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肉毒桿菌毒素,先得談談臘腸。臘腸是古今中外人們都非常喜愛的一種醃製食品,但如製作方法不當,也可偶致人死亡。
由臘腸而來的「肉毒之毒」
1820年的某一天,德國的某個小鎮上,有些居民在食用臘腸後發生了頭痛、疲乏、噁心、嘔吐等症狀,甚至有人肌肉麻痺、肢體癱瘓。
一位叫克爾納的醫生對此次中毒事故患者的症狀做了詳細記錄,並決定把這種當時還未被人發現的致毒物質稱為「臘腸毒素」或「肉毒之毒」。這是首次對食源性肉毒中毒的臨床症狀進行準確和完整的描述。
同時,克爾納還通過在動物和他自己身上做實驗發現,這種毒素是在厭氧條件下產生的,能夠在不影響感官和精神功能的情況下,阻斷軀幹和自主運動,如被大量攝入可很快致命。
類似事件在1895年又再次重演。比利時出現一起因吃醃製火腿而致中毒事故,34個出席葬禮的人因吃了沒有充分醃製的火腿,紛紛中毒,症狀同克爾納醫生以前記述的肉毒中毒的麻痺症狀一模一樣。
比利時細菌學家埃米爾埃門格姆教授從屍體和食物中分離出了一種細菌—肉毒梭狀芽孢桿菌。這種細菌是導致受害者全身性肌肉麻痺的原因,其中罪魁禍首是肉毒桿菌毒素。
認識肉毒桿菌毒素
肉毒桿菌毒素共有7種類型(A、B、C、D、E、F、G),其中A型最早被選用來作生化武器,大約4克未被稀釋的粉末足可致1億人喪命。
它通過破壞神經系統,使人出現呼吸困難、肌肉乏力、全身肌肉鬆弛性麻痺、意識喪失和心力衰竭等現象。
1949年,英國劍橋大學的阿諾德伯根博士發現了肉毒素作用機制:人體的肌肉運動離不開神經末梢釋放乙醯膽鹼,而肉毒素阻斷神經末梢乙醯膽鹼的釋放,導致運動神經與自主神經癱瘓,麻痺膽鹼能支配區肌肉和骨骼肌。同時,肉毒桿菌毒素也可有助於降低活動過度的肌肉的活動水平。
「美麗毒藥」肉毒桿菌
眼科醫生們一直在嘗試用注射的方法治療斜視和眼瞼痙攣等眼疾。他們先後嘗試了各種麻醉劑、酒精、糜蛋白酶、玻尿酸、蛇毒,但效果均不理想。
最後,將肉毒桿菌毒素A注射到猴子身上,取得了驚人效果,僅需極少量的肉毒桿菌毒素就能不擴散地麻痺目標肌肉,且持續時間長,沒有其他副作用。
20世紀80年代,眼科醫生讓卡魯瑟斯注意到肉毒桿菌毒素A 在治療眼瞼痙攣時對眉部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面部肌肉放鬆,明顯舒展了眉間皺紋,使表情平靜自然,肥厚增生的肌肉縮小,臉部美麗了。
於是,他首先開展了一項將肉毒桿菌毒素用於治療眉間皺紋的研究項目,最終在世界範圍內獲批了這個適應證。而對斜頸病患者的研究也發現,儘管震顫無法解決,但他們的疼痛能夠在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後極大地緩解,運動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病人的呼喚推動了更多的神經科醫生、整形科醫生或康復科醫生開始了小心翼翼的嘗試。慢慢嘗試用肉毒桿菌毒素治療卒中後肌肉痙攣、肌張力失常、斜頸相關的肌肉攣縮,人們看待肉毒素的眼光也開始從不信任變得比較理性。
1989年,美國FDA批准A型肉毒毒素作為第一個微生物毒素臨床藥物上市。肉毒桿菌毒素成為了「最美麗的毒藥」,一場肉毒毒素應用熱席捲全球。
但國內外有關專家不無擔心,美國FDA批准BOTOX美容用途後,緣於人們對美麗容顏的期盼和巨大商機的追求,肉毒桿菌毒素的生產、供應將大幅度地增加,從而帶來諸如公眾健康和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等更多麻煩和危險。
肉毒桿菌應合理使用
對肉毒桿菌的濫用和不規範應用會導致各種麻煩,因此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必須到具有專業資質的整型醫院,由整型外科醫生操作;
2. 注射一次效果可能維持4-10個月,想要效果持久須持續地堅持治療。肉毒桿菌毒素雖然稀釋了40萬倍,但劑量也不宜過大;
3. 美國科學家最近發現,肉毒桿菌毒素會向注射部位之外轉移;
4. 肉毒桿菌毒素用於面部除皺治療通常是在3-7天可見效果;如果是注射肉毒桿菌毒素瘦臉和瘦小腿,效果的出現通常是在注射後2-4周左右;
5. 重症肌無力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上瞼下垂患者、身體虛弱、已有心肝腎病患者、過敏體質或對蛋白質過敏者禁用;
6. 注射後1周內儘量避免高溫如日曬、溫泉等,確保肉毒素有效;注射4小時內切勿平躺按摩,保持身體直立,切勿激烈運動,避免藥液滲入眼部引起眼瞼下垂,避免塗敷化妝品。如注射部位有瘀血或浮腫宜採取溼冷敷,切忌按摩;
7. 注射後1周禁食辛辣、刺激性、腥羶類食品,注射前14天注意停用阿司匹林、鏈黴素、青黴胺等可增加肉毒桿菌毒素毒性的藥品,具體可諮詢醫師或藥師。
部分圖源來自網絡
作者 / 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北京積水潭醫院 張石革
編輯 / 廣東省藥監局政務服務中心(PAN)
審稿 / 鄒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