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小崔讀書,喜歡點擊關注,謝謝。
上期我們說了一些《山海經》中的怪獸,至今我們生活中還存在的,這一期我們繼續來聊聊山海經中的怪獸。
我們都知道《山海經》中描述了大量離奇古怪的動物,這些怪物現在還有的寥寥無幾,那麼那些怪獸在以前是否真的存在過呢?我們來看一看。
《西山經》
《山海經》裡有一種魚叫做骨魚
原文記載「樂遊之山,其中多骨魚,其狀如蛇而四足,是食魚」意思就是有一種魚,長的很像蛇,可是卻有四隻腳,以吃魚為生,而這種很有可能就是洞螈,我們來看一下關於洞螈的描述:洞螈是一種兩棲類動物。由於它的身體呈灰色、粉紅染色,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當地居民將它們稱為"人魚"。
洞螈《東山經》
東次二經之首,曰空桑之山,(此山出琴瑟材,見《周禮》也,)北臨食水,東望沮吳,南望沙陵,西望泯澤。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飲。
空桑山上有獸,外型像牛但是卻有老虎的花紋。
肯亞林羚:體型中等,具斑紋。有些種類善遊泳和潛水,常在水中覓食水生植物。雄性具螺旋形長角。
肯亞林羚
《東山經》
北號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qí)雀,亦食人。
北號山上還有一種鳥,身形似雞,腦袋是白色的,腳似鼠,爪子似虎。這種鳥名叫鬿(qí)雀,這種鳥也吃人。
泰坦鳥泰坦鳥屬於巨大肉食鳥類,是恐鶴科中最後的成員,泰坦鳥屬下只有一種,稱為巨大泰坦鳥(T. walleri),由Benjamin I. Waller在1963年命名。泰坦鳥體高可達2.5米,體重可達200-400公斤,是最大的恐鶴亞科肉食鳥類。它有巨大的爪子和喙,可以輕而易舉的將人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