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發展論壇│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需要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2020-11-29 瀟湘晨報

「機制創新是第一位,有機制就可以成為世界上所有人才的積聚高地」「特別強調要有顛覆性技術,不能說有什麼空間,什麼鳥都養,一定要養出鳳凰來」「但是從創新到轉換,就是產學研之後造什麼,大型企業的植入可能更迫切」「要是容忍不了失敗的話,就會出現很多的偽創新、造假」……

11月20日,安徽合肥,在「2020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論壇」的主題對話中,多位相關領域的大咖就如何成就「科技創新策源地」展開深入探討。

本次論壇由瞭望周刊社、合肥市政府、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主辦,瞭望智庫、《財經國家周刊》承辦,以「長三角的行動與夢想」為主題,政、產、學、研等方面的重量級人物齊聚一堂。

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既是《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內在要求,也是安徽及合肥更加深入準確地理解國家戰略賦予的定位,更好地與兄弟省市構建區域創新共同體的必然要求。這就意味著,合肥亟需努力推進自身的轉型升級,成為科學規律的第一發現者、技術發明的第一創造者、創新產業的第一開拓者、創新理念的第一實踐者。不過,成為原始創新策源地是個具有很大挑戰性的系統性工程,離不開各方面因素綜合而成的「化學反應」。

這方面,在論壇上,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中心黨委書記李書兵從機制創新、發揮企業的原創作用、找準創新的重點領域發力等方面給出了極具問題導向和現實針對性的「藥方」。在他看來,合肥在未來的創新過程中應該盯住幾個顛覆性的技術領域,做這方面的領軍者、全世界的主導者,然後在這些方面把大學、政府的科研院所和企業緊密地聯繫起來,形成一個攻關的有效機制,同時,賦予他們更多的制度性的激勵措施,進而才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技創新傳播工作委員會會長楊曦淪認為,安徽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的定位是科技創新策源地,成為科技創新策源地的基石是人才,通過促進人才流動,可推動科研資源共享,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媒體賦能協同創新,在促進人才流動中有很大作用。

「科學創新走的是無人區,你不知道這個東西最後能否產生生產力,很有可能產生生產力是一百年之後,或者是五十年之後。」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友友天宇系統技術有限公司CEO姚宏宇認為,「在原始創新、技術創新方面,一般一個創新起碼需要20年,所以第一還是以人為本,以科學家為本,科學家要受到尊重,同時,還需要足夠經費讓科學家自由地創造,這就需要有一套三心——耐心、溫馨和合作之心。」

總體上講,來自產學研各領域大佬們的建議都是有的放矢,這些乾貨緊扣《規劃綱要》中核心要義和相關指示精神,既為合肥成長為科技創新策源地指出了問題,又指明了方向,值得引起關注。

宏偉藍圖已經擘畫,風潮湧動的長三角,一石激起千層浪。不過,有為最終才會有位。如何讓長三角一體化及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這一偉大的國家戰略落地生根並且開花結果?這需要「三省一市」中的各方面抓住「牛鼻子」,在「最後一公裡」處真正打通末梢神經,激發創新活力,形成強大合力。

這方面,安徽省目前已經明確提出,要不斷強化創新能力建設,合力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依託「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和「一室一中心」分平臺,構建「高新基」全產業鏈項目體系,促進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融通發展,不斷提升協同創新能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據了解,眼下,在合肥工作的兩院院士已經有120多名,聚集各類科技人才190多萬人。作為全國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的合肥已成為助力科技強國的重要力量。當然,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站在大時代風口上的合肥還需要更寬廣的視野和格局,也需要更多再出發的智慧和膽略,如此才能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發揮更大的引領帶動作用。

唯有鼓足幹勁,才能力爭上遊。對於合肥來說,當前必須力爭在科技創新方面下好先手棋,瞄準前沿、走在前列、幹在前頭,持續為新時代追趕超越注入強勁的動力,需要充分地認識到科技創新的基礎性、關鍵性和引領性作用,把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擺在更加顯著的位置,突出平臺建設、培植研發沃土,推動實現科技資源、科技服務等方面的互通互聯、合作共享。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20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暨第三屆安徽院士創新發展論壇在合肥舉辦
    據悉,與前兩屆安徽省院士創新論壇相比,本屆論壇首次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元素,規格更高、參會院士更多,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時代背景下的一次科技與智慧的盛會,旨在匯聚院士專家高端智力資源,增強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助推長三角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
  • 袁家軍調研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並召開座談會:加快建設創新策源地...
    16日至17日,省委書記袁家軍調研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並召開座談會就「十四五」創新發展聽取意見。他強調,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新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對科技創新的最新指示,對標國際先進,把握髮展規律,激發創造性張力,集成力量,爭先創優,加快把科創大走廊建成創新策源地,以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打造「重要窗口」鮮明標誌。
  • 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這裡天時地利人和
    有了「東風」,松山湖科學城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光,正朝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策源地等目標堅毅前行。「當時我們選址,就跟地方黨委政府說明,我們這個項目不會直接帶來GDP,但我們有信心將這裡打造成為全新的科研創新中心。」中科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說。陳和生的信心一步步變成了現實。
  • 打造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熱島」
    原標題:打造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熱島」   用於探測暗物質的設備上600毫米長的鍺酸鉍晶體,可
  • 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舉辦 24名院士齊聚合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月7日,以「科創長三角 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2020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暨第三屆安徽院士創新發展論壇在合肥拉開帷幕。與前兩屆安徽省院士創新論壇相比,本屆論壇首次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元素,規格更高、參會院士更多,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時代背景下的一次科技與智慧的盛會,旨在匯聚院士專家高端智力資源,增強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助推長三角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
  • 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在上海啟動建設 打造世界知名原始創新策源地
    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在上海張江啟動建設 打造世界知名原始創新策源地  中新網上海8月29日電 (記者 許婧)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29日在上海張江科學城正式啟動建設,規劃總用地面積約41畝,總建築面積約56000平方米,預計2020年6月完成基本建設。
  • 合肥積極打造量子創新技術策源地
    量子科技,被譽為影響人類未來的高新技術之一,也是國際科技競爭的熱點領域。  近年來,我市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契機,緊跟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浪潮,圍繞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強化基礎研究,加快推進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積極打造量子創新技術策源地
  • 2020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論壇│無接觸測溫安檢設備有啥秘密?
    2020年11月20日,在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2020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論壇」在合肥召開,論壇由瞭望周刊社、合肥市人民政府、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共同主辦,瞭望智庫、《財經國家周刊》承辦,主題為「長三角的行動與夢想」。
  • 2020深海科技創新發展論壇舉行 專家呼籲加強海洋科技原始創新
    9月25日,國家科技部原部長、院士徐冠華在大鵬舉行的2020深海科技創新發展論壇上表示,我國海洋核心技術裝備80%以上依賴進口,基礎研究的突破所帶來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產業將對中國海洋科學未來取得優勢地位產生重大影響。
  • 專訪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科技創新需要...
    來源:一財網不管是推動城市發展還是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科技創新都是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引擎。擁有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機所等十幾個研究所(院)的中科院上海分院,今年將如何服務國家戰略及推動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 2019第四屆博士(後)中國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合肥舉行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0月19日、20日,2019年第四屆博士(後)中國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此次論壇以「人才驅動 助力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來自全國300多位專家學者以及博士、博士後們,圍繞「新時代、新經濟、新管理、新徵程」「創新賦能 高質量發展」進行深入探討,展開「頭腦風暴」。
  • 周青:打造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窗口」丨三個地·理論周刊
    面對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浙江「網際網路+」、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建設需要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構築科技創新大平臺、加快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強化高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協同發力。著力突破建設三大科創高地的關鍵核心技術。堅定不移地走自立自強的科技創新道路,突破建設三大科創高地的關鍵核心技術,構建完善的自立自強的科技創新體系。
  • 2020北京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分論壇成功舉辦
    11月27日,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主辦、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協會承辦的2020通明湖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論壇之「2020北京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分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主持,多位來自數字經濟領域的政府部門領導、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以「打造數字生態優勢 激發信創發展活力」為主題,共議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技術、新場景、新要素和新業態。
  • 中關村將打造創新發展「生態雨林」
    數十年來,中關村充分發揮「試驗田」作用,始終走在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的最前列。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2018年中關村示範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2萬多家,總收入超過5.8萬億元。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等高技術產業總收入佔示範區總收入比重的七成以上,高精尖產業發展優勢明顯。今後,海澱中關村將立足首都發展戰略定位,以創新生態雨林為特徵的區域創新體系,持續穩定保持高質量發展的態勢。
  • 鄭柵潔調研科技創新工作:打造最佳創新生態 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
    鄭柵潔調研科技創新工作:打造最佳創新生態 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 2020年09月29日 19:46:00來源:浙江在線張俊鵬 攝  鄭柵潔調研科技創新工作時強調  打造最佳創新生態 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  浙江在線9月29日訊(記者 餘勤)29日下午,省長鄭柵潔到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調研科技創新工作。
  • 共話融合創新「航空氣象科技創新與發展論壇」召開
    中國天氣網訊 2020年11月9日至10日,「第一屆航空氣象科技創新與發展論壇」在四川省廣漢市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隆重召開。論壇旨在共同探討我國航空氣象發展所面臨的關鍵性挑戰,推進航空氣象科技創新、應用與服務。
  • 陝西測繪局舉辦科技創新交流論壇
    陝西測繪局舉辦科技創新交流論壇 2020-03-29 1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究中國科技力量崛起之路 2020鳳凰網科技創新趨勢論壇正式召開
    11 月 7 日至 8 日,由鳳凰網、鳳凰網新聞客戶端主辦的「2020 鳳凰網科技移動創新趨勢「論壇正式在線上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為「逆勢而起、砥礪前行的科技力量」,由京東贊助播出。論壇聚焦中國科技力量的崛起之路,邀請了多位學界人士和企業領袖,以期凝聚各方智慧與共識,為大家深入剖析不尋常時期下中國科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論壇中,嘉賓金句觀點頻出。
  • 2020深圳機器人創新與發展論壇舉辦
    中智衛安·2020深圳機器人創新與發展論壇暨2020深圳機器人年度頒獎典禮於2020年12月26日在光明區公共服務平臺一樓會堂隆重舉行。本次年會活動主題為「先進位造業集群引領下機器人產業發展」,超400人出席參加此次會議。
  • 經濟記者眼中的東莞2020⑤∣大科學裝置助力東莞邁向原始創新策源地
    關鍵詞原始創新釋義2020年的東莞,大科學裝置落戶,原始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通過科技創新,東莞正逐步突破多項關鍵領域技術。「請各採編部門成員迅速返崗……」年初三,本該是訪親探友、闔家團圓的時光。然而,作為報社經濟新聞部一員,我深知自己的職責與使命,今年特殊的環境下,更需要做好信息傳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