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類腦智能,挖掘與學習大腦的無限潛能|矽步聽覺篇

2020-12-03 機器人大講堂

本文作者:陳娟博士,華南師範大學教授,矽步機器人研究員

類腦智能依賴於對大腦的了解,但是大腦的功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具有短時適應性(分秒級別)和長時(幾天到幾年)可塑性,甚至不同感知皮層的功能也可以發生完全重組。本文將對大腦功能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組,從聽覺角度,進行簡要介紹。

人類大腦包含約1000億個神經元,能產生100多萬億個連接,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這樣一個複雜的系統決定了我們人類可以自然流暢地完成各種複雜動作和運動、完成對外部世界的知覺、注意、記憶和思維等認知過程。

類腦智能的目的是向大腦學習,模仿人類神經系統的工作原理,開發出快速、可靠、低耗的運算技術。但是人腦的計算功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短時間的適應和長時間的學習、損傷後引起的功能重組都會改變大腦的功能。

短時間的適應的例子很多,比如當我們看向下流水的瀑布幾秒鐘之後,再看靜止的物體,就會覺得靜止的物體是在向上運動。稍微長一點的可塑性的例子包括知覺學習和運動學習。研究表明,經過一周的學習,人的面孔加工腦區的活動性和信號的信噪比就會發生變化。經過大概一個月的學習,人的視覺加工的皮層下核團外側膝狀體的活動性就會增強。甚至有研究表明,玩視頻遊戲也會影響人的視覺敏感性。

關於長時程大腦功能重組,最極端的例子是盲人視皮層的功能改變。下面的視頻的主人公Ben是一個三歲時眼球就被摘除的盲人,他雖然眼睛不能接受任何輸入,但是使用回波定位(echolocation)這一類似於蝙蝠的特異功能,他可以用「聲音」看世界。

日常生活中,他使用唇部發出噠噠噠的聲音,然後根據聲音的回波,他可以識別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可以迴避障礙物,可以打籃球、騎自行車,甚至可以識別物體的材質。正常人一般只能看到頭前面的畫面,但是通過回波他可以「看」到身後和頭頂的世界。

視頻中說Ben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用回波來「看」世界的人,事實上並不是。最早在1749就有盲人能識別物體的報導。很多盲人都可以被動地使用自然環境中的回波來感知環境的細節,尤其是在障礙物迴避時。

其中一些人會用唇部主動發聲來產生回波。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都可以幫助盲人識別外部世界。視力正常的人(非盲人)由於主要通過視覺來感知世界,因此很少注意到周圍物體產生的回波。但是通過訓練,正常人也可以通過回波來迴避障礙物,即產生回波定位能力。

神經學家認為,人的任何行為都是和大腦的特定功能相聯繫的,都有其生物學基礎。那這種沒有視覺輸入,但是可以根據聲音的回波「看」世界的人的大腦功能是否和正常人一樣呢?是不是大腦功能已經發生了變化呢?

2011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Goodale教授課題組(Thaler, Arnott, Goodale, 2011)開展了一項實驗,旨在研究盲人的回聲定位的神經機制。他們記錄了四位被試(早期失明的盲人被試、14歲時失明的盲人,以及兩名正常人)在聽到回波時的腦活動。

(圖 1 能使用回波定位的盲人在聽到回波時,大腦的視覺皮層激活,聽覺皮層沒有顯著激活。而控制組在聽到同樣的回波時,聽覺和視覺皮層都沒有激活。)

令人驚訝的是,研究結果發現,早期致盲的回波定位者在聽到回波時,初級視皮層表現出較常人更強烈的回聲定位的特異性活動,但是聽覺皮層並沒有激活。14歲致盲的回波定位者的大腦也具有類似的活動,但是並沒有早期致盲者強烈。而視力正常的控制組無論視皮層還是聽皮層都沒有激活。這意味著,由於沒有視覺輸入,回波定位盲人的視覺皮層不能加工視覺信號,閒置的視覺皮層逐漸發生了功能轉變,開始加工聲音回波。

人們普遍認為視覺皮層只能加工視覺信號,聽覺皮層只能加工聽覺信息。這項研究挑戰了人們的傳統觀點,認為對特定人群皮層的功能是可以發生重組的。事實上,人們還發現盲人在通過觸摸讀盲文的時候,他們的視覺皮層也會大片激活。大腦功能隨環境的適應性和極端情況下的功能重組,使我們人類能夠更好地適應複雜多變的外界環境。

矽步機器人建立了以特聘專家Melvyn Goodale博士(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加拿大高等研究院院士)為首席科學家的研發團隊,來自機器人、深度學習、認知神經科學、計算機等多個專業領域,專注於類腦感知與智能檢測關鍵技術的開發。

相關焦點

  • 父母如何挖掘孩子的潛能
    這與孩子成長早期父母是否正確挖掘孩子的潛能有很大的關係!挖掘孩子的潛力父母要做到以下幾點:一、先從修煉自己開始,讓自己的眼睛變得有覺察力,通過我們的視覺、聽覺、感覺,訓練自己發現美的眼睛,感覺到美的心靈。提升做家長的能力才能挖掘孩子的潛力。二、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怪癖!高智商的孩子能夠非常專注的沉浸在一件事請當中。
  • 陳娟:鍾情腦科學,探索新天地
    「大腦本身進化得非常完美,現有的結構剛好可以完成特定的功能,這一點就讓我覺得非常有魅力。」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陳娟在採訪中回答道。正因如此,原本在數學專業學習的她在研究生階段時選擇了心理與認知科學,開始對感知與動作的神經機制、感知與動作訓練以及大腦的可塑性等系列問題展開深入學習與探索。多年以來,她從未停下求知的腳步,不斷拓展著研究方向,試圖將認知大腦領域的迷霧層層撥開。
  • 陳娟:鍾情腦科學,探索新天地
    「大腦本身進化得非常完美,現有的結構剛好可以完成特定的功能,這一點就讓我覺得非常有魅力。」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陳娟在採訪中回答道。正因如此,原本在數學專業學習的她在研究生階段時選擇了心理與認知科學,開始對感知與動作的神經機制、感知與動作訓練以及大腦的可塑性等系列問題展開深入學習與探索。
  • 類腦智能,邁向通用人工智慧新可能?
    剛剛結束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上,來自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的林偉教授在「認知智能,改變世界」行業論壇中提到,「類腦智能已成為人工智慧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類腦智能和類腦計算到底是什麼,與現有經典計算和當前的AI技術有哪些不同,是否真的能夠擔此「跨越式」的重任?面對如此多問題,這次我們就來一探「類腦智能」的究竟。
  • 復旦教授林偉:類腦智能已成為人工智慧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
    論壇上,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林偉在主題演講中談到。論壇結束後,林偉就類腦智能技術以及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等問題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專訪。林偉 WAIC 圖類腦智能是人工智慧由強到弱的突破口林偉認為,從單純依賴數據驅動到數據驅動和模型驅動並行
  • 類腦智能,馬斯克、陳天橋都爭相投資的腦科學是什麼?|萬字研究
    腦科學也被叫做認知科學,它是一種探索大腦是如何工作的科學——如何思考、如何記憶、如何學習等。腦科學並不僅僅指的是Elon Musk所醉心的「腦後插管」,現今的腦科學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領域:腦疾病防治研究、腦機接口研究和類腦智能研究。
  • 新氦類腦智能與默沙東強強聯手 類腦智能助力醫藥產業技術升級
    上海新氦類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氦類腦智能"),近日在進博會現場正式與默沙東(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默沙東")籤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深入合作、共同推動類腦智能在醫藥產業領域的發展應用。
  • 家庭領讀人 | 你的大腦擁有無限潛能
    約等於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的50倍記憶容量相當於5億本書籍我們每個人的大腦都有無限潛能如何合理開發自己大腦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呢?我是東城婦聯「家庭領讀人」欄目的主講:韓竹愛因斯坦說過:「人類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就是對大腦無限潛能的認識。而人類在未來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對大腦潛能的充分開發。」 人腦與生俱來就有記憶、學習與創造的巨大潛力,而且能力比人類所能想像的還要大得多。據研究,人的大腦在理論上的信息儲存約等於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的50倍,也就是說人腦的記憶容量相當於5億本書籍的知識總量。
  • 生命科學的全新時代:類腦智能、數位化生命、AI驅動醫藥與醫療
    「生命科學的全新時代」主題論壇預設三大分議題:腦科學與腦計劃——類腦智能來臨、基因工程與數位化生命將如何改變人類健康、AI驅動生物醫藥與智慧醫療。腦科學與腦計劃——類腦智能來臨 厄溫·內爾是著名德國生物物理學家,現任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和哥廷根大學教授,主要從事神經細胞的生物基礎研究,1991年因發現細胞內離子通道,開創膜片鉗技術而與伯特·索克曼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 《無限可能》:馬斯克的御用腦力教練,揭示無限潛能的秘密
    在經歷多年閱讀和學習障礙的過程中,吉姆逐步摸索出一套顯著提升大腦潛能的科學方法,並通過教授他人如何釋放自我潛能,每年幫助20萬人成功開發大腦,其研發的訓練課程受到哈佛大學、谷歌、SpaceX、通用電氣等機構的一致推崇。那麼,人類的大腦究竟存在哪些未知的潛能呢?我們應該如何充分利用自己與生俱來的資源呢?《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這本書或許可以給你想要的答案。
  • 北大學霸力薦:從《無限可能》出發,人人都是最強大腦的超級英雄
    多年之後,他成為大腦教練、記憶力提升、腦力優化、快速學習方面公認的世界級專家,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幫助他人釋放自身蘊藏的潛能和腦力上。每年有20多萬人受他的影響,加入從平凡到非凡的腦力開發之旅。2.1關於潛能的7個謊言七個關於潛能的謊言:打破舊的觀念,升級新的信念。這些限制性的信念都是謬論,明白這一點是進入無限可能境界的關鍵一步。
  • 《無限可能》:成就學習大師的大腦使用手冊,助你喚醒學霸潛能
    他在iTunes上主播《奎克大腦》(Kwik Brain),穩居教育培訓類節目榜單前列。今天,我們要推薦的這本書就是他的用腦操作指南。他把自己升級大腦,快速學習,實現人生突破的系統方法寫成了一本書——《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吉姆告訴我們,我們都可以像他那樣完成突破,成功逆襲,最終打開人生的無限可能模式。
  •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科研成果彙編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15年6月,是國內高校最早成立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交叉科研創新機構。研究院以復旦大學應用數學、生物學、信息學、臨床醫學等多學科優勢為基礎,交叉融合、聚力創新,開展計算神經科學、計算神經病學、認知與神經科學、類腦智能技術與轉化、腦疾病智能診療等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創新研究。研究院現任院長為馮建峰教授。
  • 阿爾法腦波蘊藏巨大超能力,開發你的無限潛能!
    現代科學積極倡導α波是為人們學習與思考的最佳腦波狀態,道理就在於此。 每一種腦電波都有其相對應的不同的大腦意識狀態。也可以說在不同意識狀態下需要不同的腦電波才能最好地完成大腦的工作。如果大腦在某個具體情況下不能出現相應的腦波,我們就有麻煩了。
  • 如何最大限度利用潛意識挖掘自身的潛能?
    消極失敗的心態之所以會使人懦弱無能,走向失敗,是因為它使人放棄了對偉大潛能的挖掘,讓潛能在那裡沉睡,白白浪費;積極成功的心態之所以會使人心想事成,走向成功,是因為它使人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潛意識,挖掘出自身的巨大潛能。人人都渴望成功,那麼,成功有無「秘訣」?回答是有的:成功者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根本原因在於它能夠運用潛意識挖掘出自身無窮無盡的潛能。
  • 全國首臺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發布:神經元數量相當於小鼠大腦
    從本質上來說,類腦智能就是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但歸根結底,人腦的複雜程度是類腦智能永遠不可能完全複製得了的。因此,類腦智能更多的是希望借鑑人類大腦的工作機理,模擬出能和人類一樣具有思考、學習能力的計算機。
  • 人的大腦僅開發了10%?人類的潛能是無限的?或許並不是這樣
    電影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及從小到大聽到的潛力無限的鼓勵,讓很多人覺得「大腦僅僅開發了10%,人類的潛能是無限的」是一種事實,但事實上這是一則很早就開始流傳出來的謠言,經不起任何的推敲。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科學家雖然還沒能靠自己的大腦去完全了解大腦本身,但在成熟的腦成像技術幫助下,科學家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大腦沒有任何一部分是閒著的。一個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所想的每一件事,都會在大腦內部形成風暴,進而連通激活大腦的各個部位。
  • 章魚愛記憶:激發孩子大腦潛能的方法
    眾所周知,大腦的潛能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大腦是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大腦潛能的,但是,你知道怎麼樣才能真正有效的激發到我們的大腦潛能嗎?孩子應該從小就鍛鍊激發大腦潛能。下面,【章魚愛記憶】為你搜集激發大腦潛能的各種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看完這本書,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開啟無限可能的2021
    真的,只要你願意去學習,有無限可能打造更出色、更聰明的大腦。這是世界公認的記憶專家&大腦教練吉姆奎克在首部作品《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中,向讀者傳達的信息。書中,他不僅用自己的成長經歷告訴大家,利用提升腦力的有效方法,自己從童年大腦受傷的學習困難戶,最終成為記憶專家和大腦教練,每年影響20多萬人,加入從平凡到非凡的腦力開發之旅。
  • 心理學:如何挖掘自身的潛能?
    潛能,是人先天固有的一種稟賦條件和內在特質。人的潛能是可以開發的,年輕的我們正處於開發潛能的最佳階段,因此不能忽視潛能的重要性。當今社會正處於科技飛速發展的時期,挖掘自身的潛能是每個人刻不容緩的事情。1.潛能來源我們大量的積累古今中外,那些被世人銘記於心的成功人士,他們的靈感、直覺、預知力等都是潛在能力的具體表現。他們就是因為開發了自身的潛能,才有了輝煌的成就。一般來說,人的潛能是以往日常生活中遺留、沉澱、儲備下來的能量。比如,小孩在很小的時候就要學會走路,成長時期每天都在走路,到了成年的時候,他用腳走路的潛能就與小時候走路所沉澱下來的能量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