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位置來看,墨西哥北面與美國接壤,西面是太平洋,東面是加勒比海,與大西洋相連,南面是中美洲。可以說墨西哥與世界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為鄰,國土橫跨太平洋和大西洋,處在整個美洲大陸的中部,地理位置絕佳。此外墨西哥氣候溫和,四季常青,被稱為「高原明珠」,不過自然條件如此之好,墨西哥卻一直不是發達國家,數據顯示,2008年,墨西哥人均GDP首次突破一萬美元;而到了2019年,墨西哥人均GDP為9860美元,十年時間過去,墨西哥人均GDP一直在一萬美元左右徘徊。
實際上早在1994年,墨西哥就已經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此外墨西哥還與40多個國家籤署了自貿協定,是全球經濟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從經濟發展階段來看,墨西哥在70年代就已經建立了鋼鐵、重化工、機器等工業體系。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阻礙了墨西哥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一直難以躋身發達經濟體。
從人口總量來看,墨西哥達到1.23億,是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國,僅次於巴西。墨西哥的面積為196萬平方公裡。無論是人口還是國土面積,墨西哥都足以躋身大國之列。目前全球發達經濟體中,人口過億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日本。與普通國家相比,大國成就發達經濟體的難度顯然是不一樣的。
從經濟發展模式來看,出口一直在墨西哥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這一點與東亞國家有一些類似。作為距離美國最近的發展中國家,墨西哥具有巨大的地理位置優勢,因此成為面向美國的出口加工中心,吸引了大量的電子、汽車、服裝、鋼鐵等產業。從主要出口產品來看,九十年代初,墨西哥出口的前五大產品分別是石油(佔比7.35%)、汽車(6.46%)、電線(4.52%)、汽車零部件(3.55%)、電視(3.18%)。到了2009年,前五大出口產品分別為石油(11.7%)、電視(8.2%)、汽車(6.8%)、電話(4.5%)、汽車零部件(4.2%)。(數據來源:《中等收入陷阱:來自拉丁美洲的案例研究》。
從這些產品構成來看,除了排序稍有不同外,產品種類基本沒有太大差別,也就是說經過將近二十年發展,墨西哥的產業優勢並沒有出現根本性的改變,而與此同時,東亞的韓國、中國臺灣、大陸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臺灣地區和韓國逐漸轉向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而中國大陸也已經成為世界工廠,墨西哥的競爭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墨西哥有地理上的優勢,不過更多的美國企業逐漸轉向東亞尤其是中國,包括美國的IT產業、智慧型手機等都是如此。主要原因是美國企業選擇了製造外包模式,代工成為主流,距離已經不是問題,而東亞在成本、質量、效率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當然墨西哥在基礎設施、通關效率、研發投入等方面也逐漸落後,因此失去競爭力是早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