圍繞「留學生如何看待本次疫情」和「留學生如何看待中國在抗擊疫情方面做出的努力」這兩個主要問題展開,旨在為問卷調查結果提供相關具體證據。因受疫情影響,我們通過網絡實施了線上訪談。
本研究採用定性分析方法修正的紮根理論研究法(Modified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M-GTA)對訪談內容進行了分析整合。基於問卷調查,並結合深度訪談,深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來華留學生應對疫情的知識、信念和行為現狀,提出疫情期間來華留學生管理對策。
結果與討論
1. 知識、信念和行為之間的相關關係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知識和信念之間呈現顯著負相關,且相關係數為中等強度(r=-0.43,p<0.01);知識和行為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且相關係數為中等強度(r=0.40,p<0.01);信念和行為之間呈現顯著負相關,且相關係數較強(r=-0.61,p<0.01)。知識和行為之間的正相關結果表明:留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積極關注疫情的行為,有利於獲取更多關於疫情的知識。但是,信念與知識、行為之間均呈現負相關,該結果表明留學生對獲取的各種知識沒有做出準確的解讀,在對待疫情上產生消極態度。
如圖1所示,疫情發生後留學生獲取疫情相關信息和知識的主要來源是中國老師、父母和各種網絡媒體。其中,留學生通過觀看自己國家新聞了解疫情的情況最多,通過國外社交網絡平臺了解疫情的情況也比較多。從這些結果中也可以推測,在沒有外界幹預指導的情況下,留學生很有可能受到大量網絡信息的負面影響。
圖1 留學生獲取疫情相關信息的途徑
註:該題目為多項選擇,每一個選項的理論最大值為102
2. 對國內外媒體疫情報導的關注情況
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對中國媒體和國外媒體關注情況之間存在顯著差異{t(101)=26.42, p<0.001,r=0.93},留學生更加傾向通過閱覽國外媒體獲取有關疫情的信息。另外,「我容易受到網絡信息的影響」這一題項的平均得分較高(M=4.60,SD=0.97)。這些結果與上述相關分析結果一致,各種各樣的信息會對留學生看待疫情的態度造成負面影響。而且,國外媒體中的一些消極報導,也可能對留學生的判斷造成誤導,使留學生不能正確理解中國疫情防控形勢的實情。
為了進一步分析留學生的漢語水平是否會對媒體的關注情況產生影響,我們對HSK3級及以下的39名,HSK4級及以上的63名留學生分別做了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HSK3級及以下{t(38)=20.91, p<0.001, r=0.96}和HSK4級及以上{t(62)=20.77, p<0.001, r=0.94}的留學生都更加關注國外媒體。而且效應量的結果顯示:HSK3級及以下的留學生情況稍微突出一些。從這些結果中我們可以推測,漢語水平偏低導致留學生對中國媒體的關注較低,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我們進行積極有效的外界幹預。
3. 對中國疫情防控形勢的了解情況
圖2顯示的是留學生對中國抗「疫」相關詞語的了解情況。其中,留學生對「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和「鍾南山院士」三個詞語的認知度較高。這也說明,來華留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關注著我國的抗「疫」成果。但是,留學生對「最美逆行者」和「最美白衣天使」的認知度較低,這些說明很多感人抗「疫」故事並沒有很好地在留學生中得到宣傳滲透。該現象與留學生對中國媒體關注較少這一調查結果有一定的關聯性,說明了留學生對中國抗「疫」故事的了解甚少。
圖2 留學生對相關抗「疫」詞語的了解情況
註:該題目為多項選擇,每一個選項的理論最大值為102
另外,如表1所示,對中國醫護人員表示敬佩和積極向家人朋友介紹中國抗「疫」經驗的留學生所佔比例較低,這也說明了留學生對中國疫情防控形勢的了解和宣傳都比較少。但是,大部分留學生表示,並不會因為疫情影響到自己對中國的喜歡。圖2和表1結果與上述相關分析和t檢驗結果一致,留學生雖然獲取了很多與疫情相關的知識和信息,但是這些信息中來自中國媒體報導的較少,有關中國感人抗「疫」故事的信息更是寥寥無幾。
4. 對新冠肺炎疫情認知的深度訪談
我們將深度訪談的分析結果總結為以下三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恐懼」。分析結果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留學生感到恐慌,害怕自己被感染。已經回國的留學生表示,擔心一旦被感染住進醫院的話,自己的漢語水平太低無法正常交流,所以決定立刻回國。第二個關鍵詞是「求知慾強」。分析結果顯示:留學生通過網絡媒體積極關注疫情發展。尤其是仍然留在中國的留學生表示,幾乎時刻關注著網絡上的信息,自己也會查詢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知識。既想了解疫情的發展情況,也想知道一些有關病毒的基本知識,進而判斷自己是否處在危險之中。分析結果還顯示:留學生知道的知識越多反而越感到恐懼,尤其是害怕自己被感染,進而出現焦慮等不良情緒。第三個關鍵詞是「真假難辨」。分析結果顯示:網絡上的信息太多,留學生很難判斷哪些信息是可信的。尤其是漢語水平較低的留學生,只能關注自己國家或者海外英語媒體的報導,很少關注中國媒體的報導。留學生表示,在觀看自己國家媒體的報導時因為不存在語言障礙,所以也更加信任自己國家媒體報導的信息。
從深度訪談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三個關鍵詞之間關聯緊密,相互影響。「恐懼」引發了留學生「求知慾強」心態的產生,「求知慾強」促使留學生採取各種行動獲取更多信息。但是,因為信息混雜「真假難辨」,有可能進一步加劇「恐懼」心態的發展。這種連鎖性的負面影響使留學生在應對疫情上面臨諸多困難。深度訪談的結果進一步驗證了問卷調查的分析結果,更加清楚地呈現出了留學生對疫情的認知情況。
疫情期間的來華留學生管理對策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法,探討了來華留學生應對疫情的知識、態度和行為情況。分析結果顯示:三者之間沒有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狀態,疫情期間留學生採取的行為並沒有很好地作用於有用知識的獲取和健康心態的形成上。根據以上分析結果,針對來華留學生應急管理機制的建設,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1.做好留學生支援工作,提供安全的留學環境
平安留學是留學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保證留學生的安全至關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疫情期間,留學生極易產生消極態度,而且存在焦慮心理。因而,不能等疫情發生後再想平安留學工作方案,而是應該未雨綢繆由相關行政部門牽頭,聯合高校制定完善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工作機制,並將相關內容編寫進面向外國留學生的平安留學手冊、面向高校工作人員的留學生管理手冊中。各高校根據統一的工作機制,按照各自的實際情況製作更加具體的留學生應急管理工作手冊。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為契機,探討其他可能發生的重大突發事件下的留學生工作機制。
2.及時傳達有用信息,把好留學生的思想關
疫情期間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也是高校防疫工作中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2]。本研究結果顯示:面向留學生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同樣重要。留學生利用網絡隨時可以接觸到大量的信息,然而如果對各種信息不能做出準確的取捨和判斷的話,很容易產生消極態度,甚至引發危害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國際社會上的一些負面報導很有可能導致留學生對中國社會產生錯誤理解。為了應對這一系列問題,我們應該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精選重要信息及時傳達給留學生。同時,還應該掌握網絡上的一些負面信息,有針對性地向留學生傳達正確信息。另外,還可以發揮高校優勢,將相關信息翻譯成多國語言,讓留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各種信息。把好留學生的思想關,完善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機制,是今後要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3.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完善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機制
本研究結果顯示:留學生對疫情中發生的感人故事的關注比較少。為了應對該情況,一是需要打通留學生了解抗「疫」故事的渠道,讓留學生能夠接收到相關信息;二是需要加強留學生對抗「疫」故事的理解程度,讓留學生能夠理解相關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讓留學生也能產生共鳴,並積極向自己國家的親戚朋友講述中國抗「疫」故事。以留學生為媒介向世界各地講述中國故事,既有利於加強世界各國對中國的理解,也利於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
4.加強漢語教學,全面提高來華留學生滿意度
全面提高來華留學生的留學滿意度,是留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疫情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讓留學生對來華留學,甚至對中國產生一些負面情緒。上述三點建議也是為了應對該問題而提出的,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相關建議的作用,提高留學生的漢語水平是關鍵。尤其是像本次疫情一樣的突發事件,涉及到很多專業術語,對留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雖然上述建議中提到高校可以向留學生提供多語種信息,但是留學生要了解更多網絡等媒體上的信息的話,較高的漢語水平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加強漢語教學,提高留學生的漢語水平,有助於留學生獲取知識、理解知識,對大量信息做出正確判斷、合理取捨。
另外,提高留學生的漢語水平與整個留學過程密切相關。較高的漢語水平既可以促進來華學習和研究的進展,還可以提高留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留學生充分理解了中國社會和文化,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保持一個堅定、正確的信念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全面提高來華留學生的漢語水平,講好中國文化故事的同時,也要講好中國抗「疫」故事。促進知識、信念、行為在留學生心中的良性發展,建立以留學生為媒介的中國社會文化對外傳播機制,全面提高留學生來華留學滿意度。
結語
對於高校來說,如何做到未雨綢繆,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科研攻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應對各種重大突發疫情是今後的重要課題[3]。而且,來華留學生作為這一課題中不容忽視的對象,建設平安、健康的留學環境,能夠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華留學。今後需要進一步探討重大突發事件中的留學生管理工作機制,完善我國來華留學生管理與服務體系。(作者:費曉東,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
本文系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在京留學生學習生活狀態調查與成功留學對策研究」(項目批准號:17JYC030)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費曉東.在京高校留學生學習生活狀態研究—以日本留學生的PAC分析結果為例[J]. 北京教育(高教), 2019(3): 35-38.
[2]蔣朗朗. 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如何應對疫情防控大考[J]. 北京教育(高教), 2020(3): 23-24.
[3]疫情之下—心理防疫[J]. 北京教育(高教), 2020(3): 5.
《北京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