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積極打造量子創新技術策源地

2020-10-20 合肥觀

  量子科技,被譽為影響人類未來的高新技術之一,也是國際科技競爭的熱點領域。

  近年來,我市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契機,緊跟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浪潮,圍繞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強化基礎研究,加快推進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積極打造量子創新技術策源地。以科研成果熟化轉化為核心,以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為突破點,以產業聚集發展模式為路徑,打造量子科學、量子產業「雙高地」。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科研人員在做實驗(合成照片)。新華社照片

前沿科技研發成果顯著

  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唯一一家以量子計算機的研製、開發和應用為主營業務的初創型企業。

  9月12日,本源量子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正式上線,該量子計算雲平臺是一臺能夠脫離實驗室環境穩定運行的超導量子計算系統,也是國內率先實現工程化的量子計算機,將向全球用戶提供真實的量子計算雲服務。

  此次發布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基於悟源原型機,搭載6比特超導量子處理器夸父KFC6-130,保真度、相干時間等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此次發布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雖基於的比特數不是世界最高,也不是量子計算機所能達到的最高終點,但這是邁出的踏實第一步,有了這一步才能更快發展量子計算機,並最終普及實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本源量子聯合創始人兼科學顧問郭光燦說道。該平臺的上線,是量子計算從較低技術成熟度的科學研究走向更高技術成熟度的標誌,對量子計算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量子計算雲服務平臺


原始創新厚積薄發

  量子計算機在合肥實現工程化,僅僅是我市加速挺進全球量子信息技術創新高地的一個剪影。圍繞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合肥舞動世界舞臺。

  量子糾纏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探究奧秘,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投身其中。早在20多年前,中國科大就開始了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的研究,該校潘建偉院士團隊於2003年就提出利用衛星實現遠距離量子糾纏分發的方案,並展開量子通信的研究,一項項重要研究成果相繼問世。

  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上天,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量子理論的真實性。10個月後,首次實現上千公裡量子糾纏。從百公裡到千公裡的飛躍,「墨子號」將量子糾纏分發的世界紀錄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墨子號」在新疆南山和青海德令哈兩個地面站間分發量子糾纏示意圖。「墨子號」科研團隊供圖


  其實,在中國科大,有一個量子夢之隊,被譽為量子「GDP」,除了潘建偉院士,還包括郭光燦院士、杜江峰院士。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我國量子信息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和部分領跑的歷史性轉變。

  經過多年發展,我市量子信息基礎研究機構已形成「一院三平臺」體系。「一院」即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是我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項目總投資約70億元。「三平臺」即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

產業布局多點開花

  2016年8月,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形成了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2017年9月,「京滬幹線」正式開通,率先完成了在金融、廣電等領域的應用示範。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徐旻昊 攝


  2018年1月,利用「墨子號」與「京滬幹線」建立的星地鏈路,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中國和奧地利之間7600公裡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

  「星」(墨子號)「地」(京滬幹線)「網」(在金融、網絡安全等領域)科學研究與應用示範體系的建立,對我市量子信息產業的補鏈、強鏈、延鏈發揮了積極作用,培育出國盾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創新型企業。

  「我市量子信息產業具備資源優勢、先發優勢和技術優勢,相關專利佔全國12.1%,排名僅次於北京,產業布局與發展實現多點突破。」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首日漲幅923.9%,盤中漲幅一度達到1002.82%,刷新科創板以及A股單日漲幅記錄……7月9日,首日登陸科創板的國盾量子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作為中國量子通信領域首家A股上市企業,吸引資本追捧。自2009年在合肥高新區成立,到如今成長為全球領先的量子通信設備製造商和量子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國盾量子的誕生和成長,離不開合肥這座城市給予量子產業最優渥的「成長土壤」。

  在合肥高新區橫貫東西向的雲飛路沿線,密集布局著一批量子領域骨幹企業,這條道路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量子大道」。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區,一個新興的量子產業集群正在這裡形成。

  小小量子,潛力無限。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我市量子信息產業發展將進一步厚植深耕基礎研究,充分發揮重大試點工程引領帶動作用,同時按照「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總要求來做足文章,全面加快推進量子信息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

  ·本報記者 黎靜·

圖片:除標註外,均為本報資料圖

相關焦點

  • ...一體化發展論壇│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需要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11月20日,安徽合肥,在「2020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論壇」的主題對話中,多位相關領域的大咖就如何成就「科技創新策源地」展開深入探討。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既是《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內在要求,也是安徽及合肥更加深入準確地理解國家戰略賦予的定位,更好地與兄弟省市構建區域創新共同體的必然要求。這就意味著,合肥亟需努力推進自身的轉型升級,成為科學規律的第一發現者、技術發明的第一創造者、創新產業的第一開拓者、創新理念的第一實踐者。
  • 合肥打造量子創新技術策源地 產業布局多點開花
    量子科技,被譽為影響人類未來的高新技術之一,也是國際科技競爭的熱點領域。  近年來,我市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契機,緊跟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浪潮,圍繞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強化基礎研究,加快推進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積極打造量子創新技術策源地。
  • 合肥計劃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nbsp&nbsp&nbsp&nbsp中安在線訊 星報記者獲悉,合肥將布局聚焦創新平臺建設布局,打造原創科技成果策源地,其中,將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方案已報送國辦待批覆。
  • 合肥加快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
    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形成體系,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京滬幹線」合肥至上海段率先開通。  而在今年,合肥將加快建設中科大高新園區、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推進超導核聚變中心、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離子醫學中心、智慧能源創新中心等重大工程平臺建設,全力打造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全國性產業創新中心。
  • 合肥搶佔創新高點 加快「科技之花」轉化為「產業之果」
    在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上求突破,催生關鍵核心技術  4月30日,在2020年安徽省「抓創新、抗疫情、促六穩」科技成果發布暨線上交易會上,中科院與安徽省啟動合作共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開展多學科交叉協同攻關,致力於提升我國生物安全領域的科技攻關和產業化能力。
  • 堅定下好創新「先手棋」 打造世界一流綜合性創新平臺
    著力豐富創新體系,增強創新磁場凝聚力。 」合肥市政府相關負責同志表示。依託新型研發機構、大科學裝置和交叉研究平臺等重大創新平臺,布局一批科技攻關項目。   依託量子創新院,科學中心部署基於星地廣域網絡的量子通信、半導體量子計算、分子量子精密測量等18個研究項目。
  • 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在上海啟動建設 打造世界知名原始創新策源地
    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在上海張江啟動建設 打造世界知名原始創新策源地  中新網上海8月29日電 (記者 許婧)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29日在上海張江科學城正式啟動建設,規劃總用地面積約41畝,總建築面積約56000平方米,預計2020年6月完成基本建設。
  • 合肥,逐夢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科學中心
    聚焦四大領域,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提出,依託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相對集聚的區域,到2020年在全國初步建成若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2017年1月10日,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批覆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後,國家正式批准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合肥科技創新「好戲連臺」 將打造全球最大的量子信息實驗室
    合肥高新發布今年,全市科技創新重點工程一線「好戲連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正全速推進。2020年6月,合肥高新區,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在建設崛起。王咀湖畔,一座造型似扭動量子「音符」的建築群已蔚然成型,超炫的玻璃幕牆外立面流光溢彩,未來這裡將打造全球最大的量子信息實驗室。「一號工程」搶佔全球量子信息制高點量子糾纏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探究奧秘。
  • 國盾量子今日登陸科創板!中國量子中心誕生「量子通信第一股」
    而在今年疫情期間,國盾量子復工復產也面臨著口罩、消毒用品緊缺難題,「合肥高創在得知情況後,積極為公司聯繫供貨渠道,還通過『一碼通』認證、『雲上辦』等方式,確保公司復產復工不受影響。」「量子中心」已經成為合肥高新區最為矚目的區域品牌之一,在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上,也初步具備了技術優勢、資源優勢和先發優勢。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科技創新的支撐。在量子信息技術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合肥高新區也正在成為世界量子信息技術創新策源地。
  • 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這裡天時地利人和
    有了「東風」,松山湖科學城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光,正朝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策源地等目標堅毅前行。「當時我們選址,就跟地方黨委政府說明,我們這個項目不會直接帶來GDP,但我們有信心將這裡打造成為全新的科研創新中心。」中科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說。陳和生的信心一步步變成了現實。
  • 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公布:量子信息、核聚變能國際領先
    位於合肥高新區的「中國聲谷」已成為引領我國人工智慧技術研發、科研成果轉化、高科技企業孵化培育的重要平臺。視覺中國 圖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王英儉在會上介紹,科學中心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框架體系,建成國際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研發機構群,集聚國際一流的人才隊伍,產生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成果和產業創新成果,在量子信息、核聚變能等方向保持國際領先地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在若干領域實現從並跑到領跑的跨越
  • 合肥建設五大研究院 打造科學中心「三大核心片區」
    作為我國類腦智能領域唯一國家級科研平臺,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已投入運行;中科院臨床研究醫院落戶合肥,微尺度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先進計算中心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加快推進,合肥離子醫學中心進展順利,大基因中心正式啟動建設。同時,合肥市還積極支持「雙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
  • 「全省新聞聯播」「喜迎省兩會專題報導」:安徽下好創新「先手棋...
    2020年,安徽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科技創新,傾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科技創新進一步取得重大進展。2021年伊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傳來好消息!
  • 合肥在量子科技賽道上「加速跑」
    消息傳來,人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也讓合肥這座超前布局量子信息技術和產業的城市再次亮相於聚光燈下。近年來,我市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契機,緊跟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浪潮,圍繞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強化基礎研究,積極打造量子創新技術策源地。以科研成果熟化轉化為核心,以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為突破點,以產業聚集發展模式為路徑,全力打造「量子科學」、「量子產業」雙高地。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在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建設中。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目標是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發展制高點,打造代表國家水平、承載國家使命的創新基礎平臺。
  • 合肥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2018年的「合肥創新」路徑圖已繪製:合肥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爭全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0戶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0%以上,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15%以上,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話語...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正式貫通、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這些產自「合肥」的量子領域科研成果,贏得了世界矚目。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在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建設中。
  • ——「創新100」走進國儀量子(合肥)技術...
    近日,儀器信息網「創新100」項目走訪團隊來到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國儀量子總經理賀羽、副總經理張偉、行政人事部總監賀成芬等接待了調研組。接二連三,從NV色心量子技術到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是中國最早從事量子計算實驗研究的實驗室之一,一直致力於使用磁共振技術進行量子計算的實驗研究。國儀量子作為該實驗室的技術成果產業化公司,核心技術為量子精密測量,主要包括量子探針製備工藝、量子態調控技術和量子態測量技術。
  • 兩個字:創新!
    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強調,「要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新高地」。作為ITER中國工作組重要單位之一,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導體、校正場線圈、超導饋線、電源、診斷、總裝等採購包。十年磨一劍!自2010年籤訂合同,科研團隊憑藉在託卡馬克裝置上多年的技術積累,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一系列聚變工程關鍵技術,創造多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