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巨頭掃尾戰:流量黑洞效應愈演愈烈

2020-11-26 手機鳳凰網

共生正在成為新的發展趨勢。9月3日,百度舉辦聯盟峰會,推出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夥伴扶持計劃——「共生計劃」,人民網、小米、OPPO、墨跡天氣、七貓App等在內的第一批合作夥伴入駐。這一計劃將在未來三年扶持5000個起步期、800個發展期和30個成熟期的聯盟夥伴。2020年為合作夥伴帶來超過200億元的收入。

無獨有偶。上個月,阿里雲、騰訊雲也舉辦了合作夥伴峰會,強調生態之上合作夥伴連接和協作的重要性。這意味著,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紅利消失,平臺型企業實際上都進入了一場最後的掃尾戰役。

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從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月活躍用戶數隻增長了1.8%,整個大盤都撞到了天花板。

糟糕的宏觀形勢下,用戶規模均破10億的BAT三家大盤滲透率較之去年卻仍有增長。數據顯示,從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BATT、快手五家網際網路巨頭的用戶時長從80%上升至80.8%,市面上其他所有APP加起來的總和還不到兩成,且仍在持續下降。

而掃尾戰的重點,則集中於內部生態閉環,巨頭不斷加注平臺基礎設施,以集聚起更強大的勢能。在存量市場,生態融通是必然之舉,把持生產、分發、服務等全產業鏈的巨頭擁有更好的轉化能力,其流量黑洞的作用將會不斷增強。

垂直平臺喪失優勢 流量匯入超級APP

移動網際網路流量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一個佐證是,2019年中國用戶APP總下載量已經接近全球下載量的一半,比2018年更是增加了80%。然而,同期新增APP的數量卻在急劇減少,工信部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國內監測到的移動應用數量卻是367萬,相比前一年減少約100萬,行業發展期明顯已過。

資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聚攏,強者恆強的邏輯愈發作用於移動網際網路紅利消失的當下,流量轉移至頭部。

與谷歌、亞馬遜、蘋果等一出生就面臨全球化的公司不同,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因為政治、語言等問題,很難真正走出國門。因此,在吃完行業紅利後,巨頭們要想繼續發展,必須不斷拓展行業邊界,互相搶佔賽道不可避免。

因此,巨頭們均在強化超級APP的功能,以帶動網際網路應用邊界不斷擴張。而巨頭平臺化戰略提速,對流量深度運營成為增長關鍵。

我們看到,微信今年變動不斷,C端拍一拍、支付分、快遞聚合等功能上線,視頻號也成了不少自媒體人試煉的新場地,就在前段時間,張小龍在朋友圈透露,微信視頻號日活已經突破2億。視頻號的邏輯是,因為有了可轉發朋友圈、興趣推薦等新功能,兼帶了精耕細作下的引流效果。隨著視頻號DAU的提升,視頻創作者可能將會打通視頻號+快手+抖音等多平臺分發的模式,這樣一來,視頻號就起到了一定的截流效果。

可見,微信頻繁改版的一個原因是為爭奪用戶,繼續提高用戶使用時長。

支付寶也進行了15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改版,首頁上方的應用中心模塊由10個增加到14個,外賣、吃喝玩樂、酒店住宿等本地服務模塊正在激活更多私域流量。

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沈抖在聯盟峰會上稱,百度移動生態將從人格化、服務化兩大方向上繼續發力,以滿足用戶在新時代下的新需求。所以,百度APP今年則先後在安卓和iOS端上線了「服務中心」小程序,App首頁下拉即可進入。該「服務中心」包括醫療健康、快遞服務等9個固定的一級入口,覆蓋便民生活、吃喝玩樂、旅遊出行三個板塊。「本地生活」業務重啟,對標美團與支付寶。

此外,百度上線「618」頻道,接入京東商品池的供應鏈、物流和售後體系,並相繼完成對電商SaaS企業有贊的戰略投資交割及戰略投資消費品排行榜蓋得排行,進入闊別已久的電商賽道。藉助原本知識信息體系的優勢,從內容到服務,百度也已連接起一個完整的移動生態閉環。

由於BAT均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不斷添加的功能服務使其形成了更為龐大的聚合平臺,查找、支付、辦理業務等都可以在一個超級APP上實現。那麼,隨著功能不斷疊加,拓寬的領域不斷重合,巨頭們的觸角終將深入彼此腹地。

實際上,垂直業態的融合早已有之,尤其以網際網路為基底的千行百業的流量都在流向綜合平臺,電商大約是最早產生流量黑洞效應的行業。

以垂直領域母嬰電商為例,比達諮詢發布的《2019年中國網際網路母嬰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母嬰電商增長的高峰期在2014年,當時市場規模增長率為111.4%,此後,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增長率分別為98.5%、38.9%、27.3%、17.2%和8.6%,增長逐漸陷入瓶頸。

2019年母嬰電商行業只完成共計5筆融資,在融資事件數量上,2019年同比下降76.2%,融資總金額上,同比下降89.63%。

其中,母嬰頭部平臺蜜芽的上一輪融資還停留在2016年。2019年是垂直母嬰電商平臺的一個轉折點,比如寶寶樹的淨利潤就從2018年的2億元大幅下滑,2019年甚至虧損了4.9億元。

垂直電商的日子不好過已成共識,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品類豐富,母嬰電商的用戶不僅被綜合型平臺瓜分,其他領域如美妝、奢侈品等垂直電商的用戶也不斷外流。可以說,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流量優勢就等同於議價優勢、注意力資源優勢等,不僅更容易吸納頭部明星專家進入,還能帶來各細分領域的流量溢出效應。

而綜合型平臺即使初期沒有電商基因,但其孕育出的超級APP只要擁有足量用戶,都能夠轉型去做電商。比如短視頻平臺抖音利用大水猛灌的流量優勢扶植大V直播帶貨,羅永浩、梁建章等大V成為帶貨焦點,掀起一陣陣輿論波瀾;百度藉助知識信息的內容優勢開闢直播電商的通路,最新數據稱,百度直播月覆蓋用戶過億,流量環比增長200%,日均開播量環比增加500%。兩者均成為了垂直電商的攔路虎。

在這一邏輯下,十年前堪稱垂直電商的黃金時代已然落幕。彼時,服飾電商凡客的估值達到30億,並湧現出一批垂直電商平臺,如3C電商京東、圖書電商當當網、母嬰電商紅孩子、特賣電商唯品會、酒類電商酒仙網、美妝電商聚美優品、鞋類電商樂淘、包類電商麥包包等,但除了及時轉型為綜合型平臺的京東外,垂直電商公司大多伴隨時代的步伐走向衰落。

垂直型企業、中小企業終將湧入BAT等巨頭生態,要麼被大公司注資成為巨頭系,要麼經由大平臺獲客、運營、轉化等。

以今年以來炒得火熱的直播為例,此前一下科技旗下的秒拍、小咖秀、一直播等產品原本和新浪微博有著十分緊密的互通合作。但明星最終能夠捨棄這些直播平臺,卻無法捨棄微博。當初大量當紅明星導入一直播,也有看中其背後微博巨大流量池的因素,因此,這些流量最終繞過一下科技的圈層,沉澱進了更大的微博平臺。

遊戲直播也是一樣,鬥魚、虎牙等平臺呈對壘之勢,B站、快手也正破圈進入遊戲直播領域,但無論四者如何發力競爭,也改變不了四者背後同站著一個股東的事實——騰訊才是遊戲直播行業最大的贏家。

2019年,騰訊IEG甚至成立了一個新部門遊戲直播業務部,其中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協調鬥魚、虎牙、企鵝電競三家,意圖平衡三家互挖主播的競爭、控制整體消耗。

花椒直播副總裁郭鶴就曾提到:「網際網路各行業雖然形態各異,但其實很多內在邏輯是相互貫通的。電商發展經歷了由垂直向綜合的發展歷程,直播行業最近也出現了明顯的融合趨勢。在網際網路行業,要想獲得大的發展,『一站式』是必經之路。」

這意味著,只有綜合型平臺才能贏家通吃,巨頭們精耕細作具備更多一站式基礎服務能力更是大勢所趨。

號+小程序便利商家 效益進一步向巨頭集聚

超級APP+號成為新的內容模式,無論是官方權威機構還是自媒體,都並非經由內容聚合至超級APP,反而通過百家號、頭條號、微信號等方式直接入駐,不需要再通過跳轉至對方各自的網頁,而是在超級APP內直接閱讀評論和關注。

這是新媒體行業的一個分水嶺。超級APP不斷拓展領域,甚至搶佔了內容的分發權。

很多創作者甚至採用了「1+2+N」的信息分發模式,1是微信公眾號,2是百家號和頭條號兩個流量可觀的平臺,N是其他內容平臺。

孤立的垂直平臺很難再具備顯性優勢,畢竟在一個細分APP內只能閱讀數目有限的信息,但進入超級APP,內容信息應接不暇,充沛的內容不斷吸收更多用戶進入,綜合型平臺進入又一個良性循環。

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APP的孤島問題,原本門戶網站把持創作主動權,現在有「號」的平臺能夠通過「千人千面的算法推薦+送內容到超級APP」勝出。

當然,門戶和超級APP是共生的關係,而非競爭。而「號」的存在進一步將諸多優秀內容粘附至超級APP內,這就加速了流量向超級APP的流動。

這就形成了一個新的趨勢——內容創作者越來越離不開擁有「號」的超級APP,幾乎喪失了撇開這些平臺自建渠道的可能性。

因此,平臺化發展、矩陣式布局,全景生態流量成為創作者發展的必然趨勢。

對於創作者而言,可以將穩定的渠道分發能力為己所用,發揮自己的內容優勢,在超級APP上實現從內容到服務的閉環,無疑將達成平臺與創作者的雙贏,然而,數以百萬計的新媒體遷移,足以改變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的流量格局。

比「號」更具接口效應的,是「小程序」。艾瑞諮詢6月19日發布的《2020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內容生態洞察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年底,國內市場上監測到的APP數量達367萬款,小程序則超過450萬,已超過APP的數量,呈現出巨大活力。

以易車的發展為例。2014年,易車創造了4.89億淨利潤,之後便持續發生虧損,2015年至2019年間,累計虧損總額已經達到26.73億元。

易車利潤持續下滑的原因亦是受到整個網際網路大環境的影響,自身平臺過於垂直,難以吸納更多流量,因此,它必須花費大量金錢向第三方平臺採買,流量成本便會提高,而它做的又是「流量變現」生意,這樣一來也就只能賺個差價錢。

不過,作為入駐小程序的首批汽車網際網路平臺,易車的成績倒是不錯。近期,阿拉丁發布的年度《泛汽車小程序行業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泛汽車小程序數量已達9-10萬個,較上一季度增加約12%;行業用戶規模也增長至2.87億,細分行業中,汽車資訊行業用戶規模佔比44.2%,較上一季度有所提升。

其中,經由百度智能小程序,易車春節期間DAU突破了680萬,穩居百度汽車類智能小程序第一梯隊,在行業中遙遙領先。

這些數據表明,由於更多流量、數據等吸附於大平臺,在無法突破增長瓶頸的情況下,商家不得不利用超級APP的生態挖掘流量。

時代在「連接」,小程序將不同場景下的事物聚合在一起,將中長尾APP捏在超級APP之上,不僅使線上APP獲得了大量線下商家的流量,也讓中小企業獲得了超級APP帶來的溢出流量,從而創造了新的商業價值。

巨頭掃尾戰中,正在藉助超級APP的小程序,使線下到線上的精準營銷發揮作用,從而大大提升營銷轉化效率。

將渠道建於超級APP對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可以進一步降低開發成本,提升分發和傳播效率,加速訂單轉化。以百度智能小程序為例,定製化組件將內容開發者接入成本降低了90%。艾瑞諮詢數據表明,一些內容型網站在接入百度智能小程序之後,CPM商業廣告變現相比H5時期提升了30%。

目前針對開發者的分發模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以微信小程序為代表的去中心化分發和以百度智能小程序為代表的中心化分發。

比如,百度智能小程序的互動組件可以與百度端內互動消息聚合頁打通,能降低了開發者90%的開發成本。「行貴州」小程序則通過百度多功能配置平臺,將開發時間縮短到300%,開發便捷等原因也加速了中小企業對巨頭們的依附。

隨著流量獲取成本增加,大型流量池成為商家必爭之地,必然會形成中小企業集聚效應。效益向更大規模的公司集聚,機會向更大生態的公司集聚。

巨頭進入掃尾戰 加注生態閉環基礎能力

垂類如果門檻不高,一旦巨頭進入,憑藉更強的品牌知名度,藉助流量猛灌的優勢,有很大的機會反超。

蜜芽創始人劉蜜曾分享過四個數字:18、26、47,2317。即用戶需要18次觸達才有可能已完成一個註冊的轉化(2016年是4次);平均一個用戶訪問26個主播可能產生一個付費轉化;訪問26個主播的過程中需要消耗47分鐘;從應用市場端平均買到付費用戶的成本是2317元,而這些用戶可能來了之後只付1塊錢。劉蜜指出,在2018-2019年各個直播平臺大規模倒閉之後,2020年綜合類的平臺可能只能保留20~30家。

的確,中小企業從採買流量的初始端就不具備優勢,全鏈條競爭壓力都會很大,這也加速了移動網際網路的馬太效應。

那麼,承接外部流量的核心形態就成了綜合型平臺的小程序。目前,微信百萬以上的微信小程序已經超過1200個,百度智能小程序引入了42萬個小程序,月活超過5億,月活過百萬的智能小程序超過240個,主要分布領域為生活服務、移動視頻、移動購物等。疫情更是加速了小程序的使用和普及,比如進出樓宇人人皆需的健康碼就是基於小程序入口。

小程序作為移動網際網路的一項基礎設施,其上可接入內容、廣告、視頻、直播、電商等,且可通過小程序無限拓展賽道。巨頭背後還不斷強化B端設施配套,比如雲、CRM、在線辦公、大數據分析等,包圓式的服務也在不斷加強流量黑洞的作用。

中信建投分析師陳萌認為,「小程序對流量生態重構以及線上線下融合具有重要影響,超級APP(如微信)平臺化的趨勢進一步明顯,巨頭們都在爭奪小程序這個新的流量入口。」

各巨頭依據自己的不同能力圈,開發出基因不同的小程序:百度智能小程序依託幫助用戶獲得精準的公域流量,支付寶小程序打造數字生活服務平臺,微信小程序傾向於轉化私域流量。

在生活服務、移動視頻、移動購物等行業,BAT均有布局,其中,百度智能小程序種類更加均衡,支付寶小程序主要集中在生活服務領域,微信小程序起步最早。

三家小程序各有千秋,如旅遊服務企業發力渠道不同,攜程、馬蜂窩從百度生態獲得了更多流量,同程在微信生態獲取的流量佔比高達96%,飛豬在阿里生態獲得的流量佔比也接近一半。小程序越來越成為用戶接觸內容和服務的重要窗口。

目前,拼多多、京東、京喜在小程序中的用戶均達到億級,淘寶接近5000萬,美團外賣、餓了麼在小程序中的流量甚至超過了APP本身的流量,國務院小程序月活規模達到6000萬,為及時傳達國家最新政令動態發揮了積極作用。

將小程序作為依託,平臺化能力重點加持,以百度為例,綜合型平臺進入直播、帶貨等新領域也相對容易。

比如618期間,百度推出一系列知識直播帶貨活動,通過知識和場景的營造,讓用戶一邊get知識、一邊拔草好物,最終單場成交突破1000萬。

百度4月份發布的《百度搜索大數據報告——萬物皆可直播》顯示,疫情期間,在百度觀看知識直播的用戶數相比疫情發生前增長了430%。健康、教育培訓、旅遊出行、財經熱點等信息和知識領域的直播日均用戶量增長最快。

直播、帶貨等是用戶進入百度移動生態的途徑之一,百度APP可以利用百度百科、知道、文庫、經驗、學術、寶寶知道等信息知識體系做支撐,進一步加固了其移動生態閉環。

BAT三個頭部玩家進入的行業越多,足跡就越重疊,零售、出行、政務服務等都有涉足。作為載體,小程序背後的各種商業能力更為重要。

移動網際網路掃尾戰中,巨頭們都在布局自己的閉環生態,只有不斷拓展更多的基礎能力才能形成吸附力更強的流量黑洞。而資源、流量從長尾湧向頭部BAT等巨頭,這一趨勢將會越來越明晰。只有不斷深挖地壕加固城牆,才能建築起更為繁榮的生態城邦。(內容來自 搜狐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藍皮書解讀13 | 網際網路巨頭瘋狂競爭的香餑餑:網絡廣告
    搜索廣告遭遇網際網路巨頭市場壁壘,搜索巨頭智能生態開括廣告發展新契2019年搜索類平臺廣告市場規模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電商類網際網路公司實現了內部生態數據的閉環壁壘,騰訊社交系統、頭條系等網際網路巨頭同樣築起了數據生態閉環與自身內部搜索優勢,試圖把搜尋引擎排除在各自的數據閉環以外
  • 銀行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場 聚合支付大戰日漸白熱化
    來源:華夏時報銀行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場 聚合支付大戰日漸白熱化本報記者 朱丹丹 北京報導聚合支付行業又有新動態:剛在6月份收購聚合支付商哆啦寶的京東數科,又入手了聚合支付平臺「樂惠」。對此,京東數科方面稱,本次收購是為了進一步加強行業協同效應,未來將繼續秉持開放共贏的原則,更好服務線下零售生態,增強對零售行業小微企業的觸達能力。事實上,聚合支付市場已經吸引了眾多參與者,包括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以及銀行(如工行「e支付」、建行「龍e付」)等等。
  • 騰訊創業訓練營:如何玩「黑洞效應」?
    創業導師、「零號線」CEO吳皓分享了形成創業黑洞效應「三度理論」。騰訊投資相關負責人則從融資的角度為創業者提供指導。 成功的營銷需要「三度」 身為80後的吳皓,大學畢業工作三年選擇赴澳大利亞留學。回國即創辦「零號線」。這一風靡上海、南京、蘇州的外賣平臺,深受投資者青睞,得到騰訊的B輪投資。 在吳皓看來,在市場不斷細分的情況下,創業成功需要形成「黑洞效應」。
  • 封殺與反殺:網際網路巨頭「砌牆」往事
    封殺百度爬蟲,用戶就無法通過百度搜索到商品,賣家也切斷了百度帶來的廉價流量。但這也帶來了明顯的好處:用戶逐漸養成在淘寶內搜索的習慣,淘寶也牢牢地掌握了自身的流量——自己掌握廣告生意。淘寶封殺百度,是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砌牆」的一個特殊開端。PC時代的中國網際網路格局初步形成,BAT幹趴一大片對手後逐漸成為各自領域的扛把子,分別把持著搜索、電商和社交三座山頭。
  • 1-8月手機上網流量達到389億GB 佔移動網際網路總流量的98.4%
    389 億GB佔移動網際網路總流量的98.4%。移動數據及網際網路業務方面,1- 8 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移動數據及移動網際網路業務收入 4106 億元,同比增長11.5%,收入增速較1- 7 月回落0. 8 個百分點;移動數據及移動網際網路業務收入佔電信業務收入的46.2%,佔比較去年同期提高3. 3 個百分點;完成固定數據及網際網路業務收入 1397 億元,同比增長6.1%,佔電信業務收入的15.7%。
  • 移動網際網路不是PC網際網路企業的殖民地
    PC網際網路公司就像殖民者一樣佔據著移動網際網路大片地盤,但終將被移動網際網路原住民趕跑。移動網際網路屬於原住民,而不是殖民者。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我們在手機和平板電腦這些移動終端上使用的應用和服務,正在從PC網際網路遷移過來的為主,過渡到主要是為移動端原生的應用和服務,包括微信、UC瀏覽器、陌陌、嘀嘀打車等等。而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新浪、360這樣的PC網際網路巨頭,並不會天然的繼續擁有移動網際網路世界。移動網際網路世界與PC網際網路世界是兩個很不一樣的世界!
  • 百度和騰訊財報背後的故事:移動網際網路老去,小程序網際網路已至
    在人口紅利消失、馬太效應越來越強的移動網際網路世界中,小程序一方面在幫助超級 app 不斷拓展平臺邊界,另一方面也在幫助開發者獲得更多的流量和用戶來源,當然對用戶來說,尋找內容和獲得服務的成本也在降低。甚至可以說,移動網際網路正在老去,小程序網際網路剛剛到來。
  • 中國移動送流量,老用戶該怎麼選擇?
    要說到國內的三大運營商,無非就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而隨著中廣電的入局,使得這個局面發生了變化。它的主要任務就是促進三網融合,加速行業發展。所以,只有行業企業競爭才能給到用戶更多的優惠,可以說就是微信們的崛起,使得運營商改變了此前的成見,開始重視網際網路的力量。不過很可惜的是,就算現在的運營商再怎麼努力也很難挽回他們留在用戶心中的形象。在業務上也很難與微信這些創新力十足的巨頭們競爭。
  • 網際網路七大巨頭應該如何與抖音相對抗?
    抖音已成為讓騰訊、百度、微博等巨頭瑟瑟發抖的「全民公敵」,尤其對於後廠村的編輯和碼農們來說,只有眼淚和垂涎的口水毫無抵抗之力。哪怕當年新浪微博如日中天,騰訊搜狐也不服氣;哪怕當年微信小龍哥封神,易信來往還要扳一扳手腕。但短視頻這一役,堪稱網際網路史上巨頭繳械投降最窩囊的一仗。
  • 1-8月移動網際網路累計流量達1039億GB 資費更親民
    工信部官網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8月份,移動網際網路累計流量達1039億GB,同比增長33.7%。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1003億GB,佔移動網際網路總流量的96.5%。8月當月,戶均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達到11.25GB,同比增長30.3%。移動網際網路流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 歐美居家辦公流量井噴,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接受「壓力測試」
    該公司CEO呂吉·古比託斯(LuigiGubitosi)周三表示,義大利電信的網絡目前非常穩定,而且還有附加的流量可供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緊急使用。上周,義大利全國網絡數據交換量相比前兩周增長了三分之二。古比託斯還表示,隨著整個國家封鎖,大多數人居家辦公,並在網絡平臺學習,固定網絡的整體流量接近翻番,行動網路的流量也增長了約30%。其他國家的網絡流量也出現激增。
  • 網際網路流量需要共享充電寶:「囚徒困境」中的博弈和妥協
    根據TrustData移動大數據監測平臺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街電市場份額已經下滑到了28.6%,和27.1%的小電、25.1%的怪獸平分三國。從線下導流到線上:網際網路流量需要共享充電寶雖然螞蟻金服撮合街電和小電的生意未成,但卻向業界釋放了一個信號——網際網路需要共享充電寶。「支付寶、微信都在跟我們買流量。」一位共享充電從業者向搜狐科技透露。共享充電寶所收割的線下場景的流量正是網際網路企業缺少的,線上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獲客難度加大,每家網際網路企業都在想辦法往線下走。
  • 網際網路巨頭要做在線教育?蜻蜓點水而已
    不過繁榮歸繁榮,大家有沒有覺得事情其實很奇怪,一方面行業熱炒在線教育概念,動輒就是「撬動萬億產業鏈」;而另一方面,有流量、有用戶的網際網路巨頭卻只圍著在線教育領域外圍打轉,即使涉足,也只是蜻蜓點水而已,具體表現在:  1.阿里只做交易平臺。
  • 再獲3.6億美元融資,估值半年翻倍,網際網路健身巨頭Keep能否擺脫流量...
    頻繁探索新業務背後:Keep的流量焦慮迄今為止,Keep已共計完成了8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6億,是網際網路健身領域估值最高的公司。彼時,正是移動網際網路創業的黃金時代,流量野蠻生長、資本也不差錢。作為後來者,Keep瞄準健身小白用戶,憑藉免費和課程、自帶社交屬性的產品,迅速脫穎而出。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2月上線後,Keep僅8天用戶就突破了百萬。2018年Keep用戶規模過億,2019年6月突破2億。對於很多人來說,Keep成為了其最常用的健身打卡社區。
  • 美國三大科技巨頭給網際網路的未來蒙上陰影
    網易科技訊7月22日消息,金融時報撰文稱,三大科技巨頭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Facebook下周公布的財報業績很可能會凸顯它們的市場主導地位,給網際網路的未來發展蒙上陰影。將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稱之為新經濟的領頭羊也毫不為過。這三家處於領先的網際網路如今的總市值已經達到令人膛目結舌的1.64萬億美元,比10年前的4500億美元大幅上揚。難怪新科技泡沫的討論聲已經變得更加大聲了。按照大多數的估值標準,這些公司都上升到了近期波動範圍的上限位置。
  • 網際網路巨頭的雲端AI晶片暗戰
    其中在雲端AI晶片領域,當前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仍然被NVIDIA這樣的傳統晶片巨頭的所佔據,而需求卻多來自谷歌、亞馬遜、阿里、騰訊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於是為了避免受到傳統晶片巨頭們的長期掣肘,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走上自研之路,並迅速躋身為AI晶片賽道中的重要玩家。01 網際網路巨頭的硬科技突破口雲端AI晶片,註定成為網際網路巨頭們滲入硬科技領域的一個絕佳突破口。
  • 網際網路巨頭的金融戰略比較:從螞蟻集團、騰訊金融到京東數科
    一、螞蟻集團、京東數科、騰訊金融科技三國鼎立,從「錢袋子」到「科技平臺」的較量三家網際網路巨頭支付業務起點決定了金融科技專注方向各有不同。螞蟻集團的 「支付寶」,構成了其大部分商業模式的基礎,依靠阿里巴巴電商流量構建了極強的交易場景。 騰訊金融依靠「微信紅包」起家,依託騰訊社交極高的壁壘構築起泛社交圈內的綜合金融生態。
  • 網際網路品牌誤解:社群= 私域流量
    前言:增長的環境正在改變,獲取新流量越來越貴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兩件事:網際網路活躍用戶數量不可能超過人口總量網民也不可能每天不吃不喝不睡覺地上網因此,對於網際網路而言,新常態已成定局:然而,這些行為在網際網路上半場的「增量戰場」,確實能起到一定作用的,但今天,隨著流量越來越貴,每個品牌已經發現 CPC(Cost Per Click)&CPM(每千次曝光成本)實在貴到不行(連臉書也是),在這樣玩下去,只是花了大錢獲取無效用戶跟無效時長(短暫峰值,留存極低,用戶只是來佔便宜、薅羊毛)。
  • 矽谷巨頭聯手印度首富意欲何為?
    背靠信實工業的雄厚實力,Jio斥資360億美元,以一己之力開啟了印度的4G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建立起一個龐大的移動網際網路生態帝國,並且讓印度金字塔底層數億貧民提前享受到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為「數字印度」的建設做出了極大貢獻。
  • 黑洞效應,在商業裡這麼厲害?
    黑洞而擁有「黑洞效應」的企業,可以搜集到無數的數據、信息,從而持續地高速發展。同時,因為越來越龐大的數據基礎,智能商業的發展也必將越走越遠,做到真正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黑洞黑洞效應形成的源泉:網絡效應(網絡協同)、學習效應(數據智能)、數據壓強會推動數據智能發展、數據智能擁有網絡張力(傳播成本低,網絡資源是無形的、可以反覆傳播,物質資源的使用是損耗、而數據資源的使用是價值創造,物質資源複製需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