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德寰
今年實際上大家要特別注意時尚來得快,但是習慣性的需求才真正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最基本的趨勢。也就是說,當創新成為理由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趨勢,但是一定要注意時尚是短的,習慣性需求是穩定的。如果我們永遠去關注時尚性的需求,就有點像關注《葵花寶典》一樣,它是非常危險的。今年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實際上在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當中,在這裡面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主題。一個是手機已經進入了無品牌的時代,無所謂品牌的時代。第二個是回應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之爭,就是移動網際網路到底有沒有入口,是什麼入口。
手機正在進入無所謂品牌,不是沒有品牌在這個時候看到手機市場的發展格局,它裡面包括第一個主題是手機品牌的格局,擁有率市場上我們看它的梯隊。在2013年這是保有率的數據,可以看到三星、蘋果雖然領先,但是比第二梯隊華為、聯想、小米,以它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大規模的上升,這是在一個保有率市場上也能看到諾基亞還在留存。但是真正意義上看梯隊發展的時候,會發現實際上原來三星和蘋果所帶來的巨大衝擊力已經開始減弱,而第二梯隊成長及其迅速。
在第一梯隊當中三星來了,蘋果熟了,而諾基亞完全退出了,華聯米快速擴張,在整個發展階段中擴張速度非常快。從國內、國外品牌對比上也看到了一個非常明確的趨勢,原來七成以上是國外品牌,但是現在只佔到了不到六成,是五成多。從新機市場佔有率,這對於很多手機企業來講非常重要,就是新機市場到底是什麼樣子。在新機市場當中看每一年的結構,從2010年的時候是諾基亞最留戀的時代,可以看到諾基亞獨大。但是到了2011年之後整個結構顛覆開始,到了2012年整個結構發生了完整的變化,以華聯米為代表的國產品牌開始加速進場。到了2013年現在這個時間點,可以看到整個的結構已經跟原來2010年發生了本質的變化與顛覆。如果分品牌看發展趨勢和佔有率趨勢的話,可以看到基本上三星屬於快速擴張,而蘋果屬於用力過猛,所以出現了增速的放緩。而諾基亞幾乎是閃電式退出。
在新機購買市場當中第二梯隊裡面可以看到開疆拓土的華為,可以看到穩步上升的聯想,還有躍進式上升的小米,從這個趨勢當中能夠看得非常清楚,在未來是什麼樣。去年說要關注二三線趨勢,關注以華為為代表的手機品牌。可以看到今年的發展趨勢未來還會如此。
第二個是把智能機市場拆分,智能機市場的結構當中實際上這種結構本身意義不大。從趨勢上看到實際上跟剛才整體趨勢非常接近,只是有一個數略有變化,就是智能機市場當中小米比聯想發展還要快,而且佔有率在今年還要高。這個佔有率在發展過程中,雷軍說要做到多少。我覺得這個趨勢繼續發展下去的話是可能的,真的是可能的。因為它佔整個新機市場的比例來講是非常高的。
從手機作業系統當中也會發現手機系統的格局出現了一個整個在系統叢林當中,android佔有極強的叢林之王的位置,而iOS本身一直維持在15%以內。所以在這個叢林當中結構不會有大規模變化。變化最大的是非智能機市場大量進入智能機,這是一個變化趨勢。而Windows Phone本身佔有率非常低。
在系統當中我們知道現在第二部手機已經成為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很多人有二部、三部手機,這個時候在系統上非常有意思。非常封閉的iOS,如果我用這個手機為主要上網的話,那麼另外一款手機選擇android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本身心態封閉的iOS心態上更加開放。但是開放的android心態上更加封閉,也就是說願意用同一個系統,我還用android的。這樣從這個趨勢上可以看到庫克帶來的蘋果的衝擊,在今年已經帶來了非常強的消費潮。
第三個是品牌不要去太關注它,因為這個時候手機個性飛揚的時代已經到來,手機消費已經進入了快時尚時代。從原來非常低的比例,像屏幕、外觀
這些外在的東西,現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也就是以時尚性為核心,而不是以純設備、技術為核心的點開始大幅上升。在這個時候它本身首先一個概念,就是手機進入快市場時代。也就是說現在你用高價去推升一個市場很快難,現在很多企業說我一定要生產一個機器服務於高端人群,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也就是說手機進入了一個無關價格的快時尚時代,而在這個時代當中要把平時可能沒有太關注非系統化,屬於類似於我有幾核,我有幾大功能,這些開始弱化,而且人們不再一味地追求高價,這跟去年的情況不一樣。去年人們還把手機看成地位和身份的象徵。我的手機一個是蘋果,一個是華為,沒關係,我在那兒拿都沒有問題。
在這個時候國內、國外品牌實際上優勢是不一樣了,如果人們要買國外品牌的話還是追求的是什麼?還是追求品牌。但是只要買國內機的時候,人們更注意價格,也就是說中國的生產企業千萬不要走進一個誤區,就是說要把價格提升出來,我的利潤空間才大,這是一個巨大的誤區,要小心。價格是人們需要手機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在三個梯隊當中銷售優勢也非常細化,你會發現蘋果人們注重的是作業系統和品牌,三星注重的是屏幕、價格、CPU。
如果在第二梯隊當中人們共同關注的因素是作業系統。到了第三梯隊人們關注價格。所以會看到整個銷售的基本趨勢,而這個時候大家注意大屏已經成為時尚,但是千萬記住有極限,大屏的極限已經出現。也就是說現在的6.1左右,華為的手機已經進入到了極限,如果再大基本上是擋半個臉,所有的價值開始弱化,所以大家注意大屏是有極限的,不是越大越好。
而且從屏幕上來講也不是唯一的因素,每個手機品牌對屏幕的意義是不同的。華為可能是引領大屏的時尚。但是對於蘋果來講品牌第一位,所以屏幕大了更好,小了也沒有關係。但是如果對於三星來講我需要什麼都要有,哪一種屏幕的都要有,我是一個對於品牌保健的意義。
對於第二部手機很少有人關注,第二部手機非常有趣。一直被唱衰的諾基亞在第二部手機裡面佔有率是最高的,因為大家還沒有換完,一部手機用於上網,另外一部手機還留著。幹什麼呢?首先雙機備用當中私人聯繫和工作聯繫切斷,一部手機用於私人聯繫,一部手機用於工作。你會發現發簡訊、打電話用諾基亞,上網用其他的,所以這是一種。
第二個,把第二個手機專屬化,就是辦公、視頻、玩遊戲是單獨一個手機,剩下的是一個手機。這種分開的行為本身對於整個未來的手機市場實際上大家需要有一個理解,也許未來就是要一個能上網的,一個打電話。那個打電話的多少錢重要嗎?不重要,像我現在眼睛花了,拿一個字大的老年手機也挺好的,沒準我明年就換了。這是第一個要談的。
移動網際網路的真正入口是超級APP第二個實際上是回應入口之爭,大家發現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出現了環島化趨勢。它不再是純粹意義上的十字路口,不要以為移動網際網路有十字路口,沒有。在這個時候傳統門戶是入口,在網際網路時代。然後初期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搜尋引擎是入口,但是現在今天是環島入口。因為可能有人搶奪入口,就搶奪了一切,入口太多。對於移動網際網路來講入口有多少個?有四個真正的如後,有一個隱性的入口。真正的入口第一個叫超級APP,本來這場的演講是講的一個主題是超級APP。
超級APP最早提出這個概念不是我,是3G門戶和GO桌面的CEO提出來的。我把它更細化了,什麼是超級APP,首先用戶群非常大,而且非常穩定的需求,它是一種習慣性需求。而且它本身所具有的行為當中是滿足了人們的本質需要。可以看一下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基本上包括了微信、新浪微博和百度地圖。他們本身是60%以上的使用率,而且你會發現他們滿足了人們一項持續性的功能,人們在短期內不可能換掉它,所以變成了超級APP。人際交往、打發時間、信息和生活必備這些是構成超級APP的核心。
如果一個一個去看的時候,你會發現微博用戶井噴,由原來的去年的白骨精化到今年的平齡化,非常清楚,又增長了20%多,將近70%了。它關注的是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而新浪這邊發現的是一個現在進入了全民微博時代,有人說新浪微博人們用得越來越少了,沒錯,轉發確實少了。但是大家要記住,大家保留了這個東西為?因為這是全中國唯一的一個跟其他媒體信息源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大家一定會保留的,這就是為什麼存留下來的主要原因。獲取信息是整個新浪微博存留下來的成為超級APP非常重要的功能。
另外是百度地圖,百度地圖會發現女性對地圖不太敏感,所以女性要說這個地方告訴我有什麼,但是男性非常明顯地依賴地圖。而這將近70%的市場佔有本身構成了一個超級APP,包括未來對O2O的變化,就是這種期待。
這個時候會發現在百度地圖當中一線布局基本完成,但是在四五線城市向高收入人群擴散,這是一個非常良好的趨勢。就像去年華為對三四線城市那種波浪式的邁進一樣。
在這個時候第二個入口實際上桌面和各種插件,桌面是人們搶奪入口很重要的東西,為什麼?它的背景當中會發現整個自帶桌面在大規模流失,無論哪個品牌的自帶桌面都在大規模流失。就是說新桌面是人們希望的一個點,在這個當中你會發現以GO桌面為代表的新桌面分食桌面新市場。而且高端人群喜歡安裝自己的桌面,個性化的桌面。
但是在深度當中,這裡面又出現了兩個重要的插件,一個是搜索插件,一個是天氣插件。這兩個插件構成了APP在桌面上兩個重要的入口,看到搜索是16%,但是天氣是41%。在這個細分當中較高收入的人群更喜歡兩種插件共用,搜索插件當中喜歡搜索吃喝玩樂,而到東部和北部的人群更喜歡天氣插件,因為這裡氣候變化差距比較大,所以大家經常用天氣插件。這些趨勢實際上構成了環島入口的另一個入口。
而另外一個入口是瀏覽器,它是生活輔助的。在瀏覽器市場當中UC在使用人群當中還是最高的。那麼在這個裡面你會發現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入口是搜索,但是搜索不再是純的APP化,你會看到在整個搜索當中APP尚未形成常規的搜索模式,而這個時候人們是用瀏覽器來進行搜索。但是無論用哪一種你也會發現百度的優勢還依舊,我即使拿瀏覽器搜索的還是百度。百度成為整個的首選,而在需求當中內容需求決定了搜尋引擎的基本選擇。
第五個入口實際上是被大家忽視的入口,就是社會化媒體,就是以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和微信為核心的人際關係入口。這個入口經常被人忽視,也就是說我關注的人成為信息的主要來源,也就是說這一點成為了移動網際網路入口當中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獲得新聞資訊、生活信息。在這裡面他們依賴度極高,尤其是微信。微信為什麼大家這麼關注?就是因為依賴度太高了,新浪微博帶有很強的媒體屬性,但是微信帶有很多生活服務的屬性。
第六個不可能是入口,但是是一個隱性入口,就是大屏。手機如果屏幕小了無法形成入口。所以這個隱性入口當中會發現它是作為最先接觸的實體的介質,而且成為視覺跟觸覺的硬體的入口,是帶有硬體性質的入口。你會發現收入越高的人對大屏的吸引力越強,這裡面有一個力量,是不是純收入高了就是這樣?不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收入高的人群比例在增加。而年齡到了40歲以上眼睛就花了,所以屏幕小了是沒有用的,要屏幕大。屏幕大在智能機就成為了一個新的入口方式。而且用更大屏幕的人有更豐富的移動世界。
本文是劉德寰教授在中國網際網路大會演講的實錄,有刪改。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