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C114通信網
近日,英特爾副總裁兼高級院士Genevieve Bell接受了外媒VentureBeat的採訪,在採訪中談及了她最近領導完成的英特爾「NEXT 50」調研結果,以及她對未來50年科技變化的期許。
今年,英特爾迎來50周年。在過去半個世紀裡,這家全球最大的PC晶片製造商推動了驚人的行業進步。按照英特爾的假設,如果汽車也能取得和微處理器一樣的進步,那麼你的座駕現在能夠跑到時速30萬英裡,同時你買一輛汽車只需要花4美分……當然我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還是要感謝晶片和技術的加速進步,你或許不需要太長時間就能開上無人駕駛汽車了。
英特爾最近與研究機構PSB合作,發起了一項「Next 50」調研,採訪了1000名消費者,探討技術未來。英特爾希望能更深入地探尋在未來50年內能出現哪些變革性的技術。這項研究發現,公眾對於技術的潛力十分期待,但是也有40%的人擔憂新技術會帶來同樣多的新麻煩。
英特爾副總裁兼高級院士、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Genevieve Bell負責整個調研,她仔細審閱了主流受訪者和技術精英的回覆。研究結果體現了人之體驗的多樣性,並揭露了很多人內心的希望和憂慮。有些預測表示未來我們仍會依賴計算機和智慧型手機,但其他對於技術方向的預測更有吸引力。
以下是本次訪談的實錄,略有編輯。
記者:想想接下來的50年就很激動。我很好奇你是怎麼考慮啟動這種研究的?為什麼讓大家現在就思考未來的50年?
Bell:一部分原因是英特爾成立50年了。我們有前瞻的傳統,然後就開始思考接下來的50年會怎樣。如果你回顧一下戈登·摩爾在1965年的原始論文,就會發現他早就有了精彩絕倫的敘述。
我們有能力暢想未來,而未來一直都是當前想法的反映,而且能有時間問問大家未來50年會是什麼樣子,得到這些特殊的數據,對我來說是非常奇妙的。其中一些真的讓我感到震撼。
很長時間以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家對於未來有著同樣的期待和不安。通常你會認為大家對未來很樂觀,但這一次很多人都說:「這個或許行,或許不行?」這種貫穿始終的矛盾讓我很感興趣。這和人的世代無關,非常值得玩味。
話雖如此,儘管有很多憂慮和矛盾,但對於新興技術,對於這些技術服務消費者的領域,同樣有普遍的樂觀。對於持續性發展和環境領域新技術的思考非常多,還有醫療和生物醫學方面的突破。這都非常有趣。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海量研究的大部分都是在今年5月份進行的,考慮到當時美國的社會背景(Facebook隱私大規模洩露),有兩點因素是很自然的。一是人們擔心我們會如何處理這些數據,隱私和安全貫穿了整個研究。二是我們又一次觀察到了非常焦慮的氣氛,這一點我們在以往的調查工作中也見過。人們常說:「我愛我的手機,無時無刻我都想帶著它,但我又很擔心我會過度沉迷。」
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奇妙。我喜歡這東西,我離不開它,我一直都在用它,這些都很棒,我無法形容我的感受。人們一直都要面對這種奇妙的矛盾。
記者:我對於大家如何看待AI也非常好奇。很多人擔心AI會搶走我們的飯碗,從消滅工作到世界末日。但是在這次調查中,似乎沒看到這些。
Bell:某種程度上你是對的。對於AI、機器人以及對它們毀滅世界的恐懼很難消除。就我而言,有兩件事特別感興趣。一是很多數據都顯示,特別是在家庭方面,問題在於,或許AI能幫助很多家庭事務,或許AI能幫我們處理一些我們不喜歡做的事情。
另外有趣的是,數據顯示父母之間的差異非常大。雖然數據量很小,只有大約150個或者160個人,但是這個趨勢非常值得關注。我還沒有很合理的解釋,還有更多問題需要解答。
對於AI的嚮往,性別差異非常明顯,其中男性比女性更激動,差不多高了一倍。我一直在追蹤這類東西,但從未有人按照性別來劃分對於AI的感受。男性和女性之間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異,這非常值得研究。
記者:如果從現在起到50年後,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變得不那麼具有吸引力,那麼人們預測50年內的什麼產品讓你感到震驚?
Bell:我認為有兩件事情很有意思。一是只有少部分人把遊戲當作未來期待的黑科技。可能消費者把遊戲放在其它領域了?在某種程度上,看到的和實際並不吻合——29%的人認為它非常重要,而大多數人認為它在未來是最不重要的。
你能合理地讓人們考慮50年後嗎?人們認為,50年後智慧型手機將變得很重要。我的看法是,如果你促使人們去思考到底是什麼讓智慧型手機變得重要,不是外形因素,而是整體體驗。與他人連接,能夠知道你要去哪裡,能夠隨時獲取信息的概念。這種連接感將永存。
至於其他,我感興趣的是關於基因學和行星學、可再生能源,等等。人們認為這些東西很重要。基因學和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越來越重要。
大多數人認為未來50年,科技將產生高獨立性,人與人的互動會更少。
幾乎所有消費者和科技精英都擔心網上個人信息的安全和隱私保護。
記者:5G似乎會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似乎是技術領域要發生的下一個重大事件。
Bell:想到它不僅是一項移動標準,而是一項數據標準,這就變得非常有趣了。這不僅僅是關於如何連接手機,還關於如何讓其他信息物理系統以及所有智能的物擁有更高的容量,想想就令人興奮。早期的5G試驗就展現了利用所有這些額外數據可以實現什麼。
記者:我想到的是,或許它會引爆印度的遊戲產業。鑑於當地的有線數據機並不普及,如果每個家庭都能使用5G網絡,數據中心內非常好的雲遊戲機器將滿足這些人的需求。
Bell:絕對是這樣。我懷疑它會重塑遊戲。你記得當手機成為遊戲平臺時的情況麼,核心遊戲和休閒遊戲之間的裂變,有多少曾經不被看作「遊戲玩家」的人出現在手機平臺上。想想這些都讓人感到震撼。我們很難把《Pokemon Go》看作一款真正的遊戲,但它給人們帶來的活力很吸引人。
如果你讓這些數據重疊,把設備放到每個人的手中,放在其它智能的物上,會有什麼可能性?對於成為遊戲管道的設備,以及成為遊戲一部分的物來說,這又意味著什麼?想想就令人激動。
記者:未來50年,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會擁有網際網路嗎?
Bell:現在地球上是否每個人都能用上電?
記者:並沒有。
Bell: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當然,現在關於手機的早期數據告訴我們,並非人手一個設備才能感到與世界互聯。每個家庭需要連接到網際網路、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設備嗎——這是一種模式嗎?我不知道在這個星球上今後的情況是否依然如此。我所知道的是,你並不需要人手一個設備,才能讓每個人都感到與世界互聯。
我們是否會想像五十年後的世界比現在聯繫更緊密?我想是的。我會推測這種聯繫的性質嗎?我想就像現在一樣——可能性範圍很大,分布也很相似。對於有些人來說,網際網路就是隨身攜帶的一個東西。對於另一些人來說,網際網路將是一個無處不在的東西,他們甚至不會經常刻意想到它。事實上,這就是交通運輸系統運行的原理——確保人們去的任何地方附近都有自行車,或者確保水在水管裡流動。這些都將是未來網際網路的體驗,你永遠不會看到或知道它們在那裡。對有些人來說,這可能是有點兒遙遠的資源。我想所有這些都會是變成現實。
記者:千禧一代的態度在哪些方面與眾不同?
Bell:千禧一代的一些態度很吸引人,在某些方面他們與自己的同齡人非常相似。如果你觀察千禧一代看待事物的方式,有些事情是完全合理的。千禧一代想像自己將用上更多人工智慧,並且知道自己已經(比上一代)用上了更多人工智慧。
他們可能會像其他人一樣對隱私和安全感到焦慮,這很有趣,因為我們經常說他們並不關心他們的隱私。數據表明,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同樣關心隱私問題。我認為很有趣的一點是,他們和長輩對於社會問題的分歧並不大。比如,他們是否覺得自己過於依賴科技?在這方面,他們看起來很像自己的長輩。對隱私問題的態度也非常相似。
有趣的是,變化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強烈。在技術領域,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千禧一代與其他人完全不同,而這些數據表明他們可能和你我差不多。或許這只是意味著我們也是千禧一代,而我們卻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