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拜曾有許多「壕的傳說」,現在基本都已澄清,這些都源於我們對他的不了解。每個城市都有許多面,而杜拜除了廣為人知的最奢華的酒店、最大的購物中心、最高的大樓等等之外,還有接地氣,複雜又豐富的杜拜老城區,展示了它多元融合的另一面。
杜拜灣堪稱是杜拜的發祥地,向內地延伸10公裡的杜拜灣將杜拜分成了新城區和老城區。我們印象中的杜拜也只是新城區中心的一小部分,其實杜拜除了幾個知名地標外,大部分的街道還是非常樸素的;如果你第一次來估計會驚訝,紙醉金迷、富得流油、高大上等這些詞彙和這裡怎麼說都不搭邊。
如果你從哈利法塔向遠處眺望,會發現整個城市建築群都被沙漠包圍,還有遠處的海水。因為地理環境這個最大的因素,城市發展一直受限;而那些個別創下世界之最的「妖魔化」建築,成了網絡段子的來源,僅此而已。
至於老城區,完全就是杜拜的平民天堂。這裡大多是一些來自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打工者,貧困人口大多生活在老城區。這裡的街道、商鋪、居民樓絲毫沒有規劃可言,大小工地到處都是。房屋低矮破舊,地面也不乾淨,風格類似許多中東發展中國家;說老城區像三線城市,估計很多三線城市的同胞們都不答應,畢竟我們有些三線城市已經發展得很好了。這樣的街景居然在「高大上」的杜拜,讓人想想就覺得荒誕。
沿街商鋪都是小店面,比較雜亂。也許前一條街都是賣手機的,穿個馬路就成了小商品一條街,中間還夾雜著菜場、飲食店等。
杜拜白天的溫度一直很高,對體力工作者是不小的挑戰,他們往往非常辛苦,得到的工資卻少得可憐。休息的時候,他們才流露出懶洋洋的樣子。杜拜富有的大部分是本地人,因為他們可以享受高級福利和待遇;而外來的人員就沒有這麼好的事了。物價高,生活成本高,有時候租個房子就得花掉快一半。
除了最多的印巴打工者,偶爾也有中國人的影子,另外還有提著行李箱行色匆匆的生意人。這裡據說是杜拜非常大的一個手機批發市場,仔細看了下,中國幾大主流的手機品牌幾乎都到齊了。除了賣手機,還有一些手機配件,運營商店鋪等。國貨手機在國外有多受歡迎,可見一斑。相比蘋果,更為實惠的中國品牌更能符合當地的消費市場。
除了手機,這裡部分馬路也給人「杜拜的義烏」既視感。小商品、手工業店鋪多如牛毛。並且款式多樣,價廉物美;許多沒看標籤,我們就聞到了「made in China」的氣息。杜拜貧富差異大,不是所有人都消費得起諸如dubai mall裡那些一線奢侈品。這裡出售的鍍金鐲子,民族服裝,塑膠袋裝的手錶,廉價行李箱更貼近平民的消費觀,讓人不需要花很多的錢,就可以活得更體面。我想必定是有市場,才會如此。
有沒有發現,無論白天夜晚,除了正規的景點、商場、餐廳,杜拜街頭幾乎都看不到當地女人的身影;尤其是老城區這樣打工者佔主要人口的地方!我們一路從海邊的酒店走到黃金市場,將近2公裡走街串巷,馬路上一個女人都沒有!直到杜拜知名景點黃金市場、香料市場附近,旅遊團多了,女性身影才漸漸多了起來。伊斯蘭教國家的女性地位,細思恐極啊!
在非旅遊景點遇到當地人,無論是白袍、三哥,還是巴鐵,看到我們都很熱情友好。當我們舉起相機詢問是否願意上鏡時,他們都欣然同意;有些還會邀請你入內拍攝。不過友情提醒,如果你遇到當地穿黑袍的婦女,未經同意是絕對不能拍攝的,不然會引起其丈夫的不滿,甚至容易發生矛盾。
老城區充滿生活氣息,你在這裡會比去景點更容易領略這的風土人情,以及真實的杜拜。在溫州人前往杜拜運營沙漠農場種蔬菜前,杜拜的蔬菜種類少,基本靠進口。我們看了下當地超市裡的蔬菜基本都是根莖類,綠葉菜很少,看上去也不怎麼新鮮。
印度人開的餐廳是老城區一帶最多的,看了眼菜單價格便宜到在杜拜估計找不到第二家。光顧的也多是印度人,他們開心地面對我們的上鏡邀請;見到我們坐下,店內夥計拿出壓箱底的勺子,點了店內點擊率最高的美食,不過真的不怎麼吃得慣,杜拜的美食和水一樣稀少啊。
這次去杜拜距離上一次已有6年之久,只是這次待的時間剛長,因而能更深入地去了解這個傳奇城市。6年裡杜拜似乎沒有什麼變化,依舊在大拆大建,依舊是那個多民族混雜的地方。網上段子裡的豪車遍地、沙灘上遛豹子的土豪,也意料之中沒見到。
事實上杜拜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繁華,但是和世界上其他著名城市一樣,這裡充滿了為生活奮鬥的人。這個世界有很多東西都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我們要對任何事物都抱有懷疑的態度去證實它,而這所給你帶來的是更廣的眼界與閱歷。你有去過杜拜嗎?或者有計劃去嗎?歡迎來說說你對杜拜這座城市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