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個50年裡,數字世界將會呈現什麼模樣?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11月1日的報導梳理了一些專家、研究人員、科學家、工程師和未來學家們的回答。
世界將虛擬化
上周早些時候,皮尤研究中心發布了該中心就專家們想像中的未來數字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所做調查的結果。該中心網際網路和技術研究主任李·雷尼是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之一。他說,就我們的數字存在最終將如何進一步定義我們的生存方式而言,被調查者的回答是有啟發性的,「他們談論了一旦這一技術能夠被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所使用,人類的定義將會是什麼」。
據專家稱,這種狀況也許很快就會出現。哈佛大學伯克曼·克萊因網際網路與社會中心研究員、2014年出版了《社交機器》一書的朱迪絲·多納特寫道,在今後短短1/4個世紀內,我們現在搜索或使用網際網路的方式將被認為是「老掉牙的」。確切地說,我們的數字存在將不會與實體世界分離,而是會深深地根植於其中。
多納特還寫道:「鍵盤、滑鼠和顯示器都會消失。」
維基媒體基金會首席產品官託比·內格林把網際網路與電相提並論,因為它已經成為「無處不在的公用事業,某種我們預期將隨時可用並唾手可得、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千絲萬縷聯繫的東西」。
我們前面的世界將是現實與虛擬的混合,而且人們往往將無法辨認哪些是現實、哪些是虛擬。
新的交流形式
由於數字時代的到來,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小了——不管是就口頭還是書面交流而言。但專家們一致認為,我們仍在進化中。在不遠的將來,打字信息將逐漸讓位於口頭和聽覺的交流,就像蘋果智能語音助手Siri和亞馬遜語音助理Alexa所展示的那樣。
網際網路上最大的開源材料集合網站之一Ibiblo的創始人保羅·瓊斯說:「你再也不需要上網搜索了,你只需提問。這更像是進行交談。」
多納特說,技術方面的進步將適應這個口頭交流的新時代。
瓊斯和多納特都指出,基本上無處不在、自動更正的預測性技術將變得更加準確,這將使通信變得更快,並且不需要那麼多的腦力。此外,得益於我們把語音與增強現實(AR)相結合的能力,我們將能夠理解每一個人並與之進行交流。
隱私不復存在
每次你吩咐Alexa再買一袋貓糧的時候,你就是在向一家價值10億美元的公司提供更多關於你的信息。為了便利的緣故,你已經做出了犧牲一些可能具有私密性的信息的決定。
這樣的情況將會有增無減。瓊斯說,這些新技術將越來越擅長於了解我們想要什麼。瓊斯說:「如果你有某些習慣,那麼(這些設備)會根據這些習慣幫助你。它們將會進行預測。這會讓人感到恐怖,卻又有一種熟悉感。」
報導稱,由於這一原因,企業營銷和廣告的方式將發生顯著變化。它們將變得更加個性化,規模也將明顯縮小。多納特寫道:「量身定製的廣告。你的手腕上會短暫地閃現一隻你可能購買的漂亮手鐲,你將會看到自家客廳里舖上更漂亮的地毯和擺上新家具後的情景。」
健康數據革命
隨著收集人們健康信息的持續連接的可穿戴式技術的出現,生物數據革命的端倪已經出現。接受調查的專家們普遍相信,這對社會來說可能是件大好事,這實際上可以讓我們獲得大量數據,並用其造就更好的醫療保健服務。
美國電子前沿基金會負責國際言論自由事務的主管吉利恩·約克寫道:「我們將獲得更多關於人們如何進食、鍛鍊和其他日常生活的信息,它們將讓醫生和研究人員能夠更好地訂製各種計劃,以服務於我們的需求,幫助我們變得更加健康。」媒體心理學家帕梅拉·拉特利奇對此有同感,認為「生物數據具有改善醫療服務、支持教育以及滿足其他需求的潛力」。
悲觀情緒滋長
所有人都樂觀地期盼,網際網路的未來將意味著和諧、團結、更好的交流、自由流動的信息、更便利和更健康的世界。但是,所有這些希望都伴隨著大量的警告性提示和限定條件。
談及自己所收集到的回答,雷尼說:「有一些我們仍然難以解決的重大且複雜的問題。我感覺現在處於一個拐點。我們現在得解決這些問題,以確保最壞的情況不會發生。」
就像對於每一種新技術一樣,在某種程度上,這項工作需要時間去充分理解其影響以及如何才能以最好的方式應對。內格林說,「我們充其量只是處在網際網路的青春期」,距離真正理解這意味著什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來自:參考消息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科普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其它相關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