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珍海味經:《山海經》是一道真正的「饕餮「大餐

2021-01-16 旅思馬記

《山海經》介紹饕餮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

人們所說的饕餮紋是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被認為是描繪饕餮的獸面,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這種怪獸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沒有身體是因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體吃掉,最後把自己都給吃掉了。後人對饕餮形象中貪吃的部分加以誇張,蘇東坡就曾寫過一篇《老饕賦》說:「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為饕餮增添了可愛,喜好美食的朋友也被稱做「饕餮族」。

【正文】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山海經》最讓人稱奇是腦洞開到銀河系的異獸形象,就像魯迅先生描繪的:

"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但很少人會發現,《山海經》除了是一本志怪書,還是一本隱形的食譜!

這些奇形怪狀的生物還能吃?畢竟它們長得就很重口了。

不相信的話,你可以對照《山海經》原文,書裡面不管介紹什麼怪獸,大部分後面都會附上一句"食之……",比如:

"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兇"

"服之使人不厭,又可以御兇。"

"服之已癉。"

"食之已癭。"

"食之已癘,可以殺蟲。"

"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食之不疥。"

"食者不妒。"

"食之無腫疾。"

果然,在"民以食為天"的天朝,連被稱作是上古奇幻大IP的《山海經》都能秒變《舌尖上的異獸》。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一個都不放過。其味道、做法、療效之詳細,堪比菜譜,分分鐘變成一個比《舌尖上的中國》還下飯的美食番。

河(海)鮮篇

文鰩魚

《山海經·西山經》記載:"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遊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

說的是一種長著翅膀,形狀像鯉魚的魚,而且自帶糖醋口味。吃了它可以治療瘋癲之症。

不僅如此,它還是一祥物,據說它出現就預示著豐收。北京奧運會吉祥物"五福娃"之一的貝貝,就是以它為原型創作的。

在當代,文鰩魚則是一味中藥的名字,實際上是燕鰩魚的肉,主治難產,胃痛,痔瘡。

儵(shū)魚

《山海經》記載:"彭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芘湖之水,其中多儵魚,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食之可以已憂。"

除了帶翅膀的,還有這種長紅毛的魚,長得像雞,有三條尾巴六個腳四個頭……

額……別看它長了一副看了就讓人上火的樣子,其療效可是非常神奇--解憂,從此不再生煩惱。

不過這種魚烹煮起來十分麻煩,光是拔毛就要弄上好一陣呢。當然了,這麼麻煩都不怕,估計人生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了,自然會一生無憂了。

橫公魚

"生於石湖,此湖恆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這種魚可厲害了,身子特別大,而且皮特別厚,刀槍不入,而且還煮不死。但是放入兩顆烏梅和它一起燉煮,就能成就一鍋美味,吃了還能祛除妖邪之病。

友情提示,這道菜最好在白天做,假設從傍晚開始燉,就要上演一場"大變活人"的戲法了--入鍋的時候是條魚,沒準兒出鍋的時候就變成人了。

盤子端上來,發現上面蜷縮著一條《水形物語》中的人魚,你還敢吃嗎?

赤鱬

"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人臉的赤鱬!赤鱬,人臉魚身,叫聲像鴛鴦,吃了它可以讓人不生疥瘡,皮膚細膩紅潤有光澤。

人家前一秒還在水中悠遊自在,下一秒就要被你開膛破肚扔進滾燙的油鍋,從始至終,你不僅要面對這一張和我們長得很像的臉,還會聽到它鴛鴦一般的慘叫聲,猶如在喊:"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你的!"這對內心是一種多大的考驗啊!

你要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要麼手起刀落,讓這怪物快點閉嘴。

萬一哪天碰到個生得面容姣好的赤鱬,可憐巴巴地求你不要吃了它,我們難免會起了惻隱之心,把它放生,一頓美味就這麼沒有了。

走獸篇

九尾狐

《山海經》有多篇都提到了九尾狐:"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說是這九尾狐不光長得漂亮能魅惑人心,而且還會吃人。這可嚇不倒我們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哼!想吃我們可沒那麼容易,不被我們吃就不錯了。

所以古人想盡辦法吃到了九尾狐,結果發現吃了它的肉能抵抗妖邪蠱惑,再也不怕狐狸精來勾引了!

我猜從這以後,"紅燒九尾狐"就變成上古時期主婦們的拿手菜吧!

耳鼠

《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二百裡,曰丹燻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

長得像老鼠,可以能用尾巴飛行,吃了不但治腹部腫脹,還能抵禦百毒侵襲。

這麼萌萌噠的小東西,古人還真下得去口。

"怎麼可以吃鼠鼠(shú),鼠鼠那麼可愛~嚶嚶嚶~"

飛禽篇

白鵺(yè)

《山海經·北山經》記載:"(單張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一隻謎一般的上古神鳥,長得像野雞,渾身上下就是一個行走的調色盤,紅橙黃綠青藍紫啥色都有。它的食用效果也讓人捉摸不透:治療咽喉腫痛和痴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兩個完全不相干的病,可以用同一種食物治療啊?

鵸鵌(qítú)

《山海經·西次三經》:"翼望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食之不魘,又可御兇。"

一隻三頭六尾,沒事兒就喜歡笑的鳥,吃了它可以不做噩夢,而且還能闢兇邪之氣。

它隨時都可能被人吃了,還能笑對人生,這種樂觀值得我們學習。

𪁺𩿧(chǎng fú)

《山海經》記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無臥。」

同樣都是三個頭的羽禽類,鵸鵌可以讓你睡得舒坦,這種叫𪁺𩿧的鳥吃了以後可以讓你不眠不休,奮戰到天亮!簡直是古代版紅牛啊!

吃𪁺𩿧,提神抗疲勞,激發正能量!

說到這裡,𪁺𩿧和鵸鵌可以湊一副白加黑。

白天吃𪁺𩿧不瞌睡,晚上服鵸鵌睡得香。

這些異獸的食療效果如此之多,讓我不禁懷疑它們該不是被被古人吃滅絕的吧。

作為《山海經》的「迷弟」,90後畫師杉澤希望能發揚這一屬於中國的文化瑰寶。於是,他花費了三年的時間,翻閱了《山海經廣注》《山海經注釋》等大量文獻資料作為參考,嘗試用畫筆把其中的異獸形象一個個繪製出來。

他分享在微博上的作品,都儘量用最高的像素呈現,還會配上多幅局部特寫,對細節的處理毫不掩飾。不僅如此,每每繪製一幅畫的同時,他都會把繪製過程拍攝下來,並配上文字加以說明,從顏料到工具,再到色彩搭配和注意事項,都寫得清清楚楚,希望那些喜歡繪畫、喜歡中國文化的朋友可以從中收穫一些知識與經驗。

很多人也由此了解到,每一幅美到窒息的畫作背後,都是杉澤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

據杉澤的朋友說,學生時代的杉澤很少離開書桌,看到他的時候,不是在讀書,就是在繪畫。也曾不眠不休一整夜,只為創作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

他不停整理讀書筆記,如今已經有厚厚的幾大本。

關於【白鸞•化翼】中的佛頭,他解釋說:「中國傳說中的種種異獸,不只是局限在山海經所記載的上古世紀,山海經只是他們最早出現的地方之一,我相信他們是能延續的,在這片土地上延續至今。」

有眼尖的網友說【夫諸•白鹿】中屏風上的水紋像是借鑑了日本浮世繪,杉澤的回應,誠實中還帶有一點小驕傲:「有朋友問到屏風上的水紋,其實並非浮世繪的紋樣,而是借鑑了我男神——南宋畫家馬遠的《黃河逆流》圖。」

中國絕美《山海經》震撼來襲!

"百鬼畫師"杉澤2018年全新作品。

"博物君"張辰亮、國家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重磅推薦!

為華夏上古志怪傳奇插上另一種想像的翅膀。 


來源:鳳凰網讀書

原標題:天吶!山海經竟然是部上古食譜?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往期文章(點擊題目即可閱讀)

相關焦點

  • 歷史傳說:「饕餮大餐」裡面的饕餮是不是龍的兒子?
    「饕餮大餐」這個詞經常被大家提起,也有人隱隱約約知道裡面的饕餮是個上古兇獸,據說還是龍的兒子,但是在很多的記載中龍生九子,九個兒子中並沒有饕餮的存在,那麼饕餮到底是不是龍的兒子呢,饕餮和龍到底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 《山海經》饕餮
    《山海經·北山經》在一個叫鉤吾的山上生活著一種動物叫饕餮別名狍鴞,長著羊身人面眼睛在腋下叫聲像嬰兒,愛吞食見到什麼吃什麼,最後把自己的身體也吃掉了,只剩下頭。所以在古代紋飾中很少見到完整的饕餮。饕餮在很多典籍裡面都有記載,在一些和美食有關的器皿上也有饕餮紋飾,在設計饕餮的時候考慮到它比較貪吃把嘴設計的比較大,牙比較多獠牙很長,擅長吃的特點比較明顯,身體顏色較深,頭上的角也比較顯著,這樣看起來比較威武,因為饕餮貪吃把所有能吃的都吃完了把自己的身體也吃掉了,最後就剩下頭了。
  • 山海經神魔異獸—饕餮
    饕餮,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秘怪物,名叫狍鴞,古書《山海經·北次二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兇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它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
  • 《山海經》中的饕餮,可能是蚩尤身體的一部分,而且還很可愛
    《山海經·北山經》有云:「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經考證,這裡的「狍鴞」,指的就是饕餮。可見,這東西長得相當嚇人:有羊的身體身和人的臉,眼睛長在腋下,尖牙利爪,聲音像嬰兒,喜歡吃人。
  • 《山海逆戰》中的饕餮符合山海經設定麼?
    更重要的一點是山海逆戰運用了《山海經》這部中國最早的精怪志作為基礎,在此之上加入了吞噬異獸肉獲得異能這個設定讓角色出現了無數的可能性,更是要比傳統的劍法氣功類型更加有趣。在作品中出現了無數的異獸每種異獸在能力上大多都符合山海經的設定,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幾隻異獸之一——饕餮。
  • 《山海經》異獸錄,四大兇獸:饕餮、窮奇、檮杌、混沌
    山海經大家都知道是一本記錄地理人文,上古傳說,還有就是異獸錄,不過中國擁有著大把的資源。卻沒有影視公司想去影視化中國的山海經中的異獸。
  • 《山海經》上古神獸之饕餮,四大兇獸之一,有何玄機!
    >食人這是《神異經》中對饕餮的描述《神異經》是一本模仿《山海經》的書所以我們可以肯定這一描述就是來源於《山海經》在山海經的鉤吾山上我們也看到過一種叫狍鴞的異獸這就要問問史上《山海經》第一評論員了他就是東晉的郭璞它在注釋狍鴞的時候寫道為物貪惏食人未盡還害其身
  • 《山海經破蠱師:饕餮獸》上線 神獸大戰一觸即發
    6月22日,魔幻動作巨製《山海經破蠱師:饕餮獸》上線搜狐視頻,觀眾將徜徉在宏大驚險的魔幻世界,享受特效精良的魔法帶來的視覺衝擊效果。電影中,青龍、朱雀、白虎、玄武、麒麟五人小隊合力大戰饕餮的故事驚險刺激,十分適合年輕人觀看。而眾明星演繹的正邪對抗,撲朔迷離危機重重的奇案追蹤更將是一場過癮的燒腦大戲。
  • 山海經中最美的四個神獸,第一最妖嬈,最後一個令男人夢寐以求
    山海經作為古代的一本奇書,書中描述了一個光怪陸毅、神秘莫測的世界。 而說起山海經異獸,相信大部分人會第一時間聯想到,那些猙獰恐怖的上古兇獸。 比如窮奇、饕餮、狻猊等等,隨便羅列都不下五指之數。
  • 山海經中的四大兇獸,饕餮因貪吃而聞名,竟然受到吃貨的青睞
    中國先秦時期的重要古籍《山海經》,主要記載了傳說中的地理知識、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同時也記載了許許多多的神話人物、圖騰、異獸、藥物、巫術等。談到異獸,大部分我們耳熟能詳的異獸都是出自《山海經》,比較著名的就有鳳凰、麒麟、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窮奇、混沌、檮杌、饕餮等。
  • 山海經:饕餮並不兇,之所以被稱為「兇獸」源於人的貪心
    在古書《山海經》中記載了各式各樣的上古異獸,個個都破壞力很強,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兇獸。
  • 《山海經》四大異獸:應龍戰鬥力爆表,帝江善歌舞,饕餮貪食
    《山海經》四大異獸:應龍戰鬥力爆表,帝江善歌舞,饕餮貪食1、應龍應龍,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亦作「黃龍」。據《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學者也推測應龍曾作為黃帝大將斬殺蚩尤、夸父,曾以尾畫地成江,助大禹治水,擒獲無支祁,可見其戰鬥力爆表。而《述異記》所記記載,「水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 妄想山海:真正的山海經來襲,異獸吞噬饕餮進化,洪荒世界長這樣
    妄想山海:真正的山海經來襲,異獸吞噬饕餮進化,洪荒世界長這樣 「我們這款山海經...」 「你騙人,什麼山海經,騙我下載了那麼多次,都是掛機尋路的垃圾遊戲...」 「你閉嘴,你那是假的山海經,我們...」
  • 《山海經》四大兇獸:饕餮兇殘貪食,窮奇善蠱惑人心
    《山海經》四大兇獸:饕餮兇殘貪食,窮奇善蠱惑人心1、饕餮饕餮相傳是龍的第五個兒子,根據《史記》詳細記載了饕餮的來歷:饕餮乃縉雲氏之子,更是一種神秘怪獸又據《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又北三百五十裡,曰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這是饕餮更早的記載,「狍鴞」指代饕餮2、窮奇窮奇是少昊之子,蟜極之弟,後成為四兇之一。
  • 《山海經》的四兇之一饕餮,有可能是這種動物,專家:基本上相似
    山海經四兇之一的饕餮,有可能是非洲的這種動物,專家:基本相似山海經就是我國上古時代的一本奇書,書中的記載可謂是包羅萬象,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內容,所以其中有很多內容是後人所不理解的,就是認識很多人認為山海經是一本虛構出來的書,現在都不是真實的事情
  • 貪吃饕餮吃自己:《山海經》神話傳說(6)
    古老而神奇的《山海經》反映了我們祖先偉大的想像力、創造力,蘊藏了巨大的智慧。其中的神話傳說更是浪漫而瑰麗。今天小編繼續跟大家分享《山海經》裡的神話傳說,有興趣的粉絲可以翻看小編的往期文章喲。狍鴞傳說狍鴞就是饕餮,是一種食人怪獸。傳說它特別貪吃,最後竟然把自己的身體也吃掉了,只剩下一個腦袋。所以在商周的青銅鼎上,只刻有它猙獰的頭部:虎口大張,齜牙咧嘴,雙目圓瞪。鼎最初是用來盛食物的,上面鑄的饕餮紋是為了讓人們引以為戒。
  • 《山海經》記載的饕餮原型,長著一副人臉,難道是人獸混合體?
    饕餮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相傳是上古四大兇獸之一,傳說是龍的第五個兒子,又傳說是斷頭的蚩尤,饕餮性好食,故立於鼎蓋,用以比喻貪得無厭者,民間一直傳說饕餮有虎齒,人爪,羊身,巨嘴,是一種多獸結合的怪物。
  • 山海經異獸排名,饕餮第五,第一你絕對想不到
    《山海經》作為中華文化中的明珠,總是有著說不完的話題,其中所記載的山川地理、人文百科也被一代代人所研究稱道。 但是要說起《山海經》中最為神秘的是什麼,異獸就成了唯一的答案。 《山海經》中異獸多如繁星,僅《南山經》一篇,所登場的異獸就多達二十餘種。
  • 山海經中的饕餮有哪些形象,它是怎麼變成兇獸的?
    我們現在提到「四兇」,就會想到我們中國神話當中的怪物,他們分別是混沌、窮奇、檮杌、饕餮。這四種兇獸最出名的就是饕餮,因為它是跟「食」有關,而我們中國古代又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總得來說,饕餮的傳說要比其它三位要廣的多。
  • 山海經裡的饕餮不就是非洲的這個生物嗎?
    饕餮,又名狍鴞(páo xiāo),據《山海經·北山經》記載:「(鉤吾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於是有人根據這個描述畫了下面的形象圖。這張圖其實很傳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