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導演用這部紀錄片給冤情翻案,十一年後死刑犯終於沉冤得雪

2020-12-06 電影文藝館

1976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發生了一起槍殺公路警察案件,這起嚴重的刑事案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事情起因是警察伍德要求一輛轎車停車受檢,不料伍德剛站定,司機直接掏出手槍射殺了伍德。

警察伍德

這不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一時民聲沸騰,美國社會上下予以高度關注。

不久,28歲的蘭道就被16歲的目擊者大衛指證為殺人犯,並最終被判死刑,而後轉為終身監禁。

蘭道

美國紀錄片導演埃爾羅·莫裡斯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正在監獄服刑的蘭道,而蘭道口口聲聲說自己是被冤枉的。

一個服刑十多年的罪犯竟然還在為自己聲冤,想必事情確有蹊蹺。

這位靠私家偵探起家的埃爾羅仔細查閱了當年的庭審記錄,並採訪了當時的指證人大衛,發現此案確有頗多漏洞,於是決定探尋真相。

埃爾羅

接下來,埃爾羅著手調查此事,除了採訪當事人蘭道,指證人大衛,還有另外的三名目擊者,分別是米勒夫婦二人和麥克,和經手此案的警察、律師與法官。

埃爾羅將這些人的訪談紀錄剪輯成影像,對這些人各自一套互相矛盾的說辭,埃爾羅結合了情景再現的方式具象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16歲的指證人大衛

影片開始,蘭道被描述成一個冷酷無情、毫無道德壓力的殺手,回答警察問話面無表情,對所犯之罪也從不流露愧疚懺悔之意。

這些警察對蘭道的所有認知都是來自於一名16歲的少年大衛的指證。

多年後的大衛

大衛是名未成年慣犯,他說自己偷了一輛車和一把槍來到達拉斯,正好偶遇蘭道汽車沒油,所以大衛搭乘蘭道一起上路。

二人一起買東西看電影,晚上遇到公路警察查車時,蘭道竟然開槍射殺警官伍德。

如果說,蘭道是因為大衛的指徵才遭逮捕的話,那大衛則是因為偷盜涉案轎車而被抓獲。

大衛的朋友

未被抓獲前,大衛曾對朋友吹牛說,是自己一槍崩了出現在新聞裡的那名警察。而大衛被捕後,他又矢口否認了此事,說自己只是吹牛而已。

對這個小孩的目擊證詞,警察通過調查發現其所言與線索基本吻合,也就順便相信了大衛沒有犯罪的事實。

大衛被當場無罪釋放。

警察

當蘭道被抓獲後,也詳細敘述了與大衛相識的過程。蘭道的確搭了這個孩子的車,只不過在案發前二人早就分開了。

兩名重要嫌疑人的證詞截然相反,此時另一個目擊者的證詞就顯得十分重要。

這個目擊者就是案發當時和伍德警官搭檔執勤的女警官。

重要人證女警官

不巧的是,這名女警官對任何重要細節都記不清,包括轎車牌照號碼等重要線索。另外,驚嚇過度的女警官甚至沒有立即報警求救,導致伍德失血過多死亡。

不過,非常奇怪的是,兩個星期後女警官竟然變了一套說辭。

當事人蘭道

此案疑點重重,包括涉案的轎車突然被毀,女警官變供,所有的關鍵證物都由大衛提供。

蘭道的律師抓住了這些關鍵疑點試圖替蘭道開脫。

但是,在庭審現場,對方又一名有力的目擊證人出現了,就是米勒夫婦。

米勒夫婦

米勒夫人稱當時自己和丈夫二人從加油站下班,途中正好經過案發現場,她清楚地看到了司機蓬鬆的頭髮,而後司機掏出槍射殺了伍德。

丈夫米勒也指認司機是一名留著鬍子的男性。

無疑,二人說的就是蘭道。

蘭道入獄照

米勒二人的證詞一經公開,馬上有知情人來揭穿二人的謊言了。

當真是現實版的「羅生門」。該知情人稱米勒夫婦早被加油站炒了魷魚,二人還有販毒、搶劫、持刀砍人的前科等等。

這對米勒夫婦來說就是一樁交易,那背後究竟是為了什麼呢?難道是錢?

證人jia

另外,還有一名男性售貨員指認了蘭道。

另一面,對蘭道有力的證據一直沒有得到進展。於是,法官草草宣判了蘭道的死刑。

蘭道的律師表示,德州法律不允許判決未成年死刑,而當死刑犯必須在一名16歲的未成年和一名28歲的流浪漢之間產生時,那麼,就必須是蘭道。

蘭道的律師

這似乎有一種為了判死刑而判死刑的意味。

也是官方為了平息民眾憤怒最好的解決辦法。

審判結束一周之後,有人竟然發現米勒夫婦的女兒被指控搶劫罪上了法庭。

米勒夫婦女兒

原來,米勒夫婦做偽證的目的除了錢,還有讓女兒逃脫牢獄之災。

那麼,第三個目擊證人售貨員又為何做偽證呢?

後來,這名售貨員說原因是自己當時正和一個醉酒的女人在一起,而二人無疑發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證人售貨員

售貨員還描述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法庭早已捏造了一個事實真相,他們知道怎麼對付你!

真是黑暗得讓人毛骨悚然。

當年16歲的少年也就是在這樣完善的司法系統幫助下開脫了罪責。

大衛

1986年,埃爾羅的訪談紀錄被當做證詞遞交聽證會,以決定對蘭道一案是否重審。

後來,大衛因別的罪行被判死刑,親口承認了蘭道其實是無辜的。

1989年,經過了幾年的法律程序處理,蘭道終於被無罪釋放。後來,他成了一名積極反對死刑的社會活動家。

本片因為深遠的社會影響成了美國紀錄片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部,贏得國際紀錄片協會大獎、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併入選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保護名單。

可惜的是,本片並未入選奧斯卡獎,原因是片中採用了情景再現的形式,屬於「非虛構」內容,自然被踢出了紀錄片的候選名單,一度引起爭議。

最後,影片借一位公訴員之口點名,警察是區分一個民主社會與極權的「細藍線」。

也就是片名的意義所在。

一線之差,是正義與邪惡,是民主與專制,而當下總被民間輿論挾制的司法,到底是悲,還是喜,又豈可知呢?

相關焦點

  •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國人似乎把紀錄片拍出了另一個高度
    因此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與其說是記錄幾個重大的刑事個案,如鄭捷等,更像是記錄了這些死刑犯與他的家人,甚至包含律師與輔導的社工,這樣如人間絮語的方式,記錄了關重刑犯的監獄一角、死刑犯母親送菜的背影、家屬也難以理解自己兒子為何犯下大錯的低語、死刑犯的矛盾與自毀欲望等,都在導演給了監獄角落與電扇周而復始的特寫中,給了觀眾一個留白的提問:
  • 【影評/我的兒子是死刑犯】紀錄片透露死刑犯與家屬的真實心聲
    對社會中的大多數人而言,死刑犯甚至都不是個東西,然而對導演李家驊而言,死刑犯首先是人,而且是有故事的人,為此,他希望用《我的兒子是死刑犯》讓觀眾看到死刑犯們的故事,然而在訴說他們的故事時,他也意外觸碰到了那些有意無意存在的空洞,有的是存在而被拍攝到的,有的是拍攝過程製造出來的。
  • 導演徐瑋超:紀錄片是在紀錄歷史丨洞察紀實影像
    這部拍攝自京劇大師譚鑫培真實表演的紀錄電影,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中國紀錄片,也就此拉開帷幕。經過100多年的發展與進化,記錄真實生活的紀錄片,已經成為重要的藝術形式。尤其近幾年在網際網路熱播後,紀錄片產量隨受眾規模的擴大日益提升。根據數據統計,2017年全網紀錄片總點擊量90.5億次,同比增長13.1%;生產總投入超39億,同比增長14%。
  • 高分紀錄片《極地》導演新作《生活萬歲》曝海報
    兩位首次涉足院線電影的中國紀錄片導演,將鏡頭對準十五個普通的中國人,以他們在這一年裡真實的生活狀態為全部內容,完成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非虛構電影《生活萬歲》。這部高純度的紀實手法電影,呈現了身處當代中國不同社會切面的十五位主人公,為了生存和希望,在命運面前平靜的、甚至不自知的選擇。
  • 恐怖片拍得太逼真,導演被警方調查,最後一個竟真犯了法!
    就恐怖片而言,大家會覺得越真實越好,這樣才能讓影院的觀眾感受到恐懼,然而太真實的劇情也會引來麻煩,有的導演被請去喝茶,拿不出紀錄片就要判刑,最後一個導演禁不住查,竟真的被查出犯罪證據!▎《披著娘皮的蜥蜴》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染血的夢,在一對夫婦觀看謀殺案的情況下,在一對夫婦觀看謀殺案的情況下朱莉婭被殺死了3次,本以為是噩夢,結果朱莉婭真的死了……劇情中女主角走進一家療養院,看到了4隻遭受解刨的狗,鏡頭還給了跳動心臟的特寫,由於這一幕太真實,義大利法庭控告導演卡羅虐待動物,幸好劇組拿出了紀錄片,證明狗狗沒有受傷,卡羅表示這是用橡膠及土狼皮製成的假道具。
  • 這部紀錄片被禁30年,如今平反,四國爭搶拍續集
    沒錯,他就是義大利著名導演,憑藉作品《紅色沙漠》《放大》《雲上的日子》斬獲大獎無數的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1972年,安東尼奧尼獲得中國政府允許來華拍攝。回國後,一部叫作《中國》的紀錄片在歐洲上映了。
  • 7億製作費打了水漂,這部被「冤」死的科幻片,20年後口碑翻案
    盧克此時已經破譯出了山丘發出的信號,將其用數學模型重構之後,呈現出來的3D模型是一串DNA鏈,和人類的DNA極其相似。其中包括了在地表上覆蓋一層水泥,在上面雕刻出沙丘的形態,再噴灑上紅色的環保乳膠漆進行染色,據說用了整整12萬加侖。
  • 沉冤得雪,科學家弄清病毒源頭,美國新冠爆發和中國無關
    目前美國的確診人數已經突破百萬,而一直以來困擾美國民眾的問題也有了答案,中國終於沉冤得雪,美國的新冠和中國沒有關係,科學家終於弄清病毒的源頭是哪裡。從一些官方文件中,我們知道此次爆發的新冠病毒是RNA病毒,RNA病毒有一個特徵就是變異速度是比較快的,它們會根據環境的變化,改變自己單鏈上的分子結構。所以現在全球爆發的新冠病毒,雖然本質上都一樣,但是在一些原子鏈態結構上還是有不一樣的。
  • 紀錄片「紀實」特性的重新考察,智慧衡量史學實錄的思維和才能
    紀實是影視攝影(像)的基本功能,它能夠把人們所選擇的物質世界的三維空間中的形象及活動過程,基本接近原模原樣地保存和復現。在諸多影視類型中,紀實特性最為典型的當屬紀錄片。但是從紀錄片誕生之初,到紀錄片多元呈現、真實與虛構混雜的當下,關於紀錄片紀實特徵的理解愈加眾說紛紜,難以統一。
  • 北京臺紀實頻道紀錄片觀影沙龍 鑑賞香港國際電影節佳作
    4月11日下午,由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聯合鳳凰視頻、良友(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紀錄片鑑賞交流VIP沙龍在良友大講堂舉行。該片由中國導演李纓創作,她以一個中國人的獨特視角,第一次為全世界觀眾揭開了籠罩在靖國神社上的神秘面紗,同時也從客觀、公正的角度,將諸多發生在這座中日關係間的敏感建築中的種種現象,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影片中李纓導演通過相對中立的講述,不摻雜任何感情色彩的旁白,將靖國神社每天發生的故事傳達給世人。
  • 美國歷史上大冤案:14歲電刑處死,70年後昭雪,是年齡最小死刑犯
    這個死刑犯名叫小喬治·尤尼西斯·史丁尼,他在被執行死刑時只有14歲,被執行死刑的時間是1944年,距今也有70多年了。 1966年,聯邦最高法院以5比4一票之差推翻了地方法院的判決,理由是涉案警官在審訊米蘭達之前沒有明確告知他有不被強迫自證其罪的權利,供詞是非自願的,因而無效,整個案子被翻案。 好了,現在話題再轉向,再來看看小喬治在口供中怎麼說。根據警方的記錄,小喬治說他想和貝蒂發生性行為,但遭到拒絕,此時因為瑪麗想脫逃,喬治就動了殺機。
  • 《出路》導演交流實錄 | 這部爆款紀錄片背後你所不知道的細節
    在剛剛過去的星期天,主理人小姐姐在世貿天階帶大家一起看了鄭瓊導演的紀錄片電影《出路》。如果你剛好錯過了這次活動,不知道這個片子講什麼,可以在往期的文章裡回顧影片內容:六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這部紀錄片扎了高考一刀電影放映結束之後,導演來到現場和觀眾們聊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話題,現場交流的氛圍非常好,以下是現場交流實錄:主理人小姐姐:鄭瓊導演原來是光線傳媒的創始人,她辭職之後做了一個紀錄片的論壇,叫【IDOCS
  • 《地球:神奇的一天》紀錄片導演範立欣 鑄就經典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地球中的一天各種生靈的成長交替,別開生面的拍攝方式令人大呼過癮。一天裡將地球的生物成長史濃縮成簡短片段,讓觀眾認識各種生物知識。這部風靡全球的紀錄片,就是由理察·戴爾、範立欣、彼得·韋柏聯合執導。
  • 銘記英雄是我們永遠的信念和責任——訪紀錄片《英雄兒女》總導演...
    很多觀眾沒有想到,10小時之後,這段句句鏗鏘、令人震撼的講話內容,就出現在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型紀錄片《英雄兒女》第六集《永遠銘記》之中  10月23日晚19:50,距離最後播出僅剩下約10分鐘,片子終於上了播出線。但總導演閆東仍然沉浸在之前緊張戰鬥的情緒中,興奮久久不能平息。
  • 紀錄片《極地》聚焦青藏高原 首推出VR全景紀實版
    原標題:《極地》聚焦青藏高原拍全景VR版 由中央電視臺、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聯合攝製出品,大型紀錄片《極地》自開機拍攝以來,就引發外界關注。該片預計於明年初在中央電視臺和樂視首播,還將首次推出VR全景紀實版。
  • 紀實的底--訪上海電視節紀錄片初評委應啟明
    自1993年成立經歷了幾年的艱苦創業期後逐漸走向成熟,公司所生產的「永大日立」電梯也在國內市場初顯雄姿。  上海永大憑藉科技和人性化的優勢,使公司近幾年的銷量連續翻倍增長,從創業初期每年幾十臺,一直到2004年銷量更是突破7000臺,市場佔有率在全國排名達到第五位,並有望進入前四名。
  •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再出發
    目前該紀錄片已播出完畢。作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典範,這部讓很多人「追著看」的紀錄片不論是在CCTV4中文國際頻道、東方衛視、紀實人文頻道等大屏端,還是央視網、騰訊視頻、B站、優酷視頻等網絡端都收穫了亮眼的播出成績:豆瓣評分高達9.2分,全系列海內外播放量超5億,不僅CCTV4和東方衛視的實時收視率穩居前列,同時《新聞聯播》也對《人生第一次》的播出進行了報導。
  • 《東向大海》導演手記——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煉成的?
    我想做的,不是主題先行的議論文,也不是以情感人的記敘文,而是一篇不帶情緒的「好看的說明文」,真實記錄,理性表達,客觀呈現。同時,它應該是有著國際視野的紀錄片,面向不同語境的觀眾,都能做到「沒有一個字誇東海好,卻講好了東海的故事」。當然,理清思路,確定目標,只是第一步。用說明文語態講好東海故事,對每一集的導演而言,意味著將接受更大的挑戰。
  • 紀錄片《浩劫》導演去世,享年92歲
    《浩劫》導演克洛德·朗茲曼去世 享年92歲。據香港媒體報導,5日,曾執導經典猶太大層殺紀錄片《浩劫》(Shoah)的法國名導克洛德·朗茲曼(Claude Lanzmann)於巴黎離世,享年92歲。其公關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他死世前身體非常虛弱。
  • 導演程工:中國紀錄片的問題是缺少真正厲害的大哥!
    不過,就在這部囊括了諸多優質資源與背景的劇情大片制霸國內院線的同時,另一部與它身份相似的紀錄電影《變化中的中國·生活因你而火熱》也在國慶檔後悄然登上銀幕。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導演正是已在紀錄片行業內浸淫十多年、並推出過多部優秀作品的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