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科學技術高度發展,未來世界什麼樣?那是一個科幻的現實世界

2020-12-06 科學信仰

現今世界的變化速度往往令我們激動不已。

在過往的幾十年中,有大量曾經出現在科幻作品中的事物變為了現實。以前人們只把科幻作品看作是一種美好的夢想,而現在人們對待科幻作品的態度早已悄悄發生了變化,人們從心底裡認為科幻不只是想像,更是一種對未來的描述。

對於科學出現之前的人類而言,未來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因為未來並不意味著會更好。事實上幾千年以來,人類社會幾乎沒有變化,以中國大地為例,後一個朝代並不一定比前一個朝代更好,例如之後的很多朝代都無法與漢唐盛世相比。

但現在不一樣了,未來充滿了意義,因為未來會更好,這幾乎是不爭的事實。

世界每天都在變化,每天都會出現新的技術和新的事物,人類的生活方式也在因此而不斷更新。那麼如果人類社會如果能夠一直保持相對和平,科學技術全部高度發展,那麼幾百年以後的未來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可能都無法前往未來,所以就讓我們以事實為基礎,盡情去想像一個科幻般的現實世界吧。在未來世界,由於生物技術的高度發展,人類的壽命得以顯著延長,一切疾病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癒。

未來人類也許真的能夠在生物技術的幫助下實現永生。

一直以來,創造生命都被視為「上帝」的能力,而生物技術高度發展之後的人類同樣具備此種能力,人類將可以自由創造自己所需的生物,各種千奇百怪卻極具功能性的生物將會應運而生。

想要每天一杯鮮奶?那麼你你可能無需去訂購,只要飼養一隻貓咪大小的微型奶牛就可以了。在所有的科幻作品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越先進的時代,室內外設施看起來就越簡潔,潔白而空曠的室內環境幾乎是科幻世界的標配,其實這恰恰說明了科幻作者們對於未來人造材料發展趨勢的認知。

任何物質都是有基本粒子所組成的,不同粒子的不同結合方式就產生了不同的物質。

所以當人類可以操縱微觀粒子的時候,也就說明了人類可以任意製造自己想要的物質,可以將一個石塊拆解為微觀粒子形態,然後在通過重新組合而將其變為金子,這可能就是神話故事中所說的點石成金吧,而這是真正有可能實現的。

通過操縱微觀粒子而製作的材料可以根據人的需要進行形態的變幻,所以也許你只需要一個白色的方塊,就能夠讓它變為沙發、餐桌以及臥榻,所以未來人類的室內環境一定是極為簡潔的。

為了能夠提高人腦的智能,人機融合將會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而這種人機融合的程度將取決於未來計算機的發展方向,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生物計算機的高度發展,這樣人腦就真的能夠和電腦融為一體了,屆時所有的信息將能夠直接進入我們的大腦,在大腦的指揮下通過計算機進行高速運算,在這種狀態下,人的能力將會被無限放大。

當然,還有人工智慧,到時候人類可能會有新的朋友了,隨著強人工智慧的出現和發展,機器將擁有自己的思維,屆時地球將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碳基生命和矽基生命。

相關焦點

  • 科幻文學:基於現實的未來視野
    原標題:科幻文學:基於現實的未來視野  科幻作家立足於當前社會的發展、科技水平,推導出未來社會的某種呈現狀態,並就人類的現存問題提出解決之道。科幻作家走在時代的前面,照亮未知、提出假設——甚至在若干年後會變成現實。
  • 《科幻世界》風波後續:幻想倒在現實的岸上
    4月中旬,多遠回到陸地,看到了冰點周刊的報導《守衛科幻世界》。「我的夢想之地正在被侵蝕!」這名從小學就開始讀《科幻世界》的資深科幻迷很激動。他給本刊寫來一封長長的郵件,並急切地追問:「事件有什麼進展嗎?」事實是,在《守衛科幻世界》見報的第二天,《科幻世界》雜誌的主管主辦方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的官員口頭向雜誌社中高層員工宣布,暫停李昶社長、總編輯職位,由副社長代行其職。
  • 《科幻世界》副總編姚海軍:強化「科幻之都」名片,持續為成都科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甘昕禕7月28日上午,成都申幻動員大會在成都世紀城舉行,並宣布成都申辦世界科幻大會委員會成立在動員大會上,舉辦了主題為「成都申幻與中國科幻未來之路」的主題沙龍,著名科幻作家何夕、王晉康,《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姚海軍、中國首位科幻文學博士姜振宇、成都八光分文化創始人楊楓等與會嘉賓們暢所欲言,為成都未來的申幻工作建言獻策,勾勒未來圖景。姚海軍申幻能給成都這所城市帶來什麼樣的助益?
  • 四十歲的《科幻世界》,期待一個怎樣的未來?
    拉茲也向極客公園表示,《科幻世界》的優勢是出版,對未來的發展規劃,核心依然是出版,而出版的核心,則是越來越不賺錢的雜誌:「雜誌是真正培養人的,培養作家,也培養讀者。對我們來說,我們還是希望更多地保有作者文學創作的空間,在文化和商業之間取得平衡。早期《科幻世界》的問題在於不做商業,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你不能太商業了。」
  • 科幻與現實的輝映,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一部科幻神作
    阿西莫夫通過這部長篇系列小說,描述未來宇宙中一個龐大的銀河帝國的崩潰和重生,來探討人類及其未來的發展邏輯。他對現實世界和人類社會整體發展的關注和其作品中蘊含的深刻哲理,使這部巨著成為科幻文學史上的神作。 說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是科幻小說裡的神作,並不誇張。
  • 科幻與現實的輝映,《基地三部曲》:阿西莫夫的一部科幻神作
    說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是科幻小說裡的神作,並不誇張。這部小說融歷史、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於一體,以超拔的想像和波瀾壯闊的情節描繪了一幅銀河帝國跨越千年的衰亡與復興畫卷,激發出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及對未來世界的想像。
  • 未來:細思極恐,這個世界正朝著科幻的方向發展
    夢想現在,我們生活在這麼一個偉大的時代那麼大家的夢想各種各樣,其實很多人已經開始考慮人類、宇宙的未來。縱觀整個人類歷史,我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細思極恐,這個世界正朝著科幻的方向發展!用「細思極恐」這個詞可能誇張,但是我覺得一點也不為過。也就是說這個詞裡面既有機遇又有挑戰。
  • 科幻文學如何傳遞中國聲音 想像力翅膀要依託現實
    想像力翅膀要依託現實   時間進入到2016年,探索未知領域的消息正不斷傳來:我國將在2020年左右發射火星探測衛星,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正式啟用,中國版巨型對撞機、量子通信網絡等研發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科學技術在新世紀以來的爆炸式增長,越來越給世人以直觀的印象——科幻正在成為現實,或者說,我國的科學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走在了科幻文學的前面
  • 在那些科幻電影裡,未來世界將會是怎樣的呢?
    在科幻電影中,人們對於人類的未來似乎一直保持一種悲觀,科技的發展、資源的掠奪、外星文明的入侵,無論是怎樣的設定,人類終將無法逃離審判。今天,小編將為大家盤點下在影視作品中的未來世界,看看影視創作者們為我們敲響了什麼樣的警鐘。
  • 以前人們幻想的未來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對比圖,古人的想像力挺不錯
    人類對未來的世界充滿了憧憬,在影視作品中會構思未來世界的樣子,下面就是一組以前的人們幻想的未來社會與真正的現實世界的對比圖,看看我們實現了哪些幻想呢!顯然這個2800萬噸的巨船確實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龐然大物,只到現在世界上最大的船「諾克·耐維斯號」也只能滿載82萬噸,需要三十多艘「諾克·耐維斯號」才能與一艘超級方舟進行比較。
  • UABB雲觀展 | 從現實世界走向未來的「城市升維」之路
    「城市升維」板塊由「未來市民」「城市鍊金師」「科幻現實」三個子板塊構成,分別對應城市使用者、城市創造者和有遠見的城市思想者的視角。 這是一個古老又急迫的問題,它關乎人類對自己的生理機能和意識世界的認知。由於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當屏幕與數據主宰著人類的生存環境時,當人類的精神世界變成了無差別的平面時,人類如何重新理解自己?
  • 《西部世界》第三季:當科幻走向現實——AI與人類
    伴隨著第八集的播出,《西部世界》第三季終於迎來了收官。縱觀全季,導演諾蘭不光是將劇情發生地由西部世界園區搬到了現實世界,而且探討的是關於AI(人工智慧)與人類關係的宏大哲學命題,在劇情的深度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 2020年,我們終於走進了這些科幻片裡的未來世界
    這 是 場 庫 的 第 2327 部 每 日 一 片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說:「在科學技術的力量到達之前,我們已經到達了那些世界。」如果你是科幻迷,一定看過,也知道它的故事開始在2019年底的洛杉磯。但它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名字——《公元2020》,正是今年。在電影中,人類已經進入一個高度現代化的社會,隨處可見飛行汽車在林立的高樓中穿梭。
  • 小冰將演繹未來科幻世界:兩個世界同一個人工智慧同步交互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2月31日消息,又到年終歲尾,優酷《F.I.T無數世界》2021科技跨年盛典即將在今晚22:20播出。人工智慧小冰受邀參加,並將出演關鍵角色。據了解,這場跨年盛典由「雨果獎」得主郝景芳創作科幻劇情,集結多位跨領域行業精英共同暢想科技進步的未來世界。
  • 全球科幻大咖共助2023年世界科幻大會落地成都
    當時「科幻世界」這個名字尚未誕生,其前身是《科學文藝》雜誌社。那一屆的年會將決定1991年的舉辦國。而直到楊瀟出發前,她還不知道那個位於義大利境內的小國聖馬利諾具體位置在哪裡。但她已經肩負了一個目標,一個大膽的夢想:讓世界了解成都,甚至去爭取到兩年後的年會主辦權。
  • 未來世界是什麼樣子?這幾本科幻類小說值得看一看
    未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對於未來充滿了各種各樣想像。比如《三體》這樣的硬科幻,如今的網絡科幻小說雖達不到像《三體》這樣深刻,但也有一些作品情節也是相當精彩。主角李耀,出身於法寶墳墓,一步步走出聯邦,開始星際探索……雖然看著像是修真類的小說,但整體架構是硬核的科幻文,值得一看九、《黑暗血時代》 作者:天下飄火如果有一天,太陽消失了,人間一片黑暗,會是什麼樣的世界呢?
  • 北師大發布科幻創意年度報告:透過科幻看未來—新聞—科學網
    在看了那麼多好萊塢科幻大片之後,大家愈發關心,中國科幻作家描繪了一個怎樣的未來? 在不久前剛剛結束的「2016年中國科幻季」上,北京師範大學科幻創意研究中心發布《2016中國科幻創意與創新方向年度報告》,對2015年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進行了研究分析。
  • 我竟然進入了這些科幻片的「未來世界」?
    在科幻世界裡,我們也早已能夠輕鬆地上天入地、遨遊太空,享受著高度的科技文明。 如果你是科幻迷,那你一定看過也知道它的故事開始在2019年底的洛杉磯。
  • 薦書 | 當人工智慧照進現實:《如果末日無期》
    ,依託諸如完全虛擬實境世界、環狀時間、人腦網際網路、永生人技術等對未來世界的科幻暢想,討論了權力、自由、以及虛無與實在等永恆的話題。科學技術掌控於誰之手決定了諸如虛擬實境、腦聯網、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會以何等方式應用於世、會如何廣泛地影響地球上數十億人類,決定了人類社會未來的命運。  在這個問題上,小說中關於蜂巢思維和人腦互聯的故事是一個黑暗的預言。蜂巢思維通常指集體意識;在科幻小說中,蜂巢思維的概念常以腦對腦交流以及以自由意志的消失為代價的集體意識來呈現。
  • 我與《科幻世界》
    八十年代是我們求生存的10年,九十年代將是我們求發展的10年。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科幻小說必將繁榮,魯迅先生的遺願必將實現。」我感到,會議給中國科幻打了一劑強心針。從那以後,中國科幻重新走上了軌道。獲特等獎的王晉康在發言中說:「十幾年風雨,中國科幻已經不是那株幾乎夭折的小苗了。我相信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沃土上,它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與西方科幻大國並立於世界文化之林。」譚楷說,這次獲獎者大多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是九十年代崛起的「新生代」,他們像一群報春的燕子預告中國科幻的又一個春天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