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的7月6日凌晨,隨著最後一架航班CX251的離場,運營了七十三年的香港啟德機場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被正式關閉,取而代之是新的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啟德機場由於其特殊地理位置的原因,是當時全球最危險的機場之一。不少香港人從小就看著啟德機場超低空起降的飛機長大,這段往事如今已成為了香港人最珍貴的回憶。
今天的內容就和大家聊聊這座見證了東方之珠滄海桑田的香港舊機場——啟德機場。
啟德機場位於香港九龍城區,九龍半島南岸,維多利亞港之濱。
香港啟德機場舊址位置
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航空樞紐,啟德機場卻只有一條跑道,這條跑道伸入維多利亞港,在九龍灣填海而成。
在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飛機跑道編號規則:以正北方向為0°,啟德機場跑道兩端方向分別135°及315°,按照國際命名跑道的慣例捨去第三位,所以名為「13號跑道」及「31號跑道」。也就是說飛機跑道的編號其實代表的就是跑道的方向。
13/31跑道曾多次加長,機場關閉前長度為3390米。在跑道與東面觀塘之間有一條狹窄的水道相隔,而跑道的盡頭就是高山和民居。
由於香港的盛行風為東風,年中使用13號跑道降落的機會比31號跑道為多。降落在13號跑道就必須駕駛飛機在摩天大樓之間急轉彎47度對準跑道。獨特的降落方式和機場的特殊環境,讓啟德機場的13號跑道世界知名,這條跑道著陸對機師來說是極具挑戰性的,於是啟德機場就有「世界十大危險機場之一」的稱號。
13號跑道進近航路示意圖
13號跑道的這段向東航程自1974年起設有儀表導航系統輔助。機師在降落時,當飛機到達九龍仔格仔山附近,便要靠目測控制飛機右轉47°,對準伸進海港的跑道著陸。格仔山在九龍仔公園附近的小山崗上,塗以紅白兩色,晚間配以燈光照明,用於提示飛行員轉彎。飛機在這裡轉彎時高度不足300米,離著陸點更只有2.6公裡。倘若海港內吹的是強勁東北風,飛機還要實施側風著陸。當颱風吹襲香港的時候,港內吹的是強度不穩定的陣風,下降便更為困難。而且跑道三面環海,左面很接近滑行道,靠近的一方雖為陸地,但不遠處卻滿布樓房。
飛機進近前需要在低空右轉急彎才能對準跑道
另一方面,飛機從31號跑道向九龍城方向起飛則是另一奇觀。當飛機向鯉魚門方向滑行至跑道末掉頭準備起飛時,機師眼前只有前方數以千計的高樓大廈和海拔400米高的獅子山和筆架山。飛機剛起飛的時候,機師便要將爬升不久的飛機轉向西飛,以免直撞山。31號跑道因受到九龍城樓宇的限制,故實際滑行距離比13號跑道短,對航機起飛爬升率的要求亦更高。因此,原定由13號跑道起飛、載滿乘客、貨物和燃料、並達到最大起飛重量的航機,如果在起飛前因風向改變而需要改用31號跑道,就需要返回泊位、卸掉部份貨物以維持較高的爬升力。
英國航空747使用31號跑道起飛
啟德機場停用後,原為保障機場航道安全而訂立的建築物高度限制正式撤銷,九龍區的建築物高度不再受限。同時啟用了位於新界大嶼山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為新機場。
1998年啟德機場最後一個營業日眾多香港市民 聚集在停車場用相機捕捉下啟德機場最後的航班
新啟用的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
對於其原址的規劃利用,特區政府異常慎重,聽取民意,幾經更改。為保留啟德機場作為香港交通樞紐的象徵意義以及充分利用原有的區域特點,特區政府決定在啟德機場跑道舊址尾端,斥資82億港元「零填海」新建一座郵輪碼頭,也就是如今的啟德郵輪碼頭。
由啟德機場改建成的啟德郵輪碼頭
啟德郵輪碼頭及首個泊位的工程於2010年5月動工,2013年6月建成。全新的啟德郵輪碼頭可同時容納2艘排水量達22萬噸的超級郵輪,也可停泊世界上最大型的郵輪。曾經的舊機場搖身一變成為了奢華郵輪碼頭,與位於尖沙咀海港城的海運碼頭一起,變身為香港亞洲郵輪樞紐的一部分。加上令人屏息的維多利亞港美景,啟德郵輪碼頭已成為香港的地標之一,並且結束了香港無法停泊世界巨型郵輪的尷尬歷史。
2012年8月特區政府又在原啟德機場13號跑道末端興建一座航空主題公園——啟德跑道公園。整座公園佔地8.54公頃,與啟德郵輪碼頭相連,可以飽覽維多利亞港、鯉魚門及觀塘美景。公園融入了航空元素的設計特色,機場原跑道前端黃黑相間的棋盤格標記以及跑道編號「13號」被特意保留了下來。
啟德跑道公園,公園保留了機場跑道 黃黑相間的棋盤格標記和跑道編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