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飛:碳納米管,架起通往太空的天梯

2020-08-27 CC講壇

大家下午好,我給大家分享的題目是架起通往太空的天梯。大家知道碳是一個非常普通和非常常見的材料,SP2碳有金剛石,是大家都喜歡的東西。但我要告訴大家,大家通常用的鉛筆裡面的石墨碳,它是比金剛石更結實的東西。可能很多人不信,但是事實上來講,在過去30年的時間裡面,隨著納米研究的深入,從剛開始的碳60到碳納米管,再到石墨烯,其中已經有兩個碳60和石墨烯研究是得了諾貝爾獎的,可以想像在納米領域對於碳的重視。



我今天要講的是碳納米管,實際上是單層石墨烯捲起來的材料,這樣卷的話有好幾個卷法,這個卷法稍微有點不同就會帶來金屬性和半導體性。


在十多年前,美國柯林頓政府提了一個納米創新計劃,在前言裡面講,你想像可以看到我們用一個普通的碳做一種材料,這個材料的強度是鋼的一百倍,密度是鋼的六分之一,這種材料能夠大量生產的時候,對美國的國家安全、科技進步和人文是什麼?



事實上來講,大家就在做一個夢,就在說用這個東西搭一個通往太空的天梯,其他材料是做不到的,只要是用其他的材料做一根繩子長十四萬公裡,它自身的重量就會把它拉斷了,只有碳納米管可以。所以我在跟大家分享我們的夢是什麼,我們能不能實現在這個夢。



由於這個原因,在過去的二十多年時間裡面,碳納米管的研究,無論從論文、專利和產量來講,基本上是按照摩爾定律在增長,增長的非常非常的迅速,一年一萬多篇文獻。其實不光是科技界熱鬧,你仔細看一看世界上著名的大馬士革軍刀,這個刀非常鋒利的原因是有這個結構,在體育器材、輪胎,在超強材料等等都做了廣泛的應用。



最近還有一個比較廣泛的應用是智慧型手機,大家知道現在智慧型手機都是用觸控螢幕,我們清華大學的範守善院士通過十幾年的工作,把碳納米管可以非常整齊的排列出來,然後拽成一個膜,這個膜做成手機觸控螢幕,在我們國家已經每年有兩千萬的產量,這是第一次碳納米管在通用電子產品裡面有了大規模的應用。


最近(美國)NASA準備做一個碳納米管的火箭,預計明年發射,代替碳纖維,可以影響世界。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是NASA已經提了六七年時間了,就在談一件事,你做一個頭髮絲直徑的材料,長度20cm就夠,你只要把這個材料的強度比現有的最好的材料,也就是碳纖維再提高一倍,(獎勵)200萬美元,到現在為止誰也沒有拿到過,我們有沒有可能做成這件事,理論上來講應該是可以的。



在過去的很多年時間裡面,我們總在做一些工作,從原子的自組裝開始把它裝得很精密,然後控制它的聚集體,控制它反應的核心過程,控制整個的生產,最後把它服務於社會。在整個這個環境中,不僅要利用它的好處,也不能有它的壞處,這是一個核心的想法。


在過去的十四五年時間裡,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想辦法規模化地應用這種材料,實際上來講,我們現在用我們的技術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碳納米管生產廠,咱們國家生產的鋰離子電池裡面80%都用了我們的材料。


今天我不講這事,今天還是講我們的夢想,這個夢想是什麼呢?


就是我們能不能夠通過納米技術,把這樣一個碳納米管的生長的精度控制在亞納米級,長度上來講,想辦法做到米級長度,原子排列完全是完美的,這樣的條件下很可能它會有一些獨特的性質。



這樣生長的時候其實挺簡單的,第一個就是它的催化劑,其實就是我們普通用的鐵,你把它做成納米級,催化劑多大,它就長多粗,我們照著一兩個納米去,就是頭髮絲的萬分之一的水平。我們想辦法用碳源,這個碳源其實就是天然氣。然後再在1000℃的條件下生長,有兩個基本的生長模式,一個是頂部生長,一個是底部生長,長短的時候沒有什麼區別,但是長長了是不一樣的,有什麼不一樣呢?長長了時候,這裡面有氣流和各種作用力,這樣作用的時候,所有碳納米管的作用力最後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樣的話永遠都是帶缺陷的。



所以全世界的人做了二十年的工作都會發現,我可以長得挺長的,但是沒有強度,沒有性能。有沒有本事長得很長,又有很好的性能呢?這是我關心的,只有做好了性能之後,我們才可能做成一個通往太空的天梯,這個天梯真正是有強度的。


我們在過去的十多年時間裡做了大量的工作,就是怎麼樣想辦法長,我們首先發現其實加點水進去就可以長得很快,大約是每秒80um,也就是說每秒長人的一根頭髮絲的距離,大家不要認為這個小,你算算跟你的頭發生長的速度相比的話,高出去一萬倍的樣子,跟工業生長的一些東西相比的話,可以高出一百萬倍。


這是一個相當快的速度,而且它還可以很穩定,但是我們會發現你要想長長,永遠是短的多,長的少,然後就在想有什麼本事控制住這件事兒,我們仔細研究會發現有的時間長的長,有的時間長的短。


這裡面到底是什麼在控制?

實際上你想一下就知道了,就是鐵顆粒在這個地方,碳是原子一個一個壘上去,壘上去只有兩個狀態,要麼就是這個碳上去以後接著長,要麼就是這個碳上去以後就死了,不長了。



如果我們認為這兩個狀態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都是不變的,那麼就只有一個因素控制著它,也就是碳的生長因子,它的生長因子越高活性越好,我們仔細看會發現,這條線就是生長因子線,如果你的生長因子比較高,你馬上就能長的很長,能長多長呢?我們仔細看生長因子由很多東西控制,主要是溫度、濃度、流速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它,你要能控制在最好的點上,我們就用這樣一個移動的爐子,它在1000℃的條件下長,只要溫度在生長得過程中不超過1℃的誤差。其他的指標控制好了,你會發現可以長的很長,至少長到半米長沒有問題,我們現在可以長到700mm的樣子。



長的時候都符合這樣一個分布的關係,長到這樣一個長度是什麼概念呢?就是要長三百億的碳原子只能有一個碳原子在搗亂失活了,你才能長這麼長。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控制過程,幸好我們有比較出色的學生,非常認真地工作,在原子級的條件下,看見了這個規律。


然後你會發現它不僅超長,而且是沒有缺陷的,測量的結果大家會注意到,其實它的強度可以做到理論強度,因為我們所有一般的鋼材它的強度很難到1個GPA,我們這個可以達到100GPA。



在這之前全世界的人很多時候也做過這個測量,都發現在微米級的長度下可以到30個GPA的樣子,我們這樣長出來的管子,就能做到100個GPA。不僅是這樣,它是不是結構完美呢?我們的學生又做了一個非常仔細的工作。長了一個100cm長得碳納米管,把它掰成了幾塊,看一看這一根碳納米管是什麼樣子,大家可以看到這個碳納米管是個三壁的,打個電子衍射可以確定它的結構。我們做了50mm以後,再取出另一塊看看,打個電子衍射出來,我們打了好幾個,50mm是什麼概念呢,大概長50億個碳原子,我們發現其實它都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碳納米管的結構,它的螺旋角是不變的,這個裡面都是六元環,沒有一個缺陷。


大家開玩笑說,你要做到這件事兒的話,至少是13億人裡邊沒有一個壞人,做到這個就實現了。



實現了又怎麼樣?

如果我們把這個管劃一個縫,這個縫是毫米級長度,我們想辦法在縫上面燻上一些二氧化碳,大家可以看到這個二氧化碳是個微米級的,這是咱們的白顏色,這是這根碳納米管,這樣的話用肉眼就能看見這根納米級的碳納米管,實際上強度也很高。


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把各種各樣的碳納米管,納米級的玩意用肉眼就可以看到了,不光是這樣,這個碳納米管可以隨著音樂跳舞,不僅能跳舞,我們發現其實它可以隨動的條件下振動兩億次不斷,可以很大的幅度像一個超級的彈簧,它不會壞,實際上掛的這個二氧化碳的重量是這根碳納米管的兩萬倍的樣子,根本不彎曲,只有吹氣的時候它才會動。



這樣的辦法我們就可以測毫米級的長度上,碳納米管的強度到底怎麼樣,我們發現還是100個GPA,17%的斷裂伸長率。一般來講鋼3%就會全拉斷了,我們可以17%,這是一個超級的橡皮筋,這個橡皮筋到什麼程度,用它去做機械儲能,它可以做到這樣的級別,大家對這個級別沒有印象,但是大家知道鋰離子電池,它的儲存的機械能的能量是鋰離子電池的五倍。


這是什麼概念呢?

就是你用手指頭粗的碳納米管繩子,把350公裡時速的兩公裡長的高鐵拉住,把它的能量全吸收回來,然後鬆開以後它會再彈出去。它有這麼大的能力。大家可以注意到,這樣能力的原因都因為完美超長的結構所帶來的。


這樣的話我們有了這個材料,我們用這個材料去做天梯的時候,就比美國人設想的好,你可以看到,他們是30個GPA的強度,是微米級長度測量的,他們想做到的是1m寬,0.1個mm厚的帶子,這樣的話要20噸重,花一百億美元,他希望快速的做出來,現在還不容易。其實我們發現,我們有120個GPA的強度,可以做到半米,這樣3-6噸就行了。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又往這個夢想前進了一步。



實際上還不止這些,最近拿著這樣的材料去做實驗還會有更大的發現。


在宏觀尺度下大家知道永動機是不存在的,但是在微觀情況下是存在的,比如咱們的氣體分子運動,它永動了你根本就不用給它加能量,它不會耗散掉。


有沒有辦法讓我們宏觀上永動機可行呢?

這個看似不可想像,實際上來講這件事在過去一些年裡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其中一種是大家可以注意到在兩個固體的表面上,比如石墨,它有兩個基本的模式:一個是如果材料相同排列也一樣在滑動的時候,竟然有一個公度的關係,這個時候它的阻力會特別大,這也是我們的軸瓦從來不能用同一種材料來做,軸瓦和軸一般是分開的,但你要錯個角,它就是非公度狀態,主要是原子與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問題。



1990年的時候一個日本人就提出來,如果是非公度的固體表面,有可能它的摩擦力很小,但小到多少大家沒數。


我們就去做了個實驗有沒有可能這樣,讓碳納米管在裡面滑,如果你能保證這兩根管的螺旋角是不一樣的是結構完美的管,它就有可能永遠振動下去。我們在做實驗的時候發現其實有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話我們毫米級長度的管,砰一下就彈起來了,我們仔細做測量就發現可以拽出很長很長來,基本上沒有作用力,小到什麼程度呢?釐米級的長度拽出來,拽出十億個碳原子出來只有一個納牛,也就是一個共價鍵的力量都超過這個。它只是克服了石墨表面的力量,我們測得的摩擦力比現有所有的報導小四個數量級,大家想我是不是在釐米級長度上做到了只有克服表面的力量,雖然這和永動不永動沒關係,但從這個角度講給大家帶來一個希望,將來我們有可能做成以前我們夢想實現的東西。


總的來講大家會注意到,如果我們追求卓越,追求完美,把材料做到極致,那麼我們可以實現我們的夢想。

相關焦點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人類已知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碳納米管,又有新的重大發現。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聯合團隊,在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出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人類已知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碳納米管,又有新的重大發現。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聯合團隊,在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出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
  • 清華魏飛/張如範—超長碳納米管,具有超耐疲勞性能
    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團隊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超長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超長碳納米管的結構和疲勞測試方案研究人員發現,碳納米管具有十分優異的耐疲勞性。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受到溫度的影響,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
  • 中國制世界最長碳納米管 拉伸強度是鋼鐵276倍
    近日,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清華大學魏飛教授團隊成功製備出單根長度達半米以上的碳納米管,創造了新世界紀錄,這也是目前所有一維納米材料長度的最高值。相關內容近日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美國化學會納米》上。碳納米管是迄今發現的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之一,其單位質量上的拉伸強度是鋼鐵的276倍,遠遠超過其他材料。
  • 清華大學魏飛教授:為下一代材料貼上中國標籤
    此後,在不到三十年時間裡,碳納米管的宏觀拉伸強度就達到了目前最好碳纖維的十倍,韌性達到了蜘蛛絲的40倍,碳納米管受到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在魏飛的願景中,碳納米管的未來就如同《科學美國人》雜誌中提到的場景:利用碳納米管制作一根太空天梯,可以使人類沿著天梯直接從地球通往太空。人類可以通過它向空間站運輸物資,甚至能隨時到太空旅遊。
  • 今日Science: 清華魏飛/張如範—超長碳納米管,具有超耐疲勞性能
    碳納米管是典型的一維納米材料,也是目前已知的力學強度最高和韌性最好的材料,其宏觀強度和韌性均比目前廣泛使用的碳纖維和芳綸等材料高出一個數量級以上。然而,由於其小尺寸特性以及難以被測試的特點,單根碳納米管的疲勞行為以及疲勞破壞機制研究是該領域長期未能搞清楚的難題。由於疲勞可以在應力水平遠低於靜態斷裂強度的情況下發生,探究疲勞行為和潛在的破壞機制對於新材料的應用和長期可靠性評估具有重要意義。
  • 碳納米管接連實現重大突破
    近日,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清華大學魏飛教授團隊成功製備出單根長度達半米以上的碳納米管,創造了新世界紀錄,這也是目前所有一維納米材料長度的最高值。與此同時,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強度極好且十分輕巧的碳制導線,由許多碳納米管組成,其強度是銅導線的30倍,重量不到銅線的十分之一。
  • 清華成果登《科學》:超長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超所有已知材料
    8月28日,根據世界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團隊成功用一種新型的聲學共振方法對釐米級碳納米管的耐久程度進行了測量,結果顯示,單根碳納米管可以被連續拉伸上億次而不發生斷裂,並在去掉載荷後依然保持初始的超高抗拉強度,論文題為《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Super-durable ultralong carbon nanotubes),揭示了超長碳納米管用於製造超強超耐疲勞纖維的光明前景
  • 超長碳納米管束拉伸強度秒殺所有纖維
    碳納米管被認為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幾種材料之一,理論計算表明,其是目前唯一可能幫助我們實現太空電梯夢想的材料。然而,當單根碳納米管被製備成宏觀材料時,其性能往往「大打折扣」,遠低於理論值。  魏飛對記者解釋稱:「以前認為主要原因是碳納米管有缺陷,形成纖維的碳納米管長度較短,在拉力作用下易從缺陷處斷裂並極易相互滑移。」
  • 碳納米管:「特立獨行」的神奇材料
    只不過,矽電晶體目前在體積和性能上逐漸面臨發展瓶頸,人們於是將更多地目光集中到碳納米管等新興材料上。碳納米管又名巴基管,是一種由呈六邊形排列的碳原子構成的數層或數十層的同軸圓管,管的直徑一般為2到20納米。與頭髮絲相比,碳納米管的直徑只有它的幾萬分之一,目前公開報導的最細碳納米管直徑為0.4納米。
  • 碳納米管取得重大突破,超強纖維有望應用於各大科技領域
    5月16日,據清華新聞網報導,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喜德教授團隊合作,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其拉伸強度超越了目前發現的所有其它纖維材料
  • 清華《Science》重大突破:超耐疲勞的碳納米管
    日前,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Super-durable Ultralong Carbon Nanotubes)為題,於8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
  • 清華《Science》重大突破:超耐疲勞的碳納米管!
    日前,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碳納米管是典型的一維納米材料,也是目前已知的力學強度最高和韌性最好的材料,其宏觀強度和韌性均比目前廣泛使用的碳纖維和芳綸等材料高出一個數量級以上。然而,由於其小尺寸特性以及難以被測試的特點,單根碳納米管的疲勞行為以及疲勞破壞機制研究是該領域長期未能搞清楚的重大難題。
  • 清華團隊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副教授張如範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為題,於8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 清華團隊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副教授張如範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為題,於8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 重大突破:清華團隊首次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聯合團隊,在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出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 材料的疲勞壽命測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要想使材料長期服役,就得知道它的疲勞壽命有多久。而材料的疲勞壽命,是決定服役時間的關鍵指標。
  • 乘坐天梯去「太空一日遊」 這個夢或許不再遙不可及
    加拿大的託特技術公司也估算過,太空電梯如果能得以應用,太空梭的太空飛行成本能節省大約三分之一,同時還能大大地提高人類造訪太空的頻率。為此,目前全球已有數個「天梯」項目正在積極進行中。建造材料仍高昂一架「天梯」恐耗資70億-100億美元1991年,日本研究員意外地發現一種新型材料碳納米管。
  • 各種碳納米管的宏量製備方法大合集
    實現碳納米管的各種應用, 首先要實現結構和性能可控的碳納米管批量製備,而宏量製備的核心是在緩和的條件下獲得高質量、高純度的碳納米管。接下來我們將介紹幾種碳納米管的宏量製備。清華大學魏飛教授等人採用獨特結構且可流化催化劑實現流化床中單壁碳納米管大量製備。在CVD法中,納米金屬Fe顆粒是批量製備單壁碳納米管廣泛採用的催化劑。雙壁碳納米管的宏量製備雙壁碳納米管是由兩層石墨烯捲曲形成,具有較好的金屬及半導體性質。
  • 〖 關注〗碳納米管發現者飯島澄男拜訪天奈科技進行技術交流訪問
    碳納米管的發現者飯島澄男拜訪天奈科技進行技術交流訪問,天奈科技為目前國內最大碳納米管生產廠商,其技術由清華大學魏飛教授團隊提供支持
  • 世界首次:清華大學成功製備超長碳納米管管束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的支持下,清華大學魏飛教授團隊與李喜德教授團隊合作研究,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取得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的製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