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相關行為改變的理論——「知信行」

2021-01-07 AI健康才會贏

健康相關行為改變的理論比較有意思,分為兩大模式——「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兩大理論——自我效能理論、行為改變的階段理論。

「知信行」模式

知信行:就是知識、信念(態度)、行為的簡稱,也簡稱KABP或KAP。衛生保健知識和信息是建立積極、正確的信念與態度,進而成為改變健康相關行為的基礎;而信念和態度則是行為改變的動力。

「自信行」模式實質上是認知理論在健康管理教育中的應用。

在實際 社會生活中人們常常遇到的情況卻是:知,而不信;信,而不行。

比如,吸菸問題。大家都知道吸菸有害,實際上卻不去行動戒掉這個壞習慣,或者說行動力不夠堅定而戒菸失敗。

還有就是現代大部分女性對減肥瘦身有狂熱的偏執,只要聽到有傳言說某種方法能夠又瘦身效果,也不去求證好壞正確與否,先行動,然後再堅持。如節食,其中有一部分人節食、然後堅持,期待幾天之後體重下降。幾天之後體重確實下降了,一段時間之後卻發現身體出問題了,氣色越來越差,無精打採。然後惡補相關知識,知道了健康飲食和和合理運動,最後走上了一條健康生活方式之路。

但是其中有一部分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由於長期節食,能量攝入不足,導致身體開啟自我保護模式,瘋狂儲存脂肪。這一部分人某一天終於扛不住美食的誘惑,大量攝入各種美食,脂肪開始瘋狂儲存,好不容易因為節食瘦下來的一部分由於美食的攝入和脂肪的儲存,身體呈雙倍反彈。現在不僅沒有節食之前瘦,反而更胖了,然後就放棄了瘦身計劃,周而復始,一直走在肥胖的邊緣瘋狂試水。

「知信行」模式的第一階段——知

如果你什麼都不知道就很麻煩,人們會因為無知而無畏,也會因為未知而擔心和害怕。相關知識和信息的傳播,你卻視而不見;察覺到相關知識和信息,你卻絲毫不感興趣;對相關知識和信息有興趣,你卻因為事不關己而自掃門前雪。

「知信行」模式的第二階段——信

如果你知道基本的知識和信息但是卻不去相信就有些麻煩,人們知道吸菸、酗酒有害健康,卻不會輕易相信肺病和肝病會找上自己;當肺癌和肝癌找上自己,除了後悔就是後悔。感到自己有戒菸限酒的需求,卻覺得可有可無,疾病沒那麼快上身;當認真思考要不要戒菸限酒時,卻嚴重懷菸酒的危害,癌症哪會那麼容易上身;當真正相信吸菸酗酒真的會導致癌症的時候,卻心存僥倖,癌離自己還很遠,頂多就是肺炎和酒精肝。

「知信行」模式的第三階段——行

如果你知道吸菸酗酒會造成癌症,並相信通過一定的手段可以戒掉煙、限制的了喝酒的次數和量,那麼戒菸限酒就會很愉快的實現了。當覺得要戒菸限酒的時候,卻猶豫不決,都這麼多年了或這麼久了,煙能戒得了麼?酒能控制得住麼?當付出戒菸限酒的行動的時候,卻無法堅持,這一天天兒的,不抽點菸不喝點酒賊難受。然後一直堅持並付出戒菸限酒的行為,才發現偶爾抽點菸喝點酒也不咋地,不抽點菸不喝點酒也沒那麼難受,戒了菸酒也行;最後確定了戒菸戒酒,菸酒不沾身。

#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健康管理師《基礎知識》第六章考點
    第六章 健康教育學考點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概述一、健康教育的概念(必考)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幹預,幫助個體和全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願採納有利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其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健康教育的著眼點是促進個人或群體改變不良的行為與生活方式。
  • 2020年健康管理師歷年常考知識點總結-有考網
    今天,小編為您整理好了2020年健康管理師考試歷年常考知識點的相關內容。各位考生朋友們快來跟小編看看具體情況吧。另外,各位小夥伴們要重視考前的複習階段哦,好好制定一個自己的複習計劃。四、健康促進的概念健康促進是促進人們維護和提高他們自身健康的過程,是協調人類與他們環境之間的戰略,規定個人與社會對健康各自所負的責任。健康促進是指一切能促進行為和生活條件向有益於健康改變的教育與環境支持的綜合體。包含了個人和群體的行為改變,以及政府行為(社會環境)改變兩個方面。
  • 健偉在線教育:健康教育學的重點內容,已為您整理好!
    健康教育學的思維導圖對於健康教育學這一章的學習,同學們重點掌握第一節健康促進5大領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聯繫、健康教育與健康管理的區別與聯繫;第二節健康信念模式、自我效能理論、行為改變的階段理論;第三節健康傳播的常用方法幾個部分。
  • 健康教育——健康信念模式
    上一篇介紹了健康相關行為改變的理論中的「知信行」模式,那麼今天就介紹一下有關健康信念模式的相關知。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HBM)是運用社會心理方法解釋健康相關行為的理論模式。
  • 健康,從改變相關行為開始
    劉克玲原國家衛生部婦幼保健司司長、巡視員,營養士軟體專家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控煙與中國未來》的專家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從事我國健康教育,營養宣傳多年,著有《會保養更年輕》、《四季養生保健全書》、《百家健康講壇:頂級專家教你吃什麼》、《百家健康講壇:健康從心開始》等書籍。
  • 健偉教育:健康教育學會考哪些重點內容呢?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理論與實踐與健康管理有著密切的聯繫。兩者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上基本一致,都是以基線資料收集——需求評估——幹預實施——效果評價為主線,只是方法上健康管理引入了健康風險評估和管理學的理念,另外兩者關注的重點不盡相同。
  • 2019山東醫療衛生考試醫學心理學:改變損害健康行為
    2019山東醫療衛生考試醫學心理學:改變損害健康行為 健康行為這一考點,難度不大,只要考生掌握了相關知識點,總結歸類好就非常好記憶了。今天,就由山東中公衛生人才網的小編為大家總結改變損害健康行為的相關知識點。
  • 2020年寧夏健康管理師考試-操作技能,模擬題每日一練1.17
    如有疑問請加【寧夏醫療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衛生人才招聘微信公眾號(nxyshd),寧夏醫療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為了幫助大家備考2020年健康管理師考試,華圖卓坤小編在這裡為大家準備了健康管理師考試的模擬題,快來學習吧!
  • 2019年寧夏健康管理師考試【操作技能】模擬題每日一練(9.2)
    如有疑問請加【寧夏醫療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衛生人才招聘微信公眾號(nxyshd),寧夏醫療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為了幫助大家備考2019年健康管理師考試,小編在這裡為大家準備了健康管理師考試的模擬題,快來學習吧!
  • 影響健康因素中生活方式佔比60%,遺傳15%?三個理論「五步法」,妙...
    妙健康的主要用戶定位為運動瘦身的白領,關愛父母的中青年血糖血壓測量頻繁的中老年等細分人群市場。今年4月13日,完成由陽光保險集團旗下融匯資本領投的1億元A輪融資。近日,妙健康主題為「MORE」(即妙星球計劃)大健康產業生態鏈計劃正式啟動。三個理論支撐形成健康行為「五步法」孔飛說,三個理論成為妙健康現在以及未來發展的主要支撐。
  • 來華留學生新冠肺炎疫情知信行實證調查
    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問卷設計參考了教育部平安留學發布的《海外留學人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內容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基本知識、防護知識、診療知識、心理健康知識以及留學生如何看待本次疫情,如何獲取疫情相關信息等題項。從知識、信念和行為三個維度,具體分析疫情期間留學生對疫情的認知現狀,為完善來華留學生應急管理機制提供參考。
  • 體驗式學習理論之行為改變理論
    Tichy) 是行為改變理論提出者與實踐者,領導力變革專家,密西根商學院的教授,在體驗式學習領域,被廣泛地應用於學習實踐。行為改變理論指出:人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comfort zone)、學習區(learning zone)、恐慌區(panic zone)。
  • 讀書是為了改變思想和行為,而不是為了儲存知識
    讀書首先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進一步改變我們的行為,然後改變我們的習慣,從而改變我們的性格,最後改變我們的人生。古往今來的教育家都倡導:知行合一。如:王陽明、陶行知等,知識只有變成行動才有其實際的意義。一些觀點認為「知易行難」,如《尚書·說命中》說:「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孔子的第46代孫孔傳也說:「言知之易,行之難「。
  • 2019年全國健康管理師考試大綱【中國健康管理師官網】
    一、健康管理的概念 二、健康管理的目標與特點 三、健康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溯源 四、健康管理的科學基礎 五、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驟
  • 《三十而已》:行為可以改變認知,行為可以改變你的現狀
    《三十而已》:行為可以改變認知,行為可以改變你的現狀有一個熱播的電視劇30而已,在裡邊我們可以看到人生百態,這裡也許有很多瞬間讓你感受到,生活中所存在點點滴滴的那種感同身受。有太多的分析和分解,我們今天只討論一點點,那就是:行為可以改變認知。
  • 「譯文分享」人類行為模式改變的研究論證
    很多人打破之前的舊習慣,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行為方式,但是一旦行為改變發展成為新的習慣,它們就會變成本能。想要正確地引導我們的客戶改變其行為方式,需要遵循行為本身的複雜性原則,並且要意識到改變生活方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練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他(她)們對於改變生活方式的影響。通過將合理、科學的健康教育融入到訓練規劃實踐中去,我們可以提高服務質量,使客戶獲得更多的滿意感。
  • 疫情帶來啟示:改變那些習以為常卻存在健康隱患的觀念與行為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抗戰仍在進行,大家積極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亦需反思,這場疫情將給我們留下什麼,需要作出哪些改變?昨日,成華區疾控中心向市民發出建議:改變包括對生活的態度,以及那些大家習以為常,卻存在健康隱患的觀念與行為。飲食習慣 人類70%的新發傳染病,來自於野生動物。再也不能讓「舌尖上的美味」,變成「舌尖上的危險」。
  • 寄生蟲感染如何改變人類行為的研究或激發新的心理健康治療方法
    在感染的急性階段,一些人已經知道會出現認知或行為上的改變。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調查精神分裂症和弓形蟲病之間的相關性,但對於這種寄生蟲是否與這些神經心理疾病有因果關係仍有爭議。由利茲大學和土魯斯大學的一個團隊領導的新研究正在提出一個強有力的假說,以解釋這種寄生蟲感染如何影響某些神經系統疾病並改變行為
  • (本文由勁草教育提供)—健康教育學試題及解析
    個體、群體網校答案:D網校解析:健康教育的主要對象是群體,而健康管理對個體的關注更多。4、在進行健康教育時,首先讓吸菸者了解吸菸對健康的危害及戒菸的益處,屬於下列哪種模式( )。A. 感知健康行為理論B. 自我效能理論C. 健康信念模式D. 行為改變的階段理論E.
  • 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就是這麼容易
    其實這一點並不奇怪,因為,這是一個專門為了改變他們的行為而設計的活動事件。這個活動是由瑞典一家廣告公司為大眾汽車策劃的,目的是啟動大眾汽車「玩樂理論」(The Fun Theory)宣傳活動,背後的理念是:「要想改變人的行為去做些有益的事,往往用單純如遊戲的方式,是最容易達成目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