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事·感動2018)42年,5000餘幅粉筆畫,他點燃了山裡娃的求知夢

2020-12-03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銀川5月28日電 題:42年,5000餘幅粉筆畫,他點燃了山裡娃的求知夢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艾福梅 曹江濤 孫天朗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中學語文老師張舉文利用學生們讀課文的時間,橫著粉筆畫出了一幅驚濤拍岸、海燕翱翔的黑板畫。

三四十年前,在以乾旱缺水聞名的寧夏西海固,鄉村課堂上幾乎沒有學生能夠想像出這樣的畫面。

42年來,張舉文用5000餘幅粉筆畫,在山裡娃心中播下了求知的種子。

(小標題)語文課上的粉筆畫

1976年9月,高中畢業、年僅18歲的張舉文站上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偏城鄉一所村小學的講臺。在教村裡娃學字學詞時,他發現因為方言和普通話的區別,孩子們記起來很吃力。「比如蝴蝶、蜻蜓,我們方言裡都叫『蛾蛾子』,怎麼讓孩子們區分呢?我就簡單畫出蝴蝶和蜻蜓的形象,再在旁邊寫上字,娃娃們就印象深刻了。」

其實,這時的張舉文並不擅長畫畫,自從發現粉筆畫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語文課趣味性後,他就開始提升自己的繪畫能力。慢慢他的粉筆畫畫得越來越好。

1986年,張舉文被調整到偏城中學任教,在這裡,他一待就是32年。當時的語文課本印刷水平低,插圖很少,加之西吉比較偏遠,孩子們見識有限,導致一些課文內容難以理解。於是,張舉文又在課堂上畫起了粉筆畫,幫助孩子們理解、記憶課文。

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時,他把努力爬上月臺的父親的背影畫到了黑板上;在教周敦頤的《愛蓮說》和魯迅的《故鄉》時,少不了畫蓮、畫「細腳伶仃」的楊二嫂……

「並非所有的課文都要畫粉筆畫,我畫的都是孩子們不太理解的東西,而且我畫的是簡筆畫,不費時,不會影響上課。」張舉文說。

據不完全統計,在從教的42年裡,張舉文畫過的粉筆畫超過5000幅。這些畫深深印刻在山裡娃的心中。

50歲的蘇有福從偏城中學畢業30年了,如今在離學校不遠的地方開了一家超市。提到老師張舉文,他還清楚地記得一幅粉筆畫:「把一杯水一股腦兒倒進碗裡,水有一半灑出來;細水長流地倒進碗裡,碗才能裝滿。」

「倒水是這樣,學知識也是這樣。張老師特別會用粉筆畫啟發學生,我們都愛上他的課,感覺一節課還沒聽夠就下課了。」蘇有福說。

(小標題)「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

在偏城中學,張舉文就是「那塊磚」,哪裡需要去哪裡,去了哪兒都能勝任。他當過副校長,教過音樂、美術、書法,還當過圖書室管理員。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他都深受學生喜愛。

「張老師就是自帶的多媒體,上去能畫能唱能演,這樣的課堂是活生生的。」偏城中學教師李冬紅評價說。「我們都佩服張老師,他教學生確實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偏城鄉中學教務主任趙虎說。

除了粉筆畫,張舉文粉筆字、毛筆字、鋼筆字都寫得好,還會拉二胡、吹笛子、唱歌。只要有助於激發孩子們興趣的方式,他都願意去學習、去嘗試。

「不論水平高不高,學生們感覺這是實實在在的。再好的視頻、照片都不如老師自己露一手,這樣學生會尊重你、聽你的話,課也就好教了。」張舉文說。

「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在偏城中學教師辦公室黑板上,張舉文寫著這兩句話。這既是他對自己42年教學生涯的總結,也是對年輕教師的勉勵。

「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必須做到。比如組織學生大掃除,我人不離現場手不離鍁;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我從未遲到或早退曠課;要求學生寫好作文,我自己先『下水』……儘可能做到為人師表。」張舉文說。

每次作文課,他不僅要獎勵寫得好的,指導寫得不好的,還要自己寫一篇範文,讓學生們評點;他在學校的宿舍是學生們的「第二課堂」,隨時可以去請教課堂知識、寫字、畫畫。

好老師讓人惦記,很多離開家鄉的學生給張舉文寫信、發簡訊、打電話,在他保存的40多封信中,每封都長達三四頁,書寫工整。有的學生在信中說「不把字寫好,都不好意思給張老師寫信」;有的寫「當我端起飯碗,就想起我在您那兒吃的一頓麵條。那時,我太餓,太想吃飯了,考學的重任讓我不能回家吃飯,您做好飯叫我吃……」

偏城中學八年級學生蘇金蘭是張舉文教的最後一批學生,上的是寫字課。「張老師讓我喜歡上了寫鋼筆字、毛筆字,我們特別想念他。」她說。

(小標題)「放不下的粉筆,上不完的課」

今年3月,張舉文正式退休了。然而,離開了講臺的他,依然沒有離開黑板和粉筆。

無論在四川小兒子家裡,還是固原自己家中,張舉文都備有黑板和粉筆。脫離了45分鐘課堂時間的限制,他不再畫簡筆畫,可以畫得更細緻,題材也從課文內容擴展到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生活現象。

「退休應該說是從面對一班兩班孩子的小課堂,走向面對需要再教育的成人孩子的大課堂。」張舉文說。

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家長邊玩手機邊教導孩子不要玩手機、爺爺奶奶呵斥孩子觀察螞蟻耽誤回家做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粉筆畫讓人驚嘆不已的同時更受到教育。

「很多家長不懂『因勢利導』的教育理念,看螞蟻正體現了孩子的求知慾。哪怕這頓飯晚點吃,也應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丟了,多少次教育都難以挽回。」張舉文說。

這些年來,張舉文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經驗和體會寫成了文章。未來,他想出一本集教育感悟,與同行共勉。他還想用粉筆畫出寧夏六十年來的教育變化和生活變遷。

「教書育人是一堂上不完的課,」張舉文說,「只要身體好,我還要繼續我的教育事業,利用退休後有限的時間做些有益於他人的事。」(完)

相關焦點

  • 「中國網事·感動2018」一季度網絡感動人物評選啟動
    3月30日,「中國網事·感動2018」一季度網絡人物評選正式啟動,最終將從來自全國各地的33位(組)「感動人物」候選人中產生10位(組)季度當選者。       在厚雪重壓下的通信電纜將城市交通陷入癱瘓時,是抱怨還是等待?作為城市交通的輔助管理者——協警熊陳爬上了公交車,毫不猶豫地用雙手託舉起電纜20多分鐘,為道路的暢通掃清了障礙。「別讓上班的人遲到。」這是他的樸素願望。
  • 「中國網事·感動山東」網絡人物頒獎典禮在濟舉行
    「中國網事·感動山東」2013年度網絡人物頒獎典禮現場。專家組根據投票情況和綜合分析,確定了「最美消防員」劉洪坤、劉洪魁、「最美司機」宋豐升、「船校」校長王升安、紅色收藏家鄧雲寶、高原上的「石敢當」馬廣超、「超級護理員」範宜泉、樂於助人的「餛飩哥」姜超榮、「山東哥哥」隋剛、「山東好人」代益偉、孝心少年「於統帥當選「中國網事·感動山東」2013年度網絡人物。
  • 凡人善舉成就平民英雄——「中國網事·感動2020」年度網絡人物...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張海磊)12月30日,「中國網事·感動2020」年度十位(組)獲獎人物揭曉。他們心中有大愛,危難時刻挺身而出;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做一件事;他們把奮鬥的腳步鐫刻在祖國大地上。選擇面前,他們遵循內心,堅定前行,他們用大愛、堅守、信念溫暖時代。
  • 「布衣教授」吳樹鴻入選「中國網事·感動2020...
    「中國網事·感動2020」一季度網絡感動人物評選活動於4月1日啟動曾開創全國電網智能調度先河的佛山供電局配網調度員吳樹鴻入選全國20位候選人之一他專門註冊了20個電子郵箱,每個郵箱申請一個百度文庫帳號,下載了200篇論文。吳樹鴻的第一步便是在這20個電子郵箱、200篇論文中開始的。愛較真的他開始自學編程,為了一個配網停電診斷的指令,通宵寫下15頁代碼,最終完成這一指令的轉化,攻克了技術廠家都說「做不到」的難題。
  • 茌平「浴火三俠」入選「中國網事·感動山東2020」年度網絡人物
    ▲ 茌平區融媒體中心官方微信號 日前,「中國網事 感動山東2020」年度網絡人物在濟南揭曉。聊城「浴火三俠」紀昌浩、靳斌、張長譜獲評「感動山東2020」十大年度網絡人物。
  • 他們傳遞愛與堅強——"中國網事·感動2017"年度網絡人物群像
    新華社海口1月19日電(記者趙葉蘋 李金紅)19日下午,「中國網事·感動2017」年度網絡人物評選結果揭曉。經過無數網民和評委們線上線下的綜合評選,10位(組)人物脫穎而出。這些「平民英雄」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崗位,但展現的精神卻相似,那就是愛心、執著、信念和夢想。一個個平凡崗位上的平凡人,用樸實的行動詮釋著感動時代的力量。
  • 夜空中最亮的星——「中國網事·感動2020」二季度網絡感動人物...
    10日,「中國網事·感動2020」二季度網絡感動人物評選結果揭曉。關鍵時刻綻放絢爛光芒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綻放光芒的剎那。在疫情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平凡普通人,也能書寫別樣感人故事。「95後」護士於鑫慧在今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最緊張的時候,上演了一場「千裡走單騎」。
  • 教博會中國網專訪愛迪學校劉春宇 學會做人求知
    學校招生辦區域主管談愛迪學校中國網:感謝北京愛迪學校招生辦區域主管劉春宇做客中國網。我們這個學校成立多少年了?劉春宇:我們學校1997年開始成立,現在已經十多年了。中國網:是英語機構。劉春宇:我們是一所學校它區別於英語培訓機構和留學服務機構,集英語培訓、國際高中學歷教育為一體的,我們的學生高中畢業後是可以拿到國外高中畢業文憑的。
  • 對話電子科大成都學院行知學院「求知班」:考研遇見更好的自己!
    他們是一群活潑開朗的孩子,他們是一幫聰明伶俐的學生,他們是一支積極上進的隊伍,他們是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行知學院「求知班」的學生,該班2018年考研錄取率近70%,且多數是985和211高校。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行知學院「求知班」,與行知學院院長譚波,求知班輔導員鄭捷和2014級求知1班,通信工程專業的同學張文相、冉琴、任冬一起聊聊關於考研的那些事。
  • 大學生支教隊:大愛傳遞正能量 共築求知中國夢
    暑去寒來,大學生赴貴州支教隊鮮豔旗幟伴隨縷縷寒意飄揚山區校園,為嚴冬的校園注入了生機,點燃了希望。不同學校的大學生們在這裡,以赤熱之心、感恩之情愛心助學支教傳遞正能量,共築山鄉學子求知「中國夢」。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能與學生積極互動,傳輸給學生諸多知識與學習方法,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讓學生愉快而學,愉悅而獲。
  • 田娜主演電影《山裡娃》在十堰舉行新聞發布會
    網易娛樂8月9日報導 8月8日上午,我國首部反映精準扶貧題材電影《山裡娃》在十堰市希爾頓逸林酒店舉行開機儀式暨新聞發布會,田娜作為影片主演之一出席活動,該電影已於今日正式開拍。影片《山裡娃》由中共十堰市委市政府、中共鄖陽區委區政府、十堰市人民政府扶貧辦、中國扶貧開發服務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出品。電影主要講述貧窮的農村三兄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同時又在中央精準扶貧的政策指引及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帶動家鄉人民脫貧致富的故事。田娜在片中飾演南嶺鎮鎮花、文化館舞蹈老師黃曉婭,性格開朗活潑,對未來的美好生活有著無限憧憬和嚮往。
  • 感動中國十大教師人物故事
    >、2004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大山深處孤身支教:徐本禹    事跡:從2001年到現在,他一直在資助湖北沙市一名叫許星星的孤兒(曾獲全國十佳春蕾女童稱號),從未間斷。 3、2008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懸崖小學的支教夫妻:李桂林 陸建芬 [燭照深山]  事跡:男,42歲,彝族村寨甘洛縣烏史大橋鄉二坪村教師。  女,41歲,彝族村寨甘洛縣烏史大橋鄉二坪村代課教師。
  • 奮發爭先求知崇文
    當天夜裡下了一場傾盆大雨,人們打著雨傘都不願意離開,一直等到第二天清晨拿到了讀者證……這樣的場景至今依然讓人感動。實際上,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在為讀者的熱情而感動。從20年前圖書館建設的零紀錄,到如今已有近600家圖書館,深圳的圖書館建設在不斷地滿足著市民的求知慾望。
  • 2018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彙總(2017年度人物)
    2018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彙總(2017年度人物) 2018-03-02 19:01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作者:
  • 觸摸尖端科技 點燃求知熱情
    原來,「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的全國科普日活動在9月19日至25日開展;在合肥市科學協會的組織下,合肥市第48中學七(9)班的全體師生積極響應,參與了2020年合肥市青少年科普研學活動。此刻,他們正整裝待發,以最飽滿的姿態迎接今天的求知之旅!
  • 2018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扶貧5年,局長成了「鄉下人」
    2016年9月15日,張渠偉在水口鄉大田村農民夜校扶貧政策宣講會上2019年2月18日晚,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揭曉,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張渠偉,一個行走在扶貧路上的局長獲此殊榮。5年時間裡,他幫助渠縣13萬餘人脫貧。
  • 高考語文為他延時45分鐘,這是為求知而風雨前行最美麗的風景
    2018年6月7日,福建省南平高級中學考場裡考點「一個人的考場」裡,腦癱考生王文強等待開考。據高級中學考場的監考老師介紹,考慮到王文強的特殊情況,福建省考試院在2018年的高考中為王文強開設了單獨的考場,並為其每科適當延長考試時間。在語文考試中,王文強可以比普通考生延長45分鐘。據班主任朱老師介紹,18歲的王文強出生時就患有腦癱,儘管身體有殘疾,但他非常樂觀懂事、勤奮好學,各科成績中上。
  • 【感動時光】「刀尖上的舞者」馮秀嶺: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
    大家好,歡迎收聽新華公益「感動時光」,我是感動推薦官鳳婷。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的感動人物是「中國網事感動2019」第三季度獲獎者「刀尖上的舞者」馮秀嶺。 馮秀嶺說,在工作初期,他從未想過未來某一天自己會在手術臺上和愛滋病人近距離接觸。  「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自己第一次為愛滋病毒感染者做手術的經過,那是刻進腦子裡揮之不去的記憶。」2002年,河南省傳染病醫院來了一位因輸血感染HIV的女病人。「當時,她身患直腸癌晚期,肚子脹得很大,非常痛苦。為她進行乙狀結腸造瘻手術可以有效減輕病人的痛苦。」馮秀嶺說,在外科,這算不上很難的手術。
  • 滿滿溫情,2018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出爐
    2019年2月18日晚,CCTV-1播出了《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欄目組通過投票從21名候選人中評選出了2018年度給社會帶來最多溫暖和感動,並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十大人物。頒獎盛典播出後引發了網友熱議,不少人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2018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一起去傾聽他們的溫情故事。
  • 「衡水南極科考第一人」張金龍榮登感動河北網絡人物榜單
    「衡水南極科考第一人」張金龍榮登感動河北網絡人物榜單 2019-08-13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