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出現「末日冰川」,大量熱水湧入冰川底部,引發科學家擔憂

2020-09-22 一手氣象

在21世紀今天,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不論是永久凍土,還是南極和北極冰川都在快速融化之中,從低緯度地區吹來暖氣流正從外部融化冰川,每年都要損失數億噸,全球海平面因為這個原因而升高,在2020年裡,不論是南極和北極,都已經出現了高溫。

而現在一項新研究表示,南極又出現了一種新情況,Thwaites冰川深海海底出現多條通道,大量熱水湧入冰川底部,正從底部融化冰川,於是專家將它稱為「末日冰川」,英國南極洲航空研究所(BAS)的航空地球物理學家湯姆·喬丹(Tom Jordan)博士表示,這種融化方式的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喬丹通過飛機和衛星繪製出冰架下方隱藏熱水通道地圖,從圖片上看實在是太驚人了,它們比預期還要深,有些深度甚至超過800米,它們構成了海洋與冰川之間的關鍵紐帶,喬丹表示,如果我們不對全球氣候變化採取相對應的應對行動,那麼2100年後,地球將會是什麼樣子呢?

據了解,Thwaites冰川覆蓋面積754000平方英裡,一塊和英國國土面積大小相當的面積,但是它特別容易受到氣候和海洋變化的影響,如今已經確認了,大量溫暖海水正從下方開始融化它,令人擔憂的是,如果Thwaites冰川全部倒塌,那麼它將導致全球海平面提高65釐米。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北極,在2020年裡,北極多個冰川宣布「死亡」,兩個冰架出現了崩塌,數百平方公裡冰山漂進北冰洋,有科學家對北極融化情況很悲觀,要不了幾十年時間,北極的格陵蘭島不再是白色冰川,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片綠洲,而低緯度地區變得異常火熱。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一手氣象。

相關焦點

  • 南極「末日冰川」融化速度驚人!為啥叫「末日冰川」?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有「末日冰川」之稱的南極思韋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化
  • 南極「末日冰川」融化速度驚人!為啥叫「末日冰川」?
    」之稱的南極思韋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化,提高海平面,令人擔憂更令人困惑。英美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科學家們表示,冰川融化過快的元兇,是潛入冰川底部和基巖之間的暖流,水溫攝氏2度。而且,藉助最新勘測儀器,科學家繪製出暖流在冰下逡巡的路徑。最新研究結果發表在《冰凍圈》(The Cryosphere)雜誌上。
  • 南極「末日冰川」融化速度驚人令人困惑 元兇是誰?為什麼叫「末日冰川」?
    中新網9月13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有「末日冰川」之稱的南極思韋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化,提高海平面,令人擔憂更令人困惑。英美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科學家們表示,冰川融化過快的元兇,是潛入冰川底部和基巖之間的暖流,水溫攝氏2度。
  • 存在數百萬年的「末日冰川」如今開始倒塌,地球「倒計時」開啟
    在最近發表在《冰凍圈》雜誌上的論文中可以看出,很多科學家都相信,南極末日冰川的垮塌,或許會觸發地球進入到「倒計時」狀態,未來當全球海平面都因為冰川的融化而越來越高,人類也將很難繼續生存在地球之上。大量暖流「湧入」南極是什麼導致末日冰川融化的呢?
  • 存在數百萬年的「末日冰川」,如今開始倒塌,地球「倒計時」開啟
    在最近發表在《冰凍圈》雜誌上的論文中可以看出,很多科學家都相信,南極末日冰川的垮塌,或許會觸發地球進入到「倒計時」狀態,未來當全球海平面都因為冰川的融化而越來越高,人類也將很難繼續生存在地球之上。大量暖流「湧入」南極
  • 南極「末日冰川」融化速度驚人令人困惑 元兇是誰?
    中新網9月13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有「末日冰川」之稱的南極思韋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化,提高海平面,令人擔憂更令人困惑。英美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科學家們表示,冰川融化過快的元兇,是潛入冰川底部和基巖之間的暖流,水溫攝氏2度。而且,藉助最新勘測儀器,科學家繪製出暖流在冰下逡巡的路徑。
  • 南極「末日冰川」融化速度驚人令人困惑 元兇是誰?
    中新網9月13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有「末日冰川」之稱的南極思韋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化,提高海平面,令人擔憂更令人困惑。英美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科學家們表示,冰川融化過快的元兇,是潛入冰川底部和基巖之間的暖流,水溫攝氏2度。
  • 南極「末日冰川」:融化速度驚人之謎真相大白
    有「末日冰川」之稱的南極思韋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化,提高海平面,令人擔憂更令人困惑。現在,英美科學家宣布他們找到了答案,元兇是潛入冰川底部和基巖之間的暖流,水溫攝氏2度。而且,藉助最新勘測儀器,科學家繪製出暖流在冰下逡巡的路徑。
  • 南極「末日冰川」融化速度驚人令人困惑,元兇是誰?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有「末日冰川」之稱的南極思韋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化,提高海平面,令人擔憂更令人困惑。英美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科學家們表示,冰川融化過快的元兇,是潛入冰川底部和基巖之間的暖流,水溫攝氏2度。而且,藉助最新勘測儀器,科學家繪製出暖流在冰下逡巡的路徑。
  • 南極「末日冰川」正以驚人速度融化,這股海底暖流是元兇……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有「末日冰川」之稱的南極思韋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化,提高海平面,令人擔憂更令人困惑。英美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 南極的「末日冰川」融化加劇,是氣候變暖加了一把火?
    據最近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的報導,南極有「末日冰川」之稱的南極思韋茨冰川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化。這塊和英國差不多大小的冰川每年退縮約半英裡。科學家估計,冰川將在約200至600年內失去所有的冰,這將使海平面上升約0.5米。
  • 南極「末日冰川」融化速度驚人令人困惑,科學家找到原因
    科學家找到南極末日冰川快速融化原因【南極「末日冰川」融化速度驚人令人困惑,科學家找到原因】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月9日消息,英美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找到了南極「末日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科學家們解釋,冰川融化過快的元兇,是潛入冰川底部和基巖之間的暖流,水溫攝氏2度。
  • 南極末日冰川已岌岌可危,地球巨變多米諾骨牌或倒下第一塊
    上周《冰凍圈 》雜誌兩篇論文指出,溫暖的海水可能正在從底部偷偷蠶食南極「末日冰川」——思韋茨冰川的底部腹地。這意味著南極的「末日冰川」已岌岌可危,地球海平面上升乃至地球巨變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可能即將倒下。
  • 南極冰川出現空洞,冰川面積與英國相當!
    南北兩極成為了今年科學家關注的焦點,在年初的時候南極作為「末日冰川」,首次出現了20度的高溫。美國的死亡谷溫度竟然能達到54度,直接打破了數百年來的記錄,這些高溫數字無一不警示著人類,地球現在已經越來越熱了。在高溫的籠罩下,南北兩極的冰川,仍然呈現加速融化的趨勢。
  • 南極末日冰川已岌岌可危,地球巨變多米諾骨牌或倒下第一塊!
    上周《冰凍圈 》雜誌兩篇論文指出,溫暖的海水可能正在從底部偷偷蠶食南極「末日冰川」——思韋茨冰川的底部腹地。本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一篇論文發現,思韋茨冰川及相鄰的松島冰川分裂的速度比以前認為的更快。
  • 南極「末日冰川」正加速迎來「末日」
    近日,一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指出,南極洲的兩大重要冰川——松島和思韋茨冰川,正在「掙脫束縛」,這將導致全球海平面大規模上升的威脅增加。科學家們通過對衛星圖像的分析發現,在兩個冰川之中,一個自然形成的、阻止冰川迅速向外流動的的緩衝系統正在崩潰之中,未來幾年內這可能會「釋放」更多的冰流到海洋。
  • 南極冰川融化最新消息:「末日冰川」現800米高空洞
    南極冰川融化最新消息:「末日冰川」現800米高空洞Thwaites冰川是南極洲融化最快的冰川之一,因此獲得了「末日冰川」的名號。據外媒消息,英國南極調查局的研究人員表示,在南極洲的「末日冰川」發現了一條新的深海底通道,這將可能導致冰川崩塌。
  • 南極「末日冰川」融化速度驚人 真兇原來是暖流
    南極冰川本報訊 據中新網報導,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稱,有「末日冰川」之稱的南極思韋茨冰川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化,提高海平面,令人擔憂更令人困惑。英美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科學家們表示,冰川融化過快的元兇,是潛入冰川底部和基巖之間的暖流,水溫為2℃。而且,藉助最新勘測儀器,科學家還繪製出暖流在冰下逡巡的路徑。
  • 地球冰箱門已隙開縫隙,科學家正鑽進南極末日冰川,測定崩潰時間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思韋茨冰川如果全部崩潰入海,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漲0.6米,帶來巨大的災難,因而被稱為「末日冰川」。為了摸清思韋茨冰川的底細,英美科學家研發了一個黃色的冰底機器人Icefin,正通過鑽孔將它送入冰川的底部,希望能收集冰川與海洋及下層沉積物相互作用的數據,更好地預測思韋茨冰川崩潰的時間,以及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 「末日冰川」真相大白!攝氏2度的洋流,將會帶來哪些災難級影響
    南極冰川大範圍地融化,一度引起科學家的擔憂,而人們一度將這個問題簡單歸咎於全球氣候的變暖。他們鎖定了,導致有「末日冰川」之稱的南極思韋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正在以驚人速度消融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