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永大電梯設備有限公司(前身為上海永大機電工業有限公司)是永大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與株式會社日立製作所(日)合資創辦的一家專業電梯生產廠家。自1993年成立經歷了幾年的艱苦創業期後逐漸走向成熟,公司所生產的「永大日立」電梯也在國內市場初顯雄姿。
上海永大憑藉科技和人性化的優勢,使公司近幾年的銷量連續翻倍增長,從創業初期每年幾十臺,一直到2004年銷量更是突破7000臺,市場佔有率在全國排名達到第五位,並有望進入前四名。上海永大一直秉承「技術第一、品質第一、服務第一」的經營理念,自創辦以來一直以卓越的生產經營與優質的售後服務,在業界立下了良好口碑。
上海永大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還熱心社會公益活動,資助了第八屆全國運動會,上海美術館及安徽希望小學等。並積極投身於中國足球事業,繼從2003年起成為上海中遠足球俱樂部贊助商之後,2005年整體收購中遠足球俱樂部,將上海國際主場留在了上海。在上海永大知名度上升的同時也為中國足球作出了一份貢獻。
上海永大將一直固守「永遠為您多想一些」的信念,拓展更新、更廣的局面。並以先進的技術、卓越的管理及強大的人力資源,走向行業的前列。
本屆電視節參賽紀錄片正在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熱播,精美的畫面、深度的主題激動著觀眾。日前,記者採訪了本屆電視節紀錄片初評委、紀實頻道主編應啟明,請他點評今年參賽紀錄片的特點。
應啟明表示,今年電視節參賽紀錄片的水準有了很大的提高。通過這些參賽片,可以看出世界紀錄片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點鮮明。
特點一:由過去純粹的紀實發展到現在越來越注重紀錄片的娛樂功能。
如今的紀錄片大量增加吸引觀眾的技巧,尤其是注重講故事的方式和技巧。以前是把故事當信息,現在是把信息當故事。例如美國參賽片《愛因斯坦大腦之謎》,這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作品,但它同時又有一個精彩的故事構架—— 一開始就是愛因斯坦死後,他的大腦被人取走了,十分類似懸疑劇。印度參賽片《殺死女巫》也是從案件入手,講述在印度的一個部落,一個村民某天早上突然殺了自己的姑媽,然後層層解謎,編導以此透視故事背後的文化意義。
特點二:越來越多的作品運用真實再現的手法。
這一特點在國外參賽片中尤為突出。人文類參賽片都或多或少地運用了真實再現的手法,大量起用演員表演再現當時的歷史真實。例如俄羅斯參賽片《馬類百科全書(1)》,講述的是人類和馬相處的歷史。影片全部採用特技,搭景再現特定情境,大量使用演員表演情節。相同手法的還有中國的參賽片《1943-馱工日記》等。紀錄片運用這樣的表現手法在理論界引起過很大的爭議。有專家就質疑這種再現還叫紀實嗎?但是,很多美國紀錄片以大投資大量使用演員表演,並綜合燈光、音響、布景、電腦特技等,因為市場需要這樣的紀錄片。當然,編導必須堅守一個底線,就是內容絕對杜絕虛構。如今真實再現已經形成了紀錄片的潮流,恪守傳統的紀錄風格可能會被淘汰。
特點三:在對瑣碎生活的敘述中,往往加入重大的歷史事件。
以西班牙參賽片《賽沙和贊》為例,該片講述兩個來自東西方不同國度、不同宗教背景的青年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喜歡古老的西洋棋,同時他們又是通過最現代的國際網際網路相識,但是,在這個不安定的世界裡他們還能夠再找到其它可以溝通的共同點嗎?編導的意圖很明顯,表現東西方文明的交融和撞擊。在兩個人的日常生活鏡頭中,編導加入大量重大的歷史事件,如巴以衝突、「9·11」事件等,使日常敘事一下子有了宏大的歷史視角,頗為深刻。而以色列參賽片《檢查站》同樣以日常事件折射出巴以衝突給雙方造成的災難,很感人,是這次奪標呼聲很高的紀錄片。
採訪中,應啟明特別強調,上海電視節自然類紀錄片每年都是外國片的天下,而今年也有中國作品參賽。但是,必須承認中國作品和國際水準還有距離,特別是在自然類的作品上,差距很大。當然人文類的作品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中國目前處在變革時代,為紀錄片創作提供了極其難得的背景和素材。自去年湖北紀錄片《幼兒園》得獎之後,今年很多省市送來作品參加上海電視節。這次參賽的《船工》就是部十分優秀的作品。上海也有兩部作品參賽,分別是《琵琶情》和《窮海》,《琵琶情》前後花了10年時間才拍完,還曾獲得過國際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