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一個直徑為2.5億光年的空洞——可能是文明擴張的結果

2021-01-08 老胡說科學

當我們在夜晚仰望天空時,很容易產生這樣一種印象:星星永遠以勻速的方式運動著。當然,我們知道事實並非如此。恆星合併成星系,星系合併成星系團。至於星系間廣大而空曠的區域。這些區域真的是空的嗎?它們的密度大嗎?

有一個特殊的空間區域被稱為布茨空洞,這是一個與宇宙中觀察到的任何其他區域都不同的巨大的真空區域。

早在1981年,天文學家羅伯特·科什納和他的團隊就發現了這個「虛空」,有時也被稱為大虛空,它是一個巨大的球形空間區域,裡面幾乎沒有星系。它距離地球約7億光年,位於布茨星座附近,因此得名。研究人員最初在他們的論文中發表了這一驚人的發現,「布茨虛空有數百萬「百萬秒差距」立方米的空隙(一秒差距為3.2616光年)。」

1秒差距圖解這個超大空間的直徑為2.5億光年,大約是可觀測宇宙直徑的0.27%,而宇宙本身的直徑就有930億光年。它的體積估計為236,000 Mcp3,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大的空間。

在它被發現後不久,天文學家們就開始注意到這個區域實際上是多麼的稀疏。起初,他們只能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8個星系,但進一步的觀察發現總共有60個星系。現在,雖然這看起來可能仍然很多,但這就像在一個比美國大陸還大的地區(這僅僅是在二維空間中)偶然發現60英裡長的物體一樣。根據天文學家格雷格·奧爾德林的說法,如果銀河系位於布茨空洞的中心,那麼直到1960年代我們才知道還有其他星系。

作為比較,我們的銀河系在300萬光年的空間裡大約有24個鄰居。考慮到宇宙中其他地方星系之間的平均距離是幾百萬光年,從布茨空洞的體積來看,它應該包含大約1萬個星系。

像肥皂泡

科學家們顯然很想知道這樣一個異常的空間區域是如何形成的。計算機模型表明,更小的空洞更常見,是由於星系之間由於萬有引力而相互靠近造成的。這將導致鄰近區域的空無一物,而且由於這一過程是自我強化的,它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但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布茨空洞存在,主要是因為自宇宙誕生以來,由於引力的作用,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清除這麼大的空間。

對解釋的需要催生了一種新理論,該理論認為超空間是由更小的空間混合而成的。奧爾德林注意到,在空洞內的星系呈現出管狀結構的奇怪形狀——這可能是一個重要的線索。反過來,他懷疑布茨空洞是更小的空洞聚集在一起的結果,就像肥皂泡凝聚成一個大的肥皂泡一樣。至於星系管,那很可能是較小空洞之間邊界的殘餘。奧爾德林推測,這些星系現在被困在超空間內。

還有另一種更激進的可能性,而且很可能沒有在科學文獻中被考慮到。布茨真空可能是卡爾達謝夫三世規模文明擴張的結果。當殖民泡泡從它的主星系向外擴張時,文明會將它遇到的每一顆恆星(以及隨後的每一個星系)遮蔽在戴森的外殼中。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這個空間有這麼漂亮的球形形狀。考慮到這個空洞距離地球約7億光年,而且40億年前宇宙中可能出現了智能生命,這個古老的文明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個驚人的宇宙工程壯舉。現在,這是純粹的推測,但是考慮到這種現象的奇異性,把它作為一種可能性是值得的。

一個陰森、空曠的地方

空虛的本質為思考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資源。這個地區的「遊客」肯定會被孤立感淹沒,因為星系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遠處的太空非常黑暗。

布茨真空可能是太空中最完美的真空,其影響值得我們思考。不僅像巖石和灰塵這樣的物體是非常罕見的,粒子也是如此。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需要很久,也可能永遠不會發生。

這種極低的密度意味著,當一種中微子進入空洞時,它在離開時看起來完全一樣。光子也是如此。物質粒子的質量比光子和中微子大得多,當然會被拉向真空的牆壁。由於具有這種保持狀態的特性,布茨真空可能有一天會被視為終極時間膠囊——發射出一種光子模式,但這種模式在數億年後到達另一端時才會被重新發現。

阿尼西莫夫還想知道,考慮到它的低密度,它會像在真空中旅行一樣:也許布茨真空將成為未來高速拉速器的試驗場,以99.99999%的光速運行。它極低的密度肯定會吸引那些想要在沒有討厭的星際塵埃的情況下創造速度紀錄的人。

相關焦點

  • 地球處於宇宙最大空洞之中,直徑20億光年,猶如地球「保護傘」
    雖然宇宙非常大,但是對於人類來說,也可以將宇宙比作是一個「地球」,宇宙存在著各類天體,其中包括神秘莫測的黑洞、空洞,它們便可以被認為是宇宙中的「無人區」,或者是宇宙中最荒涼的地方。很多人都好奇為何人類至今都沒有辦法找到外星人,其實或許是因為地球處在宇宙的「空洞」之中。什麼是宇宙「空洞」呢?
  • 地球附近有個3.3億光年的空洞,竟佔整個可觀測宇宙直徑的1/280!
    想像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假如周圍1.65億光年的範圍內,幾乎什麼物質也沒有,沒有星系,沒有恆星,沒有行星,沒有塵埃和氣體,有的只是虛無和空曠,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會怎樣?
  • 是誰「偷走了」2.5億光年內的天體,給宇宙留下了一片荒原?
    據觀測,牧夫座空洞的直徑達到了驚人的3.3億光年,這個尺寸佔可觀測宇宙直徑的0.27%,足夠並排放下2200個銀河系。我們知道,在星系團或者超星系團中,星系普遍以絲狀或者網狀的形式分布,這種結構自然會出現大量的空白區域,我們稱之為空洞。
  • 橫跨18億光年超級空洞被發現 宇宙或存在「老大」
    天文學家的答案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一個巨大無比的洞。  據英國《衛報》4月21日報導,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的最新研究發現,宇宙中存在一個超級空洞,這是一團橫跨18億光年的球狀物質,其中的星系密度遠遠低於正常區域。該研究的負責人、夏威夷大學天文學家伊斯特凡·扎普迪稱,這團物質 「可能是人類發現的最大的結構」。
  • 直徑可達10億光年的宇宙空洞
    相信大家都知道,宇宙可不像地球這樣,是一個物質密集非常大的空間,浩瀚的宇宙中物體的分布是非常廣闊的,大量的物質基本都集中在星系之中,而在星際空間中,物質的密度就非常少了。所以星際空間是一個空闊,黑暗,無比寒冷的地方。可能在很多人看來,星際空間的物質密度是宇宙中最小的,可事實上,宇宙中還有一種特別的現象存在,那就是巨大無比的空洞。
  • 距離地球100億光年,科學家發現直徑10光年的「宇宙牆」
    長城式宇宙牆我們知道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等其他星系組成了直徑1000萬光年的本群星系。本群星系又隸屬於室女座超星系團,其直徑約1.1億光年。在我們的可觀測宇宙中,星系網絡構成的宇宙結構往往不超過12億光年。而三年前新觀測到的星系群結構直徑卻達到了13億光年。
  • 宇宙最大的天體結構,不是超級空洞,而是達100億光年的宇宙長城
    宇宙中竟然有「圍牆」?這個消息太令人震驚了,甚至於讓人不敢相信。但是科學家們確實在距離地球100多億光年外面發現一個神秘的區域,這個區域像被一道透明圍牆圍起來一樣,和宇宙其他空間隔絕開來。,他們使用超強的黑科技將此區域屏蔽起來,讓宇宙中其他文明無法窺探內中奧秘。
  • 迷失在1.5億光年的空洞之中!宇宙最孤獨星系了解一下
    在宇宙中,星系通常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群。比如,數十個矮星繫緊密環繞在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周圍,構成所謂的本星系群。其中,著名的大小麥哲倫星系是銀河系的兩大近鄰,距離我們分別約為16萬光年和20萬光年。
  • 宇宙中的無人區——牧夫座空洞,是由超級文明的星際大戰導致的?
    1981年,科學家通過對宇宙的觀測,發現了一片最為神秘的區域,在距離我們7億光年在宇宙深處,有個目前一發現的最空曠寂寥在一片區域,該區域的規模大約為
  • 7億光年外驚現巨大空洞,星學界視其為宇宙最黑暗空間
    宇宙雖浩瀚無垠,但就其大範圍來說,物質的分布幾乎是平均的,所以我們看到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星空照片都是星辰密布的。然而天文學家在觀測宇宙天體時,卻在距地球7億光年的星系群中發現巨大空洞。仿若璀璨星空中出現一個被"啃噬"的缺口。
  • 宇宙更詭異的存在:宇宙牧夫座空洞,宇宙之大讓人類感到孤獨!
    在宇宙中有個像黑洞一般邪門的存在,裡面靜謐而廣大,它就是宇宙空洞。在這個地方詭異之處就在於它在宇宙中 顯得非常突兀,宇宙充滿了各種星系,有無數的天體,但偏偏在存在一個空間裡面的空蕩蕩的,似乎裡面的星系被某種神秘的力量隱藏了起來。
  • 3.3億光年只有60個星系,牧夫座空洞是怎麼形成的?
    在直徑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裡,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數千億個星系在大部分人的想像裡數千億個星系一定密密麻麻擠滿了整個宇宙,但事實上宇宙中還存在許多星系分布十分稀少的區域。這樣的宇宙空間一般被稱為「空洞「在距離地球7億光年遠的地方有一片直徑3.3億光年的時空區域,它被稱為「牧夫座空洞」,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天文學家在這裡發現了只發現了60個星系,而在宇宙其他地方,相同的大小的空間中都存在至少10000
  • 3.3億光年只有60個星系,牧夫座空洞是怎麼形成的?
    3.3億光年的時空區域,它被稱為「牧夫座空洞」,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天文學家在這裡發現了只發現了60個星系,而在宇宙其他地方,相同的大小的空間中都存在至少10000個星系。根據以上數據來看,如果牧夫座空洞內的星系上存在智慧文明的話,它們的天文學家大概率會認為宇宙中只有自己這一個星系
  • 奇怪的「宇宙空洞」,直徑10億光年,可能是平行宇宙存在的證據
    目前人類發現的最大宇宙結構被稱為「武仙-北冕座長城」,它是可觀測宇宙中最大的已知結構,這個宇宙長城由無數的星系組成,整體長度可能綿延超過100億光年,佔據了整個可觀測宇宙的10%,如此巨大的宇宙結構引起了科學家的質疑
  • 最新研究:我們在一個直徑為2.5億光年的巨大「氣泡」中運動!
    地球、太陽系、整個銀河系和距離我們最近的幾千個星系在一個直徑為2.5億光年的巨大「氣泡」中運動,那裡的物質平均密度是宇宙其他地方的一半,這是日內瓦大學(UNIGE)一位理論物理學家提出的假設這些非常明亮的事件,為觀測者提供了高度精確的距離,這種方法使得確定H0值為74 (km/s)/Mpc成為可能。
  • 為什麼宇宙年齡僅138億年,而整個宇宙直徑卻有24萬億光年?
    ​根據現代宇宙學,宇宙的時間和空間都是創生於138億年前的奇點。138億年過去了,宇宙的直徑膨脹為930億光年,膨脹速度為光速的3.37倍,這與相對論所說的光速最快不矛盾嗎?宇宙的半徑不應該是「宇宙年齡×光速=138億光年」嗎?
  • 科學家發現宇宙超級結構,達到了5.2億光年,人類能夠走出去嗎?
    當然,對於剛剛走出地球的人類來說,我們看到的也只是一個廣闊的太陽系,後來隨著觀測技術的不斷提升,我們看到了太陽系之外的銀河系。太陽系在銀河系面前也只是一粒塵埃,整個銀河系存在著1000-4000億顆恆星,而每一顆恆星基本都有一個恆星系。那麼銀河系很大嗎?站在太陽系的角度,它的直徑達10萬光年,的確很大。
  • 宇宙五大奇異現象超級巨型空洞與神秘謎底的關聯
    在我們的理論中,宇宙是一場138億年前的一次一個奇點的大爆炸,然後產生了我們現在所能理解得到的三維宇宙時空。儘管在這個較為完善的宇宙起源學說比較充分的展示了宇宙的起源與之後的諸多理論方向明確解釋著宇宙的發展與歷程,但是仍然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對於宇宙的莫提我們不甚了解。而諸多方面則多是取決於宇宙的極大尺度與我們的航天動能方面的落後,也因為如此我們對於宇宙有太多的僅僅只是猜測而已。
  • 宇宙年齡138億年,為何直徑卻有930億光年?
    科學家一直想尋找到其中確切的答案,可是由於宇宙實在太大了,現在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只是皮毛而已,更不用說像「宇宙是怎麼來的」這樣的終極奧秘了,如果人類能夠解開宇宙起源之謎,那麼人類文明等級至少可以提升四個等級,從0.7級文明直接躍升到宇宙5級文明,但是對於人類來說很難很難,畢竟人類的文明等級不到一級,直接升到五級文明不太現實。
  • 宇宙直徑真有930億光年?子虛烏有
    任何認知方式都應該建立在合理可靠的理論及數據基礎上,但是現代科學在進入21世紀後卻越來越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很多觀點都是通過一些想當然的理論和模型予以強行推論的,諸如宇宙直徑(或可觀測宇宙範圍)為930億光年的說法就缺乏基本的實據和合理性邏輯,但這個觀點卻似乎越來越成為了科學界的主流認知。現代科學有一個公認的觀點:宇宙是經過暴漲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