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這裡天時地利人和

2020-11-04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葉青

「祖國的中醫藥學是偉大的寶庫,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11月2日,在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院士峰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通過視頻向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廣大學生講述抗疫故事,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如今,東莞松山湖這片創新熱土有了更為鮮明的科學底色。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批覆同意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片區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主體,定位為重大設施平臺等創新資源集中承載區。

有了「東風」,松山湖科學城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光,正朝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策源地等目標堅毅前行。

圖片來源:南方+

大科學裝置多了起來

隨著基礎研究領域的拓展,一系列重大原始創新都呼喚更加先進的研究手段。大科學裝置的聚集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在松山湖科學城,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一位「大咖」。

中國散裂中子源。

「當時我們選址,就跟地方黨委政府說明,我們這個項目不會直接帶來GDP,但我們有信心將這裡打造成為全新的科研創新中心。」中科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說。

陳和生的信心一步步變成了現實。2019年,散裂中子源超額完成了開放運行任務,全年提供用戶機時4576小時。自從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以來,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服務全球用戶,已完成超過200項原創性課題研究。

中國散裂中子源並不孤單,多個大科學裝置正在這裡加快推進。2019年9月,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正式動工,預計2021年完工,將為今後南方先進光源落戶提供重要的科學和工程技術支撐,帶動更多高端創新要素在科學城集聚。此外,第三個新型的光源大科學裝置正在謀劃推進中。

創新資源聚了起來

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主任汪衛華與松山湖科學城結緣很深。閒暇時間,他會到松山湖畔散散心。

「東莞產業環境好,而松山湖生態環境好,對人才有吸引力,能予以科研工作新啟發。在這裡可以嘗試科研與產業化模式的創新,因此我們決定留下來。」汪衛華說。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成立於2018年,是廣東省首批啟動建設的四家省實驗室之一。該實驗室已經擁有理事長王恩哥院士、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趙忠賢院士等10位院士,為實驗室建設提供了一流的智力支撐。

圖片來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官網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發表高水平論文超過330篇,其中在《自然》上刊發7篇,實驗室已孵化了19家產業化公司。汪衛華院士團隊的研究成果入選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記者了解到,東莞已經成立3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大部分集中在松山湖科學城。與此同時,松山湖科學城正推進建設粵港澳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材料科學用戶實驗設施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形成大科學裝置與前沿技術攻關鏈式協同,為產業關鍵技術突破提供支撐,催生更多從「0」到「1」的重大創新成果。

目標方向立了起來

如今,建設松山湖科學城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方向明確、目標清晰。

9月底,東莞市委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建設的若干意見》,從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發源地、創新人才集聚地、智慧財產權示範地、科學人文宜居地等5個方向,高起點、全方面推進松山湖科學城建設。

「圍繞這5大建設方向,我們正抓緊制定松山湖科學城的總體規劃、科學功能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並進一步強化資金土地要素支撐。」東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劉煒說,同時,加強與國內科學中心的溝通聯動,從深莞融合、區域統籌、科研管理、投融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運行管理等方面深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確保松山湖科學城建設的順利推進。


編輯:張爽

審核:王小龍

相關焦點

  • ...一體化發展論壇│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需要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既是《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內在要求,也是安徽及合肥更加深入準確地理解國家戰略賦予的定位,更好地與兄弟省市構建區域創新共同體的必然要求。這就意味著,合肥亟需努力推進自身的轉型升級,成為科學規律的第一發現者、技術發明的第一創造者、創新產業的第一開拓者、創新理念的第一實踐者。
  • 中國「天時地利人和」,能培養出下一個牛頓級的科學天才嗎?
    古人有云,得天時、地利、人和之勢者,戰必勝也。軍事競爭是如此,人才培養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人才的培養,也需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愛因斯坦人才培養的天時地利人和把「人才培養的土壤」比作天時,把「人才教育的方式」比作地利,把「人才自身成長」比作人和,只有將人才培養的「天時地利人和」發揮到極致,才能培養出頂尖的人才。
  • 機動戰士敢達OL北極地圖 天時地利人和分析
    天時!瞬息萬變的風雪之戰凡戰者,天時地利人和。人和!機體類型決定成敗「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機動戰士敢達OL》中更是充分體現了這一特色。機師們合理的戰術與機體搭配,將更能獲得戰鬥的主動權。北極基地中可以給對手造成大面積群體傷害的炮擊型機體,往地形狹窄的冰原峽谷中投彈,有如往罐子裡的螞蟻澆熱湯,敵軍無處可逃。京寶梵等一眾坑道爆發高的機體更是坑道戰鬥的首選。至於支援型機體,則是每個戰場都不可或缺的。
  • 從圈子到平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從古至今,成大事者都更看重「人和」。「人和」的力量,就是圈子的力量,這種力量往往能戰勝一切。二是「知本」與「資本」相結合的組織,在這裡管理專家和實戰專家共享平臺。如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正和島等。2010年,劉東華辭去《中國企業家》雜誌社社長一職,創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決策者俱樂部正和島,服務包括線上社交平臺和高層線下活動。三是商業資本的結合組織,不同業界大腕雲集,正如「會當凌絕頂」的泰山會。
  • 中國畫海第一人周智慧|畫海他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一語驚醒夢中人,儘管中國繪畫史上藝術家不計其數,但真正能讓人記得住的往往是那些有創新,並促進中國乃至世界藝術發展的人,能真正做到的藝術大師,則鳳毛菱角。也因此每個年代藝術家儘管數以千萬人,但只有幾個能名垂青史,而這些人又十之八九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技藝與特色、風格。
  • 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在上海啟動建設 打造世界知名原始創新策源地
    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在上海張江啟動建設 打造世界知名原始創新策源地  中新網上海8月29日電 (記者 許婧)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29日在上海張江科學城正式啟動建設,規劃總用地面積約41畝,總建築面積約56000平方米,預計2020年6月完成基本建設。
  • 歷史上南半球從來沒出現過世界強國,因為少了天時地利人和
    世界強國的出現,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沒有這些,是很難脫穎而出的。那麼為何南半球從來沒有出現過世界強國呢?原因有很多。
  • 斯裡蘭卡:2020年,投資科倫坡港口城的「天時、地利、人和」
    歐盟代表團成員都是第一次來這裡參觀,他們都互相低語:「很震撼」,並頻頻拍照——未來這裡將拔地而起的建築將會更加震撼,處在海上交通樞紐位置的港口城,或許會比杜拜更繁華。科倫坡港口城項目於2014年9月破土動工,通過填海造地方式在科倫坡旁建造新城,一座令人期待和激動的「未來之城」。
  • 這幾個時辰出生的女人,佔盡天時地利,一輩子有人疼!
    人出生的時辰深深的影響一生的命運,不同的時辰預示著不同的命理,有這麼幾個時辰出生的女人,自降生開始就佔盡天時地利,一輩人有人疼,來看看有你嗎?第三:凌晨12點凌晨12點俗稱正子時,這個時候是女孩子出生的黃金時期,伴隨著日月星辰帶來的好福氣,這個時間出生的女孩子,一輩子都不會遇到太大的坎坷,她們命根厚重,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不管走到哪裡都能遇到貴人相助,一生好命。
  • 「型月」漫談:成就《Fate》系列的人和、天時、地利
    我們不妨追根溯源,了解成就 TypeMoon 的天時地利人和因素,以及這一系列何以動人的原因。人和 —— TypeMoon 的誕生1973 年出生的奈須蘑菇(化名)和竹內友崇相識於初中一年級的」抱歉,借我橡皮吧」的緣分,雖僅同班一年,但這份友誼卻延綿到彼此以後的人生和事業,回首往昔,即將步入」天命之年」的二人,這近四十年所誕生的羈絆,在困難窘境中摯友傾囊相助的扶持,更加印證了」等待命運降臨之夜」的因緣。
  • 經濟記者眼中的東莞2020⑤∣大科學裝置助力東莞邁向原始創新策源地
    關鍵詞原始創新釋義2020年的東莞,大科學裝置落戶,原始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通過科技創新,東莞正逐步突破多項關鍵領域技術。「請各採編部門成員迅速返崗……」年初三,本該是訪親探友、闔家團圓的時光。然而,作為報社經濟新聞部一員,我深知自己的職責與使命,今年特殊的環境下,更需要做好信息傳遞工作。
  • 丁真的爆火,是天地地利人和的結果,但願他的笑容永遠純真
    天時地利人和,真的好棒啊,一切都剛好,丁真剛好火了,政府剛好準備好了脫貧攻堅,攝影師剛好拍了片子,真好。希望小馬珍珠能拿第一!我們國家真的做了很多惠及到實處的事,精準脫貧 、國貨崛起、科技創新,在我們身邊發生一切變化,包括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都離不開黨、國家和政府,我們一定會越來越好,期待2050的到來!
  • "天時 地利 風勢″——錢塘江大潮的成因
    天時 潮汐的出現是有規律的,農曆初一、十五漲大潮。此時,月球、地球和太陽三個天體差不多在同一條直線上,月球與太陽的引潮力幾乎作用於同一個方向,兩者的合力最大,海水就漲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地利 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
  • 徐說《千字文》〡從「天時」到「地利」
    這裡的「崑岡」,就是崑崙山。崑崙山在我國境內跨越新疆、西藏、青海和四川四個省區,巍峨雄偉,高聳雲天,自古就以盛產玉石而聞名。我國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經》說崑崙山「萬物盡有」,是神話傳說中王母娘娘和瑤池仙境所在的地方。泱泱華夏,地大物博,物華天寶。《千字文》從「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到「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這一段,說的是「天時」。
  • 合肥積極打造量子創新技術策源地
    近年來,我市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契機,緊跟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浪潮,圍繞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強化基礎研究,加快推進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積極打造量子創新技術策源地
  • 袁家軍調研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並召開座談會:加快建設創新策源地...
    16日至17日,省委書記袁家軍調研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並召開座談會就「十四五」創新發展聽取意見。他強調,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新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對科技創新的最新指示,對標國際先進,把握髮展規律,激發創造性張力,集成力量,爭先創優,加快把科創大走廊建成創新策源地,以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打造「重要窗口」鮮明標誌。
  • 釀酒靠的是天時、人和抑或是猿猴?
    一顆顆糧食想要蛻變成清澈透亮、酒香四溢的佳釀,離不開需要「天時、地利以及人和」的釀造。而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釀酒史極為悠長。最早的釀酒源於大自然的簡單自釀,而後在有了比較充裕的糧食以及酒器、酒具後,人為的釀酒才算真正掀開了序幕,並自成一體。
  • 創新的力量
    一顆種子的破土發芽是一件漫長而艱難的事情,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配合。一個新事物的產生也是一樣艱難,這種新事物的產生和基因突變一樣,一樣難得和罕見,一旦出現則有難以抑制的發展趨勢。自然界的進化過程有許許多多的例子可以印證這個簡單的道理。基因突變之後往往還需要不斷地適應其他基因,迎接環境的各種挑戰才可以發展下去,不然容易先天性夭折,這是舊的力量對新的力量的下馬威。
  • 東升鎮擬投5億元打造「棒球小鎮」
    其中,由熊貓體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打造 「棒球小鎮」體育產業發展項目,首期投入1.5億元建設一座國際級棒球場和一座普通棒球場。深圳摩氏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擬投入5億元,選址坦背,建設中山亞太坦背醫院,該項目定位為中高端的綜合型醫院,按照國家三甲醫院標準建設。  中山市聯發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小龍一直是東升「棒球小鎮」建設的積極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