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戰略:緊盯別國瀕海 嚴防大洋挑戰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美國海軍戰略:緊盯別國瀕海 嚴防大洋挑戰

  2500年前,古希臘海洋學家狄米斯託克利曾言:「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翻開歷史,審視現在,狄米斯託克利的論斷得到一次次印證。當今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無一不是海洋大國。作為掌控海洋、維護本國海洋權益的重要保障力量,海軍在國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發展和壯大海軍力量,也成為當今各海洋大國關注的重點。

  說起當今世界諸大國的海軍戰略,首先要談的就是美國的海軍戰略。作為一代海上霸主,美國海軍巡航四海,勢布全球。美國海軍採取何種戰略是當今任何一個想要在海上有所作為的國家必須要關注的問題。

  但如果讀者以為這樣一支在全球大洋上來去自如的海軍,一定有一個氣勢磅礴的大洋戰略,那多少可能會有點失望。因為過去二十年間美國人所奉行的戰略,叫做「瀕海戰略」,別名叫「地球的海岸線」。可見其並不是單指美國自己的瀕海地區或者海岸線,而是包括了地球上其他國家的海岸線。其瀕海的具體概念是指海岸向內陸延伸200海裡、陸地向海洋前出650海裡的那片區域,或者再寬一點,陸地向海的1000海裡,這實際就是美國「戰斧」飛彈的射程之內的陸海複合區。在這個區域內,美國平時要保持存在,樹立形象,對潛在對手構成威懾之勢,在盟友中間樹立威信;危機發生時能快速反應、施加壓制;戰爭爆發時則能抵擋或者展開第一波攻擊,為後續援軍到達爭取時間。

  瀕海戰略兩大特徵

  美國瀕海戰略思想主要由3個文件構成。先是1992年發布的「由海向陸:為21世紀做好準備」戰略文件,繼而是1994年發布的「前沿存在…由海向陸」。這兩個文件宣稱,美國的戰略重心將由大洋轉向瀕海地區和中小國家海軍,戰略目標不再是追求制海權,而是追求由海制陸權了,再然後有1997年公布的如何貫徹落實瀕海戰略的「作戰概念」文件。

  瀕海戰略有兩大特徵:一是未來的作戰地區將是「瀕海」。與大洋相比,這片海洋比較狹窄,又叫做「窄海」。二是前沿存在。美國的戰略文件中說,充滿巨大不確定性的地區性問題是美國利益當前面臨的關鍵挑戰,在衝突或戰爭爆發後取勝當然可喜,但在它們發生之前就扼殺其於萌芽就更為可取。因此,最好的辦法是預置兵力。在戰術上,瀕海戰略強調由大洋作戰向由海向陸的聯合作戰調整。

  世界第一強的「苦衷」

  世界第一強的海軍眼光緊盯著別國門口的海域,聽起來實在不大氣。但美國人是有「苦衷」的。「苦衷」有三。一是在長期的對蘇鬥爭中,預想的飛彈對射或者核摧毀都沒有出現,大規模海戰也沒有出現。相反,美國海軍交手最多的卻是那些中小規模的海軍。二是海灣戰爭的觸動。美國海軍上將威廉姆·歐文斯在其對海灣戰爭的觀察中發現:沒有海軍向美軍發起挑戰,沒有出現敵人的戰鬥機群對美國航母的攻擊,也沒有潛艇威脅到美軍的海上交通線。簡而言之,美軍根本沒有機會實施長期準備的大洋決戰。三是兩極格局崩潰後,世界的安全問題越來越變得地區化、非國家化,衝突的烈度也大多是中低烈度的,包括叛亂、反叛亂、恐怖主義等。相應的,海上衝突更多地來自於瀕海地區。當然了,技術的發展也是美國有底氣在別國「門口兒」採取行動的重要原因。隨著「戰斧」飛彈和「宙斯盾」系統成為美國海軍的標配,美國海軍對陸打擊能力已經可以從1000海裡開外實施了。而且,美國這支海洋巨龍之所以盯著大陸邊上的這些「淺水灣」,那是因為背後廣袤的大洋已經成為它安全的「巢穴」了。按照海軍的術語來說,就是美國海軍已經取得了全球海洋空間的「制權」。

  不過,美國人一向有居安思危的傳統。該戰略甫一出臺時,就有人敲警鐘說,眼裡不能只有中小敵人,一定要提防再次出現勢均力敵、能夠在大洋上挑戰美國的對手。所以我們在最近幾年裡,不斷聽到美國方面就中國海軍現代化和航海自由問題做文章,這說明美國在盯緊「瀕海」的同時,並沒有忘記廣闊的大洋。(師小芹)

相關焦點

  • 美海軍瀕海戰鬥艦裝備「地獄火」飛彈
    福克斯新聞網12月2日報導,以前,如果敵方直升機、偵察機或武裝無人機在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火力無法觸及的區域上空盤旋,準備發起攻擊,指揮官會面臨很大困境,無法找到最快、最有效、最佳的方式進行反擊。
  • 為什麼說美國的科幻戰艦DDG-1000點錯了科技樹?
    即使美國海軍響應國會的號召,進行「勝利大裁軍」,但還是感到由衷的寂寞。尋思著要找點事情(樂子)做做,制定下未來發展規劃。在確信大洋之上,即使再過三十年也不會有新的挑戰者出現後,美國海軍翻資料時發現自己原來還有弱點。那就是從1981年開始的,美國海軍遭到的27次襲擊事件,全部來自近海淺水海域。
  • 這種戰艦隱形太好,為避免被撞要加裝龍勃透鏡,美國海軍差點想買
    各國海軍的新型戰艦,日益重視隱形性能。但如果找一艘隱形性能最好的,一種20年前出現的戰艦恐怕會被反覆提起,那就是瑞典的維斯比級輕型護衛艦(滿載600噸,實則是大型飛彈艇),最近有瑞典網友使用商船航海雷達,在極近的目視距離內「搜索」一艘維斯比級後發現,其雷達反截面小的驚人,而美國海軍發展瀕海戰鬥艦初期,曾認真考慮購買這一型號。
  • 美國又一次糾正了中國海軍的發展方向!至少能少走幾十年彎路
    美國海軍仗著橫行全球的航母戰鬥群,兩棲攻擊艦這類的準航母,以及大量的宙斯盾戰艦已經在實戰中證明了這條道路的可行性,那我國也沒有道理在沒有趕超美國海軍之前,花費大量時間和預算去探索新的海上戰鬥力模式。就以瀕海戰鬥艦為例,美國海軍現在是越來越沒看頭了,可能接下來的路我國要自己走了!
  • 美國三千噸瀕海戰鬥艦航速超40節 中國海軍一種小艇使用狼群戰術可...
    我們都知道,美國海軍一直派來了以高航速著稱的瀕海戰鬥艦(LCS) 答案肯定不是,LCS的最大航速超過40節,但中國海軍戰鬥系列當中還是有能人的,據所知,能夠追上它就有好幾個
  •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有多大?3100噸的滿排,10萬噸級的尾跡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被認為是美國海軍近年來最失敗的裝備採購計劃,近期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的護衛艦方案中標美國海軍FFG(X)護衛艦項目就是最好的證明,顯然當初被寄予厚望的「科幻戰艦」實際表現遠遠未達到美國海軍的期望值,不然美國海軍也不會宣布提前退役首批「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的計劃。
  • 中國俄羅斯海軍,進入印度洋,挑戰美國印太布局
    中國俄羅斯海軍進入印度洋挑戰美國印太布局【中國軍事說 1月18日報導】2020年11月,俄羅斯媒體報導說俄羅斯將在紅海戰略要地蘇丹修建海軍基地
  • 盤點中美海軍力量對比,美國媒體:這個對手有點「難搞」!
    中美海軍孰強孰弱一直都是大家所關心的話題,這不,美國近日就對此發表了一篇報導,得出的結論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該報導稱儘管在過去數十年來美國海軍一直是世界上最強的海軍力量,但是在未來的三十年,中國海軍則將會成為美國海軍最大的挑戰。
  • 「太平洋威懾計劃」,美國事先張揚的戰略剿殺?
    除了東北亞地區的部署,美軍日益強化其在南海地區的軍事部署。根據美國與新加坡的協議,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可以為美軍第七艦隊及其他過往船隻提供後勤補給和維護服務,而這個基地也是南海沿岸地區唯一能夠為航母提供補給的基地,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 靖海略洋|美海軍擬組建第一艦隊對付中國,但受三大因素制約
    但在1973年後,就被美海軍第三艦隊取代。此次美國海軍成立第一艦隊是基於兩個大的背景。首先是大國關係。川普在其上臺後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明確聲稱,中國與俄羅斯的「野心」、伊朗和朝鮮的「流氓政權」,以及企圖對美國發動攻擊的國際恐怖組織是美國面臨的三個主要挑戰。
  • 美國海軍「褐雨燕」號高速船展示其能力(附圖)
    美"褐雨燕"號高速船  中廣網3月1日消息 [美國海軍2004年2月11日報導]美海軍正在對其第二艘鋁製高速船HSV 2"褐雨燕"號進行測試。"褐雨燕"號高速船是繼HSV 1"合資"號後,第二艘為美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帶來新的轉型能力的高速艦艇。  "褐雨燕"號長321英尺(97.8米),速度比大多數艦艇都要快,其最大速度可達50節。由於採用雙體船型,吃水僅為11英尺(3.4米),使其成為在淺水海域執行任務的理想船型。  "褐雨燕"號為美海軍探索與瀕海戰鬥艦有關的概念、能力和軍事運用提供了一個平臺。
  • 【深度】胡波:全球海上多極格局與中國海軍的崛起(下)
    關於遠洋海軍,雖然早在1975年劉華清就從技術角度論證了發展大型水面艦艇和航母的必要性,但中國官方和民間的不同聲音一直不絕於耳。反對者指出,考慮到中國近海防禦的性質,中國不需要航空母艦。而且,在瀕海地區作戰,潛艇的效率高於航母,中國應該繼續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艇優勢。
  • 美國海軍第12艘雙體快速運輸船完成驗收 船體採用隱形設計
    第12艘先鋒級快速運輸船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美國《防務博客》網站報導,位於美國阿拉巴馬州莫比爾的美國奧斯特造船廠宣布,為美國海軍建造的第12艘「先驅」級遠徵快速運輸船「紐波特」號已成功完成在墨西哥灣的驗收試驗。
  • 英媒:中國俄羅斯海軍在印度洋存在感上升 挑戰美國印度洋霸權地位
    中國小康網1月14日訊 老馬 隨著俄羅斯和中國軍事合作加深,俄中海軍在印度洋的合作也越來越受到關注。有分析認為,俄中在印度洋對美國的海上主宰構成了挑戰。解放軍遼寧號航空母艦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2020年11月,俄羅斯媒體報導說俄羅斯將在紅海戰略要地蘇丹修建海軍基地,被俄羅斯防務評論員稱為俄國「重返世界海洋」之舉 。
  • 美海軍投產無人掃雷潛航器:可替代海豚海獅執行相關任務
    參考消息網9月2日報導美媒稱,美國海軍研發的無人潛航器已投入生產,計劃在未來用於反水雷作戰。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8月27日報導稱,美國海軍已批准通用動力公司將「長刀魚」無人潛航器投入生產。美國瀕海戰鬥艦上將部署這種探雷系統。8月23日,美國海軍批准「長刀魚」進行低速初始生產,距離全面生產只有一步之遙。五角大樓26日宣布了一份4400萬美元的低速初始生產合同。美海軍計劃最終購買30套「長刀魚」系統(每套系統由2艘無人潛航器組成),其中24套將裝備美海軍的瀕海戰鬥艦,另外6套用於其他艦艇。
  • 中國海軍鄭和號訓練艦訪問美國
    12日在美國夏威夷珍珠港靠岸,開始對美國進行為期4天的友好訪問。美海軍中太平洋水面部隊參謀長艾瑞克·威蘭曼上校、珍珠港西卡姆聯合基地司令小斯坦利·基弗上校、喬辛號巡洋艦艦長凱文·布蘭德上校、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吳璽公使、國防武官徐南烽少將、中國駐洛杉磯領事館孫魯山副總領事等官員及美海軍官兵代表、華人華僑到碼頭迎接。
  • 世界上最強大海軍水面艦艇都有哪些?只有15種
    美國海軍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軍艦足跡遍布全球各地,那麼這支世界上最強大海軍水面艦艇都有哪些?按照服役狀態來看,美國海軍艦隊一共由航母、兩棲攻擊艦、驅逐艦、掃雷艦等15種現役海上戰艦組成。你更不應該忘記的是,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可不是看起來那麼弱不驚風,而是美國海軍艦隊主幹,配備宙斯盾防禦系統加通用型MK45飛彈垂髮系統,可完成反艦、反潛、防空等多任務。
  • 美國海軍接收HSV-2「褐雨燕」號高速艇(組圖)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美國《每日防務》2003年8月14日報導,澳大利亞Incat公司和美海軍合同商Bollinger船廠結成的團隊在13日將一艘最新型高速艦艇(HSV-2)-「褐雨燕」號穿浪雙體船交付給美海軍。