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隨著關長指令下達,呼和浩特海關所屬的烏拉特海關在中蒙甘其毛都口岸展開輻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演練。
進境貨運車觸發警報
觸發警報
8月12日10點30分,甘其毛都口岸機檢查驗控制大廳裡,烏拉特海關的關員正在對進入H986機檢查驗中心的跨境貨運車輛實施機檢查驗。這時,一輛進境貨運車通過H986機檢查驗設備的RM2000門式放射性檢測儀時觸發警報。
關員立即降下道閘,語音叫停車輛,通知現場引導員引導司機撤到安全區,觀察周邊有無未撤離人員,並通過語音播放系統播放清場警報。經查看RM2000報警系統輻射值,關員認定為低劑量值輻射報警。
接報後,監管通關現場聯動作業,迅速停止驗放進出境貨運車輛,疏散H986機檢查驗中心場區人員,並做好應急預案準備工作。緊接著又對接甘其毛都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協助海關控制現場,避免造成輻射汙染和人員傷害。
關員在機檢查驗控制大廳監測RM2000報警系統輻射值
啟動預案
「啟動應急預案,開展現場處置!」關長指示。
海關監測、調查處置、保障輿情人員迅速集結,並向巴彥淖爾市生態環境保護局通報,提請內蒙古自治區核與輻射監測中心提供監測技術支援,同時上報呼和浩特海關。
現場人員結合設備報警值和對貨運車輛司機的問訊進行分析,判斷輻射報警應為貨運車輛工具箱裡攜帶的物品觸發,初步判定為一般輻射事件。然後,現場人員做好個人防護,開啟單兵作業設備。
作出應急部署後,關員攜帶防護報警設備、監測設備、隔離帶進場,測定安全範圍,設置隔離帶、輻射警告牌,並在生態環境部門的指導下進行處置。
快速集結
安全處置
處置人員手持可攜式放射性檢測儀,由遠及近靠近貨運車輛,距離待檢物表面0.1米處時緩慢移動,讀取並記錄伽馬輻射劑量率,確定在安全值範圍內。
經檢測,貨運車輛工具箱下部為輻射量最大處,伽馬射線劑量當量率為1.9μSv/h(微西弗每小時)。《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監測技術方案》規定,任一點的劑量當量率不小於1μSv/h的,為放射性超標。
設置警戒線
監測伽馬輻射劑量率
取出物品
隨後,處置人員用長柄工具取出物品,進行核素識別後,將物品放入鉛箱封蓋,又對鉛箱、貨運車輛工具箱表面以及處置路徑周圍進行表面沾汙、伽馬射線劑量率監測。經監測,含放射性可疑物品核素識別結果為銫137。
進行核素識別
現場移交放射性物品後,核與輻射監測中心收貯人員將鉛箱裝入配備stop箱的放射源專用收貯車,經過起運前監測,運往放射性廢物庫安全收貯。
處置人員再次檢測貨運車輛所在通道、地面,顯示伽馬射線劑量當量率為口岸現場本底輻射值。再經現場排查,判定這起放射性超標事件未造成現場放射性汙染,於是終止應急,解除封控,恢復現場秩序。
甘其毛都口岸是我國過貨量最大陸路邊境口岸,涉核風險高。開展這次演練,突出實戰性、真實性和檢驗性,旨在強化應對突發輻射事故的快速反應、應急處理和協調作戰能力,從而有效預防、控制和減少輻射有害因素對口岸環境、出入境人員健康及國家財產造成的危害,保障公共安全。
文.攝影/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白忠義
[責任編輯:孟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