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人類的好奇心總會被超乎常理的景象吸引。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帶有「奇幻」色彩的奇觀遍布寰宇——深海、湖底、沙漠、極地,走進這些顛覆認知的景觀,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任何語言描述都顯得貧瘠而匱乏。
當然,這些地方並不容易去到。當你還沒準備好啟程時,不妨先來企鵝問答上看看「奇觀」系列,世界各地的奇景通過眾多網友的回答分享,將滿足你的好奇心。(文中景觀圖片皆為網友回答所附圖片)
世界上都有哪些自然奇觀?
企鵝問答達人:人力資源知識分享
1.間歇泉噴發前,冰島
就在間歇泉噴發前幾分鐘,水流匯聚成一個大大的水泡。
2.斑點湖,加拿大
夏季水分蒸發,湖底的礦物質露出來,形成了荷葉一般的圓形圖案。
3.蛛網田野,澳大利亞
這裡有成千上萬張蛛網。形成原因是有數千蜘蛛因逃避洪水而遷徙至此。
4.雪煙囪,北極地區
這些噴氣孔讓地底火山產生的蒸汽噴出來。在北極地區,只要這些熱氣離開地底,就會瞬間結冰,於是在火山口附近形成了大量雪煙囪。
5.丹霞地貌,中國
這些多彩的巖石地形,是紅色砂石和礦物沉積數百萬年的結果。風雨將他們蝕刻成多種形狀。
6.帝王蝶遷徙,美國和墨西哥
帝王蝶本身是黃黑色,但每年十月它們遷徙時,成千上萬隻蝴蝶充滿天空的情形的確是十分華麗。遷徙路程從北美之墨西哥,綿延2,500英裡。
7.冰甲烷氣泡
死亡生物體腐爛時被細菌分解會釋放出甲烷氣體。當甲烷被困於冰中時,就會產生下圖的景象。
8.永不停息的雷暴,委內瑞拉
卡塔通博河口有一十分特殊的雷暴天氣,被稱為卡塔通博閃電。這中雷暴一年中大概有160天左右,每天10小時,一小時280次閃電。因為閃電多,產生的臭氧十分可觀。
9.大藍洞,貝里斯
這些巨大的水底洞穴形成於遙遠的冰河時代,當時的海平面與今天完全不同,許多海底還都暴露在地表。藍洞可能是當時的侵蝕形成的然後又被海水灌滿。
10.圓形巨石,紐西蘭
這些自然形成的圓形巨石位於Koekohe海灘邊。本來可能是海底的沉積物,如砂石等,經過6,000萬年的侵蝕變成現在這形狀。
11.蒸汽塔,冰島
由於強烈的地熱活動,這些陰森的蒸汽塔加上極光,看上去像是地外星球。
12.藍色火山,衣索比亞
藍色來自於大量含硫氣體在高溫下的燃燒。
你是否見過發生在身邊的自然奇觀?
騰訊企鵝號:北疆視界
2016年12月26日,內蒙古二連浩特市出現日柱現象,「日柱」現象從晚間19時30分出現,持續至21時30分,當時室外氣溫為零下20攝氏度,天晴無風,十分利於市民觀測。建築物的照明燈光被反射成一道道色彩斑斕的光柱,把城市夜空點綴得如夢如幻,使人如同置身於「童話小鎮」。
當時看到這種景象的時候,感覺十分罕見,我拿起相機就趕緊拍攝,這樣的現象在黑暗的地方看明亮的地方比較明顯,由於我在的這個城市不是一個大城市,夜景不是很漂亮,我拍了大約有10幾張照片,日柱現象持續了大約1個小時的時間,這樣的現象只有寒冷的地方才會發生,這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見,印象非常深刻。
騰訊企鵝號:十一點
我拍過海上龍捲風。也就是「龍吸水」。2014年9月1日,我在山東省日照市中心漁港拍攝的「龍吸水」奇觀。當日,日照天氣多雲,而在中心漁港內大海上空有一大片烏雲,出現「龍吸水」奇觀,持續約5分鐘,半小時後下起了大雨。「龍吸水」是一種偶爾出現在溫暖水面上空的龍捲風,它的上端與雷雨雲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空氣繞龍捲的軸快速旋轉。受龍捲中心氣壓極度減小的吸引,水流被吸入渦旋的底部,並隨即變為繞軸心向上的渦流。
當天是黃海海域開海捕魚的日子,我正在去碼頭上採訪的路上。剛到碼頭邊上,還沒有進入,就看到海上好像起火時候的情景,我以為是船上起火了。看了約一分鐘,感覺不象,就拿起相機拍攝了幾張,後來持續時間不到10分鐘,很快就沒有了。
樓上的網友提到了「龍吸水」,那麼這種神奇的景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騰訊網友:微光中啟程
水龍捲是一種偶爾出現在溫暖水面上空的龍捲風。實質上這是一種渦旋,空氣繞龍捲的軸快速旋轉。受龍捲中心氣壓極度減小的吸引,水流被吸入渦旋的底部,並隨即變為繞軸心向上的渦流。許多水龍捲形成在離雷雨系統很遠的地方,甚至出現在相當晴朗的天氣裡。水龍捲可以是相當透明,剛形成時,只有經由它在水面形成的不尋常圖案才會注意到它之存在。
首先是空氣必須具有高溫、高溼。我們知道,溫度高低反映其熱能的大小,空氣溼度大,一旦發生凝結現象,大量的潛熱就釋放出來,變成動能、位能;
第二要有旺盛的積雨雲。積雨雲是強對流的產物,在強對流運動中易形成渦環;
第三是上升氣流和下沉氣流間的切變要大,也就是說兩者氣流方向相反,各自的速度要大,才能形成強切變。我國南海很具備產生水龍捲的條件,特別是西沙群島,在夏秋季水龍捲經常出現。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每年發生的水龍捲近千個。
騰訊新聞區域問答達人:東莞一線爆料
「龍吸水」是發生在水面上的龍捲風。龍捲風是一種伴隨著高速旋轉的漏鬥狀雲柱的強風渦旋,其中心附近風速可達100m/s-200m/s,最大300m/s,比颱風近中心最大風速大好幾倍。龍捲風產生於強烈不穩定的積雨雲中,通常伴隨著狂風暴雨、雷電或者冰雹。它的形成與暖溼氣流強烈上升、冷空氣南下、地形作用等有關。當龍捲風出現時,它的上端與雷雨雲相接,下端有的懸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邊旋轉,一邊向前移動。高速旋轉的漏鬥狀雲柱從雲端向下伸展到地面,連接天地之間。遠遠看去,很像吊在空中晃晃悠悠的一條巨蟒,中國人喜歡稱它為「龍」。
龍捲風的四周氣壓高,中間氣壓低,一般可低至400hPa,最低可達200hPa,在高速旋轉的過程中,龍捲風的風眼會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在陸地上發生龍捲風時,往往會飛沙走石,捲起塵土甚至石子、樹木乃至房屋。發生在海面上時,龍捲風就會把海水吸上空中,形成一條長長的水柱,這就是「龍吸水」現象的奧秘所在。由於龍捲風不斷地移動,因此被吸到空中的各種物品通常會在其他地方落下。經常聽到某些地方天降大雨,但掉落下來的卻不是水滴,而是各種雜物的傳聞,這其實並不奇怪,就是龍捲風搞的鬼。
前文提到了上空的奇觀,接下來我們聊一聊地上的奇觀。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天坑」奇觀嗎?它們又是如何形成的?
騰訊企鵝號:圖說國際
以嚴格的地質學術語來解釋,天坑是指由於水不斷侵蝕固體基巖,使地表發生塌陷形成的一個巨大的深坑。美國許多地方出現天坑的機率都很大。以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坑。
2010年瓜地馬拉天坑
美國佛羅裡達州馬爾伯裡天坑
冰島陷坑
墨西哥伊克·基爾天然井
美國阿拉巴馬州「永不沉沒之坑」
騰訊企鵝號:十一設計
關於「天坑」的說法,有時候是不正確的。當人們發現了地面無緣無故出現一個大坑時,因不解其因便稱其為「天坑」,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我國從事洞穴科學研究的著名專家朱學穩指出,「天坑」是指寬度和深度不小100m的塌陷漏鬥,並由直立的周壁而構成陡峭的剖面,此外,從觀賞方面說,是否壯觀、雄奇、險峻,而且具有生物多樣性等綜合屬性,也往往被認為是鑑別天坑與一般漏鬥、窪地或豎井的重要標誌。
所以說,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天坑」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坑。有時候可能是因為過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有時候是人工採礦活動將地下掏空誘發的地表塌陷,也有的是因為曾經開挖過地面而在回填時未填實,當流水滲入地下時帶走泥沙,結果導致上部土體陷落。而此次瓜地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於熱帶風暴「阿加莎」帶來的持續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統不夠完善所造成的。「」
除了物理上的自然奇觀,生物學方面,又有什麼「不解之謎」呢?前段時間,有網友拍到數千錦鯉「排隊轉圈」的視頻,就引起了無數圍觀。
騰訊企鵝號:願在二次元
這其實是一種極其正常的現象。這些魚並非一開始就如此,而是有一個具體聚集過程,而且也不是嚴格的隊形。換句話,他們因為分散在池塘各個地方,感受到食物後,集體前進,才形成了所謂的排隊現象。
看到這裡,可以看出,其實這就是一起十分普通的魚群搶食過程。如果不是圓的反而就不合理了,先來的魚沒吃飽,就被後面的魚推著跑,如果還想吃,只能迴旋,否則的話就集體往外跑了。如果是四面八方來的話,估計中間就會擠爆了,這次是從一個方向剛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