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一年一屆,而網際網路、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早已滲透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未來30年,網際網路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5G的登場,會帶來哪些新商機?數字經濟為我們解決了哪些問題?這一年,幾位網際網路大咖就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啟發。
馬雲:未來30年,網際網路將「從有到無」
如果說過去20年網際網路「從無到有」,那麼未來30年,網際網路將「從有到無」,這個「無」是「無處不在」的「無」,沒有人能夠離開網絡而存在。
在馬雲看來,現在可能有很多人討厭人工智慧,但未來,如果沒有人工智慧,整個社會就沒辦法運轉。「4年前,我媽媽還抱怨不會用手機,現在他們都會用了。在中國,很多70歲的人都能很輕鬆地使用5年前不可想像的技術了。」馬雲說。
「我是數字經濟堅定的樂觀主義者,從一開始,就堅信數字經濟和平臺的力量,這是世界實現包容性增長的好機會,世界需要數位技術方面的領導力。世界變化的速度肯定越來越快,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和不確定性,但沒有人是明天的專家,政府、學界和企業需要一起合作解決問題。」對於數字經濟,馬雲做出了這樣的思考,「此外,我們也需要在智慧的時刻,制定智慧的政策,不要用昨天的做法來解決明天的問題。」
馬化騰:科技向善,不只是簡單的網際網路公益
對下一輪技術浪潮,馬化騰有一個判斷:今後兩三年,5G大規模商用逐漸鋪開,每平方公裡內能支持100萬個設備同時聯網。這一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網絡,會把人工智慧驅動的各類應用送到千家萬戶。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門檻會不斷降低,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展望前沿科技,馬化騰強調「科技向善」:「我們希望和業界一起來思考與探索,構建數字時代正確的價值理念、社會責任和行為規範,共建一個健康包容、可信賴、可持續的智慧社會。」
雷軍:5G+AIoT將成為下一代超級網際網路
過去網際網路提供的海量應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而未來的網際網路會成為智能生活本身的一部分。雷軍認為,很多AI產品,小到手機裡的智能助手、智能音箱,大到各類機器人,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隨著AI+語音交互越來越日常化,使用語音來控制照明開關,甚至打開空調、觀看電視都只是一句話的事兒,特別的自然,哪怕是老人、小孩都用得特別溜。
「可以預見,將來人們的生活將有著無處不在的網際網路身影,所有個人和家庭設備都能互聯互通,真正提供我們生活中24小時陪伴的服務。其中,會新增很多用語音和人工智慧等創新交互來體驗使用的新智能生活場景和更多的新商業機會。」雷軍說。
AI與IoT物聯網平臺結合形成了AIoT(AI和IoT結合的縮寫,萬物智慧互聯),就是下一代的超級網際網路,帶來了比移動網際網路還要大幾個數量級的超級機遇。雷軍堅信,它將成為數字經濟最重要的驅動引擎。
李彥宏:人工智慧才是主菜,吃不到將失去一個時代
「過去一年,人工智慧變成了一個社會的共識。」今年8月,李彥宏在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演講時表示,「以前大家比較關注人工智慧又戰勝了世界圍棋冠軍,今天我們更關注人工智慧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樣的便利,給人們的工作提升了多少效率。過去我們可能會關注某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在沒有人幹預的情況下跑了幾千公裡,今天我們可能更關注無人駕駛怎麼能夠真正實現安全,怎麼能夠降低成本,怎麼能夠在低速的環境下,在開放道路上跑起來。」
李彥宏認為,網際網路是前菜,它的特點是快;人工智慧才是主菜,需要溫火慢燉,但營養豐富。未來沒有一家企業可以聲稱與人工智慧無關,吃不到這道主菜,將失去一個時代。
丁磊:數字經濟解決了效率和內容的問題
數字經濟解決了哪些問題?在丁磊看來,主要表現在兩點:一是效率,二是內容。
丁磊進一步解釋,無論是電子郵箱、搜尋引擎、電商或是支付系統,效率都得到了提高。另外,數字經濟的發展還滿足了消費者對不同內容定位的需求。「比如,有了網易雲音樂,很多獨立音樂人不需要再通過唱片公司來發行自己的作品,可以直接將作品發布在網易雲音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